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缢蛏养殖生产,过去主要在南方闽、浙两省。自1984年烟台市水产研究所首次从浙江移植缢蛏苗种到山东半岛养殖获成功后,缢蛏移苗养殖生产在山东半岛南部沿海迅速开展起来,而且取得了比南方缢蛏养殖更好的成绩,一般经5个多  相似文献   

2.
基于缢蛏养殖的立体混养模式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分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缢蛏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沿海群众喜爱的海味佳品.它与蛤仔、牡蛎和泥蚶被称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 针对缢蛏传统养殖常常发生病害的问题,各地积极总结有关经验,自1990年代起,不断探索缢蛏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链.本文着重分析基于缢蛏养殖的立体混养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推广这些模式,实现缢蛏的规模化、无公害、健康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3.
缢蛏俗称蛏子、蜻子,为了有效解决缢蛏与三疣梭子蟹同塘养殖的互残问题,我们采取在缢蛏养殖滩面上覆网的保护措施,保证了缢蛏和三疣梭子蟹在同一养殖塘中和谐共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我们2010年缢蛏和三疣梭子蟹混养试验的成功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渔业纵览     
江苏通州缢蛏养殖喜获丰收今年,江苏省通州市缢蛏养殖面积1.8万亩。自5月份以来,该市养殖的缢蛏已达到上市规格,大部分养殖户开始起捕销售。缢蛏起捕、销售场面蔚为  相似文献   

5.
正缢蛏养殖历史悠久,随着贝类育苗技术的发展,缢蛏苗种由半人工采苗发展到以人工育苗为主、半人工采苗为辅的状态。多年的人工育苗,亲贝选用不当与频繁近交等问题已导致缢蛏遗传多样性降低,引起缢蛏种质资源的退化。近年来,缢蛏一龄养殖个体普遍较小,二龄蛏养殖成本较高,养殖效益欠佳,市场上尚未有人工选育的缢蛏良种。为此,人工选育出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个体重、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6.
《齐鲁渔业》2008,25(4):31-32
缢蛏养殖在山东海阳市已有23年历史了,2001年海阳缢蛏曾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但其养殖的缢蛏苗种一直是由外省提供的,在海阳市乃至山东省并没有缢蛏苗种的育苗单位,这是海阳缢蛏养殖的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7.
正缢蛏是海水养殖中的主要品种,但由于缢蛏采捕困难,机械化收获短期内难以实现,作为基层渔技推广者,如何研发一种简单、实用、易推广的缢蛏收获或者养殖的方式,解决缢蛏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4-2015年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缢蛏底铺网养殖技术试验,采用聚乙烯网片埋入养殖滩面50厘米,然后覆盖泥土进  相似文献   

8.
缢蛏作为沿海滩涂养殖的主要经济贝类,营养价值高、生长快、资金周转快、经济效益显著,但近几年缢蛏养殖死亡现象日趋严重,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1总结缢蛏死亡原因1.1滩涂老化缢蛏属埋栖类贝类,其生长和存活除受到水质状况的制约外,与底质环境的质量也密切相关。由于连续多年的缢蛏养殖,有些养殖区滩涂老化,自然生产能力下降现象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人工基质中添加自生固氮微生菌,放置池塘底层或离地的可移动箱筐式人工基质的缢蛏养殖装置,进行海水生物固氮的缢蛏设施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并实现产业化应用.项目研究的缢蛏养殖人工基质,经处理后可重复利用,减少了池塘底部缢蛏穴居或死亡引起的土质污染,确保池塘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使缢蛏养殖成活率、起捕率同步提高,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利用海水池塘养殖缢蛏已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缢蛏过冬成活率不稳定,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本文作者通过调查、试验就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缢蛏过冬成活率浅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袁甜 《科学养鱼》2021,(3):46-47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在辽宁省丹东地区俗称"小人仙",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的沿海地区。缢蛏作为中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养殖历史悠久。缢蛏营埋栖生活,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缢蛏的滤食性特点,在北方海水池塘养殖中常将缢蛏作为底层贝类与鱼、虾、海蜇等经济生物进行混养。  相似文献   

