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我站气象资料分析,77/78年冬期气候有如下几个特点:1,秋凉冬暖倒春寒.秋末天高云淡,气候凉爽.77年11月10日开始,日均温降到20.0℃以下,21日后降到15.0℃以下,中下旬的平均气温比历年平均值低1.2℃—2.0℃,胶树生长受到抑制.冬季(12月—2月)温度较高,12月气温有明显回升,旬平均温度升到15.0℃—18.0℃,与历年比较,月平均气温高1.8℃,月平均最低温度高1.9℃.1月和2月温度有所下降.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2.8℃,月平均最低气温为8.8℃,都比历年平均值高O.2℃;2月份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比历年平均值高0.4℃.由于12月至2月气温连续偏高,春意盎然,多数冬眠作物陆续开始活动,胶树也提早萌芽.3月初开始,天气转为阴冷潮湿,中下旬的平均气温比历年平均值低1.2℃—1.6℃,胶树物候发育受到抑制.如表—1.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地处里下河地区的我县大麦提早拔节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1994~1995年度受到百年未遇的暖冬气候影响,大麦提早拔节现象较其它地区更为突出,较小麦更为明显,部分提前至冬前拔节。提早拔节,使大麦不能安全越冬,叶片、茎杆、乃至幼穗冻伤冻死。为此本文通过对气象、栽培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来探寻大麦提早拔节的原因,并提出具体应变对策。1提早拔节原因1.1冬季气温增高,麦苗生育进程加快据冬季气温资料分析,1981~1997年12月21日~翌年2月20日的0℃以上积温比1959~1980年同期平均每年高SOt:以上,即大麦在冬季,近10多…  相似文献   

3.
假眼小绿叶蝉主害峰危害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俊庆 《茶叶》1992,18(3):27-29
根据1978~1992年的资料,影响假眼小绿叶蝉第1峰(主害峰)危害趋势的主要影响因子有:冬季日平均气温在0℃及0℃以下的天数(x_1),1月份平均气温(x_2),冬季日均温的负温和(x_3),负温平均(x_4=(x_3)/(x_1))。预测方法采用加权列联表法,其历年回报的理论值完全符合实际。本文系补充和修正了作者1986年提出的预测方法,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及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大麦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 ,中国华南 ,西南麦区较为严重 ,在福建省则是大麦的主要病害。一般发病年可造成 2 0 %以上损失 ,重病年减产 30 %以上 ,影响大麦种植范围和产量提高。为此 ,莆田市农科所在“七五”和“八五”期间针对福建省和华南地区雨水多、湿度大、白粉病发生早、频率高、危害重的生态特点 ,开展了大麦抗白粉病育种。在考虑丰产性的同时 ,将白粉病抗性作为主攻方向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攻关 ,经过多年努力 ,取得较大进展。70年代选用早熟 3号与“罗马尼亚”杂交育成白粉病抗性比早熟 3号和矮早三强的啤饲兼用莆大麦 4号 ,在生产上…  相似文献   

5.
我县自 1 992年引进西引 2号六棱大麦种植以来 ,常年六棱大麦种植面积 6 50 0hm2左右 ,有的年份近 1 3万hm2 ,约占大麦种植面积的二分之一 ,是我县主要的饲料作物。近年来 ,西引 2号大麦白粉病发生普遍 ,危害严重 ,发病程度明显重于小麦、二棱大麦 ,已成为西引 2号大麦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其发生危害特点与小麦白粉病存在明显差异。笔者经过近 4年的系统调查研究 ,在摸清西引 2号大麦白粉病在本地发生危害规律的基础上 ,对其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已取得初步结果 ,现报道如下。1 发生危害特点1 1 发生普遍 ,重发频率高。 1 99…  相似文献   

6.
我场地处东径 12 0 32 ′,北纬 33 32 ′,省麦作区划属沿海旱地大麦区 ,耕地土壤为滨海潮盐土 ,海拔 1 7~ 2 8m ,平均气温 14℃ ,无霜期 2 10d ,啤麦生育期内 ( 10月 2 0日~翌年 5月 30日 ) 3℃以上积温 15 2 2 7℃ ,秋季温度下降缓慢 ,雨水少 ,日照好 ,有利于培育壮苗越冬 ,越冬日均温 2 2℃ ,春季温度上升慢而不稳 ,冻害威胁较大 ,初夏阶段气候温和 ,昼夜温差较大 ,空气湿润 ,利于灌浆 ,提高粒重。据方娟等人对大麦气候生产力研究 ,江苏以盐城附近为高值中心 ,我场位于中心区内 ,为啤麦高产稳产区。啤麦早熟 ,适应性强 ,利于茬口…  相似文献   

