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壶中乾坤大,杯中有商机,申城饮食、旅游等行业联手挖掘和开发“中国茶道”获得成功,演绎和再现我国汉代以来源远流长历代古茶道风土人情的“乔氏茶宴馆”龙年落户申城后,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已成为“上海游”的一大新景观。 除了高楼大厦和兴旺发达的商厦商场零售业,上海如何才能进一步以自己的民族特色赢得中外游客并振兴自己的旅游产业?龙年选址在沪西北曹扬路上新近开业迎客的“乔氏茶宴馆”内推出的“中国茶道展演”,就是本市饮食和旅游等行业联手合作探索后而交出的又一份答卷。论地段论排场论建筑规模,小小茶宴馆实属“貌不惊…  相似文献   

2.
三年前,当一大批适应年轻人休闲聚会的泡沫红茶坊如雨后春笋般在沪上开出后,近来,又开始走向弱势。随着报上渐渐多起来的茶坊转让广告,人们也确实发现,许多茶坊往往茶翁之意不在茶。一些有茶无文化,或无茶无文化的茶坊,尽管门楼“茶”字刀旗高悬,使一些原本想从茶文化的境界中寻找一份回归自然精神家园的爱茶人,仍旧感受到的是港台流行音乐环绕中的欧式酒吧情调。人们感叹:泡沫红茶坊会否最终也成为一种泡沫文化和经济。 日前,笔者来到了由著名茶道专家乔木森先生所创办的“乔氏茶宴馆”后,却使人耳目一新,整个厅堂古色古香、…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坐车过吴淞路闸桥,就会看见银波大厦外“天天旺茶宴馆”六个绿色稚拙的大字。上海近几年间有不少茶艺馆纷纷亮相于世,如闸北公园的“宋园”,金陵中路上的“汪怡记”,华山路上的“井苑”都是好茶者的好去处,但仅是以品茗为主,佐以小食,一旦说到一桌丰盛的茶肴均有名茶辅之,倒是仅此一家的新鲜事。雅致清净的用餐环境走进天天旺茶宴馆,就能看到收藏名酒的柜台前明显地挂着一排大红色的小灯笼,柜台和餐桌椅都是来客耳熟能详红木色,现代化的大厦内分明用木框架做了一层红本色的内窗,显示出中国明清风格简洁、端庄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古老的圣殿,悠扬的管风琴,身裹一袭优雅的曳地婚纱的新娘,挽着衣冠楚楚的新郎在虔诚立誓:愿结秦晋之好,百年和合。童话般地婚礼,浪漫而遥远。时下,旅行婚礼、集体婚礼、植树婚礼、空中婚礼……相继崛起之际。洋气十足的“玫瑰婚典’也号称“百年一遇”,粉墨登场,而时下最为普遍的,还是老式的“酒席婚礼”——“吃喜酒”。吃吃喝喝,热热闹闹,传统的喜酒,而今吃出新花样来。近日,在上海吴世路天憧路口的“银波大厦”的“天天旺茶宴馆”,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宴婚礼”。婚宴以“茶”为“媒”,从席间布置,新人行礼到菜肴烹…  相似文献   

5.
咏茶宴     
咏茶宴婺源县博物馆杨浩绿溪边,紫竹下,飞涧蝉声滩影泻,活火新泉溢茗香,三五知己消清夏,畅叙幽情有以也。酌香沫,浮素杯,举杯劝君君莫推,人生得意且开怀。一盏饮罢生豪气,挥毫欲书凌云志;二盏啜后风生腋,一曲高歌山月白;三盏四盏不胜力,浮想联翩游八极。眠芳...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茶宴是以茶宴请宾客,或是以茶会客、交友的一种饮茶方式,以举办和参加者分主要有宫廷茶宴、文人茶宴、禅寺茶宴三种;以形式和影响分主要有酒席茶宴、礼仪茶会和斗茶宴会三种,宋代的茶宴促进了饮茶文学、中华茶艺和日本茶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师园中的茶宴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陶德臣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越来越怀念平生参加的首次茶宴,那情景时时清晰地凸现在眼前,仿佛就在昨天,撩得人手痒心动,非要一吐为快。那是1993年12月12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与政治系的于栋华、龚咏梅、史鑫鑫,中文系的陈...  相似文献   