12.
独立供饵式缢蛏池塘蓄水养殖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养蛏池内直接施肥培养饵料的传统缢蛏池塘蓄水养殖模式进行优化,建立了以专用池塘培养缢蛏生物饵料的池塘养蛏系统,即独立供式缢蛏池塘蓄水养殖系统。经过5个月左右养殖试验,独立供饵式缢蛏池塘蓄水养殖系统缢蛏平均单产为3226.8 kg/ha,分别比传统缢蛏池塘蓄水养殖(2个对照组)提高37.37%和34.20%;生长速度分别快32.3%和38.7%,商品平均规格为16.13 g/粒,规格较整齐;养殖存活率为66.7%,与对照组差异不大;单位经济效益为5.48万元/ha,分别是对照组的270.26%和226.73%。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该独立养殖系统具有饵料供应充足、养殖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至少缩短了1个多月的养殖周期,避免了高温期对缢蛏养殖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乳山市滩涂贝类养殖面积有21000亩,养殖品种有缢蛏、牡蛎、杂色蛤、文蛤等,为了进一步提高滩涂贝类养殖的产量和效益,水产科技人员在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的同时,一直潜心探索和实践缢蛏高产养殖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缢蛏亩产量达3000kg,亩纯利润1万多元。现将缢蛏高产养殖模式介绍如下:一、滩质改良由于年复一年的不间断养殖,滩涂出现老化状态,使得滩涂生产能力大大降低,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滩涂养殖的缢蛏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因缢蛏的死亡对滩涂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死亡壳体沉积于滩涂的底质中,使…  相似文献   

14.
缢蛏分布在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是广大群众喜爱的海产品.缢蛏养殖生产近年来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是,缢蛏在滩涂养殖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敌害生物,严重影响了养殖生产,抑制着产量的提高.现把缢蛏滩涂养殖过程中几种敌害生物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隶属于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是福建省主要养殖贝类之一。缢蛏在我国东南沿海有着较为广阔的消费市场,但池塘的养殖产量不高。福建莆田沿海地区的缢蛏养殖苗种大多从外地购入,但由于运输路途远,海区水质环境存在差异,养殖成活低。为了更好地进行缢蛏的池塘养殖,提高养殖总体效益,现在福建莆田北高开展缢蛏苗种海水池塘强化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16.
缢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缢蛏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海产养殖贝类。俗称蛏、蜻或(虫先)。它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收益大及分布广的特点,是个重要的发展养殖对象。目前,在生产方面阻碍缢蛏养殖发展的主要矛盾,是苗种来源供不应求。为了进一步发展缢蛏养殖事业,本文着重介绍有关解决缢蛏苗种来源的一些基本知识,提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孟伟 《齐鲁渔业》2004,21(11):11-11
乳山市滩涂贝类养殖历史悠久,现有养殖面积21000亩,养殖品种有缢蛏、牡蛎、杂色蛤、文蛤等,产量高,效益好,在乳山市海水养殖生产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为了进一步提高滩涂贝类养殖的产量和效益,乳山市的水产科技人员在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的同时,一直潜心探索和实践缢蛏高产养殖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缢蛏亩产量达3000公斤,收入25000元,纯利10000多元。现就缢蛏高产养殖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缢蛏(Sinonouacula consticta)系为中潮带滩涂养殖贝类。采用对虾池立体混养缢蛏技术后,缢蛏不仅生长快、养殖周期短,而且肥温度高,产品质量好,深受消费者欢迎。这种新的养殖方法,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成功的,为对虾池综合利用水体开创了新途。  相似文献   

19.
缢蛏养殖具有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管理简便、生产稳定等优点,发展缢蛏养殖生产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镇从1996年开始大力推广缢蛏养殖技术,平涂缢蛏养殖面积从1996年的84亩发展至2000年的5400亩,单产从1996年的平均100kg提高到2000年的平均800kg.尤其在1999年~2000年的800亩平涂缢蛏高产养殖区,通过近一年的精心管理,经抽测亩产平均达1049.67kg.现就平涂缢蛏高产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缢蛏是我国主要养殖贝类,闽、浙各地仍靠天然苗种养殖,蛏苗的丰歉严重影响了缢蛏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