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要:采用"3414"法进行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自行堆制微生物有机肥与不同配比化肥配合施用对小油菜产量、硝酸盐、其他营养元素含量及土壤中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有机肥和化肥按适当比例配合施用可以显著降低小油菜硝酸盐含量,尤其以N∶P∶K=1∶1∶2时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最低,为1 623.14mg/kg,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实现蔬菜优质安全的目标;当N∶P∶K=2∶2∶1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最低,为2.00mg/kg。微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配合施用可以有效降低小油菜硝酸盐含量并且很好地调节土壤硝态氮含量,提高小油菜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永良4号为实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化学分析、生物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施用尿素、硝铵、碳铵3种氮肥品种对春小麦硝酸盐含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品种的氮肥均显著提高了全株特别是茎叶的硝酸盐含量及累积量,不同氮肥品种之间对籽粒硝酸盐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施用硝酸铵并没有提高籽粒硝酸盐含量。硝态氮含量在生育前期极高,到后期迅速降低,成熟期时籽粒中分布已经很少,远低于绿色食品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有机无机肥料对蔬菜产量和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成都平原的主要蔬菜萝卜和大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有机肥料和化肥对萝卜和大蒜的产量及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量的情况下,三种有机肥处理对萝卜、大蒜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全化肥处理和半量化肥加半量有机肥处理能够保证萝卜和大蒜都获得较高的产量,表明不同有机肥品种对不同蔬菜的适宜性和很强的针对性。两种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在生长前期大大高于成熟期,并非有机肥生产出来的蔬菜其硝酸盐含量就一定低于化肥。无论是有机肥还是化肥,合理施用都能生产出硝酸盐含量很低的蔬菜产品。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配合施用,既能提高蔬菜的产量,又能降低蔬菜的硝酸盐。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木质素施入土壤后对尿素转化及冬小麦生物量、氮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能调控无机态氮释放,表现出在冬小麦返青期施用木质素的土壤无机态氮含量较低而拔节期较高的趋势。施用木质素后土壤无机态氮的动态变化情况,有利于促进冬小麦的氮素吸收,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木质素提高了冬小麦生物量最大积累速率,其中铵法木质素提高了29%,碱法木质素提高了13%。铵法木质素、碱法木质素处理与化肥相比,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强度都有所提高,且铵法木质素比碱法木质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浅析施肥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蔬菜硝酸盐含量高低与人民健康密切相关。(2)调查结果表明,市场上销售的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比较严重。(3)试验证明,过量施用化肥,尤其是化学氮肥,是造成蔬菜硝酸盐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在施足有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磷钾肥可以有效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提高蔬菜品质。  相似文献   

6.
小白菜硝酸还原酶基因的克隆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蔬菜是一种易于富集硝酸盐的植物性食物,人体摄入的硝酸盐大部分(70%~80%)来自蔬菜。然而,我国蔬菜生产中氮肥用量迅速提高,造成了蔬菜,特别是喜氮的叶菜类蔬菜硝酸盐含量过高。不同蔬菜硝酸盐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同一种蔬菜不同品种体内硝酸盐含量也存在差异。不同器官累积硝酸盐的能力不同,硝酸盐累积取决于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海盐渍化土上蚕粪与无机氮肥(碳铵和尿素)的施用对土壤生物量态氮和土壤供氮特征的影响,指出(1)施肥均能明显地提高土壤生物量态碳和生物量态氮的含量,蚕粪与无机氮肥配合施用比化肥单施或蚕粪单施更能增加土壤生物量态氮含量。(2)土壤生物量态氮是土壤氮素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土壤有效氮的重组成部分;(3)土壤生物量态氮的消长与壤的供氮特征关系极为密切,只要前期有强烈的微生物固持无机氮肥过程,  相似文献   

8.
梁斌  赵伟  杨学云  周建斌 《土壤学报》2012,49(4):748-757
以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施肥土壤中施用氮肥后土壤氮素含量、微生物固持及释放和作物吸收及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增加长期不施肥土壤(NF)矿质氮含量,对长期施用化肥土壤(NPK)和有机无机配施土壤(MNPK)矿质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施用氮肥对NF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含量无显著影响,使拔节期NPK和MNPK中SMBN含量分别增加了4.3倍和0.8倍。从小麦拔节期到开花期,NPK和MNPK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51%和56%。小麦收获时NPK和MNPK土壤氮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6%和45%;而NF土壤所施入的氮素几乎未被小麦吸收利用,但在玉米季有34%被吸收。小麦收获时,NF土壤施入的氮肥有50%以上淋溶至土壤30 cm以下土层,施氮也显著提高了NPK土壤30~5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但施用氮肥对MNPK土壤0~100 cm剖面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说明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增强了土壤氮素的缓冲能力,协调了土壤氮素固持与作物吸氮间的关系,为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氮素对环境影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土壤诊断与小麦玉米的氮肥分期定量补差施肥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远任  蒋希铮 《土壤》1990,22(4):208-209,217
作者1976年倡导的氮肥分期定量补差施肥法,是以0-40厘米土层中无机氮含量作为氮肥定量指标的。补差施法即:化肥氮的用量=定量标准-施氮前土壤无机氮含量。根据差值,再按每差1ppm,每亩增施化肥氮0.斤标准施用氮肥。  相似文献   

