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樱桃果蝇的田间消长动态监测,初步明确烟台地区樱桃花期至采收期樱桃果蝇共有3次发生高峰,分别为4月25日前后、5月15日前后和6月3日前后。5月10日(果实膨大期)使用60目、80目防虫网的枝干网套法防治樱桃果蝇,30 d后防效均为100%;6月1日(果实转色期)使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500倍液和1%苦参碱可溶液剂1 000倍液防治,药后5 d的防效分别为97.06%和94.12%。  相似文献   

2.
本文梳理了我国樱桃中农药登记情况,分析了樱桃中农药残留现状,比较了18种检出农药在不同国际组织或国家樱桃上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为樱桃科学用药和安全生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山东省樱桃主产区果蝇的发生情况,本研究选择了山东省主要樱桃产区的7个地点进行调查,并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法对果蝇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山东省樱桃主产区有4种果蝇,通过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法最终确定4种果蝇,分别为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海德果蝇D.hydei和伊米果蝇D.immigrans。这4种果蝇对樱桃的为害程度与种植地区、果实腐烂程度和樱桃的品种均有关系;莱芜和泰安地区果蝇分别有4种和3种;烟台和威海地区则只有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2种。烟台地区果蝇为害率最高,且数量最多,其中烟台丁家夼村樱桃为害率高达45.16%,在第2次采集中烟台薛家村每100粒樱桃中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的数量最多。美早和先锋2个品种樱桃对果蝇的吸引力较强;采摘后期腐烂的果实可吸引大量的果蝇产卵。因此,应对烟台地区进行重点预防、早期防治,并减少美早和先锋品种樱桃在山东省的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环渤海湾地区甜樱桃[Cerasusavium (Linn) Moench]中樱桃病毒的发生情况,选取该地区代表性樱桃示范园中甜樱桃品种‘红灯’为研究对象,以生长期功能叶片为材料,根据樱桃小果病毒-1(Little cherry virus-1,LChV-1)、樱桃小果病毒-2(Little cherry virus-2,IChv-2)和樱桃病毒A(Cherry virus A,CVA)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检测引物进行RT-PCR扩增,结果扩增出与LChV-2、CVA预期片段337 bp和652 bp大小相符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基因组(基因登录号NC-005065、NC-003689)对应片段一致性分别为89.0%、98.2%,未检测到LChV-1.本研究完成了对环渤海湾地区甜樱桃‘红灯’样品LChV-2、CVA的检测调查,LChV-2检出率43.1%,CVA检出率60.8%;在该地区首次发现LChV-2、CVA复合侵染植株,复合检出率37.3%0.结果表明该地区CVA发生较为普遍,可与LChv-2等其他病毒共同加重对甜樱桃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品种樱桃果蝇的发生情况,于2019年在山东临朐应用糖醋液诱捕器监测果蝇成虫发生动态,并调查了不同品种樱桃受果蝇为害情况及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樱桃品种间果蝇成虫发生量及发生高峰期不同,以黄蜜和美早上果蝇的发生数量最多,监测成虫发生高峰期较先锋、红灯、拉宾斯晚.樱桃果实成熟期,美早和黄蜜上果蝇幼虫数量和蛀...  相似文献   

6.
流胶病是樱桃生产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树体枝干,导致树势衰弱,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综述樱桃流胶病的危害、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致病菌种类、侵染途径,探讨流胶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利用高效诱捕技术对欧洲樱桃实蝇进行监测和防控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几种效果优良的诱捕器和诱剂,并介绍了两者组合在欧洲樱桃实蝇防治中的成功应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应用欧洲樱桃实蝇监测技术的一些措施建议,为欧洲樱桃实蝇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樱桃病毒A北京分离物外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樱桃病毒A北京分离物(Cherry virus Aisolate Beijing,CVA-BJ)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将此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终浓度为1 mmol/L的IPTG进行诱导表达。Ni珠吸附法纯化表达产物后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间接ELISA测得抗血清效价为1∶2048。以纯化后的蛋白和樱桃叶片总蛋白为检测材料,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抗血清具有高度特异性。间接ELISA方法检测樱桃病叶,结果呈阳性,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表明制备的抗血清可用于感病樱桃样品中CVA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试验设11~15℃、16~20℃、21~26℃3个温度区间,试验用苹果蠹蛾幼虫人工接种到樱桃上,分别用4种不同溴甲烷剂量进行处理,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1个对照,试验在温控室的熏蒸桶中进行。结果表明,在11~15℃,溴甲烷剂量48 g/m3,熏蒸2h;16~20℃,溴甲烷剂量40 g/m3,熏蒸2h;21~26℃,溴甲烷剂量32g/m3,熏蒸2h,均能够100%杀死樱桃中苹果蠹蛾幼虫。考虑温度对樱桃品质的影响,建议将11~15℃、溴甲烷剂量48g/m3,熏蒸2h,作为溴甲烷熏蒸樱桃中苹果蠹蛾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健大素2号应用于温室樱桃番茄的效果,对幼果期樱桃番茄果穗进行800倍液和1 500倍液浸药处理,到果实成熟期测定果实横、纵径,发现该药剂2种浓度均能够促进樱桃番茄果实膨大。其800倍液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试验测得果实横、纵径最终膨大率分别达到123.16%和103.78%,比清水对照分别高出46.49和44.80百分点。1 500倍液处理比清水对照分别高出44.09和39.75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洪海林 《植物医生》2004,17(2):13-14
1樱桃细菌性穿孔病 1.1症状识别樱桃细菌性穿孔病菌为甘蓝黑腐黄单胞杆菌桃穿孔致病型(Xanthomonas can pestris PV.pruni).侵染叶片后,初呈半透明水渍状淡褐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或多角形,不规则病斑,紫褐色或黑褐色,周围有一淡黄色晕圈.继而病斑干枯,易脱落穿孔.  相似文献   

