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粪污堆肥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粪污堆肥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2009—2022年该研究领域的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美国、印度、西班牙、加拿大等是英文文献发文量较大的国家。该领域主要发文机构有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等,其中中国科学院占据重要地位,表明中国在该研究领域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和显著的贡献。从合作关系方面分析,该领域国内外作者在自身科研团队内部合作紧密,但缺少团队间的交流合作。关键词聚类及突现强度分析表明,该领域研究内容可分为2个阶段和1条路径。第1阶段为研究粪污堆肥过程中氮损失的主要途径以及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活动规律及其生物量的变化;第2阶段研究热点转向粪污堆肥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细菌群落的演替以及堆肥过程中抗生素基因和重金属的残留情况;研究趋势为混合堆肥及其质量→肥料对土壤的影响→堆肥过程中氮损失→生物生物量及其结构和功能变化→细菌群落的演替→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害物质的残留,堆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可作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及前沿。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牛、羊等草食性家畜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青绿饲料的需求也在增加。为响应国家"发展秸秆畜牧业""调整畜禽结构,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号召,各养殖场努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的饲料化利用,使青贮饲料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农作物秸秆应用最多的是玉米秸秆,其利用方式经历了单纯的玉米秸秆青贮和全株玉米青贮两个阶段。目前,大多数养殖场都推行全株玉米青贮,即将青绿的玉米秆和穗一起装入窖内,在厌氧条件下经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从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繁殖,阻止继续发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外叶际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分析和比较,明确叶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VOSviewer对中国知网收录的114篇文献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521篇文献进行相关分析。叶际微生物相关研究领域的年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年平均英文文献数量总体高于中文文献数量,美国、中国和德国的发文量居于前列。其中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最为紧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最多。研究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并且与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较多。该领域中白志辉(Bai Z H)的发文量最多,且各作者所在团队内部合作较为密切;虽然英文文献中白志辉和金德才(Jin D C)所在团队间有紧密合作,但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在中文文献中还是在英文文献中各团队间仍缺乏合作。关于叶际微生物,CNKI和WOS中的文献均对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展开了研究,中文文献目前只倾向于探究叶际微生物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重金属污染方面的作用,但整体研究尚浅,而英文文献则更为广泛且深入地探讨了微生物与植物、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关于叶际...  相似文献   

4.
为更全面了解当前国内对虫螨腈杀虫剂的研究现状,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检索CNKI数据库“虫螨腈”主题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该领域的年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等进行知识图谱绘制并分析。结果表明,国内该研究领域论文发表呈上涨趋势;研究成果形成了较稳固的核心作者群,作者间交流较密切;研究机构之间连线密度较低,成果主要机构的发文占比偏低。通过对虫螨腈相关文献数据的分析,直观地反映国内虫螨腈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热点的变化,可提高跟踪虫螨腈科学研究前沿的工作效率,为未来的虫螨腈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甘薯病虫害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甘薯病虫害研究提供参考,基于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CNKI知网数据库和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0—2021年共1648篇甘薯病虫害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表甘薯病虫害文献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和中国;谢逸萍团队和陈书龙团队分别是国内病害和虫害文献发文最多的作者团队,Clark C A团队和Haraguchi D团队分别是国际病害和虫害文献发文最多的作者团队;国际研究机构和团队合作密切,国内研究机构和团队合作较少;Plant Disease和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分别是病害和虫害发文量最高的国际期刊;关键词分析显示,中文文献研究侧重于茎线虫病和甘薯小象甲,英文文献侧重于甘薯病毒病和烟粉虱。针对严重制约甘薯产业发展的甘薯病毒病、烟粉虱、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小象甲,以及新近发生的甘薯茎腐病、甘薯基腐病和甘薯根结线虫病等病虫害,开展智慧检测预警、蔓延机制、功能基因挖掘、抗病虫品种选育、精准对靶施药等研究将逐渐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6.
