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S-222对大鳞鲃幼鱼麻醉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MS-222对大鳞鲃幼鱼的麻醉效果。在26±0.5℃的水温条件下,观测了大鳞鲃幼鱼在不同浓度MS-222处理下的麻醉效果,包括麻醉和复苏过程中的行为变化、麻醉过程中呼吸频率的变化以及不同空气暴露时间对麻醉幼鱼复苏时间、复苏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鳞鲃幼鱼的麻醉过程可分为6期,复苏过程分为4期。MS-222对大鳞鲃幼鱼的有效麻醉浓度范围为120~160mg/L。随着麻醉时间及浓度的加大,大鳞鲃幼鱼呼吸频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进入5期麻醉的幼鱼,当空气暴露时间在4min以内时,复苏时间随空气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当暴露时间在6min以上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暴露10min以内均能复苏。实验证明,MS-222对大鳞鲃幼鱼有较好的麻醉效果,本实验可为大鳞鲃幼鱼的活体运输以及实验操作等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HgCl2作为水通道蛋白专用抑制剂,可有效量化水通道蛋白和叶片结构对光合作用的贡献度,对认识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潜在途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关抑制叶片水通道蛋白的HgCl2浓度和时长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水稻品种Y两优900和徽两优898为试材,采用HgCl2溶液离体饲养水稻叶片(叶龄余数为2),设置不同处理浓度:0、100、200、300和500μmol L-1及不同处理时间:0、0.5、1、1.5、2、2.5、3、3.5、4和4.5 h。研究表明,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长对叶片相对含水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浓度增加,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呈明显降低趋势。与对照相比,浓度为100μmol L-1时长2h时的净光合速率降低至最低值(62.33%),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光合速率趋于稳定。当浓度>100μmol L-1时,随着处理时长增加,净光合速率持续降低,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均...  相似文献   

3.
为了找到一种可以准确测量活体刺参体长的方法,我们研究了不同浓度及不同药浴时间条件下,硫酸镁、丁香酚和乙二醇苯醚等三种麻醉剂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1.3815±0.2138) g的麻醉效果。试验结果显示:(1)乙二醇苯醚的麻醉效果最差,丁香酚在浓度较小(≤0.3 mol/L)时有一定的麻醉效果。当浓度过大时,二者都会对刺参造成伤害。硫酸镁在浓度为0.3~0.4 mol/L时麻醉效果最好,麻醉时间较快(约30 min)且麻醉率和苏醒率均达100%。(2)在0.3~0.4 mol/L的硫酸镁溶液中药浴1 h左右的刺参,其体长与药浴前的体长变化差异极显著,而药浴1、1.5、2 h的刺参个体间体长变化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0.3~0.4 mol/L的硫酸镁溶液对刺参的麻醉效果最好,既不影响刺参的正常生长又可准确测量其自然生长状态长度。通过本研究确定硫酸镁是刺参的最佳麻醉剂,用于刺参体长测量的最佳浓度和麻醉时间分别为0.3~0.4 mol/L 和 1 h。  相似文献   

4.
摘 要:【研究目的】为了了解麻醉剂丁香酚对鱼类养殖的影响,适量麻醉是否可以降低操作带来的应激反应。【方法】通过对罗非鱼进行适量麻醉和无麻醉直接处理后,检测不同时间捕捉处理后罗非鱼血浆中皮质醇和乳酸动态变化,研究鱼用麻醉剂丁香酚对罗非鱼捕捉应激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在10~120 mg/L范围内,随着丁香酚药浴浓度的增加,罗非鱼麻醉时间逐渐缩短,苏醒时间逐渐增长,实验选取的最适麻醉浓度为45 mg/L。捕捉后0、30、60 min三个取样点,丁香酚处理组罗非鱼血浆中皮质醇浓度降低,但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捕捉处理组皮质醇浓度显著增加(P<0.05)。0 min时处理组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0、60 min时处理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捕捉后两个处理组0 min血浆中乳酸浓度无显著差异;直接捕捉处理组30 min和60 min血浆中乳酸浓度显著高于0 min(P<0.05),且显著高于丁香酚处理组0 min、30、60 min三个取样点 (P<0.05),丁香酚处理组血浆中乳酸浓度差异不大。【结论】结果表明:在理想麻醉剂量下,将罗非鱼使用丁香酚进行麻醉后捕捞、运输等操作,可避免捕捉后鱼体皮质醇和乳酸浓度的激增,有效降低罗非鱼的捕捉应激。  相似文献   

5.
