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中国古代茶馆考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古代茶馆考论北京大学刘学忠茶馆,唐宋时称茶肆、茶坊、茶楼、茶邸,明代以后始称茶馆,张贷《陶庵梦忆》中即称茶馆,《儒林外史》中多称茶馆,清代以后,就惯称茶馆了。它是一种以饮茶为中心的综合性群众活动场所。茶馆起于何时,史料无有明确记载。汉时王褒《僮约...  相似文献   

2.
沈冬梅 《农业考古》2006,(5):130-134
一、茶馆社会文化功能的历史茶馆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经济文化现象。它最初出现在唐中期开元时期。据《封氏闻见录》记载,在自今山东河北邹、齐、沧、棣等地通往洛阳、长安这一路的大小城市中,有人开设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在西京长安开远门外数十里之处的道路边上也有开茶馆。当时称茶馆为茶坊、茶肆、茶店、茶楼、茗铺等,主要是为了满足行旅之人以及城市居民的饮茶和歇息休闲之用。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更为迅速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社会流动加剧,城市、乡村都出现了数量众多的…  相似文献   

3.
试论宋代茶馆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水兵 《农业考古》2004,(2):181-184,198
茶馆,宋代时称茶肆、茶坊、茶楼或茶邸,是一种主要以售卖茶水,供顾客品茶赋闲、怡情养性的公共活动场所。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广陵耆老传》有出售茶水的记载:“晋元帝时(公元317—322年),有老耆,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粥之,市人竞买。”南北朝,品茶清谈之风兴起,当时已出现供人喝茶歇脚的茶寮,它可以说  相似文献   

4.
《尔雅·释木》“·苦茶”。郭注云:“树小如桅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蜀人名之苦茶。”(按茶读为茶。下同。)这段注文历来被征引作为茶的释义,但是关于“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则有不同意见。陆玑《毛诗疏》说“蜀人作荼,吴人作茗。”陆德明《经典释文》认为“、荼(读为茶)、茗,其实一也。”并引张楫《杂字》云:“,茗之别名。”魏王《花木志》说“其老叶谓之,嫩叶谓之茗。”顾野王《玉篇》也说“,茶叶老者。”“茗,茶芽也。”面对众说纷纭,有必要澄清事实,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浅谈武汉茶馆的过去和现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友山 《农业考古》2000,(4):143-144
武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长江中游经济、文化、金融、科技和信息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武汉自古就是商家宝地。到了明末清初,汉口出现了“北货南藏作窟,吴商蜀客到如家”的繁荣景象。随着商业的日趋频繁,来往客商逐日增多,作为商人进行交易、行人旅客休憩聊天的茶馆也愈来愈多。武汉茶馆迄始于何时,由于史书鲜有记载,难以考究。清朝文仕范锴在论及此问题时,亦仅“后湖之有茶肆,相传自湖心亭始”(文见《汉口丛谈》)作罢。倒是明末清初,茶事繁荣旺盛,茶馆生意兴隆,史官文人记载的茶馆景状渐渐多起来…  相似文献   

6.
香茗胜美酒     
明代祝允明认为:唐诗激情,宋词冷静,故唐诗中自然景物是夕阳,宋词则暮雨;唐诗中劝酒多,而宋词中则咏茶多。那么元曲怎么样?或曰:元曲多离别乡愁与叹世,但元曲中也见民间饮茶之风亦盛。由于元代仍以茶饼供市,而茶饼碾末煮饮,费事麻烦,一般人宁可上茶馆茗饮。从而茶肆处处,当时有一位被称为“词林英杰”的李乘(德载),竞留有十首赠茶肆的《喜春来》,以为茶肆作高雅广告,且录两首如下:其一,茶烟一缕累累荡,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赛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来尝。其二,金尊满劝羊羔酒,不似灵芽泛玉瓯。声名喧满岳阳楼,夸…  相似文献   

