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对家蚕壮蚕期不同叶质的饲养发现:食含水分和蛋白质多、糖分少的嫩叶,全茧量增加而体质下降。食含糖量高、水分和蛋白质少的老叶,则发育较慢,体重减轻,全茧量下降,在秋蚕期更为明显。若以桑叶中的C/N比值为依据,则比值在3.5—5之间饲育成绩较佳;C/N比值小于3.0,则各项经济指标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韦茁萍  张高智 《广西蚕业》2011,(3):34-35,23
宜州市作为全国最大的县级桑蚕生产基地,在桑蚕生产上,大多数蚕农对饲养技术操作规程上的消毒防病工作、桑叶质量要求及蚕室微气候调节等方面都比较重视,但在一定时期还是会发生蚕病,笔者总结近年来宜州市蚕病发生特点及规律,认为许多蚕病的发生与饲养员移蚕不当有很大的关系。移蚕方法不当是引起蚕体创伤最主要的原因。而蚕体创伤是导致血液...  相似文献   

3.
<正> 本届理事会从1987年成立以来,在省科协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努力发挥会员在行政、技术、推广、科研、教育和生产企业单位的骨干和主力军的优势,对促进我省蚕业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就本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超前掌握各季蚕期、不同龄别蚕病发生危害规律,及早实施预防措施,有效控制蚕病的蔓延,降低蚕病损失,提高养蚕效益,经西南农业大学胡永瑶教授的指导,我局1990年初次开展了蚕病的预测预报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测报初试情况作如下小结。一、组建班子,明确职责开展蚕病测报工作,是贯彻“预防为主,综  相似文献   

5.
夏秋蚕超春蚕是本省当前蚕茧生产的任务,也是我们蚕业科学工业者的任务。谁都知道,夏秋蚕的饲育环境没有春蚕那样好,这是事实,但是也有许多夏秋蚕丰产的事实,这说明了夏秋蚕还是和春期同样可以取得丰产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掌握夏秋蚕饲育中的特点和克服夏秋期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6.
蚕病的病态生理(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细胞质多角体作为病原的细胞质多角体病毒(CPV)为球状(直径60nm),含ds—RNA,在中肠圆筒形细胞的细胞质中增殖而形成多角体.细胞质多角体病只侵染中肠,并且伴随着肠内细菌的异常增殖.本病的病征是由于感染的圆筒形细胞被破坏而使消化生理机能失调,并且由于异常增殖的细菌争夺营养而造成.  相似文献   

7.
桑叶是蚕的唯一食料,但当桑叶供应不足时,也有用其他植物的叶作为代替品,例如柘叶、楮叶、榆叶、野芥子叶之类,自古以来已有人用作代用饲料。原来蚕的嗜食桑叶的习性,全靠嗅觉,因此就有人利用桑叶粉末涂抹上莴苣的叶上,能诱致蚕儿食下;也有人除去蚕儿的大顋,使失去嗅觉,能使蚕变成杂食性。又由于蚕只依靠嗅觉来识别桑叶,对于没有桑叶的味风的其他植物,也许会由于饥不择食而一时勉强食下,伹在一般情况下蚕都是不食的,因此当给予代用食物时要考虑到蚕儿的嫌忌性和有害的  相似文献   

8.
养蚕作为我国传统的纺织原料,还可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但在养蚕过程中,若不控制好蚕病,将可能增加养蚕损失,挫伤蚕农养蚕积极心。因此,在蚕的养殖过程中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政策,及时找出诱发蚕病的原因并摸索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3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3.1实施蚕种母蛾集中集团磨蛾镜检,杜绝胚种传染执行"广东省家蚕微粒子病集团磨蛾检验细则",对全省原种和普通种实施集中检验。蚕种检疫方法分别采取1986年和1992年通过技术鉴定的"广东省家蚕普通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法"和"广东省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法"。两种检疫法的病蛾检出概率均达0.99,高于原检疫法,原种可确保无毒,普通种采用分户制种,  相似文献   

10.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4,41(1):49-50
蚕病的防治是“防”胜于“治”,必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方能保障蚕作安全。蚕病的综合防治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潘志新 《广西蚕业》2002,39(3):48-48
一头蚕一生要吃 1 5~ 1 7.5克桑叶 ,每生产 1公斤蚕茧需要桑叶 1 2~ 1 3公斤 ,饲养一张蚕种 ( 2 .5~ 3万头 )需桑叶 375~ 52 5公斤。其中 1~ 3龄期所需桑叶占 5% ,四龄期占 1 0 % ,五龄期食量最大 ,约占 85%左右。小蚕期 1~ 3龄用叶应采适熟、有光泽、叶肉厚、含蛋白质较高的新鲜桑叶。一般根据龄期不同选采叶的标准也不同 ,一龄可采选自顶芽向下数第 3~ 4片叶 ,叶色呈淡黄绿色 ;2龄可采选第 4~ 5张叶子 ;叶色嫩绿色 ;3龄采选深绿色的成熟叶。大蚕期 ( 4~5龄 )除嫩叶、枯黄叶、泥叶和虫害叶外 ,其余均可采用。若采用条桑育 ,最好提…  相似文献   

