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解决油茶采摘费时费力的问题,以15个湖北省主栽油茶品种为研究对象,选取12个与轻简化栽培相关的性状为评价指标(单果鲜重、干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枝叶密度、树形指数、单株产量、病害级别、旱害级别、冠外果实比例、红色果实比例、采摘效率),采用DTOPSIS分析法,对15个湖北省主栽品种进行轻简化栽培适宜性的分析评价。品种的轻简化栽培适宜性评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长林53号’(C>0.6),‘长林3号’、‘长林40号’、‘长林4号’(0.5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发枝特性,以6年生‘长林’系列8个主栽品种为对象,系统调查和分析树体不同冠层部位的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和新叶比。结果表明,‘长林’系列油茶品种树体不同冠层部位的发枝量、春梢长度和新叶比差异较大,树冠外层的发枝量、春梢长度和新叶比显著高于树冠内层,其中‘长林18号’和‘长林23号’树冠内层的发枝量最少,‘长林3号’和‘长林53号’树冠内层的发枝量最多;‘长林21号’的春梢长度最大,‘长林3号’春梢长度最小;‘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树冠内层的新叶比最高,‘长林4号’和‘长林23号’树冠内层的新叶比最低。根据发枝特性的差异,可将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分为3类,分别为‘长林18号’和‘长林21号’,‘’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23号’和‘长林40号’。  相似文献   

3.
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引种表现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于2010年引进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长林系列6个品种进行造林试验,全面评价了不同长林系油茶品种在常山县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油茶长林系列6个品种间在树体生长、果实性状、产量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表现。长林23号,长林166号和长林3号的冠幅较大,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和长林23号的单位冠幅产量达到1 kg.m-2以上,而且长林23号和长林40号的种仁含油率均达到44%以上。综合分析认为,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23号品种在试验地表现较好,应作为常山地区油茶发展的优先考虑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高产、耐高低温、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紫红长茄,从国内收集茄子种质资源15份,对株高、熟性、果色、单果重、单株产量和果形等主要性状进行描述和相关性分析,并进行单性结实性鉴定。茄子资源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株产量与果实纵径、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0和0.880;株高与果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740);熟性与花冠色呈显著正相关,即当花冠色较深时,熟性就较晚。综合来看,比对照显著高产的是‘庆丰二号’,但‘庆丰二号’主茎有刺,果萼也有少量刺,这给果实采摘带来不便;且‘庆丰二号’不具有单性结实能力。‘春秀’和‘公牛长茄’的单株产量与对照相当,但‘春秀’和‘公牛长茄’都具有单性结实能力,即使遭遇高低温障碍也能正常结果,而对照不具有单性结实能力。因此,‘春秀’和‘公牛长茄’优于对照,在华南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灵武长枣’成熟期果实的形态特征,对‘灵武长枣’栽培及良种选育提供参考,在采收期分别于5个‘灵武长枣’种植基地随机采集果实,测定其纵径、横径、单果重等,分析‘灵武长枣’成熟期果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成熟期果实平均单果重为13.67 g,变幅在7.65~24.83 g;平均纵径为43.54 cm,变幅在34.12~56.42 cm;平均横径为26.76 cm,变幅在21.89~33.03 cm。单果重变异最大,果实横径变异最小;单果重与纵径、横径成线性正相关。‘灵武长枣’果实形状为典型长椭圆形,果个大小变化幅度大。