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闸北公园改造规划设计为例,探讨老公园与现代城市的关系。论述百年老公园如何适应现代都市的时代步伐,如何在满足现代人的日常需求、生活习惯、文化承载等的同时,保留传统、保护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查询和实地调查,以福州西湖公园为例,从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和文化符号的角度,探讨景观符号学理论在西湖公园人文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提出景观符号学的研究将有助于城市公园人文景观的规划设计与改造更新,并传承该城市历史文脉与传统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3.
以安阳市易园改造为案例,探讨城市老公园提升改造问题。易园是安阳地标生态文化休憩公园,存在设施老旧,景观特色不鲜明,地被草坪退化等问题,改造中遵循"绿色、健康、和谐"的理念,通过维修基础设施,增加植物景观,维护植物群落和生态环境,建设新型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整体提升易园的景观和环境水平,使老公园继续发挥效益,服务市民。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博白县人民公园升级改造设计为实例,通过对公园的主要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公园的绿化环境与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镇公园升级景观改造规划的目标定位、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并从道路规划、绿地种植规划、景点设施规划、管理与服务设施规划、融入当地文化、防火防灾规划等方面的升级改造进行了说明。通过景观升级改造规划设计,使城镇公园的特点得到充分展现,功能更齐全,环境更优美、更生态,更能满足现代城市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以西安市莲湖公园为例,对老公园景观提升改造设计进行探讨。在分析莲湖公园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公园景观改造原则,并从园林绿地、园林道路广场、园林建筑、园林小品、湖水净化系统、公园绿地恢复等方面论述老公园景观提升改造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枫溪公园景观改造项目为例,探讨在老公园改造中如何体现景观设计的人文关怀,总结在公园改造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论述老公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同时,使传统景观重焕魅力。  相似文献   

7.
丹东市锦江山公园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公园,公园改造规划以保持原公园的历史韵味,通过对公园内部分重要区域与节点的进一步完善与提升,提高公园景观层次,着力将公园打造成丹东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场所。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变为"失忆城市",丢失了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场地原有记忆片断,城市形象同质化和历史文化虚拟化严重。文章以海门市民生公园规划设计为例,阐述通过挖掘城市文化和分析基地现状,以复原场地记忆为目标,打造兼具现代功能和场地记忆的城市开放空间,实现城市记忆的保留和延续。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园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休闲活动场所,但城市老公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陈旧,绿化缺乏养护管理,功能布局无法满足现代休闲需求,道路布局不合理且状况不良,空间开放性差,缺乏与城市的有机联系,文化精神内涵丧失等。分析了公园现状及存在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改造策略,从景观空间布局到具体改造方案分析,重塑景观空间,因地制宜整合提升,实现"旧园新面目",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0.
工业旧址,不仅仅是钢筋水泥,更是一份城市记忆。龙溪港南岸以"丝绸广场"为主题,对龙溪港南岸的老丝绸厂闲置厂房进行保留性改造,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与景观营造,建设沿岸滨水景观带,再现近代工业遗存及湖州丝织文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莫卡辛.希尔.伍德公园的景观恢复,从对植物恢复、采石场环境改造、雨水管理以及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传承的措施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把"发展旅游与产业"为主要切入点,发展其产业文化。设计出传承生态环境并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公园。  相似文献   

12.
滨水景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时与富有城市特点的地域文化相结合,能够起到因地制宜、突出文化的特征,并能丰富滨水景观内容,传承当地的地域文化。以洛浦公园滨水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域文化在公园中的表达途径,进而总结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城市带状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以及特殊美学要求,并以甘肃徽县滨河带状公园规划设计为典型案例,提出"时移景异、季相突出,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生态廊道、城市绿脉"的植物规划设计理念,阐述构建具有生态美、地方美、文化美的植物景观群落的方法。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带状公园特色的植物景观营造和生态构建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园绿地不仅仅是城市的游憩场所与生态空间,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传承场所。文化是景观的灵魂,城市公园必须充分挖掘、融合并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本文以桂林虞山公园为个例,通过对广西桂林市的城市文化元素的阐述与分析,浅述了虞山公园对当地历史文化传承的作用与方式。  相似文献   

15.
陈伟 《现代园艺》2013,(16):81-82
在原邵阳市城南公园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一个概念性的设计方案。设计对原城南公园按照"主题化、生态化、特色化"理念进行了景观的改造规划。该公园景观设计旨在探讨建设体现时代风格的现代城市公园基础上,融入城市文化内涵,营造一个既具现代化元素,又具和谐、生态、文化、可持续的公园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6.
金玉娟 《花卉》2016,(22):57-58
在历史景观风貌区与现代城市建筑群之间的绿地设计,景观风格如何定位、园林手法如何运用是传统城市环境建设中常常遇到的难题,需要把握设计分寸,达到既延续历史景观文脉风貌,又具有时代精神,茹古涵今的效果。以锦江山公园花卉盆景园改造设计为例,阐述相关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湿地景观营造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如湿地生态遭到破坏、湿地公园风格雷同、乡土文化特点不突出等。太湖自古以来是江浙地区发展的中心区域,其文化底蕴深厚,流域毗邻的每个省市都有其独特的乡土文化历史。以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改造为例,研究如何将湿地景观与苏州乡土文化融合,营造出有地区辨识度的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师范大学纪念公园本着"传承·演绎·重构"的原则,将老校区富有历史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元素以新的景观语言重新解读,通过空间布局的组织,营造抚今追昔、寄托情感、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利于城镇农业的发展,城镇农业是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物质载体。通过对场地现状勘察分析,以营造山野气息浓郁的田园风光为改造目标,将场地划分为传统文化、观赏体验等6个景区。在挖掘周边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于人类养生之根本,紧扣"道家文化"主题,从"三百园"绿化生态和农耕文明景观两方面构筑大地景观,以充分认识地域文化对农业体验园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下有关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实践,侧重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为城市居民提供科普教育和游憩活动场所,对于郊野公园的地域文化表达较少触及。地方民众对于地域环境的理解和认知,规范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作用于地域环境形成乡土景观。所以,乡土景观及其构成元素在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中的文化表达,承载了地方民众对于所栖息环境的尊重与认同,由此获得归属感。同时,也在于教育和规范地方民众在大自然中的意识观念与行为活动,成为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石。以深圳大鹏新区坝光白沙湾公园设计为例,从静态和动态2个方面,探讨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凸显将文化元素合理地运用到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