丁香酚对日本沼虾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丁香酚对日本沼虾的麻醉效果。在不同浓度(100,200,300,400和500mg/L)和不同温度(17,22和27℃)条件下,观察日本沼虾的麻醉状态和苏醒状态,然后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0.05):日本沼虾进入麻醉状态所需的时间(麻醉时间)随丁香酚浓度的升高而缩短,随麻醉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苏醒所需时间(苏醒时间)随丁香酚浓度的升高而加长,随麻醉温度的升高和而缩短;苏醒后第14d统计,各实验组存活率均为100%。多重比较结果表明(P<0.05):对于麻醉效果的影响,不同的麻醉浓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麻醉温度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恢复效果的影响,麻醉浓度100mg/L和200mg/L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浓度400mg/L和500mg/L之间差异也不显著,麻醉温度17℃和22℃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他两两相互比较,差异均显著。研究表明,丁香酚对日本沼虾的麻醉效果良好,是一种合适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施磷条件下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旨在建立基于高光谱的叶片磷含量估测模型,实现棉花叶片磷含量快速监测。在盆栽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的磷肥量,测定棉花功能叶叶绿素含量与磷含量,并利用植被指数和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构建磷含量的光谱变量,从而实现利用高光谱对棉花叶片磷含量的定量监测。结果表明:(1)棉花播种后100天左右,叶片磷含量与叶绿素呈现显著关系(决定系数R2=0.96)。(2)利用多个植被指数(X)和叶绿素含量(I)的相关性构建倒一叶、倒二叶、倒三叶、倒四叶的磷含量光谱变量,其中各叶片相关性最优的模型:倒一叶(L1)为I1=2.6131XRENDVI-0.4275,XRENDV为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R2=0.71,RMSE=0.2;倒二叶(L2)为I5=0.0142XTVI+0.3274,XTVI为三角植被指数,R2=0.76,RMSE...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适合贵州地区种植薏苡的栽培技术,以薏苡14-2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硫酸钾复合肥和种植密度对薏苡产量、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株高、主茎节数、穗粒数、千粒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株高、主茎节数、穗粒数、千粒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而胞间CO2浓度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穗粒数、千粒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贵州地区种植薏苡时,以施肥量为225kg/hm 2、种植密度为12万株/hm 2较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究饥饿和再投喂过程中短须裂腹鱼幼鱼的鱼体组分、消化酶活性及RNA/DNA的变化规律,为其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以短须裂腹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恒温干燥失重法测定水分,马弗炉灼烧法测定粗灰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矿质元素,分光光度法测定消化酶活性和DNA、RNA含量。饥饿后,幼鱼粗脂肪含量在饥饿5天时降至最低值5.01%,粗蛋白含量在饥饿2天时降至最低值13.61%;水分和灰分上升,鱼体的Ca和P含量上升;鱼体K、Na、Mg及Fe含量均先上升再下降,且在饥饿9天时上升至最大值;幼鱼肝胰脏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趋势;淀粉酶活性下降,肌肉中的DNA含量上升,RNA含量下降,RNA/DNA下降。恢复投喂后,S15、S25组Fe含量低于对照组水平,各组淀粉酶活性均恢复至正常水平,S15和S25组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S15、S25组RNA含量及RNA/DNA极显著下降(P<0.01)。在饥饿9天时,短须裂腹鱼幼鱼的生化指标未受显著影响,恢复投喂后的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建议在其养殖中饥饿时间不超过9天。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大兴安岭针叶林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特征,选择2012年、2013年的夏、秋2季,于漠河北极村附近分别选取100m2的樟子松、落叶松林地,测量并分析2处样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季节、测量点位置和温湿度等环境因子在日变化上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针叶林空气负离子日平均浓度在中午12时达到峰值,为1155个/cm3,在凌晨2时达到谷值,为254个/cm3,夏季针叶林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高于秋季。落叶松林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水平高于樟子松林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在林地边缘密度略大于林地中心。通过相关分析,针叶林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空气负离子浓度不仅可以评价空气清洁水平,也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Zn2+与Cd2+对田菁种子萌发及种子根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彩彩  马玉心  崔大练 《种子》2012,31(7):18-20
