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采用生态浮床的形式,将生菜(Lactuca sativa L.var.ramosa Hort.)、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和黄菖蒲(Iris pseudacoms)等3种植物在水禽养殖水体中单作栽培,对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植物对水禽养殖污水中氮、磷等污染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60 d的试验期,植物生长良好,对污水中氮、磷等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明显.其中生菜、水芹菜和黄菖蒲对总氮(Total nitrogrn,TN)的去除率分别为67.99%、49.36%和70.62%;对氨氮(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78.82%、61.28%和85.31%;对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去除率分别为77.52%、81.85%和52.09%;对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去除率分别为76.54%、81.23%和66.12%.由此认为,植物生态浮床对水禽养殖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且不同水生植物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水培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蒲草、三棱草、菹草及微齿眼子菜等4种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污水中氮、磷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一植物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1.0%~70.9%、37.7%~79.3%,其中蒲草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均为最高,分别为70.9%、79.3%;复合植物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4.8%~60.6%、51.2%~69.2%,其中蒲草+菹草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均为最高,分别为60.6%、69.2%;经过18d的植物处理,蒲草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均高于组合蒲草+菹草,分别为70.9%>60.6%、79.3%>69.2%,三棱草也表现出了单一植物对污水中氮的净化率高于复合植物的现象,为58.8%>54.8%,但差异并不显著。因此,在汾河临汾段,蒲草和三棱草及其组合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均超过了50%,在水生植物治理城市污水净化方面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建议在水生植物处理污水时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设置3种不同浓度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试验,研究了菖蒲、香蒲、鸢尾生长状况及对3种不同富营养化水体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鸢尾和香蒲在3种浓度的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生长,菖蒲在高浓度水体中生长受到影响,这3种植物对不同浓度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的去除率不同,鸢尾对3种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的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69%、88.8%、69.9%,菖蒲为66.5%、82.2%、54.2%,香蒲为64.1%、77%、74.3%;对水体总磷的去除率鸢尾为70%、87.7%、77.5%,菖蒲为54%、80%、55.8%,香蒲为44%、60.5%、61.6%。试验表明,3种植物均能显著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可见,3种植物中鸢尾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好,香蒲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差,尤其是对水体中磷的去除。  相似文献   

4.
湿地植物对模拟污水的净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选择了千屈菜、水芹、水葱、黄菖蒲、石菖蒲、香菇草为待试湿地植物,通过静态水培试验,考察了各植物在以氨氮(NH4+-N)为主要氮组分的模拟污水中的生长情况、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在不同停留时间下对污水中有机物、N、P的去除率,以期找出不同条件下净化污水的优势植物.结果表明,植物在污水中均能正常生长,对营养物都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对水体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其中石菖蒲植株内N、P浓度最高,净化效果较好,当停留时间为8 d时.对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0.52%和92.89%;水芹生长稳定,在较短时间内对N、P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香菇草在停留时间较长的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较高,当停留时间为8 d时,对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4.90%和93.35%.可见,石菖蒲、水芹和香菇草对营养物质具有较好净化效果,是较理想的湿地植物.  相似文献   

5.
根据三峡库区水体氮、磷的富营养化情况,人工模拟三峡库区水生生态系统,栽植鸢尾、菖蒲和石菖蒲3种水生植物,开展利用水生植物净化三峡库区水质的研究.结果表明:(1)水生植物的存在对调节水体的pH值有一定作用;(2)人工种植适合于库区湿地生态系统生长的植物,对库区污染水体中的氯、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不同植物的去除率有所不同;(3)3种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去除能力不同.对TN和NO-3-N的去除率高低排序为菖蒲,鸢尾,石菖蒲;对NH+4-N和TP的去除率高低排序为菖蒲,石菖蒲,鸢尾.初步认为三峡库区以种植菖蒲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湿地植物对水体中氮、磷营养元素的去除效果,本试验选取了4种水生植物芦苇、香蒲、菖蒲和水葱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分别设置3个不同浓度梯度总氮、总磷的生活污水处理,分析不同植物对污水中总氮、总磷的吸收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湿地模拟系统中,植物对总氮的吸收作用以植株地上部分为主。植物对污水中的总氮的累积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水葱、芦苇、香蒲、菖蒲。2)不同湿地模拟系统中,植物对总磷的吸收作用虽以根系为主,但受生物量的影响,各植株TP含量仍以地上部分居多。植物对总磷的累积量大小顺序依次为香蒲、菖蒲、芦苇、水葱。3)随着总氮、总磷的处理浓度的增高,污水中总氮、总磷的去除率随之增高,说明植物对氮、磷含量高的污水去除效果较好。4种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总氮的去除率范围为80.3%~93.6%,对总磷的去除率范围为75.7%~97.2%。  相似文献   

7.
