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扦插育苗是大面积推广尾赤桉(Eucalyptus urophylla×E.camaldulensis)无性系造林的主要方法。圃地的选择、母株的管理、扦插基质、生根激素的选择等都是育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赤桉、巨尾桉扦插育苗成活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ABT生根粉液对扦插成活牵有显著影响,以250×10-6ABT生根粉液处理效果最好;扦插条硬枝、嫩枝对扦插成活率有影响,嫩枝扦插条成活率高于硬枝扦插;巨尾桉比赤桉更易扦插成活;扦插条有或无顶芽,对扦插成活影响不大;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扦插条成活。  相似文献   

3.
4.
尾赤桉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尾赤桉组培繁殖的基本技术流程包括诱导、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尾赤桉继代培养基以MS+6 BA 0.3 mg·L-1+NAA 0.2 mg·L-1+糖30 g·L-1+琼脂5 g·L-1为最佳,增殖率可达4.0倍,而生根培养基则以1/2 MS+IBA 0.5 nag·L-1+ABT 0.2 mg·L-1+糖25 g·L-1最好,一般生根率能达到85%左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促生根剂浓度、插穗下切口型、木质化程度的插穗及不同扦插基质对尾赤桉UC184科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ABT-1 600 mg/kg 插穗下切口型斜切 半木质化的绿枝 各50%红心土和细河沙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6.6%、生根数达到7.8条、生根长达8.3 cm.  相似文献   

6.
7.
尾巨桉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尾巨桉组培苗营建采穗园并开展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选用K-54无性系,采用ABT激素处理和70%黄心土+30%火烧土的扦插基质进行扦插繁殖,扦插成活率达到91.6%。并探索了尾巨桉采穗圃的营建方式。该项技术成苗周期短,繁殖系数大,成本低,便于短期内大批量生产苗木。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尾赤桉无性系DH201-2生长和材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林分生长量和纤维产量,但对DH201-2无性系木材的纤维长度、长宽比、基本密度以及纤维含量等影响较小,不同施肥处理的材性均符合木材制浆造纸工艺的要求。提出闽南山地DH201-2纤维材培育的合理施肥组合为N 150 kg.hm-2+P2O5150 kg.hm-2+K2O 100 kg.hm-2,该施肥组合不但可促进林分速生、丰产,而且可以达到优质。  相似文献   

9.
尾巨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当前尾巨桉苗木急需而种子繁殖易产生分化的现状,开展了尾巨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轻基质与红心土各半混合作为尾巨桉扦插的基质能提高扦插生根率和苗木生长量;尾巨桉嫩枝扦插其生根率高于硬枝;质量分数为5.0×10-4的ABT-1生根剂能大幅度提高尾巨桉的扦插生根率。  相似文献   

10.
尾赤桉无性系DH201组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Ms改良后对尾赤桉无性系DH201的腋芽诱导、继代增殖、生根培养的试验,确定了尾赤桉无性系DH201组培生产的关键技术:(1)芽诱导:改良MS 6-BA 0.5 mg/L为最有效配方,出芽率高,成本低;(2)继代增殖:改良MS 6-BA 0.5 mg/L KT 0.2 mg/L NAA 0.05 mg/L为最佳配方,增殖倍数高;(3)生根培养:1/2改良MS ABT1 1.0mg/L 蔗糖2%为效果最优配方,生根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11.
在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开展了尾赤桉DH201-2无性系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尾赤桉DH201-2无性系在该区适应性、速生性较强,且有一定的耐寒性(耐-4℃低温),4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蓄积量分别达15.2 m、14.2 cm和181.5 m3.hm-2,年均生长量树高3.80 m、胸径3.55 cm、蓄积量45.38 m3.hm-2,超过该区桉树速生丰产用材林标准,可进一步中试推广。  相似文献   

12.
尾巨桉扦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广林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grandis)11号组培苗营建采穗圃,以IBA、NAA和 ABT6号生根粉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以400 mg/kg的ABT6号生根粉诱导穗条生根,生根率达94%, 且根系发达,苗木生长健壮;基质红心土的扦插效果较好;春秋季有利于进行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13.
高州县林科所1990年3月从广西钦州地区林科所引进巨尾桉组培苗3000多株建立起10亩采穗圃。从4月开始进行扦插试验,到1990年底,采用硬枝扦插共得苗13000株,平均成苗率26.4%,最高达67%。自1991年1月至7月30日,  相似文献   

14.
一、准备:①搭好水泥拱形大棚,大棚规格可大可小,大棚内装营养袋5-200万不等。②装袋:营养袋规格为8×12厘米或6-8厘米,基质为烧透的谷壳灰和过筛的黄泥土。体积为1:1,基质中不能有杂质,充分拌匀,装入营养袋,摆在大棚内。 二、移栽:①移栽:从省植物园购回组培苗,3天内,将组培苗放入清水内,洗净培养基,用镊子夹苗栽植。每个营养袋一株。栽好后,浇水,直至营养袋底层湿透。②移栽后的管理:移栽后半月内,主要进行防霉。每隔3天打药1次。用多菌灵和青霉素轮流杀菌。多菌灵浓度为800倍稀释液,青霉素浓度…  相似文献   

15.
赤桉扦插育苗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6.
组培苗自组培室移出3d内栽完的成活率为74%,11d内栽定的降低至28.7%;扦插时气温15.6℃以上生根率可达到89.4%至98%,12℃以下生根率只有71.3%;2号ABT生根粉100mg/L液浆处理插穗,生根率为95.5%,对照仅72.3%;下切口在节上0.5cm内的比在节下0.5cm的愈合天数,生根天数均短,生根率高20%,苗木高生长量大。  相似文献   

17.
尾赤桉DH201-2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立的尾赤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 camaldulensis)DH201-2无性系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利用GUS染色组织分析法研究了根癌农杆菌菌株、农杆菌预培养时间、浸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尾赤桉茎段和叶片外植体遗传转化的影响,探讨了适宜尾赤桉转化的卡那霉素和抑菌抗生素头孢塞污钠的使用浓度.结果表明,较优的转化条件是:采用农杆菌菌株GV3101,以茎段为受体材料,经过预培养6 d,在光密度OD600=0.5的菌液中浸泡30 min,然后转移到共培养培养基中共培养4 d,再转移到含90 mg/L卡那霉素和300 mg/L头孢噻肟钠的筛选培养基上,进行转化植株的再生,同时在共培养培养基和菌液中添加100 μM的乙酰丁香酮能够提高茎段外植体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8.
南安市通过引进巨尾桉组培苗作为母株建立采穗圃进而以苗繁苗获得成功。试验证明,母株截顶促萌培育半木质化的枝条是该项技术的重要一环,其次是把好水份关和做好病虫防治工作,而且一株母株连续使用不宜超过半年。  相似文献   

19.
南安市通过引进巨尾桉组培苗作为母株建立采穗圃进而以苗繁苗获得成功,试验证明,母株截顶促萌培育半木质化的枝条是该项技术的重要一环,其次是把好水份关和做好病虫防治工作,而且一株母株连续使用不宜超过半年。  相似文献   

20.
尾巨桉扦插移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巨桉采用扦插后移植育苗技术,可培育出根系特别发达、粗壮的苗木,造林效果好,苗木生产成本比传统扦插苗只需增加0.03~0.05元.株-1,但比组培苗降低0.1元.株-1左右,不但降低了苗木成本,而且缩短了育苗周期,在生产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