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连续5年进行不施肥、单施化肥和有机一无机肥配施对灰黄泥田地力变化及施肥效应定位监测。结果表明:不施肥区土壤生产能力逐年下降;有机——无机肥配施区早期的稻谷产量与单施化肥区的相差无几,随着种植年限延长,配施区表现出增产趋势。不施肥处理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而速效磷、钾含量急剧下降到缺乏水平;单施化肥区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阳离子代换量都有所降低;有机——无机肥配施则提高了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缓效钾含量及阳离子代换量,提高了土壤肥力。两个施肥处理全磷贮量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依托长期定位施肥(2011—2018年)试验,采用团聚体湿筛及室内培养碱液吸收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黄泥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物料投入下的两种施肥模式(CM:控释BB肥配施牛粪,RS:化肥配施秸秆)较单施化肥(NPK)模式显著提高了黄泥田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并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  相似文献   

3.
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连续2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合施用30%有机肥(70F+30M)、50%化肥配合施用50%有机肥(50F+50M)、30%化肥配合施用70%有机肥(30F+70M)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早晚稻平均产量比不施肥(CK)增产幅度为65.4%-71.5%(P<0.05),比施化肥(NPK)增产幅度为3.9%-7.8%(P<0.05),其中,以30F+70M处理产量最高,年产量达 12 346.90 kg?hm-2。高量有机肥配施处理与化肥处理、低量有机肥配施处理的产量差均呈逐步增加趋势。对土壤肥力的研究表明,长期不施肥会降低土壤肥力,长期平衡单施化肥(NPK)具有明显培肥地力的作用,有机无机肥配施培肥地力作用更明显。【结论】红壤稻田系统的增产和稳产性能均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最好,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稻田持续增产,有利于红壤稻田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马铃薯化肥过量施用问题,促进节本增效。本文利用实地调研数据,结合土壤分析结果,系统分析了黑龙江中部区马铃薯主产区的生产田化肥施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马铃薯目标产量、结合地力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出黑龙江省中部地区马铃薯生产合理施用化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贵州省中低产稻田地力薄弱,普遍酸、粘、瘦等特点,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化肥配施厩肥、绿肥、秸秆还田和磷渣等措施对中低产黄壤稻田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中低产黄泥田通过综合培肥措施可以达到维持高产、培肥地力的效果。在施用有机肥培肥地力的同时,也要考虑补充碱性含钙物质,以中和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并维持钙素平衡。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资》2006,(3):88-88
书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览 中共中央在2005年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培肥地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中央领导也多次强调,要指导和帮助农民合理施用化肥,切实解决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阜阳市国家级耕地地力监测点8年来的作物产量、肥料施用情况和土壤主要养分属性状况分析,可以看出无肥区和农户常规施肥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下降趋势;无肥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和粮食产量下降较常规施肥区更为明显;农户在施肥中存在盲目性,施肥结构不合理,耕地地力退化,作物对肥料的依赖性增大。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必须提高农户的用地养地意识,注重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做到有机肥、化肥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8.
中低产稻田地力贡献及合理施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齐年  胡云峰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2):159-160,147
丘陵坡中低产水稻田,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地力贡献因水旱轮作的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一定的持续性、稳定性、相关性。其作为衡量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指标,对合理施肥、提高施肥效益,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该土壤植稻,以有机与无机肥氮、钾配合,午季以有机与无机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可获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9.
在质量安全植物产品生产中,施肥因素是决定环境质量、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关键措施.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施肥必须坚持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有机为主、限制化肥,测土施肥、动态平衡的原则,施肥方式包括直接还田、发酵还田、制造有机复合肥料等.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合理科学利用提供参考,在湖北省孝昌县单季稻区利用田间试验研究6种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显著,对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在6种施肥措施中,以化肥+畜禽粪肥配施黄泥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为23.06 g/kg、1.34 g/kg、111.66mg/kg、30.77mg/kg和148.33mg/kg,且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措施(P0.05);稻谷和稻草产量也最高,分别为9 638.38kg/hm~2和11 118.39kg/hm~2,也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措施(P0.05);水稻的综合农艺性状好。因此,在黄泥田水稻生产过程中,采用化肥和畜禽粪肥配施可有效培肥其土壤,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一、大豆田测土配方施肥的目的意义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性施肥技术。它的技术的核心就是根据作物、土壤、肥料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土壤养分测试、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等手段,获取有关施肥参数,指导均衡施肥,实现优质、一是促进大豆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测定土壤养分,了解大豆对各营养元素的需求,然后根据作物需要,确定出施用化肥的种类和用量,从而获得理想的产量和效益,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二是改良大豆田土壤状况,培肥地力。测土配方施肥强调以"有机肥为基础",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这样就能够长期维持和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地力持久。  相似文献   

