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回族茶文化 盖碗为茶具回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又称“回回”。 7世纪以来少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久居中国 ;13世纪以来 ,一部分中亚细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 ,他们在与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族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回民族。它是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 ,拥有 72 0多万人口。散布全国 ,主要与汉族杂居。使用汉语文 ,多信伊斯兰教。回族人啜饮茶同汉族不同 ,他们时尚啜盖碗茶。盖碗茶综合了汉族通常所用茶具茶壶的壶盖、茶杯的杯(碗 )和茶盘的衬碟 ,亦即 ,啜饮盖碗茶时的茶具 ,只有一个盖碗 ,它的主体是一只茶碗 (茶杯 ) ,上…  相似文献   

2.
四川名茶与四川茶馆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镇恒  王云 《农业考古》2000,(2):178-181
四川的名茶文化就像它的茶树资源一样,在中国茶史和茶文化史上的地位相当突出,表现之一是发展较早,有开风气的作用,影响深远。例如三千年前就曾向代纣有功的周武王献茶,它可能就是贡茶的源头。表现之二是丰富多彩,四川和云南都是茶的故乡,野生大茶树云南有,四川也有,唐代陆羽就注意到四川有“两人合抱”的大茶树,至今在金佛山的一株与号称活化石的银杉相伴,经解剖,依据叶细胞的组织结构,专家判定属于原始型。表现之三是四川涉茶作品较多,有的价值很高,例如西汉资中人王褒的《僮约》提到令憧烹茶,买茶的事,说明饮茶是当地居…  相似文献   

3.
茶馆是成都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成都成为茶馆产生和发展的典型.茶馆经济得益于商业的繁荣和兴盛的饮茶之俗,而茶文化在茶馆经济的推动下得以形成和发扬.成都茶馆具有商业性、大众性和文化多样性的显著特征,而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经济与文化经验.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如何发挥成都茶馆的经济与文化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使其在现代生境中健康发展,是颇具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湖北茶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祖祥  姜元珍 《农业考古》2004,5(2):190-193
荆楚民众,素有饮茶的习惯。茶馆不仅为人们生活所需,而且也是工商业者进行交易的场所。因此,湖北城镇集市,皆有茶馆的开设。根据现有资料,对湖北茶馆的分布及其经营方式,作一简介,以期人们对旧社会茶馆种种情景的了解,有所稗益。  相似文献   

5.
《农业考古》2004,(2):230-230
(本刊讯 )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十佳特色茶馆评选结果揭晓 ,浙江省温州市清和茶馆名列其中。据悉 ,浙江省仅此一家入选全国十佳特色茶馆。清和茶馆位于温州市柳市镇柳青路。走进清和茶馆 ,阵阵丝竹 ,幽幽兰馨 ,清清茶香 ,每一个角落无不被浓浓的文化气息所包围。茶馆汇集着全国名家书画和珍藏品 ,“清和画廊”与“清和书屋”向茶客展示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清和茶馆还不定期举办一些茶文化讲座及茶艺培训活动 ,由于富有特色 ,吸引了各地同行前来取经。清和茶馆入选全国十佳特色茶馆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普天同饮的茶在其茶的栽培,茶的加工,茶的饮用,乃至于与茶有关的一切文化均源于中国,在神州大地上传颂着各种各样的茶故事,同样也流传着各种各样至真至情的饮茶习俗。  相似文献   

7.
李川 《农业考古》2002,(2):162-163
早在 30年代 ,著名的生活艺术家林语堂先生就断言 :“从人类的文化和幸福的观点上看来 ,我并不觉得人类史上有一样比吸烟 ,饮酒 ,与喝茶更有意义 ,更重要 ,而且对闲暇 ,友谊 ,交际与谈话的享受更有直接贡献的发明了。”林先生深刻指出 :“对于烟、酒、茶的适当享受 ,是只有在闲暇、友谊 ,与亲睦的氛围中才得有所发展的。因为只有具有伴侣生活感觉 ,慎交友 ,爱闲暇的人 ,才能享受烟、酒 ,和茶的 ,没有了社交的本质 ,那么这些东西便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享受这些东西与欣赏月亮 ,白雪 ,以及花草一样 ,必须要有相当的友伴 ,因为这一点我是觉得便…  相似文献   

