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95 ̄1997年对陕西省11个县(市,区)的养鸡场(户)进行了M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13个品种588个鸡群中有199群发生了MD,发病鸡群占33.8%,MD临床表现与鸡的品系有明显相关性;199个发病鸡群死淘率18.9%(26397/139700),其中内仔鸡群死淘率明显低于蛋用鸡;血清学检查表明,蛋用鸡MD抗体阳性率为15.6% ̄58.3%,MD抗原阳性率为68.1% ̄79.2%,经H  相似文献   

2.
1995~1997年对陕西省11个县(市、区)的养鸡场(户)进行了M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13个品种588个鸡群中有199群发生了MD,发病鸡群占33.8%;MD临床表现与鸡的品系有明显相关性;199个发病鸡群死淘率18.9%(26397/139700),其中肉仔鸡群死淘率明显低于蛋用鸡;血清学检查表明,蛋用鸡MD抗体阳性率为15.6%~58.3%,MD抗原阳性率为74.1%~84.4%,而肉仔鸡MD抗体阳性率为4.2%~6.0%,MD抗原阳性率为68.1%~79.2%.经HVT疫苗免疫鸡群仍有39.7%发生了MD.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和融合群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广东省26个市(县)水稻纹现菌的生长速率、致病力分化和菌丝融合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在生长速率上存在差异,可分为快、中、慢3类型,其中生长速率快的有24株,占菌株总数的13.1%,生长速率中等的有142株,占菌株总数的77.6%,生长是的有17株,占菌株总数的9.3%;致病力可也分为强、中弱3种类型,天才病力强的有24株,占菌株总数的13.1%,致病力中等的有133株,占菌株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晋城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7.33万hm^2左右。丝黑穗病是为害玉米的主要病害,近两年在晋城市的部分县(市)发生较重.如2005年在高平市普遍发生.发生面积1.4万hm^2.占播种面积的60%以上.一般地块发病率在8%~10%,严重的高达30%以上,给玉米产量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1992~1993年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栖霞、牟平、蓬莱、莱阳四县(市)为黄花叶病害和轻斑驳病害流行区,黄花叶病害发病率为24.3~76.5%,平均50%以上,轻斑驳病害发病率接近100%。普通花叶病在四县(市)零星发生。血清鉴定:黄花叶病害、轻斑驳病害和普通花叶病害分别由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花生条纹病毒(PStV)和花生矮化病毒Mi株系(PSVMi)引起。  相似文献   

6.
宁夏拟步甲的区系组成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知18族、33属83种拟步甲,以此作为研究材料论证了该类昆虫在宁夏的区系分布和组成、区域分布和生态地理分布特点。在区系分布方面,荒漠成分有73种(占89%),黄土高原成分有22种(占27%),两种成分共有的13种。在区系特殊上,国内蒙新区成分有71种(占86.6%),华北成分有35种(占42.7%),青藏成分有7种(占8.5%),东北成分和华南成分分别有9种(占11%)和3种(占3  相似文献   

7.
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知有琵甲属16种,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该属昆虫在宁夏的区系组成特点。在区系方面,蒙新区特有种7个,占总数的46.7%;无青藏区特有种,华北区特有种1个,占6.7%。表明宁夏琵甲在区系组成上以蒙新区为绝对优势,在区域地理分布上,①六盘山区6种(占37.5%);②黄山高原区9种(占56.25%);③荒漠半荒漠区13种(占81.3%)。  相似文献   

8.
1993~1997年从云南省32个县(市)采集、分离到800余个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单孢菌株。从中选出来自21个县(市)的155个菌株,用日本鉴别品种鉴定,结果可分为78个生理小种,出现频率最高的为136.4(出现频率6.5%),较高的有317.4(5.2%)、007(5.2%)、137.4(4.5%)、003(3.2)、007.5(2.6%)。稻瘟病菌的致病谱比1983~1988年的上种有了明显增强,这主要是由于栽培了抗病较强的水稻品种的原因。根据生理小种在各稻作区的组成和分布,评价了稻种资源垂抗基因在各稻作区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软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针菇软腐病是近年来普遍发生的病害,病菌初步鉴定为Cladobotryum sp.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27℃,最适15-19℃;适宜pH值为5.6-8.1,最适为6.0。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害发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和3-4月。气温高(15℃以上),湿度大的年份发病严重。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0.010%-0.001%百菌清和0.05%-0.20%多菌灵对该病菌的菌丝生  相似文献   