8.
茶道与茶宴     
按照道家的说法“道寓于术。行术即是演道。”如是,凡是用一定的技术或方法,完成某一事务,此操作过程就称为某道。例如,武术界把徒手克敌制胜的技术就叫做“空手道”,商界把发财致富的方法叫“生财之道”。当时有人把陆羽煮取茶水的技术或方法称之为“茶道”。但是陆羽自己从来未提“茶道”。开始就称之为“茶经”。由于当时煮取茶水的手续较繁琐,人若欲一饮茶时就请熟悉此道的人煎煮,并现场观摩,所以唐朝有位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到临淮,即召茶人常伯熊煮茶。常氏头蒙儒冠,身穿黄服,潇洒地演示了陆羽的煮茶方法,捧上香茗,李…  相似文献   

9.
茶浴馆     
[市场连线]今年的北京城,茶水泡浴成时尚。而在北京各茶浴场所,大觉寺明慧茶院最为有名,客人得提前2 ̄3天预订,才能有一席浴池可泡。[项目特色]先将茶叶用锅蒸煮,然后将茶水倒入浴缸或浴盆中,补充适量热水,将水温调整至适宜温度时便可入浴,躺坐皆可。茶浴,其实并非新鲜事。早在  相似文献   

10.
茶情     
茶情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政教室陶德臣从来没想到会与茶有什么紧密联系,更无法想象今天竟醉心于茶业研究。从小倒是知道茶,知道它能解渴。那时候生活的贫困,自然不敢考究。农村生活艰辛,尤其是酷暑时分,干渴难忍,每每渴望的就是一壶止渴生津的热茶。这情景尤其是和父...  相似文献   

11.
天天旺的茶宴在茶界的小有名气的,去年新闻报道曾经用这样的话来点评天天旺的茶宴:中国第九大菜系——茶菜。茶菜为何深得文人雅士、美食家的青睐,其中的奥妙又是何在,请听我分解。茶菜主要是巧妙的将茶的色、香、味、形运用到菜肴之中去。在烹调中巧妙地运用茶的特性,改良茶肴本身之不足,这是茶叶进入菜肴的必然因素;烹调上讲五味俱全,但却不可乱点鸳鸯谱。茶菜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看得到茶叶的菜叫茶菜,其实不然,中国的茶分六个大类,其中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黑茶。这六大类茶各有自己的特色:绿茶是不…  相似文献   

12.
由上海天天旺茶宴馆总经理刘秋萍女士编著的《中国茶宴》一书,不久前已由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在今年4月29日—5月25日于江西省星子县举行的“天下第一泉国际茶会”期间首次与读者见面,60册《中国茶宴》被抢购一空。《中国茶宴》收录了刘秋萍女士多年来精心研制的被誉称为“中国第九菜系”的茶菜菜谱一百余则,除了详细文字说明外,还配以精美彩色图片,非常直观实用,书后还附有刘秋萍女士研刘秋萍女士在江西萍乡市举行茶艺茶宴讲演展示会上演讲究茶艺的心得体会──“秋萍茶语”和绿茶、功夫茶冲泡技艺,表明她不但是位茶菜专家…  相似文献   

13.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6,(5):160-163,171
一.早期的茶会、茶宴 按照现代词典的解释,茶会就是用茶点招待宾客的社交性集会。用茶叶和各种原料配合制成的茶菜举行的宴会,就叫做茶宴。但在古代,茶会和茶宴都是指用茶来招待客人的聚会,聚会时,除了饮茶之外,有时也吃其他东西,甚至还喝酒吃菜。现在人们多把只喝茶汤和吃茶点的集会称为茶会,而把吃茶菜的宴会称为茶宴。  相似文献   