7.
茶博士考茶博士,通俗点说即茶馆跑堂的,拿现代话说是茶馆招待客人的服务员。但查各种辞书,说法就不一样了。《中国文学大辞典》释为“卖茶者”,《现代汉语词典》称之为“茶馆的伙计”,《中国茶叶大辞典》释为“对卖茶人或茶坊伙计的称谓”,《辞源》指为“善烹茶者”或“待茶者也称茶博士”因而又称“煎茶博士”。总之,茶博士是古代对茶馆服务员的尊称或泛称,也不免含有谀意和贬意。“茶博士”之名起于何时?清人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就提出了疑问:“博士、待诏,皆翰林院官名也。而何以有茶博士、酒博士、算博士之称?剃头匠又有待诏之…  相似文献   

8.
皖西的■民与茶馆及其它安徽省霍山县农业局徐志明,李贤梅,杨启见,李传轼“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实产自霍山之大蜀山也”。这是明人许次纾《茶疏》中语(书成于1597年)。皖西自古多产名茶。由于远古代造...  相似文献   

9.
中国饮茶法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茶的故乡,原始社会便发现和利用茶。茶最初是作食用、药用的,饮用则是后来的事。饮茶的起源,至今仍争论未定。清人顾炎武《日知录》称:“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他推测饮茶始于战国末,虽大体不错,但缺乏直接、有力的证据。西汉王褒《僮约》记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尽管对“烹茶尽具”之“茶”是否指茶还有争议,但对“武阳买茶”之“茶”指茶意见比较一致,西汉饮茶有史可据。当然,汉代以前,中国只有四川(古巴蜀)一带饮茶,其它地区的饮茶是在汉代以后由四川传播和在四川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僮约》写…  相似文献   

10.
古代表“茶馆”义的词语中,出现于唐代的主要有“茶坊”、“茶肆”,出现于宋代的主要有“茗肆”、“茶楼”,出现于元代的主要有“茶房”、“茶铺”,出现于明代的主要有“茶社”、“茶馆”,出现于清代的主要有“茶寮”.除“茗肆”、“茶房”外,其余到清代仍见使用,尤其“茶馆”一词虽然出现较晚,但却使用频繁.建国前后的现代汉语中,“茶馆”曾出现一定程度的垄断,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目前这些词语在口语中基本不多使用,而新兴的“茶吧”却在一定范围内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11.
闽中名泉记     
陈龙 《农业考古》2000,(2):82-86,91
“名茶难得,名泉尤不易寻,有茶而不瀹以名泉,无茶也。”(明·徐渤《茗谭》) 名茶与名泉是相得益彰的。茶是饮料,其色、香、味的优劣要通过水的冲泡或煮渍来品定。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质量,这便如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我国古代茶书中在论茶的同时,往往兼而论水。除此之外,还有一批专门研究用水的著述,较有代表性的有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宋代欧阳修的《大明水记》及叶青臣的《述煮茶小品》;明季则有徐献忠的《水品》、田艺蘅《煮泉小品》;清代有汤蠹仙的《泉谱》等,上列…  相似文献   

12.
姜新兵 《农业考古》2019,(5):177-181
茶的名称历来按照《茶经》的说法有“茶、槚、蔎、茗、荈”五名之说,但仔细核对文献发现:“槚”的本义并不是指茶,是郭璞对《尔雅》所作的注中的理解;《晏子春秋》中的“茗菜”应是“苔菜”之误;“蔎”一般被解释为香草;《尔雅》《说文解字》等东汉以前训诂类文献也未收录“茶”和“茗”字,从训诂学和文字学角度来看,茶的利用时间应不会早于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上海茶馆掌故上海《电视中专》报郎慕中世界上把茶叶当成饮料和最先种茶的首推中国,远在先秦时代民间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的礼节。三国末期东吴的君主孙皓曾以茶代酒赐给宠臣韦曜,以掩众臣饮酒之目。到了唐代由于南北统一,文人学士“茗饮”喝茶之风,遍及全国,诗人...  相似文献   

