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记述了湖北大蚊属2新种 长臂蜚大蚊Tipula (Vestiplex) longarmata, 中黄蜚大蚊Tipula(Vestiplex) medioflava。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了中国大蚊属北方尖大蚊、宽端尖大蚊和华尖角雅大蚊3个新种及新亚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了甸大蚊属(Tipula Linnaeus)4新种及1新记录种,模式标本存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文中记述了海南省大蚊科3新种(海南棘膝大蚊Holorusia hainanensis,欧氏棘膝大蚊H.oosterbroeki,南方短柄大蚊Nephrotoma meridionalis),模式标本存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我国大蚊属(Tipula Linnaeus)4新种及1新记录种,模式标本存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了我国北方地区大蚊科(Tipulidae)4新种(细头尖大蚊Tipula(Acutipula)pseudocockerelliana,甘肃尖大蚊Tipula(Acutipula)gansensis,冠月大蚊Tipula(Lunatipula)corollata,黑龙江裸大蚊Angarotipula heilongjiangana)及乙中国新纪录种,模式标本存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我国北方地区大蚊科(Tipulidae)4新种(细头尖大蚊 Tipula(Acutipu-la)pseudocockerelliana,甘肃尖大蚊 Tipula(Acutipula)gansensis,冠月大蚊 Tipula(Lunatip-ula)corollata,黑龙江裸大蚊 Angarotipula heilongjiangana)及乙中国新纪录种,模式标本存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该文报道林氏细腰大蚊(Bittacomorphe llalini YoungFang,2011)在安徽省的首次发现,提供了该物种身体各部位及雄性生殖器的插图,并对各部分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该研究不仅丰富了细腰大蚊科(Ptychopteridae Osten Sacken,1862)物种在我国的分布数据,同时也为安徽省昆虫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9.
大菌蚊是鄂东大别山区食用菌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范围大,危害严重。通过对大菌蚊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等方面的调查和人工饲养观察研究,提出以环境控制为主,辅以物理、化学、生态相结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稻大蚊属双翅目大蚊科,是黑龙江省新近在低洼冷凉草甸土发生的一种局部性水田害虫.其原本危害低洼草甸地的杂草,只是近几年随着大量荒地的开发开始危害稻田,多分布于山区、半山区的新开发水田中.以幼虫取食插秧田稻苗的嫩叶、根系,严重时将稻苗拱翻,造成漂秧,被害率高达50%~60%,受害植株常常生育期拖后、空秕粒增多、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西藏的舞虻分类研究第二部分,记述了合室舞虻亚科3个属15个新种。  相似文献   

12.
借助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记述不同日龄(虫龄)桃蛀螟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以及雌、雄蛹的识别方法,详细描述幼虫腹足和气门等局部超微结构,以期为桃蛀螟幼期形态识别和蛹期性别区分提供分类依据。桃蛀螟初产卵乳白色,半透明,随发育成熟其颜色经历黄色、橘红色(或橘黄色)、红色等变化过程,近孵化时呈深红色。初孵幼虫体长2.05mm,灰白色,随着龄期增大,体色逐渐加深,2龄、3龄、4龄和5龄(老熟)幼虫体长分别为5.13,9.28,13.49,20.67mm。幼虫腹足趾钩双序环式,气门椭圆形。桃蛀螟蛹长约10.50mm,初化蛹浅黄色,体躯稍柔软,之后变为橘红色,近羽化时呈深褐色,翅芽上出现明显的豹纹状黑色斑点。雌蛹生殖孔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较长,达1.15mm;雄蛹较短,仅0.15mm。成虫翅长11.00~12.50mm,体黄色,翅面有豹纹状黑色斑点25~28个,雄蛾第9腹节具黑色味刷。  相似文献   

13.
2010年5月,在甘肃天水小陇山观音林场附近(东经106°48′~106°56′,北纬34°32′~34°36′)采集到1只蝶类标本。该标本为成虫,体长18.8 mm,翅展57.2 mm,前翅淡黄色,后翅黄色,体黑色,胸、腹部腹面被黄白色毛。经鉴定,该标本为太白虎凤蝶(LuehdorfiataibaiChou),为甘肃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4.
耿坤  张斌  李德友  余杰颖  莫莉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726-7727,7774
[目的]筛选诱集效果较好的粘虫板。[方法]选用黄色、黑色、红色、蓝色、紫色、白色、绿色、灰色8种颜色的粘虫板对枇杷果园内的昆虫进行诱集。[结果]黄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最好,诱集昆虫种类9科,对梨木虱、蚜虫的诱集效果较好;其次为绿色粘虫板,诱集昆虫种类5科,对梨木虱和蚜虫也表现出较好的诱集效果。同翅目昆虫的趋色性较强,适合选择色板诱集防治。[结论]为利用粘虫板进行害虫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种-棕兴透翅蛾SynathedonsassafrasXu,在江西,湖南等省严重危害檫木SassafrastzumuHemsl.。该新种下唇须全黄色,触角背面暗褐色,腹背第1腹节无黄带。后足胫节端部外 侧有一个大而是为眼的黑斑,以及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片的外形等特征,都和近似种不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杂草稻在稻田呈蔓延趋势,稻田中杂草稻的大量存在对栽培稻产量及品质造成危害,进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指导农民区分杂草稻与栽培稻并及时防治,文章对杂草稻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不完全叶长于松粳系列品种的栽培稻,与龙稻系列和东农系列的栽培稻无差异;有叶舌、叶耳及叶毛,与栽培稻无差异;杂草稻有芒,呈褐色、黄色、紫色,长26~79 mm,栽培稻无芒或芒很短;杂草稻的颖壳色有褐色、稻草色、黄带黑斑等多种颜色,栽培稻的颖壳呈黄色;千粒重较栽培稻轻  相似文献   