分析国内外水稻育种研究领域20年的相关科技文献,便于深入了解世界范围内水稻育种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2-2021年水稻育种相关文献为数据源,运用EXCEL、CiteSpace及Incites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发文数量、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和文献共被引等分析。在检索范围内检索到水稻育种相关文献8 668篇;总的发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其中中国发文量第1,美国发文量第2但中介中心性较高,影响力较大;研究机构分析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发文数量最多,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国际影响力最大;国家及主要研究机构间的科研合作也较密切;总被引频次排名前3的作者是中国科学家钱前、李家洋和韩斌;发文量排名前3的期刊分别是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Molecular Plant Breeding和PLoS ONE;近年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涵盖遗传多样性、基因编辑、产量和品质性状、病虫害(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非生物胁迫(盐,干旱,温度)、雄性不育等多个方面。本研究为整体上认识、了解全球水稻育种研究的现状提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为豆科植物根瘤固氮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集(WOS),从建库到2020年初根瘤固氮对豆科植物影响的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 5.5.R2软件对其发表时间、期刊、研究机构、国家、研究主题与关键词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共检索中英文文献4886篇,包括中文文献3015篇和英文文献1871篇。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美国、中国和巴西发文量居于前三位,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发文数量最多。涉及期刊940种,以微生物学、土壤和农业类期刊为主,其中《大豆科学》和《PLANT AND SOIL》发文量较多;根瘤固氮对豆科植物抗逆性影响和根瘤菌基因与遗传多样性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目前豆科植物根瘤固氮研究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群体。根瘤固氮发生及调控机制、根瘤菌基因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生态系统的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解国内外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了解其特征、前沿、热点及其变化趋势,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调查2002—2022年发表的2123篇研究论文,旨在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从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共被引文献和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以研究该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02—2022年关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文献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各国发文量方面,中国和美国的发文量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美国的发文量为484篇,占总发文量的22.79%,居首位。中国紧随其后,发文量为431篇,占比20.30%,中美两国之间交流频繁;中国科学院虽然首发年限较晚,但在该研究领域方面地位较高;中国研究人员的发文量占比很大,但和其他国家学者的合作交流较少;研究集中于生物与生化、物理学、农学等综合领域,研究内容呈现出跨学科融合的趋势。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研究是未来土壤微生物对种植模式响应中的重要问题。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模式、群落、根际、碳和氮等方面的相关问题。未来发展的领域可能是抗病性、腐烂、生物地理...  相似文献   

9.
为更全面系统了解兰花保鲜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以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兰花保鲜研究文献为数据源,采用CiteSpace计量工具,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对1989—2021年国内外各科研院所发表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统计和数据分析。分析表明,世界范围内兰花保鲜研究论文发文量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研究领域中影响力最大的依次是中国、泰国和美国;研究的兰花种类主要集中于石斛兰、蝴蝶兰和文心兰;其中中国学者重点研究蝴蝶兰和文心兰,泰国研究团队主要研究石斛兰;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衰老生理方面,其中内源激素乙烯是兰花衰老生理研究的重点,而如何抑制乙烯是兰花保鲜研究中生理实验的热点。根据统计数据综合分析推断,兰花衰老的分子机制、利用分子技术延长花朵寿命将成为兰花保鲜前沿研究重点与新兴趋势。  相似文献   

10.
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不仅将废弃的生物质“变废为宝”,还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是实现绿色、循环、低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对1990—2022年国内外发表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统计,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对该领域发文数量的年变化趋势、关键词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早于国外近10年,从2002年开始国际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热度和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国内,年发文量的增长趋势也显著高于国内,国内外发文量的差距也在逐年扩大。国内外对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并不完全相同,国内偏向于将废弃物用于生产有机肥,以实现绿色低碳农业的循环利用;国外侧重于将废弃物进行生物质材料化和能源化利用,以弥补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基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未来国内应该努力拓宽农业废弃物的处置方式,将农业废弃物原材料进行分类处置,用于基质化、饲料化、肥料化、材料化和能源化,同时将废气、废热、废渣进行回收利用,以实现生物质资源的无害化、减量化、多元化的多级利用。研究结果为国内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  相似文献   

11.