田菁是一种重要的海滨饲料植物,探讨了重金属Zn2+与Cd2+对田菁种子萌发及种子根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Zn2+与Cd2+对田菁种子萌发产生显著影响,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田菁种子发芽率呈下降趋势。不同浓度的Zn2+与Cd2+对田菁种子根的活力也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增加,田菁种子根活力呈先升高而后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和不同氮素水平对湿地植物光合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三江平原湿地优势植物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控制试验,利用开顶式气室(OTC)模拟环境大气CO2浓度变化,设置E0(380 ±20 µmol/mol)、E1(550 ±20 μmol/mol)和E2(700 ± 20 μmol/mol)3个CO2浓度;在每个OTC内设置 N0(0 g N/m2)、N1(4 g N/m2)和N2(8 g N/m2)3个氮素水平。结果表明,N0条件下,与E0处理相比,E1和E2处理(72 天)后小叶章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11%和12%(P<0.05),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氮素含量(CO2熏蒸72 天)、小叶章株高(CO2熏蒸86 天)均显著低于E0处理(P<0.05);N1条件下,与E0处理相比,E1和E2处理(72 天)后小叶章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5%(P>0.05)和10%(P<0.05),其叶片氮素含量(P<0.05)、小叶章株高均低于E0处理;N2条件下,E1和E2处理(72 天)小叶章净光合速率均呈稍增加的趋势(P>0.05),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氮素含量和小叶章株高无显著变化(P>0.05)。N0、N1和N2条件下,CO2浓度升高均显著增加了小叶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本研究表明长期CO2浓度升高可能通过降低小叶章叶片光合酶活性,进而降低了其净光合速率,而施加高浓度的氮肥可以缓解长期高CO2浓度对湿地植物光合及生长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评价浙江省嵊州市十大森林休闲养生区春、夏、秋、冬4个季节空气负离子(NAI)浓度及其空气质量状况。从2016年6月到2019年6月期间,用NT-C101A便携式空气正负离子测定仪对嵊州市十大森林休闲养生区30个监测点进行了空气负氧离子测定。结果显示:(1)嵊州市十大森林休闲养生区平均负氧离子浓度6668个/cm3,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的6倍多;(2)嵊州市十大森林休闲养生区NAI浓度季节分布特征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3)不同森林休闲养生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有明显差异,其中紧临跌水的监测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瞬时测定最高值达67800个/cm3;(4)NAI浓度与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M2.5浓度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浙江省嵊州市十大森林休闲养生区空气负离子资源丰富,季节变化明显,夏季较高,冬季较低。NAI浓度的变化受空气中的湿度、温度及PM2.5等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嵊州市茂密森林植被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使其空气清洁、舒适,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决定因素,发展森林健康产业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水平对茶鲜叶中氟的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茶园施肥降氟途径,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施用量下,宣城(机采茶园)、休宁(手采茶园)2地黄红壤茶园茶鲜叶中含氟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机采茶园(宣城)和手采茶园(休宁),均随施氮量增加,1芽3叶茶鲜叶中氟含量呈逐级逐年下降趋势。宣城和休宁回归方程分别为:y=2.7072x2- 36.641x+305.73(R2=0.9827)和y=-0.4235x2-6.7592x+118.48(R2=0.9815);(2)1芽3叶茶鲜叶中氟含量均随采摘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增加,至8月开始下降,茶园施氮对春、夏、秋茶鲜叶都能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降氟效果为:夏茶>秋茶>春茶,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27.75%、15.41%和12.37%;(3)每千克氮素施用效益结果表明,2地茶园均以N180降氟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每千克氮素施入量可使茶鲜叶中氟下降1.73%和0.45%。因此,茶园长期合理施用氮素,可有效降低茶鲜叶中氟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氮肥对产量、光合特性的调控效果,明确品种-氮肥之间的互作关系,揭示其生理机制,合理匹配氮肥施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本研究以‘龙杂10号’、‘吉杂124号’和‘晋杂22号’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结合不同施氮量,对不同品种、不同时期高粱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以及收获产量进行测定,探究不同品种的最适施氮量。结果表明,各处理下Pn、Gs和Tr显著正相关,与Ci负相关或相关性不显著。‘龙杂10号’和‘吉杂124号’在一炮轰且氮肥为205 kg/h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7 112.196和11 573.163 kg/hm2,与对照相比分别增长10%和30%‘;晋杂22号’在拔节期追施氮肥20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11 081.436 kg/hm2...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油菜机械收获关键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小勇  周敏  王涛  张兰  周广生  蒯婕 《作物学报》2018,44(2):278-287
