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株植物病原真菌拮抗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泰山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细菌4’531,对其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了包括其在内的10株相关种属菌株的系统发育树,最后研究了其对烟赤星病(Alternariaalternate)、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棉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4’531菌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与其亲缘关系较近菌株Paenibacillus polymyxa(AJ320493)的同源性达98%;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该菌株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已在Gen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DQ279739;4’531菌株对3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细菌P-FS08的鉴定及其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油菜茎秆内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上分离得到拮抗菌P-FS08,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该细菌的16SrDNA部分序列的进化树分析,鉴定其为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经平皿测试表明,多粘芽孢杆菌P-FS08菌株及其无菌滤液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P-FS08培养液通过70%硫酸铵沉淀得到具有拮抗活性的蛋白粗提液,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蛋白酶K和胃蛋白酶均不敏感;能够使小麦赤霉病菌菌丝断裂,原生质浓缩。  相似文献   

3.
1株An ctc y 1细菌分离物的鉴定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从分离得到的541株细菌中筛选出1株拮抗细菌An-ctc-y-1,该分离物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其发酵滤液对病原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An-ctc-y-1菌株发酵滤液对稻瘟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90%以上,EC50分别为11.26和11.11 mL/L,对稻瘟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4.09和2.18 mL/L。经发酵滤液处理,病原菌菌丝末端膨大成球状、菌丝破裂、消解、菌丝体分枝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鉴定植物枯萎病菌拮抗细菌,为植物枯萎病生防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对植物枯萎病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生防细菌,通过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其分类地位,并研究该菌株对棉花和小鼠的安全性。[结果]从棉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12株细菌中,有5株对多隔镰刀菌、香石竹尖孢镰刀菌、棉花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其中,KL-1菌株对3株目标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分别达69.09%、80.78%、78.89%。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结果表明,KL-1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安全性初步测定结果表明,KL-1菌株对棉花和小鼠安全无毒。[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KL-1菌株具有对多种植物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且对棉花和小鼠安全无毒,是一株具有研究和开发潜能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对黄瓜疫病有较好稳定防治能力的生防菌。[方法]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对黄瓜疫病菌拮抗细菌进行初步分离,进一步通过平板对峙法对其进行筛选,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拮抗效果较好的细菌进行了鉴定。[结果]共分离到黄瓜疫病病原菌的拮抗细菌56株,有4株细菌对黄瓜疫病病原菌显示出较强的拮抗效果,其中LY-38菌株对黄瓜疫病病原菌拮抗带宽为6.5 mm,抑菌率高达81.2%,通过鉴定可以确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为黄瓜疫病的田间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油菜茎秆内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上分离得到拮抗菌P-FS08,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该细菌的16S rDNA部分序列的进化树分析,鉴定其为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经平皿测试表明,多粘芽孢杆菌P-FS08菌株及其无菌滤液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aat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P-FS08培养液通过70%硫酸铵沉淀得到具有拮抗活性的蛋白粗提液,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蛋白酶K和胃蛋白酶均不敏感;能够使小麦赤霉病菌菌丝断裂,原生质浓缩.  相似文献   

7.
NJ-18是从油菜田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一株具有抗真菌活性的细菌,该研究从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NJ-18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经平板对峙试验表明,NJ-18发酵液对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Rhizoctonia solani、 Fusarium moniliforme、 Magnaporthe grisea、 Fusarium、 graminearum、 Rhizoctonia. cerealis、 A lternaria solani、 Botrytis cinerea、Fusarium oxysporum 等 9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都具有良好的广谱抑菌活性;盆栽植株试验表明,NJ-18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发酵原液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效果分别高达到96.1%和88.2%,发酵液稀释200倍后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效果分别达到58.8%和51.4%.  相似文献   

8.
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DNA、gyrB基因序列测定,确定1株从核桃林地土壤中分离获得拮抗细菌菌株SDF-005的分类地位,并测定了该菌株对5种植物炭疽病的抑菌活性以及对核桃炭疽病的林间防治效果。经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DF-005对5种植物炭疽病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带直径均在12 mm以上,菌丝生长抑制率达75%以上,其中对葡萄炭疽病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直径为19.33mm,菌丝生长抑制率为83.06%。SDF-005对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菌丝的影响,SDF-005的各种代谢产物破坏病原菌菌丝壁结构,引起菌丝膨大、畸变、扭曲、菌丝壁消解。15亿/g SDF-005可湿性粉剂2个处理浓度田间防治核桃炭疽病效果均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DNA、gyrB基因序列测定,确定1株从核桃林地土壤中分离获得拮抗细菌菌株SDF-005的分类地位,并测定了该菌株对5种植物炭疽病的抑菌活性以及对核桃炭疽病的林间防治效果。经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DF-005对5种植物炭疽病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带直径均在12 mm以上,菌丝生长抑制率达75%以上,其中对葡萄炭疽病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直径为19.33mm,菌丝生长抑制率为83.06%。SDF-005对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菌丝的影响,SDF-005的各种代谢产物破坏病原菌菌丝壁结构,引起菌丝膨大、畸变、扭曲、菌丝壁消解。15亿/g SDF-005可湿性粉剂2个处理浓度田间防治核桃炭疽病效果均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对分离于叶片表面能较强抑制番茄灰霉病菌生长的拮抗细菌B21菌株进行了鉴定。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观察,利用PCR技术对菌株B2116SrDNA序列作全序列分析,序列结果在GeneBank中进行Blast同源序列检索,再用DNAStar软件与Bacillus属的其它种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B21与已报道的B.subtilis16SrDNA序列(登陆号AY172513)有99.93%的相似性,且两者在系统发育树中处于同一个分支。确定B21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11.
核桃炭疽病高效生防菌株鉴定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分离、筛选中获得4株对核桃炭疽病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拮抗细菌(编号分别为PF-1,PF-2,Bs-03,Bf-02)。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等试验项目,初步鉴定Bf-02为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Bs-0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PF-1为幼虫芽孢杆菌(Bacillus lacivae),PF-2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4株拮抗细菌对核桃炭疽病菌抑菌活性,4株拮抗细菌对核桃炭疽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抑菌率均达到83%以上,抑制活性最强的是PF-2,抑菌率为88.47%,与其它3株拮抗细菌的抑菌率在P<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其次为PF-1,抑菌率为86.11%,Bs-03和Bf-02的抑菌率在P<0.0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日本鳗鲡爱德华氏菌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江苏海安和广东中山等地送检的患爱德华氏菌病的日本鳗鲡中分离到12个菌株,经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直接荧光抗体法鉴定和生化特性测试,证明了其中10个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选用其中4个菌株进行致病力测试结果表明,注射菌液后的日本鳗鲡能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并导致供试日本鳗鲡100%死亡。对分离菌株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对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和杆菌肽比较敏感,而对红霉素、青霉素  相似文献   

