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花生晚斑病抗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3份材料研究了花生晚斑病抗性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抗病性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抗病性对丰产性的制约程度接近20%;出仁率与抗病性近于呈负的直线关系;单株饱果数、百果重与抗病性之间表现曲线相关趋势,但相关系数远不显著。从研究结果预测,通过对抗病性、单株饱果数、百果重的选择,可选育出抗病高产品系;通过对早熟一丰产性的选择,可选育出耐病高产品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豫花7号三年区试结果的丰产稳产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豫花7号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和稳产性,适合在河南全省推广种植。单株结果数、株高、百果重及半公斤果数与产量呈正相关;侧枝长,单株秕果数,结果枝数,总分枝数对产量具有负效应。提出适当增加密度,适期早播控制无效分枝数,减少秕果数,提高百果重是实现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河南省夏播花生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生产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饱果数、生育期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枝数、侧枝长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正相关;主茎高、饱果率与花生单株生产力相关性不显著。而百果重与花生单株生产力为负相关,其中百果重与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荚果生产力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侧枝长〉结果枝数〉饱果数〉生育期〉饱果率〉百果重〉总分枝数〉主茎高。在夏播花生育种工作中,要注重花生饱果数多、生育期长、结果枝数多、饱果率高的花生材料的选育,这样才能选育出产量高的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8个花生品系配制的4 ×4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的F4:5家系为材料,研究了单株果重、仁重、结果数、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等7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这些产量性状都是以加性效应为主,多数性状还存在非加性效应;母本963-4-1的单株果重、单株仁重、单株果数、单株饱果数和出仁率的一般配合力(GCA)均最高,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则是904-79最高;父本中花8号单株果重和单株仁重最高,综合表现较好;组合904-79×中花8号的产量具有较高的SCA;大多数的优良F4:5家系来自上述3个亲本间的组合.亲本在F4:5家系表现出的GCA与早世代不一致,花生家系品种的选育应考虑亲本GCA在多个世代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5.
自然湿涝条件下花生种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自然湿涝条件下花生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旨在为花生耐湿涝生态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考 察了21份珍珠豆型花生种质的20个性状,以产量为目标函数进行了回归和简单相关、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 表明,各性状在种质材料之间存在丰富的变异;简单相关分析显示湿涝条件下高产种质的总体特征为矮秆、多枝, 根强而冠弱,根冠比高,生理落叶少,果多、果饱、果重、仁重,而饱果率、饱仁率低,收获指数高,与产量的相关程度 以单株总果数>收获指数>单株秕果数≈单株饱果数>百仁重>百果重>根冠比。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则表明, 对产量有显著(p<0.05)影响的性状只有5个,以标准回归系数、偏相关系数分别判断其重要性依次为单株饱果数 >百仁重>单株秕果数>>饱果率>根冠比和百仁重>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饱果率>根冠比。通径分析 显示,单株饱果数、百仁重对产量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根冠比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小而间接效应较大,饱果率 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小且间接效应呈较大负值。综合来看,百仁重、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可作为湿涝时高产种 质筛选的最主要性状指标,其次是根冠比。  相似文献   

6.
花生主要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花生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结果枝数、饱果数的相关遗传力大于小区籽仁产量的遗传力;饱果数对小区籽仁产量的遗传变异贡献率最大;饱果数、百果重、出米率对小区籽仁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强。提示在花生高产育种中,应注重结果枝数、饱果数、百果重和出米率等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关于花生主要性状间相关性的研究,国内外研究者在早期(1930—1933)曾作过一些测定,近年国内甘信民等(1964,1974)对花生主要性状遗传力和相关性曾作过研究和分析,在相关性方面指出:(一)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有饱果数、单株结果数。(二)单株结果数与饱果数、秕果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百果重、百仁重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三)饱果数与总果枝数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百果重、百仁重呈显著的负相关。(四)总果  相似文献   

8.
选用生产上利用较多的普通型、珍珠豆型以及多粒型三大类型的花生种质资源材料各25份进行性状相关性及对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型花生的单株果数、饱果数、结果枝数和总分枝数等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较大;珍珠豆型花生获得高产,应在适当增加结果枝数和总分枝数的同时,注意提高百果重和百仁重;多粒型花生则应重点选择单株果数和饱果数较多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花生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12个花生品种中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分别为主茎高(0.657),总分枝数(0.633),侧枝长(0.652),饱果数(0.665),结果枝数(0.693),单株结果数(0.693),百果重(0.675),百仁重(0.715),千克果数(0.705),千克仁数(0.708),出油率(0.688).表明在花生育种过程中百仁重、千克仁数、千克果数、饱果数和单株结果数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比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百果重和出油率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要高.  相似文献   