富营养化景观水体高效修复水生植物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美人蕉、黄菖蒲、水葱水生植物系统在水体中的生长及对水体中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情况,以期找出能净化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优势水生植物。结果表明:各水生植物在景观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其中平均分蘖数最多的是美人蕉,相对增长率最大的是黄菖蒲,其次是水葱,最低的是美人蕉;各水生植物系统对氮、磷营养物都有一定的降解能力,美人蕉、黄菖蒲、水葱系统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8.8%、70.0%、30.0%,而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2.2%、43.4%、33.3%。美人蕉、黄菖蒲水生植物系统分别最适合净化磷含量、氮含量较高的景观水体,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同时达到较好的富营养化景观水体氮、磷去除效果,可选择美人蕉与黄菖蒲混种的水生植物系统。  相似文献   

8.
富营养化水体中芦苇和菖蒲浮床氮净化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小兴凯湖水为原水配制不同富营养化程度的污水,比较了芦苇和菖蒲浮床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植物根系特征和植物吸收氮总量与氮去除效率和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氮去除的主要途径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芦苇和菖蒲浮床对TN均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在TN浓度分别为9.63、4.58 mg·L-1的污水中,芦苇浮床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5%和84.2%,菖蒲浮床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9.9%和82.8%,植物吸收对氮去除的贡献率为36.4%~77.1%。两种污水中,芦苇浮床在生长末期前2 d对TN的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4.20、1.77 mg·L-1·d-1,显著高于菖蒲浮床的1.75、1.04 mg·L-1·d-1。两种植物的根系总长度、表面积和体积3个指标均与TN去除速率呈正相关关系(R≥0.826,P<0.01),根系发达程度是影响TN去除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乡村河道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采用静态模拟试验研究美人蕉(Canna indic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菖蒲(Acorus calamus)、水芹(Oenanthe javanica)、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和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等植物对乡村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9种植物对河道污染水体的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及氨氮(NH4+-N)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水葫芦、菖蒲和风车草对COD去除率较高,分别为32.3%、31.5%和31.2%;美人蕉、风车草和水葫芦对TP去除率较高,分别为85.2%、84.7%和84.4%;芦苇、水葫芦及慈姑对NH4+-N去除率较高,分别为50.6%、43.3%及42.2%。9种植物对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有一定差异,水葫芦对各种污染物的平均去除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田新源  李燕  郭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25-20326,20387
[目的]研究5种水生植物冬季水质净化效果。[方法]在郑州市贾鲁河畔构建表面流湿地模型,引种5种冬季可以正常生长的水生植物进行冬季水生植物筛选试验。[结果]5种植物均生长良好,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5种植物对水质净化能力存在一些差异,水芹菜和伊乐藻对TN净化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44%和41%;西伯利亚鸢尾和水芹菜对TP净化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41%和37%;5种植物对NH4+-N去除效果差别不大,伊乐藻效果最好,去除率达73%,其次为水芹菜,去除率为71%,西伯利亚鸢尾、酸模和菹草的去除率均为70%;5种植物对CODCr的净化效果均不明显,西伯利亚鸢尾和酸模去除效果相对较好,去除率分别为14%和13%。[结论]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湿地植被组建中,可以通过构建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双层次群落结构,提高湿地冬季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5种水生植物冬季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5种水生植物冬季水质净化效果。