12.
结球甘蓝有机肥替代化肥田间试验示范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研究商品有机肥料代替化肥与测土配方施肥在结球甘蓝上的应用效果,并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LSD显著性检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和缓冲性,降低降低土壤容重,缓解土壤板结现象,其增产效果与测土配方施肥基本相当,可促进化肥"减量增效"目标实现,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生产中,土壤不仅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还可以保持水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因此,土壤的肥力决定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重点从科学施肥、秸杆还田、有机肥施用、轮作休耕、减少化肥与农药施用、退化和障碍土壤改良六个方面提出了地力培肥的措施,培肥地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常山县早稻施肥现状,应用有机缓释肥、当地常用配方肥和常规单质化肥进行肥料利用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缓释肥、配方肥处理每667 m2产量分别为482.7和457.3 kg,用肥符合浙江省水稻化肥定额制施用指导意见。有机缓释肥处理通过延长养分释放期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而磷、钾肥利用率与配方肥处理相近。基肥施有机缓释肥,配合追施速效肥,可明显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6,(13):35-36
为了通过改变施肥品种(配方肥和有机肥化肥)和施肥方式,的实验,以观察配方肥、有机肥的施用较习惯施肥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状况,为全市化肥零增长工作推进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安排了2016年祁门县水稻主产区进行水稻化肥施用零增长试验。  相似文献   

16.
《安徽农业科学》2020,(3):161-166
通过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茶园提供合理的施肥模式,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为推进茶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连续10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设5种不同施肥模式:空白区、有机肥区、无机肥区、配方肥区、化肥减量区,测定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配方肥区和无机肥区均表现出持续提高茶叶产量的良好作用,且二者差异不显著。减量化肥区产量每年变化平缓,2013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到2016年,产量达到最大。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化肥减量区增幅最大,试验后比试验前增加了10.50 g/kg,提高43.75%。有机肥区对茶园土壤pH的提高幅度较大,配方肥区和化肥减量区将茶园土壤pH控制在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4.14~5.45。无机肥区和配方肥区明显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比空白区提高了64.52%和41.98%。配方肥区土壤速效磷含量为68.64 mg/kg,比空白区和无机肥区分别提高了336.61%和20.86%。有机肥区和配方肥区速效钾含量较高,比空白区提高了43.51%和13.96%。因此,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方式最为合理,有利于保持茶园土壤养分均衡,肥效长,后劲足,促进茶园生产力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研究化肥减量施用对再生稻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影响,加快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技术推广,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分别设置不施任何肥料、100%常规施肥、80%常规施肥、60%常规施肥、40%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等6个处理开展了再生稻化肥减量增效试验。结果表明,100%常规施肥区和80%常规施肥区,化肥施用量偏大,虽然经济效益较高,但不符合国家"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理念;60%常规施肥区和配方施肥区,化肥施用量与合理的再生稻施用化肥量相近,且配方施肥区经济效益更高;40%常规施肥区和无肥区,化肥施用量虽少,但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太低,偏离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总方向。在实际生产中,再生稻按照配方施肥区施肥配比,既能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农民增加收入,又能减少化肥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长期地力跟踪监测,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认为:土壤养分是动态变化的,其变化规律与施肥有直接关系。单一施用化肥氮磷,不施用钾和有机肥,会造成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大幅度下降;在施肥水平相同的前提下,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养分消耗量是不同的;同一土壤类型中的供肥能力也有很大差异;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尤其是测土施肥能保持土壤肥力平衡。研究这些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能更加有效地保持土壤肥力,从而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更加科学严谨的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19.
1989 ̄1996年在耕型棕壤上进行了施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等处理的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区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产量。无肥处理区不仅产量低,而且土壤肥力也在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使四川美丰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美丰·比利夫"专用配方肥在安县地区推广工作顺利进行,受四川美丰实业有限公司委托,安县土壤肥料站于2011年在安县塔水镇浮平村设立了水稻施用"美丰·比利夫牌"水稻专用配方肥示范区,开展"美丰·比利夫牌"水稻专用配方肥施肥区、农民习惯施肥区、无肥区(对照)三大区同田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美丰·比利夫牌"水稻专用配方肥施肥区、农民习惯施用普通复混肥施肥区,相对于无肥区(对照)均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水稻单一施用"美丰·比利夫牌"水稻专用配方肥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有效穗、降低空壳率、促进水稻干物质向籽粒转移,施肥增产效果略优于农民习惯施用普通复混肥加多钛尿素,但施肥经济效益不高,建议示范区水稻生产需优化"美丰·比利夫牌"水稻专用配方肥与普通单质肥料搭配施用,调整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从而使水稻达到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