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人咏名茶     
“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古往今来,不少名人漫游名山大川时,品茗之余留下了许多吟咏名茶的佳作名篇。四川蒙顶山茶自唐朝就享有盛名,一些诗人名士留下了许多咏蒙顶茶的诗篇,读来脍炙人口。唐朝的黎阳王专门写了赞蒙山白云茶诗:“若教陆羽持公道,应是人间第一茶。”唐代白居易的“琴里知音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他把蒙山茶同著名的古典曲牌”绿水”相提并论。文彦  相似文献   

2.
碧玉剑茶产于咸宁市国营贺胜茶场. 碧玉剑茶以外形尖削似剑而得名,年产量2,000kg.品质特点:外形高雅秀美、色泽翠绿、扁平挺直、尖削似剑;汤色碧绿、清澈明亮、香气高鲜持久、滋味甘醇鲜美、叶底嫩绿匀齐,是湖北省上等名茶,1994年获中国“陆羽杯”名茶特等奖.  相似文献   

3.
蒙山茶包括蒙顶甘露、蒙顶黄芽、蒙顶石花、蒙山毛峰等较多种类。香气是衡量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蒙山茶中香气成分的种类繁多但含量少,在收集过程中不稳定,因此对其分析与鉴定比较困难。综述了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减压蒸馏法(VDE)、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顶空分析法(HAS)、搅拌子萃取(SBSE)、Tenax TA 吸附管、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SAFE)等茶叶中香气成分的常用提取方法,对蒙山特色名茶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陈虹 《农业考古》2000,(4):266-269
茶树是四川盆地种植最盛而历史最久的大宗经济林木。起始栽培时间已不可考证(1),作为商品的茶叶生产则可上溯到西汉。西汉蜀人饮茶已较普遍,司马相如、杨雄之辈自不必说,就连王褒也喜欢“烹荼尽具”,因而在他的《僮约》中也就有“武阳买荼”一项商业活动。据说当时蜀茶还远销长安。武阳在今彭山,紧靠岷江,大概是离资中最近的茶叶市场,茶叶来源最大可能是蒙山一带,因为很早就传说蒙顶甘露茶种自汉代。当然,从晋代武阳亦产茶的情况看,也不排除本地出产的可能。另据明代杨慎研究,“茶”在古时蜀方言中称“葭”,始见于《汉志》的“…  相似文献   

5.
寒夜忆茶     
湖北省黄梅县系名茶“团黄”的产地。茶圣陆羽曾到黄梅县山乡考察了“团黄”的生产与采制。他在《茶经·八之出》中记录了考察结果:“薪州生黄梅山谷。”七十年代,笔者在县供销社作了一段多种经营管理工作,经常走茶场、访茶园,对名茶“团黄”及该地产的其他雀舌春茶的色味香,至今念念不忘。八十年代重返文艺战线,再无机会登山涉水,去县四大山区访茶,但当年品茶的余味,尚在脑中飘逸,故撰《寒夜忆茶》以记事。霜风袭户紧敲窗,荡涤尘心骨也凉。渴病缠身寻旧梦,思茶买杖走山乡。初饮反岩(1)茶踏雾乘云到反岩,山泉煮茗畅心怀。绿…  相似文献   

