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群体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关,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群体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群体水稻产量构成因素表现不同,单位面积穗数随着群体变小,穗粒数随着群体变小而增加,但有一定限度,千粒重随群体变小而增加,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单位面积穗数次之,千粒重再次之,空秕率最小。  相似文献   

2.
以甘春16号等8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郝根提出的基因型分组方法,研究了春小麦产量和产量成因素的环境变异性及其稳定性,甘春16号与630的环境变异性小,产量高;武春1号和74c-30-1-2两品种的产量较高,但环境变异性大,产量不稳定。产量稳定性的高低受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制约,3个产量构成因素都表现稳定时,产量表现稳定,若3个产量构成因素中任意1个因素不稳定,都会影响产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SMV不同株系对大豆植株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病植株株高、株英数、株粒数、株粒重、百粒重等性状均变劣,产量降低。SMV不同株系间以及不同抗性品种间,单株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越南和泰国水稻产量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全球海温月平均温度和500hPa月平均高度格点资料,分析越南和泰国水稻产量与海温变化和环流变化的关系,采用11种不同的统计方法对趋势产量进行处理,经相关普查,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不同气象产量序列与海温、环流回归模型.经统计检验,越南、泰国通过生长曲线方法处理的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回归效果较好.在分析回归模型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对2002年的产量进行了试报检验,误差仅2%~5%,说明可以在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宁夏灌区粮食趋势产量预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规方法和农业生产水平因素分解法的比较,探讨了宁夏灌区粮食趋势产量的预报方法,给出了趋势产量预报多元回归模式,并对1996-1998年进行了试验检验。结果证明,分解法预报趋势产量优于调和权重法等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6.
产量分布图生成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Visual Basic6.0编程语言开发了YMapper产量分布图生成软件系统。研究了一种具有粗大误差数据过滤功能的局部平均插值方法,分析了产量分布图生成过程中涉及到的坐标系定义、产量数据分类与统计分析、图形配色与绘制等问题。对谷物和棉花等作物产量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联合收割机测产系统记录的产量数据文件进行处理,通过插值运算将离散分布的产量数据点生成连续的产量分布图;其误差数据过滤功能能够防止产量过低和过高的粗大误差数据点参与插值运算,使产量分布图的精度得到了保证。系统能够按照用户设置的分类和着色方式,将作物产量的空间分布情况以产量数据点图或产量分布图的形式显示。并且能够对作物的产量水平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疆灌溉区春小麦不同产量水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相关、通径及回归分析,分析了新疆灌溉区春小麦不同产量水平下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小于60t/hm2产量水平下,稳数是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在6.0—7.5t/hm2产量水平下,三个因素均很重要,有多种增产途径;在大于7.5t/hm2产至水平下,必须在保证一定稳数基础上地加千粒重,稳定稳粒数以获高产;穗数在任何产量水平均对产量有重要作用,稳粒数在任何产量水平时对产量的作用均居三因素末,千粒重在大于6.0t/hm2产量水平时,对产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玉米缺株产量效应的探讨结果表明:玉米缺株,能使其邻1株产量增加16%~21%,邻2株的产量平均提高7.5%,从而为玉米缺株产量的估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是由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3个因素构成,三者随自然条件和品种特性的不同,对产量的影响效应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多元统计的方法,对5年的系统试验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了春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建立了新疆棉花产量的预测模型,并对残差进行了周期修正,从而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于甜菜叶丛繁茂期,喷施质量分数为1×10~(-4)~3×10~(-4)多效唑液可有效地控制植株地上部生长,降低茎叶产量与生物产量,但却增加了块根产量与含糖率。这表明多效唑具有促进光合产物向地下部运输的作用,块根增产5.6%~10.3%,糖度提高0.4°~0.8°。公顷产糖量增加8%~14.8%。  相似文献   

12.