14.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名茶、茗、糊、茗、辫、菠、苦荼。唐宋许多诗人称其为“草中英”、“瑞草魁”。也有人叫它“冷面草”。  相似文献   

15.
茶馆正式有名称的记载是在《旧唐书·王涯传》。唐代太和九年五月,朝廷发生政变“甘露事件”,王涯等人被追杀,在“永昌里茶肆”被禁兵擒获,腰斩於城西南隅独树下。从那以后,给茶馆贯以名称便逐渐多了起来,以地取名,以景取名,以人取名,以诗取名,色彩纷呈,应有尽有。茶馆生意也越来越红火,饮茶之人从达官贵人、文人学士、三教九流、平民百姓,无所不有。到了清代至民国年间,茶馆不仅是仗茶消闲之地,也成了人们洽谈、评理及帮会的场所,同时也成了人们娱乐的地方。茶馆成了当时的一个缩影,各色人等均在这里集中,因此有“大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周代即有《华阳国志》等文字记载,魏晋始兴,唐朝登堂入室大规模流行。《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颇具盛名的笔记小说,对于反映时人生活状况、心理活动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纰漏篇》第三十四记任瞻问“为茶为茗”事言及茶茗之分;而《太平御览》引《世说新语》王濛“水厄”事则展现了士人对于饮茶避之不及的态度。这两...  相似文献   

17.
哈华谈茶肆     
茶肆始源于遥远的古代,……流水淙淙的水阁儿,湖畔的茅庐,山道中的风亭,松林中的月榭,市井中雕梁画栋的楼阁……大树杪间或楼外挂着布幌子,上书“茶”、“八仙茶楼”、“清风茶坊”、“竹林七贤茶肆”……一面敲着响盏儿,一面吆喝着顾客……一派古色古香的茶肆。据陆羽《茶经》载,公元三世纪的西晋时期,有妪作茶粥卖,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清两代,改变了传统的碾茶粉的饮法,而成散茶冲泡,只用一把茶壶和数只茶杯,或几只盖碗茶具,减去了那些典雅的茶礼和茶文化仪式,饮茶向简单化转变。时至民国,这种简易的茶肆就更多了。特别是我国产茶区的南方和西南诸省,茶肆比比皆是,它不仅是品茗之地,而且成为商人洽谈生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的中国式茶馆陆韵先生曾去美国,在美国几次品尝过中国式茶馆的茶味,感慨之余,写了一篇《美国的中国茶馆》,刊于上海《消费报》(1994年12月12日)上,今重读之,颇可玩味,兹择录之。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的梅里曼、佐治亚州的奥尔巴尼,都有中国式的茶...  相似文献   

19.
周龙章 《农业考古》2004,(2):147-148
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的始源也在我国。我国饮茶风尚却始于巴蜀。从王褒《僮约》中家僮要求家中煮茶,又要去武阳买茶到成都出卖营利的记载。由此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四川一带的饮茶之风已相当普及。西晋付成《司隶教》记及:“闻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之,廉事欧其器具,使无为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老婊,独何哉”。这是我国有关出卖煮好的茶的最早记载。如今蜀茶馆林立、比比皆是。这位“蜀妪”应为我国茶馆业的鼻祖。明代时,以人顾云农说:“除烦去腻,川人因不可一日无茶”。可见四川人自古以来对饮茶的爱好。  相似文献   

20.
江南的茶馆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茶馆的溯源流长早在六朝时期,江南的品茗清谈之风盛行。当时就有一种既喝茶又可住宿的处所叫茶寮。至于城市里开设茶馆的最早记载,就是《封氏见闻记》:“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唐代的城市就有煎茶卖茶的店铺。到宋代,以卖茶水为业的茶肆茶坊已较普遍。《水浒传》中就有王婆开茶坊的描写。宋代茶坊的名称十分别致,如“八才子”,“宛家室”、“纯乐”等等,引人入胜。有的茶馆,还常以字画和鲜花装饰,以招来茶客。有的如杭州的大茶坊夏天还兼卖梅花酒,并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