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阳性样品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外壳蛋白基因设计3条引物和2条探针,探针5′端分别用生物素和荧光进行标记;利用这套引物和探针在59℃进行RT-PCR恒温扩增90min,扩增产物用核酸试纸条进行检测。用其它5种同样侵染葫芦科作物的植物病毒作为对照进行试验,以期确定试纸条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将梯度稀释后的总RNA作为模板进行检测,以确定该方法的灵敏度。结果表明:该试验建立的核酸试纸条检测方法对CGMMV具有特异性,能够有效区分CGMMV及同样侵染葫芦科作物的黄瓜花叶病毒(CMV)、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烟草花叶病毒(TMV)、番茄花叶病毒(ToMV)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同时该方法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测低至24.300ng·μL~(-1)的总RNA。因此该试验建立的核酸试纸条法可用于CGMM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病毒病是陕西关中地区线辣椒的主要病害。关于该地区线辣椒病毒病毒源鉴定已经有过文献报道。但是,随着品种的更新、栽培环境的演化以及病原的分化等,有必要对其毒源进行定期地检测,以便为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依据。该研究在陕西省关中西部线辣椒主产区(千阳县、凤翔县、周至县)根据田间宏观症状随机采集当地主栽品种和部分育种优系的叶样,利用ELISA检测蚕豆萎蔫病毒(BBWV)等6种病毒,同时利用检测试纸对黄瓜花叶病毒(CMV)进行现场检测。ELISA结果表明,检测的55份样品均携带1种以上病毒,病毒侵染率高达100%。有2个样品携带所检测的全部6种病毒。在检测的6种病毒中,BBWV,PMMV、CMV、ToMV、TMV和PVY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1.8%、76.4%、43.6%、41.8%和23.6%。CMV试纸检测的18个样品全部携带CMV病毒。  相似文献   

3.
黄瓜抗病毒病材料的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病毒病是为害作物的主要病害,几乎所有作物都可发生病毒病。侵染瓜类作物的病毒种类较多,目前报道的从瓜类作物上分离和鉴定的病毒有28种,侵染黄瓜的主要有7种:CMV(黄瓜花叶病毒)、WMV(西瓜花叶病毒,原WMV-2)、ZYMV(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YFV(西葫芦黄斑病毒)、PRSV-W(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原WMV-1)、MWMV(摩洛哥西瓜花叶病毒)、CGMV(黄瓜绿斑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4.
采集北京顺义和昌平、山东寿光及广东深圳等地田间感染病毒病的黄瓜材料284份,利用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WMV)、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及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5种黄瓜病毒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其进行病毒病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顺义和昌平采集到的126份和124份病毒样品,均在其叶片上检测到CMV、WMV、ZYMV 3种病毒,其中CMV检出率最高,均为100.00%;其次是ZYMV,检出率分别为80.95%和66.94%;WMV检出率最低,分别为51.59%和53.23%;在感病果实上只检测到CMV。在寿光采集的28份发病叶片中,检测到CMV、WMV、ZYMV、PRSV 4种病毒,其检出率分别为100.00%、35.71%、35.71%、17.86%。在深圳采集的6份黄瓜感病材料中,检测到CMV、WMV、PRSV 3种病毒,其检出率分别为100.00%、50.00%、50.00%。调查结果还发现,在北京顺义和昌平、山东寿光及广东深圳均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侵染节瓜的3种病毒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芹  李华平  谢大森  罗少波  彭庆务 《园艺学报》2011,38(11):2215-2222
 根据侵染节瓜3种病毒——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的外壳蛋白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在建立各种病毒单项PCR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初步建立了能同步、快速、灵敏地检测这3种病毒的多重PCR检测体系,为节瓜病毒病原的检测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植物病毒因其危害大,防治又很困难,故有"植物癌症"之称.几乎每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及观赏园艺植物都会受到病毒的危害,病毒病已成为制约作物和园艺植物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本文对黄瓜花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两种广谱性植物病毒的基本特性、表现症状及目前国内外对该病毒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开展植物病毒病的研究奠定基...  相似文献   