6.
甘良华 《农业考古》2005,(4):102-102
中国人与茶结缘,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在历经数千年嬗变演进之后,人类对茶的利用,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最早从食用、药用发展到饮用。陆羽在《茶经》第一章茶之源中写道:“茶之为用,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热渴、凝闷……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这里告诉我们,人在饮茶时把自己与自己的精神联系起来.“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这也是“以茶悟道”的最初注释了。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以来,霞浦县葛洪山上的涵江茶场开发创制了一系列名优茶。1991年,葛洪开目绿茶获省优名茶称号,并获部优金奖;1992年,涵江大毫、尖峰银毫获省优名茶称号,尖峰银毫还获部优银奖;1995年,葛洪富锌茶获省优名茶称号,并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葛洪山名优绿茶系列,具有“三绿”特色,条秀色绿、显毫、香高、汤色碧绿、滋味醇厚、叶底嫩绿,具有抗癌、抗衰老及明目保健功能。形成葛洪名茶优异品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8.
刘盛龙 《农业考古》2006,(2):180-181
二十一世纪第一个春天。我去屏山县的一个茶场收购制作名茶的鲜叶。这个茶场远离屏山县城,更远离宜宾,位于群山之颠,海拔一千多米,白云缠绕在山腰上,湛兰的天空就在头项,举目一望,山连着山,无边无际,山上山下,山前山后,一处处,一行行,一丛丛,都是茶树。阵阵山风摇曳着茶树的翠绿,吹起一阵阵松涛,唱起粗犷而雄浑的大山之歌。这歌声唱得山川葱茏,鸟儿高飞;唱得泉水淙淙,花儿满地;唱得云卷云舒,心旷神怡。真是出好茶的地方啊,难怪屏山茶在宜宾有那么大的名气。  相似文献   

9.
杭州泉话     
杭州是名茶之乡,俗话说,“好茶需好水”。这是因为茶与水的关系至深,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质,中国人历来很讲究泡茶用水,尤其是古代文人雅士更是对佳水孜孜以求。古人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也就是认为“清轻甘洁”的泉水最宜泡茶。作为“茶都”的杭州,同样名泉荟萃,宜茶之水很多。宋人耐德翁在《都城纪胜》书中说:从五代吴…  相似文献   

10.
<正> “仰天雪绿”是继全国名茶信阳毛尖之后我省又一名茶。产于固始县仰天洼茶场,因其产地山高谷深,茶芽萌发时还在降雪而取名。“仰天雪绿”的鲜叶采摘标准,以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时为主。鲜叶采下后摊放8小时杀青,以减少苦涩味。炒茶时闻到明  相似文献   

11.
茶与舞──舞蹈“月夜茶香”创作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生活在“茶圣”陆羽创作“茶经”的地方──湖州,被人称为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当京腔京味的“北京大碗茶”在全国流行时,江南特有的名茶和有着浓郁吴越特色的民间茶风茶俗已魂牵梦萦、撞击着我的心头,产生了舞蹈创作的冲动。艺术创作是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的传达活动,湖州北临浩瀚的太湖,南有天目山脉,平原河湖密布,山间重岭叠翠,溪水环绕,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此地早在唐代就是产茶胜地。几千年来,茶的作用不仅仅是饮料,已渗透至生活各个方面,茶已是这个地区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清晨第一件事是沏一杯清茶,名茶是馈赠亲朋…  相似文献   

12.
醉茗漫侃枇杷茶陈柏青又是一年好风景。正绿肥红瘦,更细雨斜风。我造访山乡,道是休闲,实为探朋会友享口福──醉饮枇杷茶。只闻醉酒,何来醉茶?很多人都唱过“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有几个品过“龙门清泉水,崇庆枇杷茶”?农业出版社《茶树良种繁育》一书称之为...  相似文献   

13.
罗庆芳 《农业考古》2007,(5):184-185
我没有听过陈椽教授讲课,甚至没有见过他的面,但是我一直是这样在朋友、同事们之间尊称陈椽老师的。由陈椽老师撰写的有关茶文化的20多本书,我几乎都有,而且大都认真地翻看过,并从中受过教育,受过启发,以至于走上了钻研茶文化的道路。在1985年至1995年的十年间,我的相当一部分时间在上百个茶场和茶厂度过,我采写过贵州茶、茶场、茶企业和系列报道,以后,在全国各地召开的会议上,一有空就不由自主地到当地名茶基地采风和搜集有关茶的的资料,对于茶的爱好,如果没有陈椽老师撰写的茶书引路,还有庄晚芳老师的引路,很难想象我会对茶产生如此浓厚的…  相似文献   