10.
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80个花生栽培品种和品系为材料,对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饱果数、秕果数、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单株荚果产量8个农艺学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并以单株荚果产量为目的性状,利用与其它7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具有一致性;对表现型的选择就可以获得理想的基因型;果多、果大的荚果饱满度好的性状选择是花生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目标;并且在注重荚果性状选择的同时还应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花生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关联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运用灰关联熵分析方法,对9个花生品种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关联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 生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熵关联度为:生育期0. 9558,株高0. 9859,分枝数0. 9887,结果枝数0. 9920,侧枝长0. 9888,单 株果数0. 9932,叶斑病病指0. 9839,烂果数0. 9858,百果重0. 9933,百仁重0. 9936,出仁率0. 9887;熵关联序为:百 仁重>百果重>单株果数>结果枝数>侧枝长>出仁率>分枝数>株高>叶斑病病指>烂果数>生育期。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南方红壤旱地不同施氮量下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变化,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高含氮肥料为材料,设置8个处理:不施氮肥(N0)、200%施氮量(N200%)、150%施氮量(N150%)、100%施氮量(N100%,纯施氮180.48 kg/hm2)、80%施氮量(N80%)、60%施氮量(N60%)、40%施氮量(N40%)和20%施氮量(N20%)。结果表明:与N0处理相比,施氮肥提高了花生荚果产量,增产幅度为12.94%~24.62%;荚果产量、单株果重和饱果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分枝数和百仁重随施氮量变化不明显;株高和百果重以N80%效果最佳。土壤碱解氮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与饱果率、有机质和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饱果率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呈显著负相关。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第1主成分性状,即产量因子,如荚果产量、单株果重和百果重对花生生长有重要的作用。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百果重和饱果率通径系数较大,所以在提高花生荚果产量中应重视这2个性状。综上所述,从花生产量、农艺性状和成本考虑,以N80%处理(纯施氮144.38 kg/hm2)的荚果产量、株高、单株果重、百果重、百仁重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及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黑龙江省和黄淮海地区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荚比、三四粒荚数、每节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脂肪含量等性状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倒伏性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各地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在于抗倒伏性显著增强,单株粒重提高,每节荚数、每荚粒数增多,粒重增大,茎杆增粗,株高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3个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组合为材料,对自交主回交后代早期世代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力估算,世代间的相关分析,F3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后代以株系为单位的所有分枝性状世代间关系密切,且与目标性状产量相关值较大,表明了种组合后代分枝性状向正方向选择对产量的增效效果,因此从F2起以株系以上单位的平均表现进行选择是与常规组合不同的选择技术,3组合的单株粒数,主茎荚数,一级分枝荚数与单株生产力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花生施用氰氨化钙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氰氯化钙能明显增加花生分枝数,改善营养生长状况,增加双仁果数,提高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最终提高花生产量。每公顷施用氰氮化钙75kg,较对照单株分枝增加3.6条,单株结果数增加2.2个,百果重增加21g,百仁重增加11.9g,出仁率提高2.8%,产量提高24.7%,公顷纯收益增加4640元。  相似文献   

16.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三、四粒荚变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中豆29与中豆32杂交衍生出的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406个家系,在两种种植密度下分析三、四粒荚与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四粒荚性状存在明显的变异,有部分家系几乎没有四粒荚出现,而另一部分家系四粒荚几乎占四分之三,群体中出现了三、四粒荚数是一、二粒荚数47倍的家系.50%以上的家系四粒荚数和三粒荚比率超过高亲值,而有70.69%的家系一粒荚比率低于低亲值.三粒荚数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四粒荚数与单株产量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主要原因是四粒荚数与百粒重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但高产家系每荚粒数仍高于每荚粒数低的亲本.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对花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试验研究了中低产田花生喷施多效唑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初花后25~35 d叶面喷施多效唑,可明显抑制主茎和侧枝的生长,促进干物质向荚果分配,增加库容量,提高库、源比,使单株结果数及产量增加,从而提高花生单位面积产量。但易造成花生病害加重,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降低,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因此,在花生中低产田使用多效唑必须与病害防治相结合,才能实现花生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夏大豆育种,对2006-2017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品质及抗性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产量水平明显提高;株高、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茎节数略有上升;生育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底荚高度略有下降。粗蛋白含量整体略有上升,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参试品种(系)中达到高蛋白和高脂肪标准的品种 (系)分别有20个、82个。参试品种(系)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水平不断提高,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水平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产量与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7株系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 株粒重是产量的正向作用因子;主茎节数是产量的负向作用因子。以上结果综合表明:单株粒重是黄淮海地区大豆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夏大豆品种选育时,应注重主茎节数适中、单株粒重较高的亲本组配及后代单株的选择,同时还要重视品质,强调抗性,从而选育出适宜黄淮海地区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以黄淮海地区87个大豆常规栽培品种为材料,对12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数,最小的是生育期;亚有限型夏大豆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18.38%~27.56%)较大;有限型夏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21.02%~28.04%)较大。在亚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在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底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亚有限和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性状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92%和79.50%。对以亚有限和有限型为主的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在进行单株选择时,应根据其不同的结荚习性而有所侧重。对于亚有限型品种,应选择株高和生育期适中,有效分枝数较少,而每荚粒数、百粒重均较大的品种。对于有限型品种,应选择茎基部较粗,株高和底荚高度较高,主茎节数较多,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