7.
付登茂 《西南园艺》2000,28(1):25-25
近年 ,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迅速发展 ,病毒病为害逐渐严重 ,茄果类蔬菜病毒病已成为遵义市蔬菜产区的主要病害。由于病毒病毒原多 ,增殖快 ,寄主多 ,寄主无免疫系统 ,目前尚无消灭毒原的特效药。笔者于1994年在遵义市郊礼仪坝 ,调查了早春茄果类蔬菜的病毒病。根据病毒具有全寄生 ,被动侵染 ,易被钝化 ,繁殖受寄主及其环境条件的控制等特点 ,进行合理防治 ,取得较好效果。1 主要病毒病原1.1 病毒 调查发现为害蔬菜的主要病毒有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番茄花叶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 ,为害茄果类蔬菜的主要毒原为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  相似文献   

8.
动态信息     
动态信息用基因疗法治疗黄瓜花叶病黄瓜花叶病毒(CMV)可危害近800种不同的植物种类,包括西红柿、芹菜、黄瓜、莴苣、瓜类、菠菜、甜椒、辣椒和南瓜等。在马里兰州的科学家正在运用抗病毒成分(一种被称为病毒随体的基因片段)对西红柿植株进行基因工程处理。这种...  相似文献   

9.
<正>1发生规律黄瓜病毒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南瓜花叶病毒侵染所致。病毒随多年生宿根植株和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也可由种子带毒越冬。病毒主要通过通过种子、汁液摩擦、传毒媒介昆虫及田间农事操作传播至寄主植物上,进行多次再侵染。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2~26℃,相对湿度85%左右,最适病症表现期为成株结果期,发病潜育期15~25天。西安地区设施病毒  相似文献   

10.
对番茄抗黄瓜花叶病毒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其主要包括利用病毒外壳蛋白、病毒复制酶、病毒星RNA和天花粉蛋白基因等,讨论了番茄抗黄瓜花叶病毒基因工程育种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利用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和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的多克隆抗体,以及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及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抗原直接包被ELISA法对四川省攀枝花、西昌和德昌地区的南瓜、甜菜和辣椒上采集的病毒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87份样品中PVY的侵染最普遍,总检出率达74.71 %|CMV、TMV、TuMV、BBWV-2和PVX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2.64 %、13.79 %、22.99 %、10.34 %和14.94 %。在87份样品中,仅发现TuMV、PVX及PVY的单独侵染|其余25份样品均检测到2种以上病毒的复合侵染,总检出率为34.72 %。表明攀西地区蔬菜上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普遍,PVY是该地区蔬菜上的优势毒原。  相似文献   

12.
干制红辣椒病毒病是辣椒生产中危害较重的病害,感病后易造成落花、落果、落叶,一般减产1/3左右,严重时可减产50%。该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生产上主要病毒种类有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1发病症状病毒病在田间为多种病毒复合侵染而使症状表现多样。1.1花叶型:初期叶脉轻微褪  相似文献   

13.
上海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自1909年美国发现第一种番茄病毒--TMV(烟草花叶病毒)以来,世界各地相继报道了近30种可侵染番茄的病毒.在上海番茄病毒病的主要病源为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侵染番茄引起花叶、蕨叶和黑褐色坏死斑等病毒病症状,严重时引起死亡.自2005年10月以来,上海孙桥温室番茄发生了一种新的病毒病,经病样超薄切片电镜观察、酶学检测、分子检测,以及嫁接试验等,结果认定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严重发生田块病株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石河子以及新湖总场籽用西葫芦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田间症状并采用RT-PCR方法,研究了籽用西葫芦发病情况。结果表明:籽用西葫芦病毒病田间症状主要表现有花叶型、黄化型、畸形和蕨叶型4类,其中花叶型最普遍。检测出的病毒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小西葫芦黄瓜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和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W),4种病毒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3.3%、84.8%、75.8%和21.2%;其中,样品受2种及以上病毒复合侵染检出率达66.7%,主要以ZYMV+CMV、ZYMV+WMV、ZYMV+CMV+WMV+PRSV-W复合侵染为主。  相似文献   

