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磊  李云  杨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63-13265,13268
简要阐述了植物新品种及其保护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管理模式、发展现状以及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制定原则,并以国内近50年榛属品种研究成果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基础,参照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2007年颁布的TG/1/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和规范性描述总体原则》及1979年制定的榛属的新品种测试指南(TG/71/3)等相关文件,编写了榛属新品种测试指南。榛属新品种测试指南规定新品种测试材料为6株以上(包括6株)无性繁殖的当年能正常结果的植株,观察其典型特征:枝条、叶、芽、果、雄花序,其中果为最主要特征,并确定33个性状作为测试标准,保证新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该测试指南的编写,有利于榛属新品种的保护,对榛属新品种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种子产业市场化,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步伐明显加快,在生产中的增产增收效果尤为突出。合理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可使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反之,既会限制新品种的增产增收效果,又会阻碍新品种自应用步伐。基层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直接面对农民、服务于农民,其新品种推广作用,成为农作物新品种与相关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承上启下的关键。因此,抓好基层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对不断攀升农作物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速农作物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增加良种市场占有量,不断优化农作物品种布局,不断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三农”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广东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针对当前新品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认识不足、品种权申请量较少、维权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应该切实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提高全民植物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政府管理体系,提高新品种保护工作水平;构建和完善植物新品种测试体系建设,为广东省植物新品种保护提供技术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32次会议于2011年1月在沈阳召开。会议共审定通过6种作物90个新品种,其中玉米新品种53个,水稻新品种18个,大豆新品种16个,高粱、棉花、马铃薯新品种各1个,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5.
新品种保护测试中几个问题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品种保护的测试应与新品种的区试同步进行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测试,虽然与新品种的区试目的有所不同,但彼此是相辅相成的.新品种区试的目的是肯定新品种创造的价值和其适应的生态条件.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目的是保护品种权人创造的利益.只有能创造价值,品种权人才有利益,有利益才需要保护.新品种区试为其肯定了新品种的价值,新品种适应的生态条件,从这一点上看新品种区试是植物新品种保护测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三明市水稻新品种推广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种子是水稻生产的核心要素,新品种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农业推广是发挥新品种作用的关键。笔者对福建省三明市2009—2011年水稻推广应用面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指出了三明市水稻新品种推广现状——水稻新品种多而杂、推广面积小、推广进程缓慢;分析了三明市水稻新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水稻种子质量的监管、发展商业化育种、建立水稻新品种核心示范区、提高对农户科技支撑等优化水稻新品种推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菠萝的区域分布、品种结构、种植习惯及新品种自主选育推广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需要加快菠萝新品种的自主培育,选育出适合我国种植的优良菠萝新品种以促进我国菠萝产业的发展。加大菠萝新品种苗木的繁育,扩大新品种种植示范,开展新品种配套种植技术研究,加大新品种推介力度等措施,将有利于促进菠萝新品种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回顾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发展历史,概述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内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测试及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现状。  相似文献   

9.
<正>新品种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要想提高粮食产量必须向农民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通过新品种的高产、高抗等特征特性让农民获得丰收,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迅速转化。推广新品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田间种植玉米新品种展示田,通过对各品种的严格管理,每个品种都充分发挥出产量优势,让农民亲眼目睹新品种的优劣,引导农民选购新品种。而对展示田的种植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新品种产量和抗性的发挥,从而影响到推广新品种速度。所以,为  相似文献   

10.
新品种展示是种子工作的基础,是新品种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也是加快新品种推广和规范种子市场的有效途径。开展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可为当地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优良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增强植物新品种保护意识 做好植物新品种的维权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新品种权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是知识产权重要组成。本文通过对我省植物新品种保护存在问题调查分析,提出植物新品种保护首先要增强植物新品种拥有者的法制观念,对授权的植物新品种要做好维权工作,同时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植物新品种的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对违法者给予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冬小麦新品种在古浪县的表现,筛选出适宜古浪县种植的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冬小麦新品种,给冬小麦育种单位、种子企业和广大群众提供一个直观了解新品种、选择新品种、展示新品种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推广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种业已全面步入市场经济轨道,推广新品种的市场主体繁多;《种子法》规定了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的起始时间,新品种的时效性日益突出;推广新品种的工作内容正在拓宽和延伸。农户使用新品种所必须的茬口配套技术和品种搭配技术的缺乏、农户劳动力季节性的缺乏,限制了新品种的推广强度。运用新模式推广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可望获得良好的推广效果。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2日,第四届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展示暨品种权交易会在山东莱州召开。福建省参展的品种有16个,即水稻新品种Ⅱ优航1号、Ⅱ优航2号、特优航1号、Ⅱ优明86、Ⅱ优623、全优527、京福1优527、Ⅱ优1259、Ⅱ优851、e优315;玉米新品种闽甜208和闽糯0018;花生新品种闽花5号和闽花6号;苦瓜新品种如玉5号;红麻新品种福红992。在本届新品种展示暨品种权交易会上,福建省农业厅共发放各种资料近2000份,为新品种走向市场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15.
文章总结了泸州荔枝的区域分布、品种结构、新品种推广情况等,分析了品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荔枝品种结构调整建议。指出了加快荔枝新品种引进,加速荔枝优新品种繁育,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扩大荔枝新品种示范展示范围,推进荔枝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加大对荔枝新品种的推介力度等措施,将有利于优化泸州荔枝品种结构,提高区域荔枝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授权作物新品种与非授权作物新品种定义比较出发,提出农作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途径,即以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为核心,及专利权、遗传资源保护、著作权及科技成果奖励法、合同法等构成完整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选育、示范和推广的重要环节,是客观评价农作物新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科研联系生产的重要桥梁。它既是对育种人培育的新品种进行考核的"考场",也是准确鉴定新品种的种植区域范围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该新品种进行审定的重要基础,更是为各个种植区域选定后续接班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的主要科学依据。搞好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对指导区域农业生产、发挥地域特色,保障地域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农户对水稻新品种选择意愿调查分析可知,农户在选择水稻新品种时,主要寄予新品种抗性改善,产量较以往品种有所提高,收入增加;选择水稻新品种渠道主要为从事种子科研的正规机构,新品种的价格幅度应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过这一范围农户不易接受。因此,在进行新品种推广时,一方面应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示范区,提供技术辅导和培训,使农户能够接触掌握新品种特性;另一方面要寻找当地信益度较高的代理商,在当地进行示范、宣传加大新品种的知名度,促进新品种大面推广。  相似文献   

19.
鲁单系列玉米新品种保护工作的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单系列玉米新品种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工作起步较早,已经完成了鲁单981的品种保护,鲁单系列后续新品种正在积极准备申请保护。针对如何搞好鲁单系列玉米新品种的保护工作、加强受保护品种权的权益、新品种品种权的使用和转让等问题,我们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有利于育成和推广更多的植物新品种,鼓励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向植物育种领域投资,从而推动我国的种子工程建设,促进农林两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通过对我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现状的分析,对比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91年文本,总结出我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在法律位阶、保护范围、权利内容、保护期限、权利限制和禁止性规定等方面存在主要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91年文本,制定《植物新品种保护法》,从立法目的、扩大保护范围、拓展权利内容、延长保护时间、明确农民“自繁自用”含义,以及保持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统一等方面,提升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法律位阶,全面加强对我国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