7.
20 0 3年关中地区气候突出的特点是前、后期阴雨、低温、寡照 ,中期强降雨、骤变温。2 0 0 4年为后期长期阴雨、寡照的重灾年。据陕西气象资料 ,关中地区秋淋发生频率达 33%~ 60 % ,是导致棉花减产的主要原因。因此 ,分析 2 0 0 3年的气候特点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和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的抗性 ,对选育本地区生态型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具有重要意义。1特殊气候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1 .1前期低温阴雨对播期及棉苗的影响。 2 0 0 3年 4月降雨量比历年平均增多 5 5 .2 % ,4月上旬连续阴雨 ,平均气温不足 1 1℃ ,使播期推迟 1周左右 ,出苗迟 ,苗…  相似文献   

8.
我省1989年橡胶白粉病病情据年初对诏安、云霄、漳浦、平和等主要植胶县农(林)场的白粉病病菌越冬、橡胶树落叶量以及1988/89年冬春气温、雨量等情况作出如下预报:一、病情总趋势根据省气象和生产部门病情趋势观察点资料,1988年入冬以来,1—2月份大部份地区温度偏高0.8~1℃,橡胶落叶量不一致,1—3月份降水量比历年平均偏少,病害始见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安徽沿江地区在棉花生产上遇到近 1 0年来最为恶劣的灾害性气候 :前期持续低温阴雨 ,中后期持续高温干旱 ,严重影响了棉花正常生长发育 ,导致生育期推迟 ,蕾铃脱落率增高 ,成铃率减少 ,单产大幅度降低。1原因分析1 .1灾害性气候。 3- 4月份低温阴雨天气 ,对棉花苗期生长有一定影响 ;6月 2 9日到 8月 1 0日的持续 42天日平均最高气温超出 35℃高温干旱天气和 8月 1 1日到 8月 2 0日日平均气温在 2 5℃以下的低温阴雨天气 ,严重影响了棉花正常生长发育 ,造成花粉败育和蕾铃脱落 ,棉株中部形成空枝。据对望江、宿松两县 3万公顷棉田调…  相似文献   

10.
从莆大麦5号的选育试论大麦白粉病抗性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麦整个生产发育过程中 ,受到多种病害侵染和为害 ,大麦白粉病是其中主要的一种 ,植株受白粉病侵害较重时 ,生长衰弱 ,早衰枯萎 ,籽粒变小 ,千粒重降低 ,产量损失轻者 2 0 %左右 ,重者可达 30 %以上。但是 ,大麦白粉病是专性寄生菌 ,品种间抗性有较大差异 ,选育抗白粉病的大麦品种 ,是消除白粉病为害的最有效途径。饲料大麦品种莆大麦 5号的选育 ,在大麦白粉病抗性育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九·五”期间全省推广面积达 3 33万hm2 ,其中 1999年种植面积占全省大麦总面积的 4 6 % ,成为福建省新的大麦当家品种 ,从莆大麦 5号的选育 ,…  相似文献   

11.
江苏沿海地区为我国冬大麦主产区 ,大麦产量常常因早春气候的剧烈变化而受到严重影响。 2 0 0 4年 4月初的大风降温过程 ,正值沿海地区大麦抽穗前后 ,降温幅度在 15℃以上 ,一些大麦品种发生大面积的低温冷害 ,造成空壳现象。本文对试验田间 14 2份材料在灌浆中期 ,进行了空壳率的调查 ,以此了解二棱大麦、多棱大麦不同抽穗期品种 (系 )空壳发生的情况 ,并根据当地气象资料 ,针对去年大麦抽穗期前后特殊的气候条件 ,参考国内学者们的研究报道 ,分析大麦空壳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漳州市10个地面观测站1961-2014年较为完整的气温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漳州市各县(市、区)1961-2014年的年、季、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漳州各地的年平均气温介于20.8~21.6℃,四季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各不相同,春季是内陆高于沿海,夏季是中东部高南北地区低,秋冬季的分布较为相近,均是南部高北部低。近54年漳州市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增温倾向率为0.16℃/10a,四季中秋冬季增温最明显,夏季增温趋势最弱。除了夏季的增温突变发生在21世纪初,其它季节和年的平均气温大都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发生了增温性突变。由此可见,漳州市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秋、冬季的增温所引起。秋、冬季平均气温的升高,有利于冬种作物的生长,尤其有利于热带、亚热带果树安全越冬,同时也有利于病、虫害的安全越冬,易造成春季病、虫害的流行,应加强冬季的清园工作。  相似文献   

