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25个地理种源400余个家系在广西凭祥进行西南桦种源家系联合筛选试验,对1~4年生幼林进行了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西南桦种源间和家系间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差异极显著;(2)各种源树高和胸径均与其产地经度极显著相关;(3)不同林龄间种源和家系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种源选择的可靠性逐年增加;(4)以4年生时生长性状作早期评价,发现大多数优良种源、家系来自广西,可见西南桦种源选择以就近种源较好.  相似文献   

2.
应用25个地理种源400余个家系在广西凭祥进行西南桦种源家系联合筛选试验,对1~4年生幼林进行了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西南桦种源间和家系间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差异极显著;(2)各种源树高和胸径均与其产地经度极显著相关;(3)不同林龄间种源和家系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种源选择的可靠性逐年增加;(4)以4年生时生长性状作早期评价,发现大多数优良种源、家系来自广西,可见西南桦种源选择以就近种源较好。  相似文献   

3.
立地对西南桦不同种源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个种源在3种不同立地造林的结果显示:立地对西南桦生长影响大,3种立地幼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差异显著。在好立地上西南桦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比中等立地分别大2.3%~25.8%、15.1%~56.4%、27.6%~173.2%;中等立地比差立地大1.0%~53.3%、-9.9%~32.6%、14.0%~155.1%。3种立地上的西南桦不同种源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有差异,最大与最小之间差异分别是1.60 cm、1.0 m、0.003 71 m3。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4年生西南桦25个种源试验林的生长观测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桦种源试验林的造林成活率比较高,平均达93%,4年生的平均保存率仍有83.0%,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源间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生长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说明,不同年龄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在种源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的综合分析比较结果看出,云南的屏边、西畴、元阳、江城和广西的凌云、靖西、那坡、百色、田林、苹果等10个种源生长表现良好,可初步定为适合试验区生长的优良种源,为今后引种的重点;勐腊、镇沅、景谷、风庆、双江、东兰和德保共7个种源生长最差,在没有进一步开展其它种源试验以前不宜扩大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11 a生的西南桦桂中地区引种造林试验林为试材,通过样地调查和标准木树干解析探讨西南桦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西南桦树高平均生长量5 a达到最大值1.98 m·a~(-1),连年生长量4 a达到最大值3.02 m·a~(-1),树高的快速生长时期是造林后5 a内;胸径平均生长在幼林期间增速较快,6 a达到最大值1.56 cm·a~(-1),随后呈现逐年降低趋势,连年生长量有波动且明显,前后出现2次生长高峰,分别是在3 a和6 a,连年生长量分别达到2.30 cm·a~(-1)和1.90 cm·a~(-1);单株材积平均生长变化平缓,呈现逐年增加趋势,11 a平均生长量达到0.014 44 m~3·a~(-1),连年生长量达到0.027 57 m~3·a~(-1),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均未出现最大峰值和尚未有相交的迹象,说明西南桦人工林还没达到数量成熟。  相似文献   

