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1年桐庐县晚秋蚕僵病发生较为严重,给晚秋蚕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为此我们对全县晚秋蚕生产隋况进行了调查,笔者就晚秋蚕普发僵病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蚕桑生产中,一般认为僵病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往往引不起足够的重视。去年晚秋蚕我县遇到了较为严重的僵病危害,给晚秋蚕的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此,在僵病发生后,我们对全县蚕区进行了调查,走访了养蚕农户,查阅了有关资料,就僵病大发生的原因及今后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如下浅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分析了2008年我地乃至皖南山区晚秋蚕僵病重发的原因并进行思考,总结提出晚秋蚕僵病防治技术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友宏 《中国蚕业》2008,29(3):60-62
对2007年墩头镇晚秋蚕暴发僵病的特点、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加强对僵病知识的宣传、优化和完善蚕期布局、加强桑园管理、创造适合家蚕生长的饲育环境、精心饲养增强蚕儿体质、加强消毒切断传染源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 连年来白僵病对蚕作安全威胁较大,尤其是在中、晚秋期为害更甚。我县77年中、晚秋蚕由于大发白僵病,平均张产只有29.1斤。以后,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效果。82年中、晚秋蚕的僵病为害情况大有下降,因僵病损失的蚕种已压低到了1.6%,全县平均张产达44斤,比77年提高了51.2%。平桥公社中、晚秋发种573.5张,平均张产59.5斤;横涧公社同官大队中、晚秋发种86张,平均张产达71.3斤;平桥公社青山大队上岕生产队中、晚秋发种14.5张,平均张产达83.3斤。  相似文献   

6.
浅析晚秋蚕僵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射阳县每年在晚秋蚕饲养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发生了僵病,给全县的蚕桑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在晚秋蚕饲养期间,气温常会出现大幅下降并伴有阴雨天气,早晚温差大,难适宜蚕儿生长发育.如果蚕农没有及时做好蚕期中的消毒防病工作,就有可能造成僵病的暴发.笔者认为只要基本掌握僵病发生的特点和原因,并结合生产实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能避免该蚕病对秋蚕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苏北蚕区晚秋蚕的白僵病发生情况比较严重,我们根据白僵病发病规律,采取了养蚕前消毒彻底,蚕期中通风排湿、熏烟防僵,蚕期后全面彻底消毒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蚕桑生产中,一般认为僵病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往往不很重视.2007年晚秋蚕金湖县遇到了较为严重的僵病危害,给晚秋蚕的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夏德梅 《四川蚕业》2006,34(3):27-28
1晚秋蚕僵病的发生情况2005年我县晚秋蚕发种36870张,9月13日出库,22日早上发种,23、24两日收蚁,品种为苏菊×明虎,全县蚕区都不同程度暴发僵病,其中以蚕桑主产区特佣、盘湾最为突出,发病面达90%,有少数农户头眠就发生曲霉病和黑尾病,二眠起蚕时蚕座中普遍发生白僵病,每匾有4~5  相似文献   

10.
在晚秋蚕饲养期间,气温常会出现大幅下降并伴有阴雨天气,早晚温差大,如果蚕农不及时做好蚕期中消毒防病工作,就可能造成僵病暴发。因此,及时掌握僵病发生的特点和原因,结合生产实践,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确保晚秋蚕的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1.
笔者根据近年来指导养蚕生产实践的体会,从分析僵病发生的特点和蚕儿的易感期入手,结合生产实践,提出晚秋蚕僵病预防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汤勤  俞蓉 《广西蚕业》2004,41(3):47-48
目前,农村普遍发生的蚕病,主要有病毒病、真菌病等传染性蚕病,其中僵病、血液型脓病的危害最大,其次是空头性软化病。春蚕期发病较轻,以白僵病、血液型脓病为主,中晚秋大蚕发病普遍,为害较重。病毒病大多在5龄第3~5天大批发病,僵病3龄  相似文献   