13.
橡胶树白粉病(Oidium lheveae Stei-um)是橡胶重要病害之一.它为害胶树嫩叶、嫩梢、花序,严重时导致橡胶树落叶,影响胶树叶片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是橡胶生产中的一大障碍.在国内外植胶区都有此病的发生和流行,我省植胶垦区同样也有白粉病发生与流行.在严重流行的年份所导致的干胶损失,有时还不亚于风、寒害的损失.例如1987年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由于白粉病的严重流行,损失干胶约10吨左右,截止1987年7月底,比1986年同期减产17.1%.在我省据有关方面资料记  相似文献   

14.
橡胶白粉病是一个气候型病害,其发生迟早、发展快慢主要是受气候条件所制约.闽南植胶区环境、气候条件、胶树物候和广东等地差异甚大,白粉病流行规律也不相同.我省植胶面积分散,重病流行年份不多.据诏安建设农场1962—66、1970—79、1980—85年共18年统计,有七年最终病情指数在20以上.其中有五年是病情指数在20—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2月26日,江苏沿海地区普降暴雪。海安县日降雪13厘米,麦田普遍积雪,雪层厚度5~10厘米,当天日平均气温-0.2℃。之后雪止,气温逐日下降,至12月29日平均气温-6.8℃,最低气温达-10℃,致使麦苗冻害。为了探讨雪后低温冻害对大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我们在李堡镇凌河村5组进行了系统观察。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是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的省份,气候复杂多样,大致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是云贵高原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称为云南高原或滇东高原,西部的地貌叫横断山地,属于横断山系南段〔1〕;全省集低纬气候、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和山地气候为一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形成立体农业;"十五、十一五"以来,云南省大麦发展很快,近几年年种植面积突破20万hm2,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大麦抗白粉病育种成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云南省大麦生产及抗白粉病育种有关情况作一些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大麦 7号 (原编号 895 0 67)系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用植3 作母本、85 - 1 0作父本杂交育成的大麦新品种 ,具有高产、高抗白粉病、高千粒重等优良性状 ,2 0 0 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 2 0 0 1年获得农业部科技司颁发的农作物优异种质叁级荣誉证书 ,并被录入《中国大麦遗传资源和优异种质》一书。1 产量表现莆大麦 7号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 ,一般亩产 30 0 kg左右 ,高的可达 35 0 kg以上。1 995~ 1 997年两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 ,平均 349.8kg/ 667m2 ,比对照种莆大麦 5号增产 1 2 .8% ,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1 997~ 1 998年度参…  相似文献   

18.
1998~ 1999年田间试验表明 ,蚜粉克星对大麦纹枯病、白粉病、麦圆蜘蛛及穗蚜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一般用 11%蚜粉克星 EC12 0 0~ 150 0 ml/ hm2 对纹枯病的防效比 5%井冈霉素水剂3750 ml/ hm2 略低 ;对白粉病的防效与粉锈宁相当 ;对麦圆蜘蛛和穗蚜的防效与 4 0 %氧化乐果112 5ml/ hm2 相当 ,蚜粉克星具有持效期长及一药多治的特点。 3月 5日前后用药 ,防治大麦纹枯病兼治麦圆蜘蛛 ;4月 18日前后用药 ,防治大麦白粉病兼治穗蚜。用量以 12 0 0~ 150 0 ml/ hm2 为宜。  相似文献   

19.
我县地处里下河地区腹部 ,近 10年来 ,大麦产量时起时伏 ,很不稳定 ,经综合分析 ,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渍害。渍害不仅使大麦根系活力衰退 ,个体发育不良 ,严重的导致植株变枯死亡 ;同时由于田间湿度的增大 ,易使大麦遭受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危害。实践表明 ,凡是渍害发生重的年份都是大麦减产的年份。为此 ,我们就大麦渍害发生原因及解决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 ,得出一些结论 ,旨在为指导大麦生产提供参考依据。1 大麦渍害的形成原因1.1 地势低洼 ,外河水位高 ,抬高了麦田的地下水位我县大部分大麦田的地下水埋深…  相似文献   

20.
橡胶树白粉病(Oidium heveae stei-nm)是橡胶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病自1918年阿伦斯在印尼爪哇发现以来.目前已遍及世界各植胶区.我国橡胶垦区1951年在海南省最早发现此病.卅年来,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均有发生流行.白粉病为害橡胶树嫩叶、嫩梢和花序.严重时引起落叶、落花,导致胶乳减产,胶果失收.据华南热作研究院观察:病情2级,减产干胶1.9%;3级减产9%;4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