[方法]在郑州市贾鲁河畔构建表面流湿地模型,引种5种冬季可以正常生长的水生植物进行冬季水生植物筛选试验。[结果]5种植物均生长良好,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5种植物对水质净化能力存在一些差异,水芹菜和伊乐藻对TN净化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44%和41%;西伯利亚鸢尾和水芹菜对TP净化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41%和37%;5种植物对NH4^+-N去除效果差别不大,伊乐藻效果最好,去除率达73%,其次为水芹菜,去除率为71%,西伯利亚鸢尾、酸模和菹草的去除率均为70%;5种植物对CODCr的净化效果均不明显,西伯利亚鸢尾和酸模去除效果相对较好,去除率分别为14%和13%。[结论]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湿地植被组建中,可以通过构建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双层次群落结构,提高湿地冬季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人工模拟条件下,利用室内试验箱培育,研究了挺水植物芦苇、慈姑和浮叶植物睡莲、荇菜对人工配置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4种水生植物均能有效吸收污水中过剩的氮、磷营养物质,经过20d植物处理,对水体中氮素去除率表现为芦苇(77.25%)慈姑(76.16%)荇菜(75.13%)睡莲(71.69%),对磷素去除率表现为芦苇(78.97%)慈姑(75.76%)荇菜(75.23%)睡莲(73.09%);4种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氮磷去除效果均比较明显,在相同条件下脱氮除磷效果最好的是挺水植物芦苇。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黄菖蒲、石菖蒲、常绿水生鸢尾和黑三棱4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程度不同的两种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旨在为武汉地区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生态沟渠的构建和人工湿地的布置提供试验数据和技术支持。选取南湖排污口水体和林果所池塘水作为供试水体在室内模拟水生植物的水体净化试验,定期观测4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并测定各供试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研究结果表明,黑三棱、黄菖蒲和常绿水生鸢尾在2种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生长,石菖蒲在高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受到影响,这4种植物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去除率不同,黑三棱对2种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的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0.29%、44.59%,黄菖蒲的为48.84%、46.13%,常绿水生鸢尾的为41.00%、41.50%,石菖蒲的为36.71%、41.13%;对2种水体总磷的去除率黑三棱的为67.74%、60.55%,黄菖蒲的为62.35%、59.61%,常绿水生鸢尾的为57.74%、52.00%,石菖蒲的为48.55%、49.85%。试验表明,4种水生植物均能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可知,4种植物中黑三棱对富营养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好,黄菖蒲也表现出较强的净化去除能力,石菖蒲对水体的净化能力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槐叶萍在较低温度下对不同污染水平的地表水的氮磷去除效果及其生长情况。[方法]采用人工模拟废水试验,研究了较低温度条件下(16℃)利用固氮植物槐叶萍对模拟的3种磷浓度的地表水的氮磷去除效应。[结果]在3种磷浓度下,槐叶萍对地表水的铵态氮、硝态氮和可溶性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试验末期,在人工模拟的含0.1、0.41、.6 mg/L磷浓度的废水中,铵态氮去除率分别为(86.54±6.23)%(、91.04±7.12)%和(92.14±6.25)%;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78.91±3.12)%(、78.84±6.21)%和(80.29±6.45)%;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5.33±1.53)%(、72.08±3.71)%和(59.70±2.84)%。槐叶萍的生物量随水体中的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槐叶萍可有效地去除富营养化地表水氮和磷,可选用作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植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景观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有机物磷的净化能力,为有效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和筛选具有一定净化能力又能营造良好景观效果的湿地水生植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水培法模拟水体富营养化条件,以不种植物为对照(CK),研究华中地区常见的6种挺水植物、6种沉水植物及3种浮水植物的生物量变化和TP、PO_4~(3-)-P的去除能力。