14.
茶叶是缙云县传统的经济作物,过去以生产炒青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茶叶购销体制改革后,各茶厂、茶场之间恶性竞争现象增多,大宗茶效益下滑,导致许多茶场停产,茶园荒芜,县茶厂破产倒闭。九十年代中后期,名优茶生产技术在全县得到推广普及,在名茶高效益的拉动下,茶农种茶制茶的积极性开始恢复,大面积的低产茶园得到改造,名优茶产量逐年增加,大宗茶产量逐年下降,茶叶效益倍增:至2005年,全县茶园面积34640亩,茶叶总产量622吨,产值6005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4%。全县有近两万茶农在茶叶产业化中得到实惠,茶叶产业已成为缙云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5.
欧阳勋 《农业考古》2004,(4):20-23,28
欣闻雅安召开第八届国际茶会暨首届茶文化旅游节感赋据悉 ,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 ,雅安市人民政府等六单位承办的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将于 2 0 0 4年 9月 18日在世界茶文化蒙顶山所在的雅安市点燃“圣火” ,特赋诗以贺 (古风 )。闻道川上开盛会 ,茶人欣喜映心声。忆昔蜀土茶称圣 ,蒙山名茶味独珍。石花黄芽并甘露(1) 。形美香高绝俗尘。溯源人工栽培早 ,西汉祖师吴理真(2 ) 。茶技“龙行十八式” ,人道创始禅惠僧(3 ) 。茶植茶技喜有继 ,当今后学竟传承。待得金秋…  相似文献   

16.
匡达人 《农业考古》2007,(2):135-137
在沅陵县从南向北横贯县境中部的沅江北岸,有座海拔480多米高的碣滩山,山腰有块千来亩似坡似坪的女儿坪。这里就是产名茶碣滩茶的茶场所在地。在茶场为纪念操劳恢复千多年前名茶碣滩茶的刘先和茶师,于1992年建了一座仙鹤亭,并立碑刻了《仙鹤亭记》,600字的碑文概说了建亭原委、  相似文献   

17.
“以前我们制作的‘九顶雪眉’、‘九顶翠芽’茶,1kg只能卖到40~100元左右。这几年来,在政府及农技、科技部门的重视下,茶农在制作工艺上狠下功夫,努力提高‘九顶’、‘绿源春’、‘古峰’等系列名茶产品的质量,现在1kg上品‘九顶’系列名茶可以卖到200~600元左右。茶好卖,茶农收入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8.
毛尖茶属高级特种绿茶,精巧的制作工艺和精细的鲜叶原料,使其比一般绿茶形美质优,香浓味醇。毛尖茶在我市采制历史悠久,近年来又积极恢复制作传统名茶和开发新名茶,使毛尖茶的品质及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现将毛尖茶的采制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名茶与佛教     
古诗云 :“天下名山僧占多” ,“好茶出在名山中”。名茶与佛教因此相辅相成 ,声名与共。五代十国蜀人毛文锡的《茶谱》记及 :昔日有僧 ,久病不愈。一老翁告以蒙山顶上茶能祛宿疾 ,僧遂于山上筑室采茶。“获一两余 ,服未竟而疾瘥”。宋代陆容《赠天台山茶僧》诗云 :“江南风致说僧家 ,石山清泉竹里茶 ;法藏名僧知更好 ,香烟茶晕满袈裟”。诗中勾划出泉淌石崖 ,茶隐竹影 ,名僧含笑点头 ,香烟茶香弥漫 ,恰是一幅极为生动逼真的山水画卷。天台山 ,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佛教中重要的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素称“佛天雨露 ,帝苑仙…  相似文献   

20.
凌云白毫茶是广西地方名茶,也是广西最大宗的历史传统名茶。早在1965年就被中国农业部农业司认定为全国首批二十一个优良茶树品种之一,1985年在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上再次被认定为全国优良茶树品种。近几年,凌云白毫茶作为一项移民、开发、扶贫的项目正在蓬勃发展,除凌云县外,乐业、田林、隆林、西林都有较大面积的种植,覆盖度也越来越大。凌云县把发展凌云白毫茶作为凌云县经济的首要任务,讫今,建有国营茶场2个,大小集体茶场66个,茶园总面积5.5多万亩,计划到2000年全县发展凌云白毫茶10万亩。西林县也是近年来扩种凌云白毫茶较多的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