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鄂东大别山区油茶优良种质资源,对位于鄂东大别山区黄冈市红安县、麻城市、蕲春县的28株油茶实生单株进行调查,测定分析不同单株的冠幅产量、单果重、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以及脂肪酸成分等性状指标,选取冠幅产量、单果重、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油酸、亚油酸等12个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合油茶品种选育技术的相关标准筛选出HQ-3、MF-46和QY-105 3个油茶实生单株,其平均隶属度分别为0.82693、0.80718和0.80524,高于其他单株。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筛选出的3个油茶优良单株4年平均冠幅产量、鲜出籽率、种仁含油率、油酸、亚油酸含量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油茶优良品种选育技术》的要求,宜作为优良单株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对夏玉米不同品种茎杆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夏玉米不同品种茎杆力学特性的影响,从茎杆力学特性角度探讨夏玉米品种的抗旱能力,以8个河南省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比较干旱胁迫对茎杆抗折力、压碎强度、穿刺强度等抗倒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茎杆抗倒力学特性受干旱胁迫影响显著,平均下降15%~30%;受旱胁迫后,各品种茎杆抗折力、压碎强度、穿刺强度平均下降了26.1%、18.9%和16.8%;品种间差异明显,‘洛玉8号’、‘郑单958’降幅较小,而‘蠡玉16’、‘中科4号’降幅较大。研究结果表明‘洛玉8号’和‘郑单958’抗旱能力较强,而‘中科4号’和‘蠡玉16’抗旱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油茶保果率,对普通油茶喷施营养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果表明:对于四会普通油茶,各处理方法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且10 mg/L 2,4-D和0.3%尿素的处理保果率最高,都达到63.33%,各处理对果实的影响,对于单果重、横径、果皮厚、籽数、鲜籽重这些指标,部分处理跟空白对照有显著差异,其中德威乐植物营养剂800倍处理单果重和鲜籽重平均值分别是空白对照的2.87、3.13倍;对于林科院苗圃普通油茶,30 mg/L萘乙酸+0.3%尿素处理保果率最高,达63.33%,但各处理方法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对果实的影响,除了横径,其他指标的各处理跟空白对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集海南6个主要产区20个乡镇的山柚籽,测定了纵径、横径、果形指数等10个性状指标,进行了平均数多重比较和聚类分析,统计了性状分布频率。结果表明,海南山柚果、籽、仁性状在部分产地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其中3号纵径、横径、单果质量,14号籽实个数,9号、10号出籽率,8号纯仁率,20号百粒质量与其他产地山柚果差异显著;根据性状,海南山柚果可聚为4类;海南山柚籽与内地多数油茶性状有较明显的差别,与高州油茶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气象条件对油茶合理采摘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气象条件对油茶合理采摘期的影响,选用‘长林40 号’和‘赣兴48 号’油茶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5 个不同收获时期,结合积温、特殊天气等主要气象因素,分析不同采摘期下不同地区2 个油茶品种各自含油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茶果的逐渐成熟,‘赣兴48 号’油茶籽仁干基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整体都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长林40 号’油茶籽仁干基含油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鲜果含油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长林40 号’油茶籽仁干基含油率在10 月28 日达到最大,而‘赣兴48 号’在10 月23日达到最大;2 个油茶品种鲜果含油率均在10 月23 日为最大;随着积温的升高,油茶籽仁干基含油率总体也呈升高趋势;冰冻和采摘期的低温连阴雨天气对茶果油脂的积累均有显著不利影响。