6.
于2017年2月,对福建省华安金山林场14年生的西南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冠幅、冠形指数、干形指数、分枝指数等8个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查的24个种源中,以云南腾冲的种源最优,与群体均值相比,树高大16.12%、胸径大16.24%、材积大72.25%;云南江城种源次之;广西平果、云南凤庆、广西田林、云南墨江、广西龙州种源可作为备选种源。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秃杉不同种源间的遗传变化,在秃杉适生区的屏边县大凹腰建立秃杉11个种源(含CK)试验林,3、6、9 a生时每木调查不同种源的树高、胸径(地径)的生长量并计算出材积。结果显示:(1)不同林龄的秃杉各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9 a生时生长最快种源比生长最慢种源树高、胸径、材积分别高24.50%、32.45%、110.57%;(2)树高、胸径(地径)、材积等生长性状在种源水平上受较强的遗传控制,遗传力分别为0.780~0.786、0.712~0.815、0.754~0.815;(3)树高、胸径、材积在不同林龄间表型相关和秩相关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秃杉早期选择的年龄以6 a生为宜;(4)以9 a生秃杉树高、胸径、材积为选择指标选出适宜滇东南山区造林最好的种源是龙陵,其次是盈江、梁河、临翔、腾冲,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54.24%、38.43%、29.98%、28.08%、19.22%。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态适应过程中,树种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同种源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形态和生理特性.为了选择出适宜于江西省的苦楝优良种源,对40个苦楝种源的4年生幼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苦楝不同种源之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苦楝种源群体树高、胸径、材积总均值分别为:3.38 m、3.66 cm、0.0028 m3;35号种源(广东增城种源)树高、胸径生长量最大,其树高平均生长量为4.00 m,大于群体总均值18.34%,胸径平均生长量为4.63 cm,大于群体总均值26.50%;7号种源(广西博白种源)的材积生长量最大,为0.0056 m3,大于群体总均值100%;2)对40个苦楝种源的树高和胸径指标进行聚类,将参试材料分为4类,其优劣顺序为:类群Ⅲ>类群Ⅳ>类群Ⅱ>类群Ⅰ;3)7号(广西博白)、9号(广西容县)、10号(赣州南康三江)、14号(广西北流)、29号(宜春袁州)、35号(广东增城)等6个苦楝种源,其种源试验林生长整体显著优于CK1(章贡蟠龙种源)和CK2(大余种源),具有明显的速生性,可初步作为优良种源,供江西地区及其种源所在地苦楝造林用种.  相似文献   

9.
在湖北省太子山林场10 a生白花泡桐人工林中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和测定,对其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快速生长期均出现在1~4 a生的幼龄阶段。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2 a生和4 a生各出现1次高峰,但峰值出现在2 a生,两者生长曲线在2.5 a、3.5 a、4.5 a时出现3次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2.5 a达到最大值,两者生长曲线在3 a生时出现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4 a生时达到最大值,8 a生后处于缓慢下降状态,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尚未达到最大值,两者生长曲线亦未相交;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第2 a、2.5 a和4 a;形数随树龄增加而降低,符合林木生长正常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12年生西南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长过程和生物生产力特征。结果表明:西南桦在桂西北具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12年生平均胸径(去皮)、平均树高和平均蓄积量分别达到15.6 cm,16.8 m,170.10 m3/hm2;西南桦树高和胸径生长均以前5 a最快,随后随林龄的增长而下降;材积生长在8年生时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的年生长量。12年生西南桦人工林林分生物量为130.86 t/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依次为122.38,2.35,1.87和4.26 t/hm2,分别占93.52%,1.80%,1.43%和3.26%。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10.20 t/(hm2·a),不同器官净生产力大小次序为树干、树叶、树枝、树根、树皮。  相似文献   

11.
福建漳州西南桦种源家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引进了云南、广西25个种源280个家系,在福建漳州开展种源家系选择试验。苗期和造林后1 a的生长观测结果表明:西南桦在福建漳州生长表现良好,1年生平均树高为1.98 m,最高单株达3.82 m,未发生寒害,充分显示了其速生性;各种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且种源内的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说明西南桦的良种选育工作应在保证种源数量具代表性的前提下收集尽可能多的家系;1年生树高与经度和海拔相关极显著,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初步选择出一批优良的种源、家系和单株。  相似文献   

