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加入WTO对凉山州农技推广体系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提出应对WTO挑战应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技推广体系自身建设,实现“四个创新”;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手段。  相似文献   

2.
从“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出发.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福建农业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宏伟目标,阐述了实现目标必须科学编制规划、加大“五新”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多元农技推广、培育新型农民、强化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以及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建设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七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书屋平台的创建与使用,使我们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欢欣鼓舞,借助农业科技书屋之力,大展农技推广服务之宏图。让我们学到不少新知识,增长了才干,鼓起我们农技推广服务之正气。让我们发自肺腑,感慨万千。从而使“认真听,仔细看,农技推广服务面对面”的活动得以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4.
漳州市基层农技站在新形势下转变农技推广职能,建立起符合本地实际、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并与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新型科技体制,创办农业股份合作制科技实体,走出一条“公司+农技站+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并就加入WTO后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技推广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其关键是要靠科技。而科技成果只有尽快推广出去,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践证明,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我国整个农技推广体系当中县、乡两级推广机构是建设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技推广法》也明确规定我国农业推广网络以县、乡两级推广机构为重点,分别作为推广网络结构的中枢和骨干。但在目前科技体制改革中,不少农技推广机构特别是县、乡两级推广机构被撤、并、转和“断奶”、“断粮”,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层推广人员素质不高、待遇低,一些基层农技人员被迫离开了农技推广岗位,出现了新一轮“线断、网破、人散”局面,整个农技推广体系中机构和人员分布呈现“倒塔形”。因此要扭转当前基层农业推广机构这种不正常现象,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首次把“农业强国”写入报告,表明党中央把“农业强国”这一战略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意义重大、值得思考。乡村振兴,科技先行,如何推动农技推广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农技推广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农技推广工作最终目标:1)加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让所有农民都掌握更加先进、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2)培育扶持更多的新型农业主体进行集约化经营,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吉林省桦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的一些做法,阐述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引领农民树立科学生产理念,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助力乡村振兴,用技术赋能农村建设,推动农技推广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上海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增加对经营主体的科技入户和专家定期指导次数,能有效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评价;技术指导的及时性可以显著提升农户对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评价;技术指导次数的影响为正,但作用并不显著;在农技推广内容中提供施肥施药技术服务、种子种苗技术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对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经营主体负责人的年龄和学历对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评价分别具有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对开展农技推广工作、提升农技推广绩效和农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农技推广在村级断层问题,提高技术推广到位率,近年来郎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建立村级“农技服务组”、“农业科技服务大厅”和“农业科技示范户”,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基本做法1!1成立村级农技服务组首先在村“两委”  相似文献   

9.
<正>“农技电波入户”是利用电视网络覆盖面广、传 播速度快、直观易学的特点进行指导农业生产、推广 农业科技、传达农业政策、传播致富经验、交流市场 信息等服务项目,是新形势下实行农科教相结合的 一种有效形式。河北省是最早组织开展“农技电波入 户”的省份。“农技电波入户”以县级为重点,县农业  相似文献   

10.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示范场是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技推广的有效形式,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在实践中的创造。进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江苏等地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适应农业市场化的新形势,通过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场,直观地示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表现出特有的生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充分肯定了这种形式,提出:“为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从今年起,各级财政要拨出专项经费作为启动资金,支持各地以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黑龙江省拜泉县通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在村级设立了村级农民技术员,构建了由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驻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指导站、村级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为主体框架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有效的解决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滞留“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加快了农技推广步伐。客观分析了影响村级技术员发挥作用的因素,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技推广管理是一个系统。我国现阶段农技推广管理系统结构在诸多方面还不适应“三高”农业发展的需要。为了增强系统整体功能,为发展“三高”衣业作出贡献,必须优化系统框架结构,建立全方位的联系网络,优化职能结构,正确掌握系统目标;优化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增强要素间的关联性;优化层次结构,实现责、权、利对应。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赵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又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和优质专用麦生产基地县。近年来,面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如何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形势,我们围绕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工作,探索了一条以“一村三户”为核心的农技推广体系新思路,使我县农技推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得以发展,受到农民的欢迎,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作。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农业委员会依托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为全县160余名农技人员开通了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并在全县农技推广队伍中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应用。同时,还对该县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使用现状、使用方法、使用优点、使用效果及具体做法进行了必要阐述。通过对书屋几年时间的推广应用,逐步实现了农业技术信息的实时、交互传播,加快了农业技术及信息进村入户,提升了农技服务能力,提高了农技推广效率。  相似文献   

15.
论新形势下我国的农技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新形势下我国农技推广的发展趋势 ,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技推广的要求 ,并就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农技推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业科研缺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低、农业技术推广难问题,组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部分种养大户以及合作社带头人,不断示范创新一系列农业技术高效模式,总结并推广了一系列农技服务模式,从而探索出“1+10+10”农技服务模式,该模式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时期内农业技术服务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凉山民族地区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要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农技推广体系,必须努力提高农民与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实施优惠政策,努力充实民族地区农技推广队伍,建立农技推广组织的良性运行机制,依法加强农技推广投入,奠定民族地区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后劲,不断改革和优化农技推广方法,坚持典型引路,积极发展“公司 农户”的推广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以来,邢台县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通过补充农业专业人才,加强配套建设,创新服务方式等一系列农业科教工作,进一步健全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升了农技推广服务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强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我国农业发展要靠改革、靠投入,归根结底要靠科技。农技推广体系是各级政府履行农业公共服务职能的组织基础。但目前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农业科技“四级推广网络”正面临着“网破、线断、人散”的困难局面。  相似文献   

20.
《湖南农业》2012,(6):3+19
支持农业科技值得关注的政策亮点 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论述很多,新政策很多,新亮点也很多,包括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重点、机制、条件问题,也包括种业科技创新问题、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问题、扶持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等等。其中最受广大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人员欢迎的政策亮点有2个:一个是关于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的“三性”论述,这一论述给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吃下了定心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