综合试验数据得出,霜降前后2天且天气状况适宜的时间段为油茶果采摘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8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两种水分环境下,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用方差分析、t测验、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小麦株高降低,单株产量和千粒重下降,单株穗数、总小穗数和穗粒数减少,穗长缩短,不育小穗数增多;各性状对干旱胁迫敏感程度都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除千粒重外,各性状的环境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品种与环境互作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品种的抗旱指数差异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穗粒数〉单株穗数〉千粒重〉穗长〉不育小穗数〉总小穗数〉株高。干旱胁迫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显著,晋麦47、新旱1号和洛旱3号对干旱胁迫的抗耐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绿豆品种萌发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段义忠  张雄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8):125-130
研究绿豆萌发期抗旱指标,为绿豆品种抗旱性鉴定和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15% PEG6000作为渗透介质进行模拟干旱胁迫, 测定绿豆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胚根长。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所有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均呈显著下降,并抑制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发育。以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胚芽长、相对胚根长、萌发抗旱指数以及相对活力指数为依据,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绿豆品种抗旱性分为三类,强抗旱品种为‘良丰1号’、‘HX04037’和‘榆绿1号’,中抗旱性品种为‘嫰绿1号’、‘兴绿1号’、‘天山大明绿’、‘西绿1号’、‘绿宝绿豆’、‘赤绿3号’、‘白绿1号’、‘中绿1号’、‘晋绿1号’、‘八宝绿豆’、‘中绿6号’、‘冀北12-1号’、‘鑫绿1号’和‘HX04050’,弱抗旱性品种为‘绿珍珠2号’、‘ZKY-2’、‘白绿522’和‘邯绿8号’。因此,绿豆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胚根长可作为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研究比较不同籽瓜风味西瓜品种间的品质、生理及储藏特性的差异,为该类品种果实的储藏运输及市场运作提供理论依据。以‘甜籽1号’、‘爽月’、‘西籽1号’、‘林籽3号’4个籽瓜风味西瓜品种为材料,‘西农8号’西瓜为对照,研究常温储藏期间该类品种果实品质和生理的变化和差异。结果表明,储藏70天,品种‘甜籽1号’、‘爽月’、‘西籽1号’和‘林籽3号’的瓜皮厚度分别下降了33.6%、44.2%、31.3%、39.2%,瓜皮硬度从12.08、11.67、11.27、11.85 kg/cm2分别下降到6.78、6.33、5.60、6.65 kg/cm2。籽瓜风味西瓜品种间果实重量损失差异明显,分别为3.1%、3.5%、3.8%、2.8%。品种‘爽月’细胞膜渗透率急剧上升至83%,瓜瓤变质成水状,失去食用价值。籽瓜风味西瓜整体上均比西瓜耐储藏。不同品种的籽瓜风味西瓜具有不同的储藏特性,以品种‘甜籽1号’最耐储藏和运输,品种‘西籽1号’次之,品种‘爽月’和‘林籽3号’较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小麦新品种‘宛麦632’的抗旱性,以‘周麦18’为对照试验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和田间自然干旱的方法测定抗旱指标。无干旱胁迫条件下,‘宛麦632’与‘周麦18’的各项抗旱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其产量分别为7052 kg/hm2和6916 kg/hm2。干旱胁迫条件下,在萌发期,‘宛麦632’的发芽率、发芽势分别较‘周麦18’高44.23%、106.25%;在苗期,‘宛麦632’的苗高、根长、茎叶鲜重和根鲜重分别较‘周麦18’高62.90%、55.32%、83.33%和60.00%;在成株期,‘宛麦632’的株高、最高分蘖、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较‘周麦18’高2.99%、1.94%、1.44%、14.71%、10.61%和6.80%。除有效穗外,其他性状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此外,‘宛麦632’和‘周麦18’的综合抗旱指数分别为0.901、0.582。据此认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宛麦632’生长受抑制程度小,其各项抗旱指标均优于‘周麦18’;‘宛麦632’具有较好的抗旱性,在干旱环境下有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5.