12.
枫香地理种源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15个枫香地理种源的4.5 a生幼林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进行测定。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遗传力参数等的估算结果表明:各地理种源间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极为显著,且树高和胸径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受中等强度遗传控制。树高、胸径与各种源的地理位置不相关,冠幅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采用聚类分析,可以划分为4个种源区。根据枫香幼林生长表现,南部种源区表现最差,以中部种源区的湖南桑梓和东部种源区的江西湖城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3.
对所营建的4个地理种源及其99个家系山桂花人工幼林(3年生)林木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其山桂花人工幼林在种源及其家系间林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显著,其中以普文种源生长为最好,3年生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的树高达2.3 m,胸径为1.8 cm。而3年生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的树高生长以19号家系表现最优,林木胸径生长以28号家系表现最优。综合表现最佳的家系有1、2、3、4、7、8、10、11、12、15、18、19、20、21、23、24、25、26、27、28、29、30、31、36、46、47、71,共27个。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电白县5年生山地木麻黄种源试验及评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地木麻黄(CasuarinajunghuhnianaMiq.)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属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树干通直,生长快,抗干旱,耐水湿,可生长于多种类型土壤,成熟林木高可达35m,胸径可达65~100cm。其天然分布为7°~10°S,110°~127°E,海拔1000~3100m的山地,但海平面附近地区也有出现,降水为夏雨型,年降水量为700~1500mm,有的高达2000mm,年平均气温13~28℃。山地木麻黄木材热值高,适于作薪材、木炭产品、建筑用材、矿柱和电杆等。国内外对山地木麻黄的研究主要涉及分类、分布、引种和生长表现[1~11]。1985年,中澳合作项目ACIAR8457我国首次引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引自澳大利亚东部的桃金娘科伞房属4个树种或亚种在广东省德庆试验点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10年生时,4个树种或亚种生长量最大的是斑皮柠檬桉,其次是大叶斑皮桉(Corymbia henryi)、柠檬桉和斑皮桉,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2026、0.1748、0.1634和0.0526 m3;与8年生时比较,4个树种或亚种在10年生时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材积增长均在15%以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Ⅰ内,柠檬桉和大叶斑皮桉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种源间胸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树高和单株材积无显著差异;在试验组Ⅱ,斑皮柠檬桉和斑皮桉的3个生长性状在树种或亚种、种源、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单株材积高于对照为选择目标,选出柠檬桉3个种源4个家系,斑皮柠檬桉4个种源11个家系,大叶斑皮桉2个种源3个家系,共计9个种源18个家系,分别占参试种源和家系总数的50%和19.4%。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源西南桦在云南景东的生长差异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西南桦分布区内选择的13个种源在南亚热带山地进行筛选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在生长、产量、形态 特征上都有很大差异。以胸径、树高、材积和干形等为指标,用坐标综合评定方法对13个不同种源进行综合评定, 结果表明:潞西、屏边和镇源3个种源生长和形态等各种特征都比其它种源好,位列前3名,是当地适生的好种源; 西马、龙陵和百色种源表现较好,属可利用种源;腾冲和西莲种源表现差,不好利用;平果、凭祥、靖西、景洪和田林5 种源表现一般,最好不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南桦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文章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1个西南桦种源在广东省中部引种的苗期及幼林生长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种西南桦的地径、苗高以及幼树高生长在种源间、家系间差异极显著,种源内遗传变异大于种源间,家系遗传力高于种源。依据苗期地径选择出表现良好的5个种源,在其中选择出35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为14.59%;根据苗高在5个优良种源中选择20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达到21.27%。幼林阶段高生长与苗期略有变化,根据幼树高生长指标在5个优良种源中进一步选出25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达到10.03%。  相似文献   

18.
红锥不同种源苗期生长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福建、广西和广东的5个不同红锥种源成苗物候期和苗木高径生长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节律基本一致,呈现出明显的"慢—快—慢"节律,可将苗期划分为生长初期(4~6月)、生长盛期(7~8月)、生长缓慢期(9~10月)和休眠期(11~12月)4个时期;不同种源间生长差异极显著,苗高和地径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1.48%和86.25%,遗传变异分析初步认定福建华安和广西凭祥的种源表现良好,应作为优良种源重点发展;福建安溪的种源表现中等,有发展潜力,需进一步观测和改良;表现较差的为福建南靖和广东信宜的种源。针对红锥生长节律并结合育苗实践,总结出苗木在各个时期的关键培育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处理对西南桦幼林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N、P、K、NP、NK、KP、NPK 和CK肥等8个施肥处理,重复3次,进行不同肥料对西南桦幼林树高和胸径生长影响试验,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种比较结果表明:施肥能促进幼林的生长和发育,以NP肥促进作用最大;不同施肥处理高生长和胸径生长差异显著;幼树生长基本趋势是随林龄增长生长逐渐加快;西南桦生长与当地气候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