10.
现行牛IVF程序在水牛体外受精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对我所现行的牛体外受精程序(IVF)应用于水牛体外受精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牛卵巢生长卵泡少,平均仅可回收5枚卵母细胞,只相当于黄牛(14.3)的1/3。水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为51.7%,体外受精卵裂率为58.7%,均极显著地低于黄牛黄牛快,体外受精后的第6d囊胚发育率占36.4%,累计至第7d时占80.7%,极显著地高于黄牛(57.6%,P〈0.001)。水牛早期胚胎的体外囊  相似文献   

11.
甘肃河西地区番茄病毒病病原种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6-2008年对甘肃河西地区番茄病毒病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和鉴定.河西地区番茄病毒病田间表现为花叶和条斑等症状,种子可带毒.采用DAS-ELISA方法,从田间样本及该地区出入境番茄种子上检测到烟草花叶病毒(TMV)、番茄花叶病毒(To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并对TMV 和ToMV阳性样品进行了 IC-RT-PCR鉴定.该地区番茄病毒病优势病毒为烟草花叶病毒;13%的样本中检测出2种病毒的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12.
绿洲盐化潮土的锌肥效应及适宜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坑栽玉米试验研究了绿洲盐化潮土的锌肥效应及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土壤施Zn1 ̄2mg/kg时,不能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对锌营养的需求;施Zn3 ̄5mg/kg时,显著提高了土壤-植物锌营养水平,使玉米八叶期株高和干重依次增加18.5% ̄18.8%和57.3% ̄58.1%,收获期籽粒及其粗蛋白质产量分别增加28.4% ̄32.1%和67.5% ̄69.1%;施Zn10 ̄20mg/kg时,玉米出现类似镁中  相似文献   

13.
对甘肃省境内国家重点保护兽类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陇南山地、祁连山地和河西走廊是国家重点保护兽类的集中分布区;陇南山地属动物地理成分的过渡带,东洋界占50.0%,古北界占35.0%,广布种占15.0%,以森林灌丛动物为主:祁连山地的兽类均为古北界成分,以森林灌丛动物为主;河西走廊兽类均为古北界成分,以荒漠、高山裸岩动物群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亚洲韧皮杆菌(CLas)在纽荷尔脐橙病树的分布情况,为柑橘黄龙病(HLB)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3个枝条表现斑驳黄化叶片症状的纽荷尔脐橙病树为研究对象,对主干发出的5个主枝(A、B、C为斑驳黄化枝条,D、E为无症状枝条)的叶片分别取样,运用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别检测,用2-ΔΔCt法分析树体各部分黄龙病菌含量。对于果树上表现典型HLB病果但叶片无症状的结果枝,分别检测典型病果和相应叶片的感病情况。【结果】PCR对A、B、C、D、E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57%、61.11%、54.17%、6.67%和0,qPCR对A、B、C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00%,对D、E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00%和13.33%;2-ΔΔCt法分析发现,斑驳黄化叶片中病原菌含量更高,病果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相应的无症状叶片样品。【结论】CLas在表现典型斑驳黄化症状的叶片和果实中的含量及阳性检出率均较高,病原菌在病树中分布不均匀。在进行HLB检测时,应选取典型或疑似症状样品,并运用qPCR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树体局部发病,应当整株销毁。  相似文献   

15.
甘肃河西走廊草地沙质荒漠化监测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西走廊地区草地沙质荒漠化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全区5市91563.47km^2草地面积中,强烈发展沙化草地占29.22%,发展沙化草地占1.5%,潜在沙化草地占30.34%,未沙化草地占38.94%。全区沙质荒漠化草地占草地面积的61.06%,50%以上的草地处于沙质荒漠化状态,其中金昌市与嘉峪关市强烈发展的沙质荒漠化草地面积比例最高,超过60%以上。调查分析认为,该区草地沙质荒漠化成因主要是气候干旱、多风以及土壤质地疏松等自然因素和长期滥垦、过度放牧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历史和人为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河西走廊地区草地沙质荒漠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柑橘黄化花叶病毒(citrus yellow mosaic virus,CYMV)侵染性克隆,为深入研究其分子特性及致病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利用In-Fusion同源重组技术将分段扩增的CYMV基因组序列与三元表达载体pCY重组连接,构建该病毒1.4倍基因组全长DNA克隆并开展序列分析。将所获克隆通过农杆菌介导接种尤力克柠檬实生苗,通过分子检测、症状和病毒粒子观察及再嫁接实验鉴定其侵染性。利用所获侵染性克隆接种不同的柑橘品种及草本植物,通过RT-PCR检测确定侵染率,观察不同柑橘品种受侵染后的症状差异。基于侵染性克隆构建ORFⅠ和ORFⅡ分别替换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突变体,分析突变对病毒侵染性的影响。【结果】利用In-Fusion同源重组技术获得CYMV 1.4倍基因组全长DNA克隆7个。其中,CYMV-3与已登录GenBank的9个CYMV分离株基因组相应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0%—100%,与分离株CYMV-SO(AF347695)同源性最高并在遗传进化树上聚为一簇。侵染性鉴定结果表明,CYMV-3接种的14...  相似文献   

