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用綿羊化兎化牛瘟病毒免疫牦牛,既無蒐化毒接种牦牛所引起的神經症状,又較山羊化兎毒毒力緩和,已見諸国內几篇文献报导。近年来,在青、康等地牧区大規模应用,均証明安全、有效,解决了預防牦牛牛瘟的疫苗問題。本所自1953年起,开始繼代保存該系种毒,并定期鑒定其抗元性及感染性,供青海、康藏地区預防牦牛牛瘟之用。茲将历年来测知的种毒性状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2.
李仲连先生 (1915— 2 0 0 2 ) ,青海省乐都县人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 194 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 ,获农学士学位 ,并留校任助教三年。建国后 ,任青海省兽疫防治处处长。 195 2年组建了青海省畜牧厅所属的青海省兽医诊断室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前身 ) ,任省兽医诊断室主任。同年在西宁主持各种牛瘟弱毒疫苗与接种方法免疫牦牛牛瘟的研究 ,经多次试验 ,证明绵羊化牛瘟弱毒疫苗对牦牛安全有效。推广使用之后 ,于 195 6年底在全省内消灭了牦牛的烈性传染病牛瘟。 195 2年在我国青海省首先发现由羊败血性链球菌 (str…  相似文献   

3.
綿羊化兔化牛瘟疫苗在青海牦牛地區三年多來廣泛應用,結果證明確實安全有效。至於接種牦牛後之免疫期,曾於1956年7月進行了二年零七個月免疫期試驗,證明有效,又於1956年10月分進行了三年免疫期試驗。本試驗共用牛七头。其中於1953年10月3日使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反刍动物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情况,本文采用间接ELISA法对2018—2021年采集的共计360份牦牛及藏羊血清(西藏那曲牦牛、藏羊血清各120份,青海牦牛血清120份)进行HEV血清学检测,并使用SPSS 23.0软件对不同地区、不同动物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青海、那曲两地牦牛戊型肝炎IgG抗体总阳性率为14.58%,两地IgG阳性率分别为13.33%(青海)、15.83%(那曲),那曲藏羊IgG抗体总阳性率为5.00%。青海牦牛各年份IgG抗体阳性率为6.67%、6.67%、20.00%、20.00%,那曲牦牛各年份IgG抗体阳性率为23.33%、13.33%、10.00%、16.67%,那曲藏羊各年份IgG抗体阳性率为0.00%、6.67%、3.33%、10.00%。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4年来那曲牦牛HEV-IgG抗体阳性率(15.83%)显著于青海牦牛(13.33%)P≤0.05,4年来那曲牦牛HEV-IgG抗体阳性率(15.83%)极显著于那曲藏羊(5.00%)P≤0.01,4年来那曲牦牛HEVIgM抗体阳性率(5.00%)显著于那曲藏羊(2....  相似文献   

5.
各地     
正"世界牦牛之都"青海树"牛品牌"8月28日,第六届国际牦牛大会暨第一届青海牦牛产业大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事牦牛产业的经营管理者齐聚一堂,为世界牦牛产业发展谋划蓝图、为青海牦牛产业共商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的饲养环境及日粮结构对牦牛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的瘤胃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海牦牛瘤胃液可见物种(Observed species)及Chao1指数(Chao1 index)与引进牦牛瘤胃液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ACE指数差异显著(P0.05);青海牦牛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引进牦牛,说明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瘤胃菌群丰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引进前后牦牛瘤胃液香浓指数(Shannon index)以及辛普森指数(Simpson index)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瘤胃菌群多样性未显著改变。测序数据表明,牦牛瘤胃液中丰度较高的菌群依次是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疣微菌门、互养菌门、软壁菌门、纤维杆菌门;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菌群结构比例变化显著的门是浮霉菌门和装甲菌门(P0.05),变化显著的属是颤杆菌克属和帕匹杆菌属(P0.05)。数据分析得出,拟杆菌和理研菌科在青海牦牛瘤胃液中起重要作用,而普雷沃氏菌科、琥珀酸弧菌科和产气单胞菌在引进山东牦牛瘤胃液中起主要的作用,推测饲养环境及日粮结构的改变导致了瘤胃菌群及其相关功能的改变。本研究为地域和日粮结构的变化对牦牛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1978—80年在肯尼亚各地区野生动物血清中牛瘟中和抗体检查的结果:Water-buck(大羚羊之一)7/28、O_xy_x(大羚羊之一)7/55、Lmpala 4/10、hyaenas 2/22与豺3/7为阳性,26头Wildebeest、19只tapi(紫羚羊)与1头水牛为阴性。1982年在北坦桑尼亚洛博地区发生的牛瘟为急性水泻,有时为血便而引起大批死亡。牛瘟曾从  相似文献   

