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草对水稻生长影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与杂草竞争激烈,水直播稻田播后40天稻苗仅以每天0.42株和16.68克/米~2增长数量和鲜重。而杂草竟以20.61株/米~2增长数量,比稻苗多3.4倍。其中稗草是优势种群,总株量占43.79%。稗株和鲜重的增长每天分别达8.21株/米~2和41.47克/米~2,分别是稻苗的19.55倍和2.49倍。播后50天,稗草单株最高分蘖达56株,是水稻的4.3倍以上,株高和根长分别比水稻增加20.19%和19.03%。水稻密度对杂草发生量影响较大,稻苗数量与杂草发生量呈反相关。研究指出,水直播稻田稻苗每增加1倍,杂草相对减少52.86%。移栽大田也同样。  相似文献   

2.
杂草稻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明确了杂草稻对水稻生长、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的影响。水稻营养生长期,不同杂草稻密度对水稻基本苗、株高、单株鲜重、分蘖、倒二叶长与宽均没有影响。而水稻株高、有效穗数、穗长、一次枝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实际产量等均随杂草稻密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杂草稻密度为1株/m2可导致水稻产量损失9.15%,当杂草稻密度达7株/m2时可导致水稻产量损失50%以上,杂草稻密度达到12株/m2时水稻产量损失可高达72.29%。  相似文献   

3.
高杀草丹复配剂防除稻田杂草的效果王学文,张淑梅(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136100)高杀草丹(SATURN104)系日本组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新产品,是不含有机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为90%的高浓度乳油。用于防除种草、牛毛毡有特效,但防除阔叶杂草效果不理想。因...  相似文献   

4.
化学除草剂对麦田杂草种群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初步研究采自上海市青浦区、浦东新区、嘉定区等地的籼型和偏籼型杂草稻以及采自崇明区的粳型杂草稻对水稻生长、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营养生长期,不同籼型、偏籼型杂草稻密度对水稻基本苗、株高、单株鲜质量、分蘖数、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均未有明显影响;而籼型和偏籼型杂草稻密度对产量构成因子有效穗数、穗长、一次枝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等均能产生一定影响,而粳型杂草稻只对水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等产生一定影响,实际产量等均随杂草稻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青浦区、浦东新区、嘉定区等地的籼型、偏籼型杂草稻和崇明区粳型杂草稻导致水稻产量损失50%时的密度分别为8.19、12.82、15.45、19.82株/m~2。  相似文献   

6.
水稻对杂草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子萌发不会影响杂草稻种子萌发.水稻与杂草稻不同比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与杂草稻基本苗在27∶ 1~320∶1时,水稻不影响杂草稻的生长,对杂草稻分蘖数、株高和杂草稻产种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上海县麦田杂草的种群变化及防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五级目测草害调查法,对全县麦田杂草种群的分布与危害作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出,近年来麦田杂草种群起了很大变化。单子叶杂草占绝对优势,双子叶杂草居次。看麦娘、硬草和棒头草为麦田的主要杂草。牛繁缕密度下降,大巢菜、泥糊菜、一年蓬、紫苑等阔叶草有所增加。通过调查分析,明确了地域间杂草种群的分布与危害、杂草种群变化的原因及今后的防除对策。  相似文献   

8.
蒜田杂草种群及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元  苗敬昌 《杂草科学》1993,(2):21-21,18
大蒜是我县传统经济作物之一,以味鲜、个大、洁白无瑕畅销国内外。因经济价值较高。每年种植面积达15~20万亩。但由于长期忽视对杂草的防除,加之近年来推广地膜覆盖后除草困难,致使蒜田草荒严重。据调查,地膜覆盖蒜田每年因杂草危害造成的损失达15~30%。因此,及时有效地防除蒜田杂草,是提高大蒜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环节。1990~1992年我们对金乡县蒜田杂草的种类、群落结构、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同时进行了化学除草技术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1992-2002年选择稻茬小麦田对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自然条件下发生量进行定田、定期系统观测。结果表明,麦田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发生量年际变化趋势相反,1998年前杂草种群的消长变化和杂草主要发生期温度变化密切相关;1998年以后,禾本科杂草成为优势种群,其发生量在高位呈波动上升,并由Na草取代看麦娘成为优势杂草;阔叶类杂草发生量在低位呈小幅波动,其优势杂草变化小。禾本科杂草套种和免耕麦田杂草密度≥50株/0.55m^2的平均初日分别为11月21日和12月14日,平均终日差异不明显,为2月12日;阔叶类杂草密度≥50株/0.55m^2的初、终日套种和免耕差异均较小,平均初日为12日18日,平均终日为3月2日。禾本科杂草突增期每年出现3.7期,有80.5%的突增期为连续出现,在突增期杂草发生量平均占全生育期总出草量的74.8%,70%的年份突增期首现期为11月中旬或下旬;旬平均气温≥10℃有利于突增期发生,在旬平均气温降温幅度≥2.9℃且伴有较大雨量时也有利于突增期出现。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小麦,油菜田杂草种群变化及防除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1.
枣阳市棉田杂草种群演变及防除对策枣阳市植保站(441200)刘光法枣阳地处鄂北,位于南阳盆地南缘,属于黄河流域气候,光照充足,雨量适中,为杂草的生长和蔓延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棉花是我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都在2.33万hm2以上。由于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抗药性杂草种群的发展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抗药性杂草种群的发展及其治理对策马晓渊(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210014)化学除草已成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全球除草剂的施用面积、总用量及费用均已超过杀虫、杀菌剂的总和(Gressel1991)。但自80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抗药性杂草种...  相似文献   