15.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的发生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CGMMV)是葫芦科植物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毒因其为害的严重性,在国外已引起了高度的重视。现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传播方式、发生及分布情况、危害情况、以及该病毒的检测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等进行综述,并对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提出了应生产健康优质种子、加强种子检疫、进行种子除害处理,加强田间管理和药剂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7 种植物病毒的抗体,对采自重庆7 个区县的67 份南瓜病毒病样品进行了抗原直接包被酶联免疫吸附分析(ACP-ELISA)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这67 份样品中,至少59 份感染了所要检测病毒,其中,感染黄瓜花叶病毒 (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TMV)、番茄花叶病毒 (Tomato mosaic virus, ToMV)、芜菁花叶病毒 (Turnip mosaic virus, TuMV)、蚕豆萎蔫病毒2 号 (Broad bean wilt virus 2, BBWV-2)、马铃薯Y 病毒 (Potato virus Y, PVY)和马铃薯X 病毒(Potato virus X, PVX) 的样品分别为80.60%、77.61%、74.63%、82.09%、76.12%、83.58%和55.22%。在检测呈阳性的59 份样品中有93.22%的样品受到2 种以上病毒的复合侵染,而受7 种病毒复合侵染的样品高达60.00%,表明在南瓜上病毒复合侵染现象相当严重。进一步对54 份受CMV 侵染的南瓜样品检测发现,CMV 亚组Ⅰ (CMVⅠ) 病毒侵染的样品有49 份,占90.74%,CMV 亚组Ⅱ (CMVⅡ) 病毒侵染的样品为11 份,占20.37%;其中6 份(11.11%)样品检测到CMVⅠ和CMVⅡ的复合侵染。以免疫捕获反转录PCR (IC-RT-PCR) 扩增了一个CMVⅠ分离物 (CMV-CQ) 近全长CP 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证实其属于CMV 亚组Ⅰ型,其核苷酸序列与国内CMVⅠ型赤豆分离物 (CMV-RB) 的同源性最高,为98.1%。  相似文献   

17.
据国外报道,侵染油菜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病毒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芜菁花叶病毒(TuMV),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萝卜花叶病毒(RaMV)及烟草花叶病毒(TMV);国内研究认为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病毒主要有 TuMV、CMV 和 TMV。在1983—1987年的5年中,采用乳胶凝集和对流免疫电泳方法对湖南小白菜病毒种类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病毒病主要由芜菁花叶病毒和黄瓜黄叶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其传毒媒介主要是蚜虫。为了控制其发生危害,我们在生产中采用农业防治措施与化学防治措施并用,治蚜防病与施病毒钝化剂控病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到黄瓜花叶病毒在番茄上的发生,受高温、雨后骤晴等气象因子的影响,其病毒主要是通过有翅蚜飞迁传毒而迅速传播;蚜虫的飞迁适宜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为55~80%。根据银灰色反光物有拒避蚜虫的作用,本试验在番茄上采取了银膜条上方拉网和银膜地面覆盖避蚜等措施。并明确了该措施对番茄上黄瓜花叶病毒的防效。  相似文献   

20.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传播方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葫芦科作物重要病毒,通过多种方式如种子、土壤、水、介体和机械接触传播,病害蔓延扩散迅速。该病害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频繁报道,我国也曾大面积受到为害,尤其是西瓜嫁接地区,产业损失严重。带毒种子为初侵染源,发生过该病害的地块土壤也是重要的侵染源,发病植株可通过灌溉水以及机械接触传播病毒。为了更好地控制该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本文介绍了该病毒传播方式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