8.
<正> 江西兽医专科学校的创办人,全国闻名的兽医界老前辈—王沚川先生与世长辞三十年了。这位桃李满天下的兽医学者、热心兽医事业的科学家,解放前在江西从事兽医工作数十年。当时旧社会畜、禽疫病频繁,牛瘟泛滥成灾,死亡惨重。农民迷信思想严重,听到发牛瘟胆战心寒,在科学处于落后状态的旧中国,只有枉费心机的用烧香拜佛驱逐“瘟神”。可是牛瘟发病死亡与日俱  相似文献   

9.
<正> 牦牛及其种间杂种犏牛是我国高山草原牧区的主要奶畜,所产乳是当地各族人民的食品和民族乳制品、乳品加工厂的原料乳。为了解牦牛、犏牛的挤乳特性和提高其产乳性能,我们于1981年8—9月在青海大通牛场畜牧一大队进行了牦牛和犏牛挤乳特性的研究。项目及方法(一)试畜选择及饲牧管理状况1.试畜(共测产乳牦牛、犏牛104头)均健康、无病,膘情中等,乳房和乳头无损伤。犏牛均为当地公黄牛和母牦牛杂交所生一代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副结核病在四川红原及青海部分地区牦牛群存在与否及其流行情况,分析当地该病的潜在风险,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2~2014年三年间采自四川红原地区456份及青海海北、玉树地区465份牦牛血清进行副结核分支杆菌抗体检测。结果检出四川红原地区6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1.32%(6/456);青海部分地区11份阳性血清,1份可疑血清,总体阳性率为2.38%(11/465)。结果表明,四川红原及青海部分地区牦牛存在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的饲养环境及日粮结构对牦牛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的瘤胃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海牦牛瘤胃液可见物种(Observed species)及Chao1指数(Chao1 index)与引进牦牛瘤胃液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ACE指数差异显著(P<0.05);青海牦牛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引进牦牛,说明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瘤胃菌群丰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引进前后牦牛瘤胃液香浓指数(Shannon index)以及辛普森指数(Simpson index)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瘤胃菌群多样性未显著改变。测序数据表明,牦牛瘤胃液中丰度较高的菌群依次是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疣微菌门、互养菌门、软壁菌门、纤维杆菌门;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菌群结构比例变化显著的门是浮霉菌门和装甲菌门(P<0.05),变化显著的属是颤杆菌克属和帕匹杆菌属(P<0.05)。数据分析得出,拟杆菌和理研菌科在青海牦牛瘤胃液中起重要作用,而普雷沃氏菌科、琥珀酸弧菌科和产气单胞菌在引进山东牦牛瘤胃液中起主要的作用,推测饲养环境及日粮结构的改变导致了瘤胃菌群及其相关功能的改变。本研究为地域和日粮结构的变化对牦牛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牦牛蠕形蚤病是牦牛的一种外寄生虫病,在我国牦牛产区(如西藏、青海、甘肃等)流行。本病主要发生在高山牧场,发病时间在每年的10月至第2年的3月,临床引起牦牛消瘦、贫血、流产等症状,严重感染时甚至可致牦牛死亡。治疗本病可以采用0.03%的溴氰菊酯溶液进行药浴,口服或者注射0.2 mg/kg伊维菌素,可以有效防治牦牛蠕形蚤病。  相似文献   

1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对2011年采自西藏的938份和青海的206份牦牛血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西藏牦牛血清24份呈阳性,平均阳性率为2.56%;青海牦牛血清3份呈阳性,平均阳性率为0.98%。统计数据表明,西藏和青海牦牛群中均存在牛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西藏和青海牦牛群中牛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该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通过畜群品种资源的调查研究,基本模清了牦牛品种资源的分部、流向、数量和特征特性。牦牛地方品种计有: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西藏高山牦牛、青海高原牦牛、青海白牦牛、中甸牦牛、新疆巴洲牦牛等,其中列入《中国牛品种志》的有: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高  相似文献   