13.
灰葡萄孢拮抗细菌的种类鉴定及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经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拮抗能力强、防病效果好的3株细菌进行分类,W10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Weigmann)Chester],W3和Y2-11-1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Prazmowski)Ash et al]。这2种对蔬菜灰霉病的高效拮抗菌为中国首次报道和应用。3株拮抗细菌的生长条件基本一致,最适培养时间为24-72h,最适生长温度是27-30℃,最适培养液pH值为7-8。  相似文献   

14.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稻叶鞘、根系,玉米叶鞘和土壤中以及稻纹枯病菌菌核上分离到360株细胞,经平板抑菌初测得到59株拮抗菌。其中,抑菌带宽0.56~0.84cm的7株中,除B1-2-1外,其它6个MSE系列菌株均来自玉米叶鞘。分离材料不同,其拮抗细菌的分离率明显不同。即稻体最低(4.25%),土壤纹枯病菌菌核最高(23.8%),玉米居中(16.3%)。在室内人工接种病菌条件下,测定其中43个拮抗菌株对离体稻秆纹枯病的控制作用,筛选到防效在48.47%~90.95%的13株。其中,MSE1-7,PBR-1,MS2-1,L1-3-1,H1-4,L1-5-3的防效均达80%以上。对上述13个菌株补加MSE1-4,共14个供试菌,接种病菌,对再生稻纹枯病防效为32.00%~47.78%的5株(其中MSE1-4为47.78%,L1-5-3为40.44%)。其中,MSE1-4,MSE1-7对稻苗地上部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干重分别比对照降低6.85%和1.34%,但对根系有促生作用,根系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0.25%和2.81%;L1-5-3,3′-71和MS2-1对稻苗地上、下部生长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灰葡萄孢拮抗细菌营养与发酵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筛选的灰葡萄孢生防细菌即地衣芽孢杆菌(B acillus licheniformis)W10和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W3、Y2-11-1的营养要求及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拮抗细菌的最佳发酵配方,菌株W10为1%麦芽糖、4%黄豆饼粉、0.2%NaNO3、0.02%K2HPO4和0.05%酵母膏,菌株W3为2%蔗糖、4%黄豆饼粉和0.4%酵母膏,菌株Y2-11-1为1%麦芽糖、2%黄豆饼粉、0.2%NaNO3、0.02%K2HPO4以及0.2%酵母膏。  相似文献   

16.
对聊城市郊区三个不同规模奶牛场的29头奶牛115份奶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出10种110株细菌,链球菌29株占25.22%;葡萄球菌26株占22.61%;肠杆菌19株占15.65%;酵母菌18株占16.52%;棒状杆菌8株占6.96%.奶样病原菌阳性率为79.13%,奶样混合感染率为20%.确定聊城市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主要由链球菌、葡萄球菌、肠杆菌和酵母菌引起.  相似文献   

17.
日本龟蜡蚧肠道细菌分离及鉴定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采集日本龟蜡蚧雌成虫肠道环境中分离纯化获得5个细菌菌株,对其培养性状、菌体形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上述5个细菌菌株分别属于明串球菌属(Leuconostoc)、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  相似文献   

18.
木聚糖酶高产菌株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用11味中草药对蚕业生产上常见的细菌病病原(黑胸败血菌、苏云金杆菌和灵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黄岑、黄连、黄柏、大黄、秦皮、连翘对3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金银花、蒲公英、苍耳子、黄芪则对3种病原菌无抑制作用。采用平皿内试物液稀释法测定4种单味中草药及其两两组合后的复方中草药对3种病原菌的体外M IC,结果单味中草药对3种病原菌的M IC在31.25~125 mg/mL之间;9种两味药物组合的M IC在7.8125~62.5 mg/mL之间,表现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显示出中药配伍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对黑龙江省烟草叶片上引起退绿晕圈症状的病原细菌从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抗菌素反应、抗血清反应及寄生范围等几方面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烟草野火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abaci(Wolf&Foster(1917)Young,Dye&Wilkie(1978)〕.试验菌株在细菌学性状等方面与已有的报道无显著差异,但在致病性(寄主范围)等方面则明显不同.本文还报道了该菌的几个新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