13.
白僵病属真菌病的一种,是目前蚕茧生产中极为常见、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类蚕病,一般在晚秋蚕期最易发生.然而2006年春、夏蚕期,嵊州市郑亚兴户在蚕儿饲养期间有大面积白僵病发生,严重影响了该蚕户2006年春、夏蚕蚕茧产质量.为找出发病原因,确保下期蚕作安全,杜绝该蚕病的蔓延,笔者特地对该蚕户2005年冬天以来的蚕作生产进行了生产调查,现对其春蚕白僵病发生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陆宣  王三九 《蚕学通讯》2005,25(3):39-39,50
僵病又名硬化病,是由真菌寄生而引起的蚕病,因病蚕尸体产生不同颜色的孢子而分为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和曲霉病等,其中以白僵病最为常见.传染途径有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两种,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对生产危害很大.秋季因气候恶劣,桑叶质量较差,加上春蚕、夏蚕连续饲养,积累的病菌较多,极易爆发僵病.宿城区部分乡镇曾在1998年中秋、2000年晚秋爆发白僵病对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根据近几年的防治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 绿僵病是秋、晚秋蚕容易发生的病害,在低温多湿时尤为严重,一般以小蚕感染、三龄以后发病为多。生产上采用各种防僵粉来预防僵病,曾取得显著效果。但可否采用添食服药的途径,控制已经进入蚕体的僵菌的繁殖,使僵病得到治疗而减少损失,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夏德梅 《广西蚕业》2006,43(1):22-24
调查和分析了2005年江苏省射阳县晚秋蚕僵病大暴发的原因,是因为当地桑园野外昆虫发生严重、气候异常、养蚕设施简陋,大小蚕同室混养、消毒防病意识淡薄、小蚕期饲养管理粗放等原因,造成当地养蚕生产僵病的暴发,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睢宁县农村蚕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的养蚕方式,除部分蚕农小蚕期进行联户共育外,绝大部分养蚕户都是分户饲养。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技术推广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农村蚕区蚕病病原普遍扩散。特别是近年来,蚕病危害逐年加重,夏秋蚕期经常暴发脓病及僵病。2003年中秋蚕睢宁县大面积暴发蝇蛆病,平均张产茧不足20kg;2005年中秋蚕临近上蔟前大面积暴发脓病,全县平均张产茧20余kg;2007年晚秋蚕,全县大面积暴发僵病;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市养蚕布局的改变,蚕病的发生规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市每年饲养春蚕、夏蚕、早秋、中秋、晚秋五期,至90年代未至今只养春蚕、早晚秋蚕二期,蚕病的发生原以中肠型脓病、空头性软化病危害为主,现以血液型脓病、僵病和农药中毒等对蚕桑生产的危害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我市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我县在秋蚕期和晚秋蚕期,常常遭遇连绵阴雨天气或较强降雨,空气湿度大,为僵病的发生、蔓延创造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桑螟、桑尺蠖、野蚕等野外昆虫危害桑树的高峰期,这些害虫在感染僵病后可通过其污染的桑叶,传染给家蚕,导致家蚕发生僵病。我县家蚕发生的僵病有白僵病、赤僵病、黄僵病、绿僵病等几种,以白僵病为主,约占全部僵病的95%左右。白僵病发生将造成蚕量减产,最终影响蚕农收入,所以应搞好白僵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来,由于秋蚕病害的大量发生,不少地方巳停止了晚秋蚕的饲养,对中秋蚕的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从我省一些蚕茧基地县来看,白僵病和脓病仍有发展的趋势。旬阳县由于白僵病和血液型脓病的危害,晚秋蚕已基本停止了饲养,中秋蚕也岌岌可危。从1980年以来的三年中,全县共发中秋蚕种22171张,共产鲜茧5515.5担,平均张产为24.87斤,仅为春蚕平均张产的47%。菜湾公社一九八二年养中秋蚕340张,由于脓病、僵病的发生,平均张产只有19.9斤。从我省两个万担县来看,安康县1980年药材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