15.
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野牦牛及青海地方牦牛品种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亲缘关系和遗传背景。本研究在测定青海省4个地方牦牛品种(即青海高原、环湖、雪多和玉树牦牛)22条全线粒体基因组(Mitogenome)序列的基础上,从GenBank下载了已公布的野牦牛及上述4个地方牦牛品种的142条相应序列,使用BioEdit 7.2.5、Arlequin 3.11和Network 10.1等软件对共计164条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115种单倍型,其中野牦牛和青海地方牦牛品种分别拥有22种和93种单倍型;在野牦牛和青海高原、环湖、雪多、玉树牦牛中分别检测到22、26、18、23、19种特有的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野牦牛单倍型多样度最高(0.992 8±0.014 4),且高于4个青海地方牦牛品种的单倍型多样度(0.973 1±0.007 7);4个青海地方牦牛品种单倍型多样度大小依次为:雪多牦牛(0.988 5±0.012 6)、玉树牦牛(0.975 8±0.018 7)、青海高原牦牛(0.973 0±0.016 6)和环湖牦牛(0.939 3±0.027 8)。2)野牦牛与环湖牦牛之间的固定分化指数值(FST值)最大(0.041 2),分化程度最高,而与玉树牦牛间的FST值最小(-0.008 8),分化程度最低。青海4个地方牦牛品种中,雪多牦牛与青海高原牦牛之间FST值最大(0.035 8),分化程度最高,而雪多牦牛与环湖牦牛间FST值最小(0.011 2),分化程度最低。3)聚类分析显示,4个青海地方牦牛品种各自为1类,存在明显的母系遗传差异。相比而言,环湖牦牛和雪多牦牛聚类较近,青海高原牦牛和玉树牦牛聚类较近,而野牦牛与玉树牦牛聚类关系更近,各品种(群体)间的聚类结果与其分化程度、地理分布一致。4)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15种单倍型分布在3个大的母系遗传分支(即Mt-Ⅰ、Mt-Ⅱ和Mt-Ⅲ),其中Mt-Ⅰ支系所占比例为72.17%,由A、B、E和F 4种单倍型组构成;Mt-Ⅱ支系包括C、D和H 3种单倍型组,占26.09%;而Mt-Ⅲ支系只包含G单倍型组,由雪多牦牛和野牦牛所拥有,所占比例为1.74%,提示牦牛有3个母系起源。综上所述,野牦牛和青海4个地方牦牛品种均具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其多样性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野牦牛、雪多牦牛、玉树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和环湖牦牛。青海4个地方牦牛品种间及与野牦牛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均较弱,但各自拥有特有的母系遗传信息,存在明显的母系遗传差异。野牦牛和青海家牦牛品种由3个母系支系组成,推测牦牛有3个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16.
科技     
<正>青海柴达木肉牛新品种培育取得新突破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农牧局表示,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柴达木肉牛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近日通过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专家认为,项目应用牦牛远缘杂交技术优化本地畜种,引入肉牛品种基因培育出青藏高原独特的商品牛—"三元福牛",创新了牦牛传统的生产模式,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青海是我国五大草地畜牧业基地之一,有4.74亿亩可利用草场,牦牛存栏近500万头,是我国牦牛头数最多的  相似文献   

17.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青海牦牛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牦牛是牛家族中的稀有牛种,全世界有牦牛约1400万头,占世界牛总数的1%。我国是拥有牦牛头数最多的国家,有牦牛1300多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0%以上,约占我国牛总数的1/6,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省区的少数民族地区。青海是牦牛的主要产区,1992年牦牛存栏数量达到509.67万头,1999年存栏数为368.21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3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在青海草食家畜总头数中,牦牛头数仅次于藏羊居第二位,若按标准羊单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分析青海天峻、甘肃甘南、甘肃天祝牦牛乳中脂肪酶(LPL)及淀粉酶(AMS)活性,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采自青海天峻、甘肃甘南各30份牦牛乳以及天祝抓喜秀龙乡红疙瘩村、岱乾村和碳山岭镇四台沟村的90份牦牛乳中的LPL及AMS活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天祝牦牛乳中LPL活性与甘南地区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青海天峻地区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甘肃天祝牦牛乳中AMS活性与青海天峻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甘南地区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天祝3个地区之间牦牛乳中LPL、AMS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同胎次对牦牛乳中LPL及AMS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地点对牦牛乳中LPL、AMS活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青海省牛结核病流行情况及确保供应城镇奶源的安全,于2009—2014年对青海地区23个县的634 904头奶牛及牦牛进行了调查,采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法监测牛175 707头,抽检率为27.67%,检出阳性牛106头,平均阳性率为0.06%。奶牛阳性率为0.06%(103/170 203),牦牛阳性率为0.05%(3/5 504)。采集了屠宰及病死牛、羊组织样品1 960份,使用PCR方法检测牛结核病抗原,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青海地区奶牛及牦牛结核病感染率低,2009—2014年呈持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态地理比较分析法,根据青海牦牛类群分布的自然环境特点,研究了青海牦牛形成与分布的自然生态规律,青海牦牛不同类群的体型结构(体尺、体型结构)与生态因子(海拔、气温、降雨量、植被状况)的相关规律.结果表明: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青海不同类群的牦牛的体型指标、生理指标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