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6 h内)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超急性期CT表现为MCA高密度征、点状征及豆状核边缘模糊,密度减低;岛叶密度减低,相应侧裂池变窄;颞叶灰质密度减低,脑沟变窄或消失,灰白质界限不清.结论螺旋CT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方法: 对35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囊肿中6例平扫为囊样低密度影,2例表现为稍低密度影.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均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减低,其内见囊样坏死区.甲状腺腺瘤中4例为单发低密度灶,1例表现为囊样低密度灶伴壁结节,增强扫描壁结节强化明显.甲状腺炎均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减低.甲状腺癌均为甲状腺不规则肿块,2例病灶内见团片状钙化.结论: CT有助于发现甲状腺疾病,但定性困难,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湿肺症的CT征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经临床诊断新生儿湿肺症15例的CT资料,测量其肺平均密度值。结果:新生儿湿肺症的CT影像特点主要有:双肺血管影增粗、模糊,伴小片状稍高密度灶,肺平均密度值-500~-400Hu(轻度,8例));肺野呈磨砂玻璃样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肺平均密度值-399~-300Hu(中度,5例;)全肺完全变白而呈“白肺”;肺平均密度值大于-300Hu(重度,2例)。结论:新生儿湿肺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同时评估疗效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霉菌性副鼻窦炎CT的表现和特征,了解CT诊断对该病的意义。方法对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征象作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霉菌性副鼻窦炎CT主要为单侧或双侧多个鼻窦窦腔内填充软组织密度影,但以上颌窦为主和单侧多见;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呈絮状,平均CT值为55~70Hu,其腔内可见斑点状、云絮状、条带状高密度钙化影,窦壁多呈反应性增厚。部分病例伴有鼻窦骨质吸收破坏。结论病变内钙化影是霉菌性副鼻窦炎CT的主要表现,是诊断该病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颅后窝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有3例病灶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1例.2例MRI表现为类圆形囊性灶伴附壁结节,2例呈实性肿块伴较大坏死囊性变.肿块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成分T1WI信号较脑实质偏低,T2WI较脑实质信号偏高;CT图像肿瘤实性部分密度较脑实质偏低,囊性成分密度较脑脊液偏高;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明显强化.4例肿块较大,压迫第四脑室及中脑水管,引起幕上脑室积水,但病灶周围脑实质无明显脑水肿.结论 颅后窝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RI对该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肺隔离症的患者影像学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X线胸片中,表现为大片状高密度阴影7例,团块状阴影13例,其中病灶内有透光区9例;20例行CT检查,均表现为肺内片影及团块影,其内含有气囊腔或液气平面囊肿,共发现异常动脉供血6例。结论对肺隔离症的诊断,CT明显优于X线平片,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T分度。方法 对出生后8h至20d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和CT表现进行观察。结果 患儿临床主要表现有意识障碍、惊厥、肌力改变、颅压增高。CT表现主要为:脑实质区域性低密度影及颅内出血,对低密度灶形态、分布和出血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观察,认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观察,认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F表现不尽一致,轻度者临床表现与CT表现相符,中、重度CT重于临床表现。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头颅CT分度优于临床,对正确处理患儿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子宫肌瘤40例CT诊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40例子宫肌瘤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B超、CT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子宫形态改变、增大及肿块影,肿块密度可以分为等密度(60.3%)、高密度(16.2%)、低密度(14.7%)或混杂密度(8.8%),增强扫描能更好地显示肿瘤内的变性及其边缘。结论:CT是诊断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是B超检查子宫肌瘤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SHCC)的意义。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SHCC 41例44个病灶的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结果:41例共发现44个病灶,34个病灶呈典型增强形式,即动脉期呈高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门脉期迅速变为低或等密度,延迟期仍呈低密度。10个病灶呈不典型表现,其中3个病灶动脉期和门脉期均呈高密度,延迟期则均呈等密度;3个病灶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中均呈低密度;4个病灶在动脉期呈等密度,而其它各期为低密度。结论:大多数的SHCC在三期扫描上呈典型表现。SHCC定性诊断主要靠增强的动态变化特点,综合三期扫描的表现可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以下简称CT)表现,了解肾癌的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肾脏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表现,同时联系其病理结果,分析肾癌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结果25例中,23例经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典型肾癌CT表现为肾实质内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软组织肿块,部分为混杂密度或高密度,增强后实质及边缘呈不同程度一过性强化。另2例CT影像学诊断为肾细胞癌而术后病理报告1例为肾囊肿并出血,另1例为肾脏真菌性感染,诊断正确率达92%(23/25)。结论依据肾癌典型CT表现可对其进行准确诊断,但必须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侵犯翼腭窝的CT特征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经病理证实累及翼腭窝的30例鼻咽癌及对正常和异常翼腭窝的CT表现的分析结果表明:翼腭窝受侵犯的主要CT特征为:(1)翼腭窝填塞与窝腔增宽;(2)翼腭窝周壁有骨质破坏。对其临床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T在腰椎峡中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其扫描技术的改进。方法:分析20例腰椎峡部裂及其引起的腰神经受压的CT表现;峡部扫描采用扫描线与峡部垂直或与峡部平行进行扫描。结果:CT扫描能显示峡部及其引起的椎管狭窄,侧隐容及椎间孔狭窄等并发改变;峡部裂扫描层面不包含椎小关节,裂隙宽度能反映峡部裂的实际宽度。  相似文献   

13.
