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金两优33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于2002年用Hs-3与KXR-33配制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水稻栽培模式。2003年我们对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赣亚1号”进行了强化栽培试验,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500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两优500是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育性稳定、米质好、株型好、再生能力强的培矮64S为母本,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穗大粒多、米质较好的优良品系500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95年育成的适合作中稻蓄留再生种植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经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头季比汕优63生育期短4d,产量相当;再生季生育期比汕优63长7d,增产1倍左右;两季均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好、田间抗性较强。2002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7.
8.
9.
10.
两优多系一号是福建旺穗种业有限公司与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共同用优质两系不育系SE21s与四川省内江市农科所的多系号为父本组配的米质优良的杂交稻新组合。2004-2005年参加福建省晚稻新品种(组合)区试,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屏南县2005年引进试验10亩,2006年示范种植500亩。总结两年来两优多系一号在我县生态条件下的试验示范结果,为今后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介绍了两系杂交稻直播栽培的关键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整地、种子处理、播种、化学除草、肥料运筹、病虫害防治等,以期为更好推广两系杂交稻直播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皖南两系水稻新品种连续两年进行对比试验及性状观察,结果表明:Y两优2008、C两优华占、隆两优华占、Y两优1998、未两优211等品种,米质优,经济性状比较优异,市场占主导地位,为引导性推广种植品种。新两优998、徽两优001 Y、两优900等品种整体表现比较突出,可以作为搭配主导品种,在适宜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13.
欣两优2172是安徽荃银欣隆种业有限公司用新强01S作母本,用R2172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该组合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综合抗性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8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0082。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考察施N量、追N时期、施K量、密度和播期5个因素,对两系杂交水稻两优681进行了高产栽培模式的研究,建立了该类型品种的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对回归方程进行了统计选优,降维分析,边际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播期>施K量>密度>追N时期>施N量。高产栽培模式要点为施N量(纯N)9·3~10·0kg/667m2,追N时期为7月9~11日(雌雄蕊分化至减数分裂期),施K量(K2O)15·7~16·8kg/667m2,栽插密度为1·72~1·80万窝/667m2,播种期为3月26~28日。 相似文献
15.
16.
王际凤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7,(4):1-8
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技术。比较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选育,恢复系选育以及杂交水稻组合选育,对于正确认识三系两系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和选育、三系两系恢复系选育、三系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展,并比较了中国水稻数据中心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产量差异。笔者认为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同,但两系三系杂交水稻不存在优劣之分。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材料创新与育种技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加强三系两系亲本改良,聚合更多的优良基因,有更强的配合力;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育种,提高三系两系亲本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两系杂交稻具有优质、高产等优势,近年来在郎溪县发展迅速。然而,在其推广种植过程中出现秧苗素质不高、大田秧苗烂秧、肥水管理不科学、抽穗不整齐、病虫害发生严重等情况,制约了两系杂交水稻大面积的推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从选用良种、培育壮秧、大田栽培和病虫害防治4个方面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信阳地区1995年开始试验推广两优培特,1997年推广0.8万ha,平均理论单产9049.5kg/ha,较汕优63增产近一成左右.其主要高产栽培技术为:肥床早育,培育短龄壮秧;合理密植,增加每亩穗数;肥促水控,争取穗大粒多. 相似文献
19.
20.
杂交水稻四系法选育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杂交水稻组合抗性减弱,优势下降。本研究旨在探索选育抗病、高产杂交组合的新方法。试验证明,采用四系法选育杂交组合是可行的。但必须在品种间进行;在选择配制ⅡA的双亲时,应力求生育期相近,亦应考虑该亲本的熟期遗传力的强弱;选择恢复系时,除了考虑其恢复力的强弱外,也应考虑生育期尽可能与母本相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