14.
山谷茶情     
公元1100年北宋元符三年五月的一天,戎州(今宜宾)太守刘广之率僚属游览锁江亭.并在亭上设宴.流放寓居在戎州的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也应邀参加. 他们在戎州的壮美山水相伴下,宴饮在锁江亭上,又是清茶素果,又是美酒佳肴,人人都醉意融融,豪情满怀,纷纷吟诗作对,泼墨挥毫,写下赞美戎州的诗篇.把宴会气氛推出高潮.山谷看到大家兴致勃勃情绪高涨,不由得一股股酸涩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5.
茶情殷殷     
泡上一杯热腾腾的清茶 ,随着袅袅上升的一股清香 ,神思凝注 ,打开笔 ,开始写作。这是我退休后的日子。我原来对饮茶跟喝白开水没什么两样 ,止渴才喝。对香烟有特别的嗜好 ,“工分经济”时代 ,一无闲情二缺钱 ,只能抽 1角 5分钱一包的“大公鸡” ,有时抽经济牌 ,9分一包 ,我们戏称它为“一角找”。后来一天两包不够 ,越抽越上瘾 ,人干黄寡瘦 ,咳嗽不止 ,走哪吐那 ,让人生厌。早起一口痰 ,塞在喉头 ,久咳不出 ,噎得人眼花脸紫泪流 ,拿钱买罪受 ,思前想后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 ,痛改前非 ,戒了。烟不抽 ,酒瘾上来了 ,酒这东西 ,不喝该你狠 ,喝…  相似文献   

16.
大山茶情     
水古茶 ,这种不起眼的茶树 ,却走进了举世闻名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成为世博园茶园栽种的 12种茶树之一。“水古茶 ,又名水牯茶 ,无性繁殖系 ,属灌木科、中叶类、中生种。原产浙江省临海市涌泉区大山中 ,系当地茶农从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而成。植株较高大 ,自然生长一般树高 3米左右 ,树枝直立 ,枝条粗壮 ,分枝角度小。叶绿色 ,椭圆形 ,叶片厚 ,茶芽较肥壮 ,茸毛较少。生长势旺 ,发芽整齐 ,芽叶持嫩性强 ,适应性强 ,抗寒性强 ,产量高。适制绿茶 ,品质良好。适宜在浙江绿茶区推广种植。”这段通俗易懂 ,短小精悍的文字 ,清晰地显示在昆明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信息》2003,(8):40-40
紫笋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的顾渚山,因其芽形如笋,芽色带紫,品质上乘,故取名为紫笋。中国古代茶圣陆羽对紫笋茶十分推崇,至今这款名茶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紫笋茶的故乡长兴县为迎合现代人追求健康、自然的饮食观念,将这一地方特产作为原料制成了独具匠心的“茶宴”,成为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体现地方物产珍品的特色宴席。  相似文献   

18.
周龙章 《农业考古》2004,(2):147-148
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的始源也在我国。我国饮茶风尚却始于巴蜀。从王褒《僮约》中家僮要求家中煮茶,又要去武阳买茶到成都出卖营利的记载。由此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四川一带的饮茶之风已相当普及。西晋付成《司隶教》记及:“闻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之,廉事欧其器具,使无为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老婊,独何哉”。这是我国有关出卖煮好的茶的最早记载。如今蜀茶馆林立、比比皆是。这位“蜀妪”应为我国茶馆业的鼻祖。明代时,以人顾云农说:“除烦去腻,川人因不可一日无茶”。可见四川人自古以来对饮茶的爱好。  相似文献   

19.
文卿 《农业考古》2003,(2):243-244
诗是心灵的凝华 ,茶汤是性情的流淌 ;音乐是天人永远的回声 ,画幅是在色彩渲染中铺张的乐章。艺术与艺术尽可以千差万别 ,但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而艺术的本质与大自然的“道性”也是合一的。茶 ,采日月之精华 ,摄天地之灵气 ,其“性”更是通“天、地、人”“宇宙三才” ,但这不是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茶缘。灵山秀水 涵养成材早已蜚声画坛、年近不惑的冯英女士 ,不知是多年的艺术涵养 ,还是故乡峨眉山灵山秀水的熏陶 ,与茶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她饮茶、画茶 ,以茶会友 ;茶催生灵感 ,伴她创作 ;缭绕湿润的茶香 ,诉说她脉脉衷肠 ,伴她走过…  相似文献   

20.
蜀都访茶     
中华茶文化绚丽多彩、魅力无穷,历代诸多人为之痴迷。壬辰阳春,循着茶香,笔者亲临蜀都,问茶巴蜀。据记载,世界上第一家茶馆就开在西晋时的成都,第一碗盖碗茶是唐代成都一位姓崔的大家闺秀发明的,第一位记载茶叶的文学家是成都的大文豪司马相如,第一座"世界茶文化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