17.
留茬覆盖免耕条件下土壤休闲期节水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河西内陆河灌区将储水灌溉和留茬覆盖免耕技术相结合,经2003~2004年度和2004~2005年度的试验研究表明:留茬覆盖免耕在夏季休闲期比常规耕作和秸秆还田土壤分别多贮水18.09 mm、13.54 mm和12.06 mm、17.06 mm;冬季休闲期具有明显的抑蒸保墒效应,抑制蒸发率随储水定额的增加出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储水定额为975 m3.hm-2时达到最大,分别为38.1%和33.4%,在储水定额为2100 m3.hm-2时减少到7.3%和6.6%,结合播前土壤水分,初步确定储水定额为975 m3.hm-2时为宜。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云南省稻瘟病重病区石屏县宝秀镇和泸西县中枢镇,进行了品种随机布局和品种替换对稻瘟病流行控制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布局试验示范区中,7个品种(包括2个高感糯稻品种)叶瘟平均发病率为4.92%,穗瘟平均发病率为4.78%,平均损失率为0.95%。品种替换示范试验控制效果显著,替换品种合系41和合系39的穗瘟平均损失率仅分别为0.07%和0.15%,而对照的被替换品种楚粳12和楚粳17的穗瘟平均损失率分别高达5.86%和7.13%。本试验结果对利用品种资源有效控制稻瘟病流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冠  张新民  董平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25-9426
[目的]优化河西灌区冬季储水灌溉技术。[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传统冬季储水灌溉(CI)、低定额储水灌溉(LI)、免耕免储水灌溉坐播种(NTSW)、免储水灌溉坐播种(NISW)4种储水播种模式对河西灌区春小麦出苗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4处理春小麦出苗率及产量相差不大,LI、 NTSW、 NISW与CI出苗率相差分别为1.78%、1.98%和2.44%,产量相差分别为12.87%、5.02%和9.16%, 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0.22、0.21和0.33。[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甘薯病毒病(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 SPVD)是甘薯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严重时可造成90%以上的产量损失。论文旨在对甘薯SPVD染病植株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 SPCSV)2种病毒的复合侵染情况进行研究,建立SPVD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方法,为SPVD的早期预警和流行学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方法】选取重庆地区具有不同SPVD典型症状的甘薯品种(系)叶片作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症状和SPFMV、SPCSV的硝酸纤维素膜酶联免疫吸附(NCM-ELISA)检测;对供试材料叶片中的SPFMV外壳蛋白CP和SPCSV热激蛋白HSP70核苷酸序列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根据保守核苷酸序列设计荧光定量RT-PCR检测引物。以甘薯泛素(ubiquitin,UBI)和组蛋白(histone,H2B)编码基因为内参对供试样品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与感染SPVD典型症状和NCM-ELIS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取自不同甘薯品种(系)、相同品种(系)不同单株以及相同植株不同部位叶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筛选可快速、精确、定量检测SPVD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结果】症状学诊断表明不同甘薯品种(系)的感病叶片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典型症状特点,同一品种(系)的不同感病植株感病症状相似但也存在差异。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SPFMV至少存在2个株系类型(RC和EA),SPCSV至少存在1个株系类型(WA)。在15份供试材料中,10份材料由NCM-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均检测到SPFMV和SPCSV的共同感染,且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与发病症状和NCM-ELISA检测结果相吻合,其检测结果可准确反映甘薯SPVD染病植株中2种病毒复合侵染情况。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还表明,不同品种(系)或相同品种(系)不同单株病叶中SPFMV CP与SPCSV HSP70转录水平存在差异;相同植株顶端幼嫩叶片和中部成熟叶片中SPFMV CP与SPCSV HSP70转录水平也存在差异。染病材料中SPFMV中CP转录水平均相对较高,是SPCSV的HSP70转录水平的3-556倍。4份材料经NCM-ELISA检测只有SPFMV而没有SPCSV感染,而荧光定量RT-PCR还可检测到其中2份材料中SPCSV HSP70转录水平,说明这2份材料中也存在SPFMV和SPCSV的共同感染,表明荧光定量RT-PCR比NCM-ELISA检测结果更灵敏、准确。【结论】 筛选出可利用SPFMV CP与SPCSV HSP70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引物,建立了SPVD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方法,为SPVD针对性地监测预警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方法。在建立甘薯SPVD防御体系时,需综合考虑2种甘薯病毒的共侵染特性和甘薯品种差异,采取针对性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