【结果】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狐尾藻和金鱼藻的植株有腐烂,紫叶美人蕉、路易斯安娜鸢尾和黄菖蒲的叶片有枯黄,其余11种植物表现较好,粉绿狐尾藻和凤眼蓝长势最好,生物量较试验开始时增加130g以上。栽植植物各处理水体中TP、PO_4~(3-)-P的去除率均高于CK;TP去除效果以金鱼藻最好,去除率为86.59%,其次为紫叶美人蕉、千屈菜和狐尾藻,去除率分别为85.92%、79.88%和77.20%;对PO_4~(3-)-P的去除率以黄菖蒲最高,为99.86%,金鱼藻其次,为97.20%。综合看,金鱼藻去除磷的效果最佳,紫叶美人蕉和千屈菜去除磷素的能力较好;3种生活型的植物对TP和PO_4~(3-)-P去除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水体富营养化修复中,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有机物磷的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保护宁夏湖泊湿地资源,采用生态浮床技术,在实验室内自配富营养化水,模拟宁夏灌区农田退水的基本特征,探讨水芹、生菜、油菜3种水耕蔬菜对宁夏灌区富营养化农田退水中氮、磷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水芹、生菜及油菜3种水耕蔬菜对水体中氮、磷的吸收效果均较好,能显著降低农田退水中氮、磷的浓度。对总氮的去除率为水芹(79.01%)油菜(70.03%)生菜(67.66%)对照(20.07%);对总磷的去除率为水芹(95.66%)油菜(91.04%)生菜(86.32%)对照(21.70%);对氨氮的去除率为水芹(84.77%)生菜(83.15%)油菜(73.12%)对照(33.51%)。综合来看,水芹的净化能力强于生菜及油菜,在开展宁夏灌区水生植物净化工程中可以着重考虑水芹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箱静态培养试验,探讨紫背天葵、生菜、茼蒿、水芹和红甜菜5种蔬菜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硝态氮(NO_3~--N)、化学需氧量(CODCr)、溶解氧(DO)、pH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5种蔬菜生长良好,试验前后生物量相对增长61.91%~364.29%,株高相对增长7.69%~157.17%,根长相对增长60.76%~274.73%;各试验组对污水净化效果显著,对污水中TN、NH+4-N、NO_3~--N、TP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0.89%~93.41%、91.40%~94.72%、23.27%~54.72%、91.07%~97.96%和66.1%~84.7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其中生菜和水芹在污水中生长旺盛,对TN、NH+4-N、NO_3~--N、TP和CODCr去除效果尤为显著,可作为城市河道去污人工浮床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4种景观效果良好的水生植物水罂粟、黄菖蒲、三白草和黑藻,构建9种不同的水生植物组合,在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且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均有一定的吸收,对氮的累积率最高可达53%,对磷的累积率最高可达42%;单种植物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13.79%~65.00%、18.64%~59.63%,复合植物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39.61%~72.59%、9.72%~59.89%;单种植物去氮能力依次为:黑藻三白草黄菖蒲水罂粟,复合植物中,结构复杂的组合较结构简单的组合具有更强的去除氮磷的能力。试验表明,这4种植物及其组合在城市景观水体净化中均有一定的实际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水生植物的氮磷积累规律,以贵州某生态沟渠中4种优势水生植物(菖蒲、黄菖蒲、水葱、美人蕉)为试验对象,研究各植物生物量及不同器官氮、磷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时期的推进,4种植物生物量逐渐增加,尤其是夏季过后地上部生物量增加明显,秋季达最大值,至冬季后又逐步降低。4种植物总氮、总磷含量差异明显,菖蒲总氮与总磷含量最高,分别为41.26g/kg和11.22g/kg,美人蕉最低,分别为21.22g/kg和7.14g/kg;随着时间的推移,4种植物的地上部分(茎叶)和地下部分(根)氮、磷积累量均逐步增加,至秋季达最大值;10月是多数水生植物生物量和体内氮、磷含量最高的时段,可通过收割去除这部分氮、磷;4种植物中,菖蒲的氮、磷回收量最大(氮10.79kg、磷2.34kg),美人蕉最少(氮0.32kg、磷0.11kg),通过收割4种优势植物,2km河段总共可回收氮22.87kg和磷4.98kg。  相似文献   

20.
选择红丰收、白姜花、墨尔本姜花、峨眉姜花和青城姜花等5种姜科植物为材料,分析其对污染水体中氮、磷和氨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比较5种姜科植物对污水净化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参试5种姜科植物均能在高浓度的污水环境下生存,且能吸收污水中大部分(97.36%~98.03%)的氨氮(NH4+-N),其中白姜花的生长生理状况优于其余4种姜科植物;白姜花和墨尔本姜花对水体中的氮、磷去除率较高,分别达到85.44%、87.08%以及80.31%、85.33%。本试验结果表明,5种供试姜科植物均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并有效提升溶氧量(D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