12.
德清县农林局、科学研究所、蚕桑学会在六月廿六日联合召开了一次秋蚕防病专题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著名的蚕桑能手、技术员、饲养员和蚕桑工作者共十四人。下面就是会议发言记录摘要: 徐行华(农林局)发言:养好秋蚕、关键在于防病。根据我县历年来许多秋蚕高产的事例,证明秋  相似文献   

13.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3,40(4):56-57
核多角体病是蓖麻蚕的一种主要病害。蚕儿食下病毒多角体后,在中肠碱性胃液的作用下,多角体溶解,释放出病毒粒子。这些病毒粒子首先在中肠上皮细胞内进行复制,进而侵入血细胞、脂肪细胞及真皮细胞,生殖腺膜细胞也有寄生。病重时,丝腺、神经细胞都有多角体形成。 蓖麻蚕核多角体病仅能水平传播,食下传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感染病毒后,小蚕期经过3~4天,大蚕期经过5~7天发病死亡,死后蚕体变软。染病的蚕儿,食欲减退,发育迟缓,出现较多的小蚕、迟眠蚕、半蜕皮或不蜕皮蚕。蚕儿狂躁外爬,蚕体环节肿胀,节间膜发亮。重病蚕,背部及两侧气门处…  相似文献   

14.
<正> 微粒子病是一种古老的、分布很广的传染性蚕病。世界各养蚕国都有发生。1845—1865年,曾在法、意等国相继流行达二十年之久,给欧州养蚕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三十多年来,我国由于严格实施蚕种繁育检验办法,加强预防,本病的危害显著减轻,可以说基本得到了控制。但近年来有些蚕区又有发现并有所发展。前车之鉴,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为集思广益,控制危害,现将本病研究进展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5.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3,40(3):56-56
一、蓖麻蚕病的种类与识别蓖麻蚕(木薯蚕)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病两大类。生产上常见的传染性病有微粒子病、核多角体脓病和软化病。非传染性病有中毒症(农药中毒和工厂废气中毒)。蚕病发生的原因,归纳起来有: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化学因素(农药、废气)、物理因素(创伤)、饲料因素(不良叶)和环境因素(高温、多湿、闷热)等。蚕病的发生通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微粒子病:蓖麻蚕微粒子病是蓖麻蚕微粒子原虫寄生蚕体内的一种原生动物病。微粒子孢子是微粒子原虫的滞育体,大小为3~5×1.4~2.4μm。在光学显微镜下,成熟的微粒子孢子通常…  相似文献   

16.
主要病症防治方法1.遵守蚕室工作规则,严格消毒防病。2.及时淘汰弱蚕、病蚕、迟眠蚕。3.操作细致,减少创伤。中肠型脓病(又称白口仔)蚕体瘦小,静伏。发育大小不齐,吐液、下痢、空胸,手压蚕胸部吐出米汤色胃液,撕开中肠见白色横纹。4.经常用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发现病蚕每天消毒1~2次。空头性软化病(又称红头蚕)蚕体瘦小,起皱,空头,下痢,胸部膨大透明,略带红色。撕开中肠见黄褐色略透明,充满黄绿色污水及未消化桑叶片。5.三龄起每龄添食蚕服康一次,发病时每8小时添食一次,连续三次,以后每天一次,也可添食“蚕病清”、“蚕用脓蚕灵”…  相似文献   

17.
18.
人工饲料育蚕和桑叶育蚕对核多角体病(以下简称NPV)感染性的差异早有研究。据这些研究,可知人工饲料育蚕的感染性,因饲料组成和饲育环境不同,与桑叶育蚕相比,其感染性有显著提高。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消化液中NPV不活化作用力的缘故。本课题主要是了解用人工饲料育蚕和桑叶育蚕,NPV的感染性在蚕品种间的差  相似文献   

19.
二、蚕儿对疾病的抗性蚕儿处于无数病原菌包围中,病原菌侵入蚕体内有引起发病,也有不引起发病,这是由于蚕儿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相当强的防御机能。这些防御机能是能阻碍病原菌的侵害或产生抗病作用,使入侵的病原菌不能发挥它的为害作用。蚕儿的防御机能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为更合理地制订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通过不同蚕品种,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性别和发育迟早,对病毒致死中量进行测定,以了解蚕对病毒感染性的差异。试验初步了解到:1.家蚕因蚕品种不同,对病毒的感染性有较大差异,一般春用品种较夏秋用品种易感染,以东34×603与东肥×华合比较,达到致死中量的中肠型脓病多角体(CP)添食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