13.
中江县水稻螟虫种群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近10年对中江县水稻螟虫种群变化特点的总结分析表明,水稻螟虫总体发生呈上升趋势.但是.自2005年开始其种群组成比率发生明显变化,由原来二化螟占优势变为二化螟、三化螟并重.引起种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期短于153 d的水稻品种大面积种植,使其始穗期与三化螟卵孵化盛期吻合,适宜蚁螟钻蛀为害.其次是由于防治不力,导致防效差、大量杀死天敌,使天敌失去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4.
无锡地区麦田杂草种群的演变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锡地区麦田杂草第一次普查于190年,2000年进行了第二次调查。10a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改变、化学除草剂的长期应用,麦田杂草优势种和优势种群所组成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把调查的结果与种群的变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土层深度对三种麦田禾本科杂草出苗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出苗及生长情况,选取雀麦Bromus japonicas、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和野燕麦Avena fatua三种小麦田常见禾本科杂草,采用盆栽法系统研究不同土层深度对杂草出苗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雀麦、节节麦和野燕麦出苗和生长与不同土层深度密切相关,在浅土层中均有较好的出苗率,且后期生长也正常。从出苗时间来看,雀麦和野燕麦集中出苗时间在播种后5~11 d,节节麦略晚于这2种杂草;从最适出苗土层深度来看,雀麦最适出苗土层深度为0.5~3.5 cm,出苗率在76.0%~87.0%之间,节节麦的最适出苗深度为0.5~8.0 cm,出苗率在66.7%~79.3%之间,而野燕麦的最适土层深度为0.5~18.0 cm,出苗率达84.2%~94.4%;从出苗后生长影响来看,0~20 cm土层对野燕麦后期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土层深度大于10.0 cm对节节麦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大于6.0 cm即对雀麦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深翻土地可以对雀麦和节节麦达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野燕麦控制效果相对略差。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对杂草的生态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杂交稻田有杂草3~4种,杂草覆盖度为1.6%,分别比粳稻田低66%和95%。杂交稻汕优63对鸭舌草、矮慈姑和水竹叶的控制效果平均为89%。在无芒稗50株/m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测定了8204、8533、农虎、测48、秀水620、秀水664、秀水678及汕优六号等8个品种对与褐飞虱种群发育、存活和生殖等有关的11项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秀水620、664和678等品种的抗褐飞虱性状与汕优六号相似,可使种群内禀增长力下降,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延长,净增殖力较对照品种降低79.5%—88.1%。影响种群内禀增长力的主要原因是成虫生殖力和若虫存活率下降,引起世代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是若虫历期延长和成虫存活和产卵动态的改变。但是,在秀水620和664上连续饲养的第三代,若虫存活率明显提高。田间试验证实,秀水620和664对褐飞虱自然种群的增长有明显控制作用,其主害代高峰虫量分别较对照下降79.9%和72.5%,发生期亦有所推迟。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南稻区北部(涉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六省)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双季改单季的水稻种植制度的调整,为了阐明水稻种植制度变化对褐飞虱暴发种群形成的影响,2007、2008年在怀宁县和潜山县采用田间调查与卵巢解剖等方法研究了单季中稻、双季晚稻中褐飞虱的种群动态及世代虫源性质。结果表明:安庆地区单季稻大面积种植后,6月中旬至7月下旬迁入的褐飞虱可以直接降落在单季中稻本田,并能连续繁殖,种群增殖倍数可高达数百倍,单季中稻褐飞虱的发生量高于双季晚稻;卵巢解剖确定了单季中稻及双季晚稻中褐飞虱各世代的虫源性质,单季中稻褐飞虱迁出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可以为长江三角洲后期迁入提供虫源,也可以在本地作近距离的扩散迁移,加重对双季晚稻的危害。皖南地区单季稻种植面积的扩大,不但显著增加了本地单季中稻、双季晚稻中褐飞虱的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而且也导致了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频繁出现褐飞虱的后期迁入。因此,水稻种植制度的变化对褐飞虱暴发种群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6%抛秧保可湿性粉剂的有效成份为苄黄隆和乙草胺。但施用苄·乙除草剂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的试验,报道较少。为此,我们于1999年5~7月进行了16%抛秧保防除早稻抛秧田杂草的效果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16%抛秧保可湿性粉剂(浙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麦田杂草发生、生长及危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微区试验研究了在种植小麦的情况下,不同施肥水平对杂草及其防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磷土壤上单施氮肥,杂草发生和生长受到抑制;增施磷肥,氮肥效应得到充分发挥,杂草发生和生长迅猛提高。杂草根系发达,对钾肥不敏感。有机肥养分完全,显著促进杂草发生和生长。在不施肥(对照)及适合杂草和小麦生长的平衡施肥处理区(NP和NPK),麦田杂草的危害(小麦减产百分率)最为严重。杂草危害程度和施除草剂的增产效果均与小麦长势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5121、-0.5418,n=27)。肥料对甲磺隆钠盐杂草防效的影响与施药时间有关。在小麦苗前至苗后早期施药,防效高,且不受施肥影响;施药过迟,杂草长大,防效下降。研究结果还表明,杂草发生和生长在受施肥影响的同时,也受小麦长势和长相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