17.
梁子湖团头鲂的年龄和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梁子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种群现状,于2011年7月-2012年6月采集310尾样本,以鳞片作为鉴定材料,对团头鲂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团头鲂年轮环纹呈疏密切割型,偶见幼轮,3龄以上个体可见生殖痕;种群体长分布范围为74.1~362.8mm,优势体长为180 ~320 mm,占群体总数的81.29%;群体由1~6龄共6个龄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4龄,占总渔获物的55.48%;体长(L)与鳞径(R)呈线性关系,关系方程为L=34.656R+25.21;体长与体质量(W)呈幂函数关系,关系方程为W=1×10-5L3.1228,幂指数接近3,属匀速生长型;拟合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452.36(1-e-0.2407(t+0.2813)),Wt=2034.61(1-e-0.2407(t+0.2813))3.1228,生长拐点时间ti=4.46龄,此时体长Li=307.78 mm,体质量Wi=607.70 g.研究表明,梁子湖的团头鲂资源量日趋减少,种群出现了明显的小型化趋势,应当采取保护措施,以利于资源的恢复和增殖.  相似文献   

18.
穴居狼蛛(Lycosa singoriensis)雌蛛平均体长31.9 mm,头胸长15.1 mm,腹长17.2 mm,体重4.2 g.头胸部梨形,前部隆起,中间有黑、褐、白相间的辐射状斑,两侧被灰黄色毛,腹部椭圆形,背面密布黑色小斑点,中间有黑褐色心斑,并有6对黄白色肌斑,胸板和腹部腹面密生黑色毛.雄蛛平均体长26.8 mm,头胸长14.6 mm,腹长12.9 mm,体重2.6 g,形状与雌蛛相似,但体色较浅,腹部明显较小.新疆已知分布于32个县市.生活在草原、森林、荒漠、农田、果园、山坡等地,筑穴而居,洞口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2.65 cm,洞深31.6 cm.白天多在洞中隐伏,傍晚或夜间在洞口附近猎食,用直接袭击法捕食各类昆虫.雄成蛛一般不筑洞穴,游猎生活,主动寻找洞穴中雌蛛在洞内或将其引出洞外交配.交配可分3个阶段,即:雄蛛求婚、雌雄交配、雄蛛离开,历时1~1.5 h,但实际交配时间仅10~30 min.未发现雌蛛在交配后残杀雄蛛的事例.雌蛛于4~7月织卵袋产卵,卵袋椭圆形,灰白色,由两片组成,平均体积20.0×16.8×14.3(mm)3,每袋平均含卵466.3粒.卵自产出之日起至发育成若蛛并走出卵袋,平均需21 d.若蛛出袋后,先群聚于雌蛛腹背上,随雌蛛出外活动,有时下到地面吸水或采食雌蛛食剩的虫体或残屑,平均经11.8 d离开母体独立生活.雌若蛛经6~7次蜕皮成熟,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为越冬期,若蛛或成蛛将洞口用丝网封闭蛰伏在洞内越冬.雌蛛平均寿命2年,雄蛛1年左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中华青牛胆的扦插育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中华青牛胆1年生健壮枝为插穗,设置3个因素(扦插基质、激素、插穗粗度)3个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中华青牛胆生根率、生根量以及根长度的影响。[结果]不同因素对中华青牛胆扦插生根率的影响依次为ABT 1号生根粉>基质>插穗直径。影响中华青牛胆插穗单株平均根长的主要因素是基质,以黄心土+河沙混合基质为最好;插穗直径的影响最小。影响插穗生根量的主要因素是插穗直径,插穗粗度以15.0 mm最佳,其次是基质和ABT号生根粉。[结论]中华青牛胆的扦插育苗最佳处理组合为(黄心土+河沙)+ABT 1号生根粉200 mg/L+插穗直径15.0 mm;(黄心土+河沙)+ABT1号生根粉100 mg/L+插穗直径15.0 mm。  相似文献   

20.
鳜鱼不同生长阶段中趋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光梯度方法研究了鳜鱼生长发育中对 6种光的趋光特性。结果表明 :鳜鱼 (全长 4.7~10 5 .0mm)在水平光梯度下对 3× 10 -1~ 2× 10 3lx的不同色光表现出不同的趋光反应。平游、开食阶段的鳜苗(全长 4.7~ 5 .8mm)对蓝光以外的各色强光均具有强烈的趋光性 ,其中对黄光的趋光反应最为强烈和稳定 ,最大趋光率为 98.2 7%。随着鳜的生长发育 ,对强光的趋光性逐渐减弱 ,而对弱光的趋光性逐步增强 ,其适宜照度逐渐由强光区移至弱光区。全长 30~ 40mm的夏花阶段是鳜鱼的趋光特性明显转变的过渡时期。鳜鱼在不同照度下的适宜光色不尽相同 ,随其生长 ,弱光区的适宜光色为短波段的蓝、绿光 ,而强光区的适宜光色由长波段的黄、橙、红光移至短波段的绿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