肾透明细胞癌CT与病理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CT征象与病理表现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进行对照分析.方法 对我院2006-09-2010-09月44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病例术前CT征象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对照分析.结果 CT平扫8例病灶为高密度,17例为低密度,19例为混杂密度.CT强化皮质期43例肿瘤实体强化幅度超过正常肾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清热化痰法治疗痰热上扰型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 将144例痰热上扰型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72例。中药组服用黄连温胆汤,西药组服用佐匹克隆,采用《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中医证候评定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观察指标评定,并对因子进行分析,同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各进行1次测评。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指数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多导睡眠参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P<0.01),提示中药组治疗效果优于西药组。结论 黄连温胆汤可显著改善痰热内扰型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影像学表现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影像学表现预测肝细胞癌(HCC)发生转移潜在可能性。方法21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术前全部进行CT常规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对肿瘤及瘤周组织进行评价、分级;CT表现与病理结果以及患者随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肿瘤直径大于3cm者发生转移的机会明显高于3cm以下者;(2)重度增强发生转移的可能性明显高于轻中废增强;(3)出现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和病灶周围肿瘤血管者发生转移的机会明显高于无上述表现者。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可从HCC肿瘤大小、增强程度和一些增强CT表现来判断肿瘤是否发生潜在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引发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水电解质紊乱的原因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观察其血清中血钠、血钾、血氯的变化情况;动态监测患者电解质水平,并给予相应的激素治疗;观察患者。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状.结果收治的120例患者中有100例逐渐好转,其余20例在进行水电解质纠正的过程中予以激素治疗后血钾、血钠以及血氯水平恢复正常.结论低钠血症是引发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水电解质紊乱的主要原因,通过纠正电解质水平,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管瘤(ML)的CT表现及其分型。方法:经病理证实的ML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34岁。8例做常规CT扫描,5例做螺旋CT扫描,层厚10mm。结果:10例起源于小肠系膜,3例起源于结肠系膜。单房型囊肿3例,多发或多房囊肿10例,囊壁菲薄,光滑,囊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如有囊壁及分隔有明显强化是其特点。成年型:囊肿形状较规则,分叶明显,类似扩张的结肠;幼儿型:囊肿形状欠规则,分叶及分隔不规则。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瘤好发于小肠系膜,无年龄特异性,CT表现为单房或多房性(多发性)囊肿,多呈壁薄分叶状多房性囊肿,增强扫描多数病变囊壁及分隔有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椎动脉的结构变化。方法:对13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椎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血管走行、动脉粥样斑块及颈总动脉内径(CCAD)、血流峰值(BF)、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IMT)、阻力指数(R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毛糙者24例(18.2%),粥样斑块93例(70.5%),总体异常者117例(88.6%),椎动脉异常者51例(38.6%)。经与CT或MRI比较,侧向符合率为82.0%。两组单侧脑梗死患者相比较,其CCAD、BF、RI部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相比较而言,椎动脉对于脑梗死的预测意义不如颈动脉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疗法配合声、电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成3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Ⅰ组应用早期给予神经促进技术及声、电联合治疗,Ⅱ组应用声与电联合治疗,Ⅲ组单纯应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简式Fug—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8周后,各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Ⅰ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Ⅱ,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Ⅰ,Ⅱ明显优于Ⅲ组.结论早期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声、电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和促进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