12.
我国部分地区樱桃病毒病害初步调查和病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泰安、辽宁大连和北京的樱桃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8个果园/栽培区均有病毒病发生,主要症状为叶片皱缩、畸形、卷叶、花叶、植株矮缩等。采集20份样品,利用12种病毒的引物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样品中扩增出与樱桃病毒A(Cherry virus A,CVA)、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PNRSV),李矮缩病毒(Prune dwarf virus,PDV)、李树皮坏死与茎痘伴随病毒(Plum bark necrosis stem pitting-associated virus,PBNSPaV)、樱桃绿环斑驳病毒(Cherry green ring mottle virus,CGRMV)、樱桃小果病毒-1(Little cherry virus-1,LChV-1)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与GenBank中注册所测的病毒核苷酸序列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大连、泰安和北京样品均检测到CVA;大连和北京样品中检测到PNRSV和PDV;北京样品中检测到PBNSPaV;大连苗木样品枝条中检测到CGRMV和LChV-1。这是在我国樱桃上首次检测到LChV-1。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果蝇属诱剂和糖醋液对樱桃果蝇的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果蝇属诱剂与糖醋液相比有显著的诱集效果,防治下的樱桃每百颗幼虫数为3.95头。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条件下樱桃绕实蝇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樱桃绕实蝇Rhagoletis cerasi(L.)被我国列为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在我国尚无分布报道。为明确该虫在我国的适生区及适生程度,利用CLIMEX地点比较模型预测在当前以及未来2030、2080年A1B与A2两种不同排放情景下樱桃绕实蝇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显示,樱桃绕实蝇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随着气候变化,到2030年与2080年,樱桃绕实蝇的低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面积均增加,高度适生区面积减少,其中在2030年A1B排放情景下樱桃绕实蝇的总适生区面积增加了48.4万km~2,在2030年的A2情景下与2080年的A1B与A2情景下总适生区面积分别减少了3.4、5.7、5.7万km~2。因此,为保护我国樱桃种植业的安全生产,应加强对该虫的检疫力度,防止其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5.
EV生物肥不同用量对伊贝母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EV生物肥用量(5个处理)对伊贝母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伊贝母在60 kg·hm~(-2)(处理3)EV生物肥用量下,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为:始花期﹥萌芽期﹥末花期,菌肥用量大于或小于60 kg·hm~(-2)时,3种有效成分(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西贝母碱苷)含量均为:萌芽期﹥始花期﹥末花期;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萌芽期西贝母碱苷含量、始花期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与EV生物肥用量之间呈负相关,其余时期的有效成分含量与EV生物肥用量之间呈正相关;3建立了EV生物肥用量与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西贝母碱苷含量的一元二次函数模型,以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为收获目标,通过大田种植伊贝母获得适宜的EV生物肥用量:萌芽期120 kg·hm~(-2),始花期和末花期60~73.5 kg·hm~(-2);以西贝母碱苷含量为收获目标,获得EV生物肥的施用量:萌芽期为0 kg·hm~(-2),始花期和末花期为63~81 kg·hm~(-2)。  相似文献   

16.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樱桃番茄结果期根系特性与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6个灌溉方式处理,即:处理Ⅰ,常规沟灌,种植行和操作行同时灌溉;处理Ⅱ,交替沟灌,种植行和操作行交替灌溉;处理Ⅲ,固定灌种植行;处理Ⅳ,固定灌操作行;处理Ⅴ,前期常规沟灌,结果期交替沟灌;处理Ⅵ,前期交替沟灌,结果期常规沟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之间樱桃番茄根系的特征值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Ⅵ根体积显著高于其余5种处理,根系伤流量为22.37 mg/min,根系活力高达0.50 mg/(g.h)。灌溉方式对樱桃番茄单果重、产量有显著影响,前期交替沟灌结果期常规沟灌(处理Ⅵ)的单果重与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前期交替沟灌结果期常规沟灌有利于樱桃番茄根系的发育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快速、灵敏检测欧洲樱桃绕实蝇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利用欧洲樱桃绕实蝇及其近似种类的线粒体DNA(mtDNA)中COI基因序列差异,设计筛选特异性引物和探针OYF/OYR/OYP,并对引物及探针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设计的引物和探针能够特异性检测出欧洲樱桃绕实蝇,灵敏度为0.001 ng/μL。  相似文献   

18.
樱桃褐腐病是樱桃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害,除为害樱桃外.还可为害桃、李、杏等核果类果树,引起花腐和果腐。该病在樱桃上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为害花和叶片。  相似文献   

19.
樱桃叶斑驳病毒(Cherry mottle leaf virus,CMLV)是南美洲樱桃上重要的病害之一。本研究针对Genbank上公布的该病毒的核酸序列,人工合成了CMLV(AF170028.1)6741~7322 nt的核酸序列并连接载体,构建了阳性标准质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FQ-PCR)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利用FQ-PCR检测CMLV的引物及探针特异性良好,经灵敏度检测,最低检测浓度为23 copies/μL,比普通PCR检测灵敏度高100倍。该FQ-PCR检测方法为樱桃叶斑驳病毒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樱桃致死黄化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镜下,樱桃致死黄化病株筛管细胞中,观察到典型的类菌原体,大多数为球状,大小为132-321×168-520nm,无细胞壁,仅有双层细胞膜。抗菌素试验表明,四环素对本病具一定的治疗效果;而青霉素无效。初步认为此病为类菌原体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