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保护地生产年限的增加,哈尔滨市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发生极大变化,研究其变化对哈尔滨市保护地番茄生产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经研究,哈尔滨市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含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新保护地不同层次剖面土壤养分变化较老保护地显著,老保护地土壤养分在不同剖面层次之间变化则趋于平缓,说明土壤养分状况向着适于蔬菜生长发育方向发展。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使番茄的产量增加13.8%。  相似文献   

2.
保护地土壤盐分积累研究现状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保护地长期处于覆盖状态,没有雨水的淋洗,内部气温较高,高度集约生产,导致保护地土壤的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发生了很大变化,保护地盐分积累日益严重,造成盐分积累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根据近年来保护地土壤盐分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保护地土壤盐分积累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酸化是我国保护地栽培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通过对冀东平原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演变过程进行初步研究,论述了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的成因,指出土壤环境封闭、大量盲目施肥、不合理灌溉是导致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和改良土壤等措施,可以使保护地水肥资源相协调。调节土壤生态环境是防止次生盐渍化和酸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保护地土壤水溶性盐分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溶性盐和酶活性是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保护地土壤盐渍化趋势与生物学特性。对洛阳近郊李楼乡不同种植年限及不同层次的蔬菜保护地土壤水溶性盐与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地和不同种植年限的保护地中土壤水溶性盐总量都在土壤表层积累;保护地土壤的水溶性总盐量在种植年限1~5 a时显著增加,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小麦玉米轮作地。保护地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有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的趋势。保护地在一定年限(1~5 a和5~10 a)的蔬菜种植下,其土壤水溶性总盐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总盐量与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是设施栽培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综述了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诱发的作物生长发育营养障碍因子及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机理,从离子组成变化的角度阐述了保护地次生盐渍土的基本特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蔬菜保护地栽培是目前蔬菜生产的主要形式。随保护地生产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次生盐积化现象日趋突出,导致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因而在当前保护地蔬菜生产中,有效减轻或消除土壤盐积化影响,是一项重要任务。本试验试图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改善保护地盐积化的危害,以促进保护地生  相似文献   

7.
面对目前保护地土壤,尤其是种植5年以上的保护地土壤养分失衡、次生盐渍化加重、产品产质和效益持续下滑的局面,我们在市科技局资助下,开展了保护地土壤改良技术研究,重点进行保护地土壤复合改良剂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太湖和滇池流域保护地蔬菜氮肥去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化肥氮在保护地土壤-蔬菜系统中的当季利用与损失,在浙汀嘉兴和云南昆明15个点位上进行15N田间微区试验.结果表明,保护地莴苣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8.32%~14.52%,保护地西芹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6.34%~13.85%,保护地结球生菜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11.34%.相同土壤、同一种类蔬菜保护地种植中,随着保护地种植年限的增加,蔬菜对化肥氮当季利用率显著降低.莴苣和西芹吸收化肥氮和土壤氮的比例在不同种植年限保护地土壤上差异不显著.当季蔬菜收获后,0~20 cm土层15N丰度和化肥氮残留量显著高于20 cm以下各土层.在保护地莴苣种植系统中,施入土壤中的化肥氮有18.98%~42.5%损失.在保护地西芹种植系统中,有11.7%~18.9%损失.在保护地生菜种植系统中,施入土壤中的化肥氮有16.0%损失.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保护地土壤主要变化及障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地土壤障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保护地蔬菜栽培土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各地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迅速发展.由于保护地土壤的物质转化过程及水盐动态不同于大田,故其土壤管理技术与露地栽培有一定差异.保护地土壤管理方面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辽宁省的保护地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与此同时,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已经成为制约保护地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田间表现进行分析,并对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农户提供参考。一、基本情况太和区地处锦州市郊,蔬菜生产面积5.2万亩,保护地蔬菜3.0万亩。保护地生产已经有20年以上的时间,由于  相似文献   

12.
通过普兰店市548个(面积40.476公顷)保护地大棚土样检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明显增加,土壤趋向酸化。本文提出:在保护地生产中,因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现状,制定番茄、黄瓜最佳施肥量。实现符合当地保护地生产需要,又便于配方施肥技术的操作。同时,提出保护地土壤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保护地是高度集约化的栽培场所,人们在这个场所内充分有效地利用其设施、小气候资源、土地、空间和时间,增加产出,提高效益。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栽培和保护地内特殊的环境条件,造成了保护地土壤盐分积聚,严重地影响了作物对养分、水分和各种元素的吸收,对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对保护地土壤障碍因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一、保护地土壤的障碍因素1.保护地盐分积累引起土壤盐分浓度增高是保护地普遍存在的问题(1)保护地作物生长期间缺少自然降水的淋洗条件,剩余盐分不能被淋溶,经毛细管作用,深层的盐类又…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蔬菜土壤主要是指在玻璃温室或塑料大棚内用于栽培蔬菜的土壤。由于其特殊的环境条件,往往造成土壤盐分积累、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等障碍因素,不利于蔬菜生产。因此,只有弄清障碍因素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才有利于蔬菜生产。 一、土壤障碍的主要因素 1.土壤盐分积累:土壤盐分积累是保护地蔬菜生产存在最突出的问题。保护地蔬菜土壤由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蔬菜保护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使保护地蔬菜能够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菜农不断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施肥料,使土壤得不到应有的养护,土壤中盐离子增多,pH值升高,一般使用年限在3年以上的蔬菜保护地,土壤表层的含盐量均大于露地土壤,  相似文献   

16.
蔬菜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次生盐渍化是造成保护地土壤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重视。本文对保护地次生盐渍土的特性、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7.
保护地蔬菜土壤药物消毒新法保护地蔬菜播种或定植前,对土壤进行一次消毒,可有效地防治保护地蔬菜立枯病、软腐病、霜霉病、根腐病等易发病,减少蔬菜生长期用药次数、用药浓度及药物对蔬菜的污染,提高蔬菜品质。据试验,对保护地蔬菜土壤消毒的有效新方法是:1、药液...  相似文献   

18.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成因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次生盐渍化是造成保护地土壤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一直受到诸位专家学者的普遍重视.本文对保护地次生盐渍化的成因、特性及防控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保护地土壤酸缓冲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地区采集保护地土壤样品,用模拟的方法绘制酸缓冲曲线,测定酸害容量及酸害强度,对土壤的酸缓冲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土壤的酸缓冲性能随保护地栽培年限的变化,结果表明:保护地种植年限越长,土壤pH值越低,土壤酸害容量(达到植物受害pH值所需要的酸)越小;达到植物受害pH值时所需要的酸越少,越容易对作物产生酸害。不同种植年限保护地土壤和露地土壤的酸缓冲曲线相似,但斜率各不相同。露地土壤酸缓冲曲线斜率绝对值最大,加入等量酸后pH下降幅度最大,即土壤酸害强度(土壤对酸的承受能力)越小;而作为保护地种植年限越久,酸缓冲性能曲线斜率绝对值最小,加入等量酸后土壤pH下降的越慢,土壤酸害强度越大。土壤酸害强度与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施农业土壤统称保护地土壤,系指温室、塑料大棚、中棚、小棚,地膜覆盖条件下的农田。利用保护地种植时,土壤状况与露地不同,因而土壤的培肥与管理也就有所不同。一、设施农业土壤的特性1.土壤热量状况土壤由于受到覆盖,进行了保护,它能提高土壤温度,这种增温效果在冬季和早春非常明显,也就是保护地栽培的一个主要优点。2.土壤水分状况在保护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