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黄素类抗氧化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于海宁  沈生荣 《茶叶》2001,27(3):7-11,30
众多的研究表明,茶黄素类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及抗肿瘤作用,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物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茶黄类抗氧化及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茶黄素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5 0年来 ,人们致力于红茶发酵中多酚物质在多酚氧化酶 (PPO)与过氧化物酶(POD)作用下 ,氧化聚合缩合反应形成茶色素的研究 ,认为这是制茶发酵中形成茶叶品质的主体生化变化。形成的茶色素 (TFs和TRs)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和消除自由基的能力 ,现以被应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降血压等药物原料 [1~ 4]。此外红茶色素还在食品着色剂、日用化工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就茶黄素形成机理的现状和进展进行了总述 ,旨在为茶色素的提取制备和开发应用奠定基础。Bokuchava等 [6] (1 95 1 )指出 ,作为制茶…  相似文献   

3.
屠幼英 《中国茶叶》2008,30(2):11-14
关于化学致癌过程有许多假说,现在比较公认的是三阶段致癌学说,即启动、促进和进展。一般认为在启动阶段,致癌物在体内经代谢活化形成亲电性的终致癌物,与细胞核DNA结合,引起DNA损伤而导致细胞突变;然后在促进阶段,细胞分裂时DNA损伤传给子代得以固定,这一阶段是启动细胞克隆后连续增殖的过程;随后,进一步发展至癌前病变和癌变,即进展阶段(图1)。在这个传导的过程中只要阻断其中一个环节就可抑制肿瘤产生。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可能阻断肿瘤产生的机理,包括通过捕获自由基、阻断过氧化及DNA损伤而发挥抗氧化作用;选择性诱导Ⅰ、Ⅱ期代谢酶,促进致癌剂的解毒;抑制细胞过度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等。  相似文献   

4.
茶色素及茶黄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茶色不比及茶黄素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和功能,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茶色素及茶黄素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茶黄素形成机理及其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素、茶红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两类主要色素物质,其中茶黄素主要指由茶多酚、儿茶素类及其衍生物氧化缩合而来的且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茶黄素经酶促氧化或非酶促氧化易进一步形成茶红素。在红茶成品茶中,茶黄素的含量不到0.3%,而茶红素  相似文献   

6.
茶黄素的生理功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素是红茶中的主要成分,是多酚类物质氧化形成的一类能溶于乙酸乙酯的、具有苯并卓酚酮结构的化合物总称,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突变、抗癌防癌、降血糖、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国内外茶黄素生理功效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茶黄素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茶黄素合成过程中影响茶黄素的形成、降解的各个因素,为茶黄素的生物合成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并展望了茶黄素将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茶多酚抗氧化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46,自引:13,他引:46  
胡秀芳 《茶叶科学》1999,19(2):93-103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份, 有着独特的抗氧化效果。其抗氧化机理表现在6个方面: 作用于自由基有关的酶, 直接作用于自由基, 络合金属离子, 再生体内高效抗氧化剂,与其他成份协同增效和调节机体免疫力。文中对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主要就酶工程技术在茶黄素的制备上的应用,通过游离酶法合成以及固定化酶合成所做的研究,涉及酶源的选择,酶活性条件的优化等。通过对上述研究作出综述,最后提出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儿茶素酶促制备茶黄素各反应条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确定儿茶素酶促制备茶黄素自动化提供科学依据,并就酶促制备茶黄素在选择多酚氧化酶方面以及同工酶方面做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选择溶剂系统乙酸乙酯/正己烷/甲醇/水(3/1/1/6),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茶黄素单体成分,可以将红茶中的四种主要条黄素成分分成三个部分。调节样品溶液与流动相溶液的pH值时,会导致流动相流出液中不同pH值区域的出现,茶黄素成分的分离和纯化受溶液pH值的影响,分离和洗脱过程与溶液的pH值紧密相关。该法可以高度浓缩富集茶叶中的四种主要茶黄素成分。  相似文献   