油菜机械化生产中, 茎秆倒伏和角果开裂是引起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为探究密度对油菜机械化关键性状的影响, 以中双11、华油杂9号为材料, 设置4个密度(15万株 hm-2、30万株 hm-2、45万株 hm-2和60万株 hm-2), 测定产量构成、倒伏指数及抗裂角指数相关指标。结果表明, (1)不同密度下, 群体有效角果数, 每角粒数差异显著, 2个品种产量均在45万株 hm-2时最大; (2)随密度增加, 油菜根颈粗变细, 茎秆倒伏指数增加, 增加了倒伏风险; 在低密度(15万株 hm-2和30万株 hm-2)下, 茎秆临近冠层部位最易倒伏, 在高密度(45万株 hm-2和60万株 hm-2)下, 茎秆中部及中部偏上部位倒伏指数较大, 即与低密度相比, 高密度油菜茎秆倒伏发生部位降低; (3)分枝抗裂角指数均小于主茎抗裂角指数, 且随分枝高度降低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品种油菜主茎抗裂角指数对密度响应存在差异: 中双11随密度增加逐渐降低, 在15万株hm-2下最大, 华油杂9号则随密度增大呈先增后降趋势, 在30万株 hm-2下最大。角果发育初期至成熟期含水量下降速率与抗裂角指数极显著负相关, 且相关系数最大, 表明该指标是密度影响抗裂角指数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一种简单快速测定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浓度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基因组DNA在WSSV总质量的比例,再根据WSSV的基因组大小计算出其质量,计算出完整的WSSV病毒颗粒的质量为3.079×10-15 g。同时测定了各个不同组分在WSSV干重中所占的比例:核衣壳包括基因组DNA和蛋白质,其比例分别为10.17%和43.07%,囊膜包括膜蛋白和各种脂类物质,比例分别为24.76%和22%;测定出WSSV悬液中WSSV浓度与其OD600的换算关系为C=OD600×6.79×108个/μL。  相似文献   

17.
提升稻鱼共生模式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一轮稻田生态养殖在国内已经广泛开展,为了提升传统的稻鱼共生模式的产量,探讨了不同水平的水稻移栽密度和复合肥(N:P:K=14:2:7)施用量对稻田养鱼产量的影响,以及在不产生面源污染的情况下最适宜稻鱼共生系统的生产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的处理所得到的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田鱼产量为750 kg/hm2模式下,适当的增加水稻移栽密度(25 cm×25 cm)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P=0.005)而不影响田鱼产量(P=0.175);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产量可以降低对复合肥的依赖,将复合肥施用量水平从750 kg/hm2减少到600 kg/hm2,水稻和鱼产量都没有显著性改变,生产成本下降,环境面源污染风险降低。本试验研究提出适合本地生态条件和生产习惯的稻鱼系统管理模式是:水稻移栽密度30 cm×30 cm,复合肥施用480 kg/hm2,投放规格为55±3 g的冬片9000尾/hm2,设计产量为稻7500 kg/hm2、鱼1500 kg/hm2。实践证明,这种优化模式能较好地利用稻鱼共生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而不产生面源污染等环境压力,可以推荐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地所在的青田县及其周边乃至全国范围内生态条件及生产消费习惯类似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铅、钙复合处理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影响,采用2.5×10-4mol/L PbCl2和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培养蚕豆种子,以蒸馏水培养作为对照,培养4~7 d后,每天随机取根尖固定、染色、压片后镜检,观察微核和染色体畸变,计算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研究结果表明,1×10-3~1×10-2mol/L CaCl2能有效消除蚕豆的铅中毒症状,降低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其中5×10-3~1×10-2mol/L CaCl2的效果非常明显。但CaCl2浓度过高,不利于去毒害,尤其是2.5×10-2~4×10-2mol/L CaCl2会抑制蚕豆根生长,降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研究认为,CaCl2在一定浓度范围能有效消除蚕豆的铅中毒症状,降低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  相似文献   

19.
不同供氮水平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208-212
为了掌握玉米适宜施氮量,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设置0、120、240、360 kg/hm2 4个施氮水平,研究了玉米各器官干物质吸收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供氮水平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均符合Logistic方程[y=K/(1+aebx)],氮肥施用量可明显影响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各施氮水平下均表现为N360>N240>N120>N0。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360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达10081.5 kg/hm2,但相较N240玉米增产效果并不显著,同时氮肥利用率较N240降低15.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两因素,施氮量240 kg/hm2为玉米最佳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钙浓度对烤烟生长及镁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钙浓度对烤烟生长及镁吸收的影响,以烤烟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式,测定不同Ca2+浓度下,烤烟各生育时期的农艺性状、生物量、团棵期及现蕾期烟叶钙和镁含量及钙镁比,并对Ca2+浓度与烟叶钙镁含量和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上、下部叶片镁含量与培养液Ca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中部叶片镁含量与烟叶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Ca2+浓度为12.25mmol/L时烤烟的长势最佳,为11.22mmol/L时最有利于烤烟叶片生物量的积累。烤烟生长的最佳根际Ca2+浓度为11.22~12.25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