10.
硝酸铵和其他硝态氮肥一般不宜施用于蔬菜,硝态氮肥施入菜田后,会使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成倍增加,硝酸盐在人体中容易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剧毒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化肥,不宜施用于番茄等,含氯肥料在土壤中分解后,铵或钾离子会被土壤吸附或被蔬菜吸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蔬菜根系产生毒害,严重的会造成蔬菜死亡。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肥用量对蔬菜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26,自引:13,他引:113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对蔬菜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使蔬菜的生长量提高1.1~6.1倍,但增长并不与氮肥用量同步。氮肥用量较高时,蔬菜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量有降低趋势;硝态氮含量却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不断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933~0.957)。蔬菜各器官、部位的硝态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不施氮肥时,根的硝态氮含量大于茎叶,茎又大于叶;施氮后根的含量小于茎叶,茎小于叶;无论施氮与否,叶柄的含量均高于叶片。把蔬菜的生长、硝态氮吸收及还原转化联系起来分析,可以看出,增加氮肥用量虽然提高了硝酸还原酶活性,但硝态氮的还原作用仍小于吸收,从而导致蔬菜体内出现硝态氮累积。而且,随氮肥用量增加,硝态氮累积量的增加远超过了生长量的提高,使硝态氮含量迅速升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形态、用量及施用时期对小青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施肥下,产量最高的是硝酸钙,尿素+微量元素处理;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和碳酸氢铵处理间无显著差异,DMPP处理产量最低;追施微量元素能提高小青菜的产量。硝酸盐含量随着收获时期的延后而降低,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则略有升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收获期取样时,不同氮肥对硝酸盐的积累是:硝酸钙>DMPP>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尿素+微量元素>碳酸氢铵。配施微量元素及氮磷钾的协同吸收均能降低硝酸盐含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指标,以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效果较好。小青菜产量和Vc含量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提高,但硝酸盐含量也随之提高;小青菜产量和Vc含量随着施氮时期的延后而降低,硝酸盐含量高峰出现在追肥后20d左右。  相似文献   