8.
刘钟瑞 《农业考古》2000,(4):137-142
漫步上海街头,我们会发觉,近几年来,一下子冒出了不少茶馆、茶坊,特别是在靠近老城隍庙附近的上海老街,开街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各类茶馆已多达10多家。旧上海,城隍庙一带曾是上海茶馆的集中地,而现在,这一地区又重现了历史上的旧幕,各家茶馆门口的杏黄旗上硕大的“茶”字格外引人注目。如果走进茶馆、茶坊,我们会发现其中绝大多数装潢格局都十分讲究,茶品也很高档。茶馆的增加,从社会功能来讲,不仅为现代化快节奏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供休闲、品茗的优雅环境,并且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传统茶文化在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9.
陈永华 《农业考古》2004,(2):185-187
杭州茶馆业历史悠久,大约在唐朝中期就兴起,到了宋朝,尤其是南宋,无论其作为服务性行业所表现的规模,还是作为茶文化载体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它都进入鼎盛阶段,元明时,相对萎缩,明末清初,逐渐复兴,直至到清末的近二百多年间,它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清末以来的一个多世纪,中国风起云涌,呈现出急剧变化的特点,伴随着这种变化,杭州茶馆也经历了一段起伏发展的历程。作为大众经济的部分和大众文化一定的载体,在这一历程中,杭州茶馆从数量的增减,场地分布的变迁,经营特色的改变都体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它的种种表现又反过来折射出杭州社会一定的风貌和市俗人情,成为观察和了解近现代杭州经济及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0.
李松  夏朝  邢后银 《安徽农学通报》2012,(21):196-197,203
茶馆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追求越来越普及,茶馆作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形式,已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选择之一。该文论述现代江苏茶馆形成的独特文化与经营特点;茶馆在江苏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功能;现代江苏茶馆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13.
童行 《农业考古》2019,(2):58-62
成都茶馆受百方文化之浸染,感浩荡时代之号召,经千年之演变,历诸家之考量,归于大成,成为古老而繁华的蜀城的一大象征。而朔本追源,从中国传统文化——诸子百家的不同学说、观念出发,可以再叩历史时空的大门,探索成都茶馆文化的本质,呈现独有千秋的巴蜀文化的重要横切面。  相似文献   

14.
15.
试论宋代茶馆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水兵 《农业考古》2004,(2):181-184,198
茶馆,宋代时称茶肆、茶坊、茶楼或茶邸,是一种主要以售卖茶水,供顾客品茶赋闲、怡情养性的公共活动场所。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广陵耆老传》有出售茶水的记载:“晋元帝时(公元317—322年),有老耆,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粥之,市人竞买。”南北朝,品茶清谈之风兴起,当时已出现供人喝茶歇脚的茶寮,它可以说  相似文献   

16.
17.
佘志芬 《农业考古》2000,(4):135-136
随着国运昌盛,在我国饮茶史上曾经几度兴衰的茶馆业,现在又出现了勃勃生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市里的各类新潮茶馆、茶楼如雨后春笋般随处可见。在我们常州城里,中高档茶馆、茶楼竞多达几十家。这些茶楼装潢别致、环境舒适,茶类品种繁多,服务也比较周到,这些茶楼的开设,不仅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发展,也为工作繁忙、精神紧张的都市人营造了休闲、交友、商务活动的好去处,可以使人们在幽雅的环境、轻松的气氛中获得放松自我、交流感情的愉悦享受。但是,随着茶馆业的堀起,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本人所开设的常州溢壶茶宴楼虽然规模…  相似文献   

18.
19.
王默 《农业考古》2007,(5):145-146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闻名遐迩的汉正街已是汉口繁华的主要标志,呈现出“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繁荣景象。明崇祯八年(1635年)汉口修筑“袁公堤”(今长堤街)后,居民区迅速扩大,河下帆樯林立、市廛日盛,楼馆酒肆进一步发展,汉正街出现“北货南珍藏作窟,吴商蜀客到如家”的兴盛。据统计,清宣统元年(1909年)汉口有茶馆250家,主要分布在汉正街一带。民国22年(1933年),汉口茶馆已达1373家,是汉正街茶馆发展最兴旺的时期。在汉正街居住的人家,不但常到茶馆去休闲或会客,而且户户都备有茶叶,以茗茶招待客人表示心意。汉正街的茶馆…  相似文献   

20.
茶馆特色说     
陆尧 《农业考古》2001,(2):164-165
1998年以来 ,中国茶馆业发展势头良好 ,成为拉动整个产业增长的新增长点。以北京为例。截止 2 0 0 1年 6月 2 0日 ,北京茶馆已超过 30 8家。与去年同期相比 ,增幅达 40 %以上。其中 ,面积最大的 30 0 0平方米 ;开有连锁店的达 1 5家 ,五福茶艺馆已开了 1 3家分店。同时 ,由于北京茶馆业总体上已进入成长期 ,平均利润率提高了 ,竞争也开始激烈了。比如 ,开连锁店的茶馆并非每家分店都赢利 ;又如 ,有的茶馆处于严重亏损状态。面对WTO条件下挑战与机遇共存的大背景 ,茶馆业应该怎么办 ?最近据对北京、天津、广州、杭州、沈阳、青岛、太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