姜璐  刘洋  贺慧  曲莹  张璐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12):158-164
为掌握褪黑素对叶片衰老影响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现状。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对该领域在Web of Science (WOS)和中国知网(CNKI)中的文章进行年度发文量、来源出版物名称、研究学科方向、国家或地区密度分布、作者和机构合作关系、基金资助机构及研究热点等分析,并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VOSviewer进行展示。结果表明,中文文献数量甚少仅7篇,英文文献145篇,因此对中文文献的可视化将粗略分析。目前,褪黑素对氧化胁迫下植物叶片的可见伤害、叶片光合作用变化及生理调节情况较受关注。今后,应加大褪黑素缓解叶片衰老的生化分子机理和植物施用褪黑素后的代谢调节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文献计量的水稻基因组学研究趋势以及热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楠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5):184-193
为了探究国际水稻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给相关科研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基于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发文量排名前10 位的国家、研究机构、作者、载文期刊、学科以及高被引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 对高频关键词及核心作者构建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显示,共检索了68 个国家于1995—2014 年间发表的文献1537 篇,文献数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尤其以中国发文量增长最为明显。发文量排名前5 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印度、法国;其中美国、中国、日本的文献总被引频次也位居全球前三甲。中国科学院、日本国家农业生物科学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康奈尔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是全球范围内该领域发文量大且文献被引频次较高的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日本、中国的高产活跃作者最多。高被引文献美国有8 篇,中国1 篇。综合结果表明,美国、以及亚洲的中国、日本在水稻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处于优势地位;研究热点是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  相似文献   

13.
为更系统地了解中国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以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为数据源,采用CiteSpace工具,对1991—2021年发表的植物抗病基因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抗病基因相关文献的年发文量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各研发单位中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发文86篇;期刊《中国农业科学》刊登文献数最多,共87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河北农业大学的刘大群,共发文38篇;关键词共现分析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抗病基因”,共出现226次;突现词分析中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是“无毒基因”(9.707)。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病害的防治、抗病基因研究的技术手段、抗病性相关的化学成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重庆山区玉米秸秆丰富,但多被焚烧,造成资源浪费。青贮发酵能够利用现有的秸秆发酵成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青贮饲料,目前青贮添加剂已被广泛应用到秸秆青贮中,本试验为探讨不同化学、生物添加剂对重庆山地玉米秸秆青贮料品质的影响,找出最佳青贮添加剂种类及剂量。本试验以重庆高山地区的不带玉米果穗的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甲酸、EM菌和纤维素酶不同添加剂量的青贮饲料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青贮过程中添加甲酸、EM菌、纤维素酶可有效改善青贮饲料品质和营养价值,其中以混合添加EM菌和纤维素酶、添加3 mL/kg甲酸效果最佳,pH分别为4.33、4.28,乳酸含量分别为3.27%、4.06%,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99%、2.34%,其青贮饲料感官评定都为优。这两种处理方法可获得较理想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可改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可作为重庆山区玉米秸秆青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秸秆拉伸膜裹包青贮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伸膜裹包青贮是一种新型的青贮饲料加工方法,可以实现青贮饲料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商品化产业化经营,从而大大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率。