13.
以露地番茄(Solanum lycopersicom L.)为试材,进行了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条件下,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番茄产量增幅较大,以6∶4养分配施比例产量最高,总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5.6%。施用无机肥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较高,维生素C含量以施用有机肥处理的最高;番茄果实的营养品质和口感以施用有机肥处理的最佳。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与肥料施用无相关性,可能是受番茄产量高低的影响。施用有机肥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施用无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亚硝酸盐含量则以施用无机肥和低有机肥配施量处理的含量较低。施肥有明显降低番茄果实Hg含量的作用,但却提高了Pb和As含量,对Cu、Zn和Cd含量的影响较小;施用有机肥可显著降低番茄果实Cr含量。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效态Zn和Cd含量,降低了土壤有效态Pb含量,对土壤有效态Cr和As含量的影响较小;施用有机肥使土壤有效态Cu含量显著降低,而使土壤有效态Hg的含量提高;施用无机肥可提高土壤有效态Cu的含量。不同施肥处理番茄果实重金属含量变化与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变化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施肥改变了番茄的生物产量,从而产生对植株吸收重金属元素的生物稀释作用造成。各试验处理番茄果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及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国家蔬菜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说明合理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不会造成番茄果实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4.
采用网室盆栽结合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两种氮肥(尿素和硝酸铵)不同用量及其添加双氰胺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土壤硝化细菌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与空心菜、菠菜中硝酸盐、产量和品质关系。结果表明,2种氮肥不同用量都与空心菜的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以及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呈正相关。不论施用尿素还是硝酸铵的处理,添加双氰胺都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和维生素C、降低土壤中硝化细菌数量、减缓铵态氮的转化,从而减少蔬菜对硝酸盐的吸收。不论是减少土壤硝化细菌数量、减少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还是减少菜体硝酸盐含量的效果上来看,在尿素中添加双氰胺处理的效果均好于在硝酸铵中添加双氰胺的处理,证实了双氰胺作为一种硝化抑制剂,能有效抑制硝化细菌数量,从而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最终导致降低菜体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5.
有机肥料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替代率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用量下有机肥料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矿质态氮的影响,试图探索出有机肥料氮替代无机氮的最适替代率,并对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8381~9810 kg/hm2)能获得与单施化肥处理(8381~10124 kg/hm2)更高或持平的产量;2)与单施化肥相比,氮用量在N 240 kg/hm2内,有机肥料氮替代无机肥料氮的最适替代率为10%~20%(相当于施用1500~3000 kg/hm2商品有机肥),此时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都达到最佳水平;3)与单施化肥相比,氮用量在N 240 kg/hm2以内并且有机肥料氮占氮总量的10%~20%时可以获得较为平稳的氮素供应过程,改善了土壤供氮能力。上述结果可为研制有机无机复合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管理对吉林春玉米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针对吉林春玉米氮肥施用中存在氮肥用量偏大,且具盲目性的现状,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农民习惯施氮量和推荐施氮量下氮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子粒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施氮量下,苗期和灌浆期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习惯施肥,有机无机配合提高了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速率。施氮处理与不施氮相比均显著增加玉米子粒产量,增产11.2%~16.8%; 推荐施氮量下玉米子粒产量与习惯施氮量相当,但显著提高氮素的偏因子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在氮磷钾用量一致的基础上,用3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与100%化肥氮处理的产量相当,对氮素利用效率也没有影响,并降低收获期土壤无机氮含量。说明合理施用氮肥不但能够维持玉米产量,还可减少氮肥投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氮是吉林春玉米氮素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替代氮化肥对叶菜产量品质和土壤氮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氮替代化肥氮是化肥减施的措施之一。2015和2016年2 a连续种植5季叶菜类蔬菜,研究有机氮替代化肥氮对叶菜产量、品质和土壤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和生菜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比例达到25%,而大白菜秧替代比例达到25%~50%时能够获得与常规施肥相当的叶菜产量。有机氮替代比例达到50%以上可以显著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仅100%施用有机肥氮才能显著降低生菜和大白菜秧硝酸盐含量,而在第5季有机氮替代化肥氮处理均提高了小白菜Vc含量。不同施肥处理对生菜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糖酸比的影响较小,高量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50%~100%)对小青菜可溶性糖和糖酸比的影响主要在第一季,100%施用有机肥氮才能增加大白菜秧可溶性糖和总酸的含量。随着有机氮替代比例的增加,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氮替代化肥处理0~20cm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减少了10.67%~16.11%和23.13%~69.03%,而20~40cm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减少了21.15%~60.77%和2.04%~10.20%。因此,对于叶菜类蔬菜而言,有机肥氮替代25%~50%化肥氮能够获得较好的产质量并减少硝态氮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牛粪、化肥单施和配施对萝卜产量,菜体硝酸盐累积、分布、同化,及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化肥单施和配施,萝卜产量动态变化依次为FOM(1/2化肥+1/2牛粪)、OM(牛粪)F(化肥)CK(无肥),叶部和肉质根硝酸盐含量高低依次为FFOMCKOM,粗蛋白累积量依次为FFOMCKOM,土壤硝态氮含量动态变化依次为FFOMOMCK。综合各因素总体以化肥配施牛粪最为适中,若重点考虑食用安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环境效应,则以单施牛粪表现为最佳,各处理引起硝酸盐富集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风险依次为化肥(1/2化肥+1/2牛粪)牛粪。萝卜硝酸盐含量分布表现为叶部生长旺盛期叶部硝酸盐含量高于肉质根,肉质根生长旺盛期地下部将贮存更多的硝酸盐。在地上部,当植株硝酸盐富集时,硝酸盐累积在内叶和叶柄中;当植株生长处于养分"饥饿"状态时,硝酸盐释放到外叶和叶片中。因此,菜地连续施用有机肥,不仅可减少蔬菜对硝酸盐的富集,且可维持后期蔬菜产量。  相似文献   

19.
施用不同氮、钾肥水平对卷心菜中硝酸盐含量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施用不同含量的氮、钾,对卷心菜中硝酸盐含量积累的田间试验得出:影响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氮,而钾对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积累和减少无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影响植物吸收钾的因素很多,光照、温度、水分等外界条件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植物对钾的吸收,并使植物体内的氮代谢和硝酸盐积累也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氮肥对黄土高原大棚蔬菜及土壤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黄土高原大棚蔬菜不同施肥水平及采收期试验,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蔬菜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氮素水平较低情况下,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蔬菜产量随之提高,当黄瓜施用量达300kg·hm-2、芹菜施用量达400kg·hm-2时,其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6.7%和37.5%,而菜体中硝态氮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但当施用量超过500kg·hm-2及600kg·hm-2时,会使黄瓜、芹菜产量逐渐下降同时导致蔬菜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迅速增高,使蔬菜达到高污染水平.施肥后随时间的推移,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在中等施肥条件下30d后可达到食用水平.黄土高原土壤氮素淋溶强烈,在氮肥施用后15d,50cm左右土层中硝态氮累积量最多形成峰值,且随时间的推移其峰值有逐渐向下移动的趋势.本实验证实:适量氮肥有利于蔬菜生长,还可有效减少氮素污染,在黄土高原大棚蔬菜生产中氮肥最佳用量为400~500kg·hm-2,同时应严格控制采收时间,在蔬菜采食前30d内不能施用氮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