12.
高速逆流色谱在茶黄素分离上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茶黄素单体成分 ,经过比较后 ,选择溶剂系统为乙酸乙酯 -正己烷 -甲醇 -水 (其比例为 3∶1∶1∶6 ) ,并优化了分离茶黄素的条件。结果表明 ,在流速不超过2 0ml min、进样量不超过 2 50mg时 ,均能达到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3.
茶色素中茶黄素类的HPLC定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结合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对茶色素中三种主要茶黄素(茶黄素,TF1;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TF2+TF3;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F4)进行了分离纯化,并以它们为标样,建立了茶色素中三种主要茶黄素的HPLC定量法。精密度和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TF1、TF2+TF3和TF4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6’8.5%、2.0’3.8%和2.0’3.9%,三者总量的变异系数为2.2’4.1%。应用该法对Sigma公司的混合茶黄素标样测定表明,其相对误差为3.4%。对自制茶色素中茶黄素类含量分析表明,茶黄素类总量可达20.5%、其中TF1、TF2+TF3和TF4的含量则分别为6.0%、9.1%和5.4%。茶色素中茶黄素类HPLC定量方法的建立,对于茶色素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并有助于茶色素的开发以及药理功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儿茶素体外氧化制备茶黄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对儿茶素通过体外酶促氧化和化学氧化定向制备茶黄素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制备途径进行了比较。酶促氧化结果表明,发酵80分钟时,茶黄素的生成量最高(为15.05%)。化学氧化结果表明,以大叶儿茶素为材料,浓度为10βmg/ml, 氧化剂的比例为2:3:1(儿茶素: K3Fe(CN)6:NaHCO3)时,有利于茶黄素类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茶黄素体外氧化制备方法的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茶黄素体外氧化制备方法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氧化途径、底物的组成与含量、反应所选择的酶、系统pH值、反应温度和溶氧浓度。  相似文献   

16.
牛丽  曹佩琴  刘仲华 《茶叶通讯》2014,(1):15-17,23
研究茶黄素(Theaflavin,TF)对高糖(High glucose,HG)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s)氧化损伤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用葡萄糖诱导细胞成氧化损伤模型,外加一定浓度的茶黄素干预,比色法检测细胞体内SOD、CAT、GSH-Px、MDA活力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正常培养的细胞,高糖诱导细胞体内SOD、CAT、GSH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上升;加入茶黄素后,提高了细胞内SOD、CAT、GSH-Px的活力,降低了细胞内MDA的含量,与模型组细胞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7.
茶多酚对肾病的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对茶多酚治疗肾病的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综述。免疫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与活性氧是引发肾病的重要因素,作为良好的免疫调节剂和活性氧清除剂,茶多酚对免疫和活性氧引起的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茶多酚既可通过抗氧化而抑制肾病的发生,同时还通过调节血液流变学特性而控制肾病的进展和恶化,这种对肾病发生和进展的双重抑制是茶多酚有效预防和治疗肾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冯宗云  何萍  张静 《玉米科学》1996,4(3):007-010
本文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质核两个遗传体系相互依存和联系的统一关系之中。应把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及核基因这三类遗传体系联系起来研究,能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机理做出比较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Antioxidative activities in some common seaweed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Dietary antioxidants from plants are believed to help prevent aging and other diseases throug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by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assay and deoxyribose assay were ascertained among 27 species of common seaweeds using a sequential extraction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PPH scavenging activity existed in 15 species; Gelidium amansii, Gloiosiphonia capillaris, Polysiphonia urceolata, Sargassum kjellmanianum, Desmarestia viridis, and Rhodomela teres showed the strongest activit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oxyribose results showed that almost all the seaweed species had good ability to scavenge hydroxyl radicals. The most active species were Rhodomela teres and Chorda filum.  相似文献   

20.
茶树多酚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酶,是红茶制作中品质形成的关键酶类。多酚氧化酶可催化氧化儿茶素类物质形成茶黄素类(TFs)色素,而后者对红茶色、香、味等品质形成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