研究表明,无论是感观品质、实验室分析,还是使用效果,玉米秸秆拉伸膜裹包青贮技术都能达到理想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虎杖是国内外广泛分布的重要中草药和工业原料植物,准确把握其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对虎杖种植和利用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以2002—2022年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文献为基础数据,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系统分析了虎杖研究现状、动态和前沿热点。2002年以来国内外对虎杖研究关注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影响力最大的研究机构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大学等。从国际范围看,中国是虎杖研究合作影响力最高国家,发文量占全球的44.8%。国内外虎杖研究热点主题分别形成17个聚类,国内热点包括其药用价值、生长特性、离体培养,白藜芦醇、虎杖苷、大黄素、绿原酸、总蒽醌等功能成分提取、药效和利用等。国际热点包括蒽醌类、白藜芦醇等功能成分提取分析及其抗氧化、抑制细胞增生等医药健康用途、新活性物质鉴定、作用分子机理、合成生物学、能源和农药利用、生物入侵和生物控制等。研究确证了中国研究单位和研究者的优势和影响力,为深化虎杖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是一种更有效的秸秆处理措施,引起国际相关研究领域的关注。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对Web of Science(891篇)和CNKI(3213篇)核心数据库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工程学报》和《印度农业科学杂志》分别是国内外载文量最多的期刊,而农业基础科学和农艺学是最受欢迎的学科类别。(2)发文量前3位的国家有中国(593篇)、印度(130篇)、美国(103篇),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机构,而中国科学院在国际上影响力深远,以鲁剑巍、Ping H E等为代表的团队合作呈现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3)关键词经历了机械化农业—土壤肥力—温室气体排放—秸秆还田技术4个研究阶段。(4)关键词密度共现分析表明,秸秆还田领域研究热点可归纳为秸秆还田培肥土壤与作物产量、长期施肥与秸秆联合效益及保护性耕作与土壤理化性质3个方面,未来可能聚焦于因地制宜的秸秆还田技术与经济效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环境危害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11—2020年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了土壤修复相关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1)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美国、西班牙、印度、澳大利亚是英文发文量位居前5的国家;中国以科学院为主要发文机构;(2)从关键词的中心性和文献被引频次分析得到重金属污染土壤及修复是目前主要的研究内容,而生物修复及生物炭是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3)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生态修复、修复材料及修复技术的研发是未来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CRISPR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以中国知网(CNKI)中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筛选出的8031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5.8 R3和Excel 2019分析CRISPR技术研究文献的年发文量、发文机构、基金、期刊、关键词等。在CNKI中文数据库中,CRISPR技术的年发文量在2014-2021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在2019年达到峰值。综合类院校、农业类院校和农科院是CRISPR技术研究的主要机构。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郑州大学段广才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毕延震,均为19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为2107篇,占比26.24%。高频关键词表明,当前农业领域CRISPR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最为广泛。关键词中心性大小表明基因编辑、基因敲除、水稻等是当前国内CRISPR技术领域研究热点。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编辑效率、盐胁迫、活性氧、马铃薯、生长发育、过表达可能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该论文从宏观上了解掌握CRISPR技术,为我国农业生物育种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中国鲜食玉米研究领域的变迁轨迹,把握研究现状与热点内容,探析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旨在为鲜食玉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0—2021年1588篇“鲜食玉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近10年鲜食玉米领域研究发展稳定,年发表核心论文数保持在100篇以上;高产作者以陆卫平、刘春泉、李大婧、陆大雷等为代表,呈单线或辐射团队合作。作者所属机构以农业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在发文数量上农业类高等院校取得的成果更为显著,科研院所在新品种的研发上更有优势,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团队合作比较紧密。突现词分析表明,单倍体、超甜玉米、种子萌发、遗传多样性、营养品质、风味、叶酸、可溶性糖等为研究趋势。未来鲜食玉米研究的核心任务是扩大覆盖面,突破传统局限,拓展基因编辑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测序、单细胞测序、基因组、蛋白组、转录组等多种前沿生物技术手段辅助传统鲜食玉米育种研究,尤其是加强甜加糯型玉米和超甜玉米的研究,增强鲜食玉米品质和营养,提高其抗病虫、抗倒、抗旱等抗逆性研究;在食品加工、饲料研究领域多,注重延长鲜食玉米采收期、贮藏期,保证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