野生秋橄榄果实形态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台市野生秋橄榄为材料,应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对11个单株果实和种子11个形态学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秋橄榄果实和种子的11个性状在11个单株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果肉鲜重(变异系数CV为22.08%),其次是单果重(CV为15.94%);性状最稳定的是种子干重(CV为2,43%),其次为种子横径(CV为4.31%).各形态学性状间果实横径与单果重和果肉鲜重和平均果肉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从果实横径对单果重及果肉鲜重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合嫁接杜鹃红山茶的优良油茶砧木及最佳砧穗组合,同时研究各指标与嫁接亲和力的关系,以广西栽培面积广泛的普通油茶、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岑软2号’和‘岑软3号’5种油茶为砧木,以杜鹃红山茶为接穗开展芽苗砧嫁接试验。结果显示,嫁接成活率由高到低排序为高州油茶(83.33%)>‘岑软3号’(79.44%)>‘岑软2号’(70.00%)>普通油茶(63.33%)>广宁红花油茶(50.00%);各组合间穗砧直径比接近于1,同步生长性较好。对各指标综合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嫁接苗生长指标由高到低排序为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岑软3号’>普通油茶>‘岑软2号’。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砧木嫁接苗成活率与新梢生长量、根系生长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综上,5种供试油茶与杜鹃红山茶均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其中高州油茶与杜鹃红山茶砧穗亲和性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因型谷子品种(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为旱区谷子生产及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10个谷子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管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谷子生长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参试的10个谷子品种(系),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幅度为4.90%~33.11%,株高降低的幅度为9.56%~30.93%,穗长减小的幅度为5.58%~30.90%,穗粗减小的幅度为3.42%~16.34%,单穗重降低的幅度为7.30%~45.71%,单穗粒重降低的幅度为11.83%~54.72%,出谷率降低的幅度为4.89%~16.60%。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冀谷31’、‘沧谷5号’、‘冀谷19’等3个品种的抗旱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内蒙古地方辣椒品种间抗旱性差异并选育抗旱辣椒品种,本研究以3个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生长期采用PEG-6000水培模式模拟辣椒苗期干旱胁迫,测定干旱胁迫后辣椒苗期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长势、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渗透调节物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研究不同辣椒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结果表明,PEG-6000不同浓度干旱胁迫对不同辣椒品种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影响存在差异,辣椒地下部分对干旱胁迫的敏感度高于地上部分,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叶绿素相对含量与对照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则呈现上升趋势,不同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干旱胁迫加剧而逐渐上升,但是这些指标在不同辣椒品种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由于通过单一指标分析抗旱性存在片面性,因此我们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分析3个辣椒品种的抗旱性,结果显示‘鹿椒十九号’抗旱性最强,其次是‘鹿椒一号’,最后是‘慧丰九号’。本研究通过干旱模拟试验筛选出‘鹿椒十九号’是抗旱性较强的辣椒品种,为后期内蒙古自治区抗旱辣椒的选育和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探讨欧洲李在阿克苏地区的新梢生长和果实发育动态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观测各品种的物候期,测量新梢长度和粗度、果实的三径、叶绿素和叶面积,分析欧洲李各品种间新梢与果实生长发育间的相互关系。各品种在物候期上相差1~2天,欧洲李的新梢快速生长期是在同一时期,‘法兰西’果实最先成熟,其次是‘斯坦勒’,‘女神’最晚;欧洲李果实发育在第1次快速生长阶段(在盛花后14~21或28天),三径日平均增长量最快,纵径>横径和侧径,在第2次缓慢生长阶段(在盛花后28~62天)和第3次快速生长阶段(盛花后62天至果实成熟)横径和侧径>纵径,单果重增加主要是在第3快速增长阶段。新梢的生长有2次生长高峰。叶面积和叶绿素快速增长都在盛花后14~42天(4月22日—5月20日)。在阿克苏地区的欧洲李果实三径和单果重生长都呈‘双S’曲线。在整个果实生长期‘女神’单果重的增长量最多。新梢的长度、粗度与单叶面积和叶绿素生长变化趋势一致。新梢和果实发育动态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出现营养竞争,中期出现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核桃优良性状选种提供理论依据,于2012年对‘西林3号’、‘香玲’、‘西扶1号’和‘契可’的物候期进行观察,并于9月采集果实后对这4个品种的单果重、坚果横径、坚果纵径、缝合线径、硬壳厚度和仁重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契可’是雌先型核桃品种,‘西林3号’、‘香玲’、‘西扶1号’都为雄先型。通过对经济性状综合指标研究发现,‘香玲’品种的经济性状较其他3个品种更适合推广销售。以性状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0.971%确定了3个反映核桃主要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并通过计算品系的重要主成分值,对供试品系进行比较,进而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系,其结果与品系的实际表现型相近似。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核桃主要经济性状综合评选较科学、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