在水稻旱育苗立针期,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分别喷施200ppm的多效唑,对秧苗有着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尤其是控长、促蘖和缩小叶面积更为突出,控长率一般可达25%,增葉率可达40~60%,叶绿素含量可增加45%左右。细胞膜抗逆性增强,秧苗立枯病发病率下降,并有一定的增产效果,这对吉林省水稻旱育苗将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用20个早籼品种(系)分期播期研究了产量与品质的相关。结果如下:早籼正季栽培时产量与糙米厚度和容重显著相关,与精米垩白指数和直链淀粉含量呈一定程度的相关,与其他品质性状相关不密切。大多数早籼品种(系)作连作晚稻栽培时产量下降,品质提高,而早籼品种8004作连作晚稻栽培时品质提高,产量并不下降,表现高产。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在北京农学院农学试验站内对紫花苜蓿中苜一号各茬的株高、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全年干草总产量9582.3kg/hm2,第二茬与第一茬和第三茬的干草产量和株高存在显著差异。中苜一号苜蓿年内各茬粗蛋白含量依次是19.82%、11.70%和21.14%,第二茬与第一、三茬的粗蛋白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除第二茬苜蓿等级评价为中等外,其余两茬都为上等。苜蓿加工调制的方法不同,也会影响其营养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业行业发展速度逐渐加强,当前我国处于农业大国,开展农业种 植工作过程中,主要种植水稻和玉米以及大豆产品,同时大豆种植面积占据比例较大,所以,开展大豆 种植工作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大豆生产质量,加强农民自身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目标,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观念,采取先进化技术开展大豆种植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植宝素对黑珍珠穗醋栗(Benlomond)所产生的效应。通过植宝素三种浓度(7000,9000和11000倍)的喷雾试验可知,黑珍珠花果主要物候期(开花前期、果膨大期、果着色期)中,无论采用单期喷或三期连喷,均起到促进增产和改进品质的作用。从全面衡量看,以三期连喷效果最佳,采用9000倍药液喷雾效果最好,可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小麦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23个小麦品种(系)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以及植株性状的研究表明: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茎叶重、穗节茎粗、穗长达极显著正相关;生物产量与穗节茎粗、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Yield maps reflect systematic and random sources of yield variation as well as numerous errors caused by the harvest and mapping procedures used.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processing of multi-year yield map data was developed. Steps included (1) raw data screening, (2) standardization, (3) interpolation, (4) classification of multi-year yield maps, (5) post-classification spatial filtering to create spatially contiguous yield classes, and (6)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lassification results. The techniques developed allow more objective mapping of yield zones, which are an important data layer in algorithms for prescribing variable rates of production inputs.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贵州芝麻不同种质资源的产量与相关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品种产量在35.72kg/亩—146.94kg/亩之间。其中产量最高的品种是P41(SI17TR-2),为146.94kg/亩;其次是P28(SI16BZ-14),为143.95kg/亩;最低的品种是P8((SI16BZ-7),为35.72kg/亩。各个个性状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单株果数>千粒重>主轴果数>主轴结果长度>生育期>单果粒数>生育期。株高、单株果数、主轴果数、单果粒数、千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而生育期、主轴结果长度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综合考虑,P41(SI17TR-2)、 P28(SI16BZ-14)两个品种为高产品种,适宜在遵义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作物产量差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杨晓光  刘志娟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4):2731-2741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仍是未来永恒不变的课题。近年来随着育秧、覆膜等技术的应用,灌溉、施肥技术措施的提高以及作物品种的更替和技术的进步等使得农作物产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即便如此,作物实际产量与其潜在产量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中。文章在阐述产量差内涵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产量差的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产量差的研究做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产量差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产量差概念发展至今,虽然众多学者都对其做了不同的定义及阐述,但总体而言,作物的最大产量水平为潜在产量,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的产量差为该作物的总产量差。造成作物产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不可能应用到田间的技术和环境因子、生物因素(品种、病虫害等)和经济因素(投入产出比)、政策、文化水平及传统观念等。为了进一步解析作物产量差,前人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等级的产量差。目前国内外产量差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试验调查统计分析法和作物模拟模型法。前者概念简单,可操作性强,但是要求足够的试验数据,试验费用大,周期长;后者可以设置更多的情景和处理,但难以精确定量实际生产中的所有管理措施。因此,在实际进行产量差研究中,可综合利用统计方法、作物模拟模型及遥感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世界各地主要作物产量差的研究结果显示,发达国家因栽培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作物产量提升空间较小。虽然各地学者对当地不同作物产量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提升该地区产量、缩小作物产量差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然而,由于产量估算方法不同,使得研究结果之间差异较大,可比性差。同时因数据和方法的限制,大多集中在解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候、土壤、品种、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对产量的限制程度,而往往忽略了在产量形成过程中农民意愿、政策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总之,未来的产量差研究重点应包括准确计算各区域主要作物产量潜力上限,明确针对不同产量差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气候、土壤、品种和栽培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因素,解析产量差限制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