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雨后对浅翻过的林地表土层分别喷施15 kg·hm-2森得保、白僵菌、绿僵菌可湿性粉剂,并进行覆盖与不覆盖稻草的6种处理以防治浙江双栉蝠蛾(Bipectilus zhejiangensis Wang)。结果表明,分别喷施森得保、白僵菌、绿僵菌3种生物农药并覆盖稻草对春笋的防治效果为98.3%、86.8%、89.2%,对冬笋分别为93.8%、86.3%、87.6%;仅分别喷施3种生物农药而不覆盖稻草对春笋的防治效果为91.0%、76.3%、78.2%,对冬笋分别为82.3%、72.6%、76.1%。各种防治处理与对照(未进行任何处理)相比,平均新竹株数、高度、眉围分别提高300~535株·hm-2、1.4~2.8 m和4.5~6.8 cm。综上认为,覆盖稻草比不覆盖稻草的防治效果更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浙江双栉蝠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群荣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1(3)
浙江双栉蝠蛾是福建省毛竹笋的一种新害虫,该虫在福建1年发生1代,6月中旬幼虫孵化,11月初至翌年2月上旬幼虫开始钻蛀毛竹笋萌发的不定根或冬笋,3月中旬至4月初幼虫开始大量集中在春笋的周围并蛀人笋内为害,幼虫历期长,达273~298 d.老熟幼虫在3月中旬开始结茧化蛹,化蛹盛期为4月中旬到下旬,蛹期23~28 d.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盛期为5月中旬.雌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雌成虫可多次产卵,平均产卵量为1 063粒,卵期25-30 d. 相似文献
3.
应用白僵菌和绿僵菌防治浙江双栉蝠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致病力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B3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etsch.)Sorokin]Ma1291-2菌株,以不同的施菌方式防治浙江双栉蝠蛾(Bipectilus zhejiangensis Wang),统计分析2 a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菌株均体现笋基灌施的防治效果较菌土撒施好,但以3月上旬进行撒施,3月中旬进行灌施(撒施+灌施)的防治效果最好。2菌株防治后第1年的退笋率无显著差异,而绿僵菌防治后第2年退笋率显著较低。以撒施+灌施防治后第1年和第2年,白僵菌B3菌株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20%和36.76%,绿僵菌Ma1291-2菌株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28%和48.70%。因此,2菌株均有林间应用价值,并以不同时间撒施+灌施的施菌方式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金龟子绿僵菌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5种不同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进行室内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金龟子绿僵菌菌株中,Ma1291-2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效果最佳,校正死亡率达76.67%,其LT50值为5.4 d。不同浓度M a1291-2菌株悬浮液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致病力加强,10 d内的LC50为1.98×105孢子.mL-1。该菌株的致死中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缩短,5.05×108孢子.mL-1浓度处理下的LT50最短,为1.8 d;而1.05×105孢子.mL-1浓度处理下的LT50最长,为8.7 d。该菌株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浙江双栉蝠蛾危害对毛竹鲜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受浙江双栉蝠蛾危害的毛竹鲜笋以及施用森得保药剂防治后的健康鲜笋进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受浙江双栉蝠蛾危害的鲜笋,其粗纤维含量比健康鲜笋含量高,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以及维生素C含量则显著减少,糖酸比低于健康鲜笋。施药处理后健康鲜笋,其总糖含量略有增加,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有所减少,但差异均不显著。这说明被害鲜笋的品质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其营养价值下降,食用价值降低;而施药处理对毛竹健康笋的营养品质影响不明显,没有造成营养的流失,不影响鲜笋的食用。 相似文献
6.
球孢白僵菌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应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5):922-927
应用8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 Vuill]菌株分别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以浓度(1.0±0.5)×106孢子/mL的孢子悬液接种12d后,B3菌株对该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其校正死亡率、僵虫率分别为(90.71±2.16)%和(87.07±0.95)%,致死中时(LT50)最短(6.20 d),且具较高的僵虫虫体含孢量(5.75×1010孢子/虫),该菌株对幼虫致死效应较强的时间在第6至第8d.接菌后在第5天和第6天,B3菌株对该虫的LC50分别为1.35×108孢子/mL和1.23×106孢子/mL.B3菌株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B187菌株也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8.
对湖南棒蝠蛾幼虫内部器官进行了解剖,包括丝腺与吐丝器、消化道、排泄器官、腹神经索、呼吸器官和生殖器官等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湖南棒蝠蛾(NapialushunanesisChuetWang)生殖系统的形态构造。分为雌性内部生殖器官、雌性外部生殖器官、雄性内部生殖器官及雄性外部生殖器官四部分。雌性内生殖器中,卵巢为多滋式,一对,各由四根卵巢管组成,两组卵巢管汇合成中输管通外生殖腔,外方开口为产卵孔;受精囊为肾形,通过受精囊管与生殖腔相通,在受精囊顶端有分叉的受精囊腺;无附腺。雌性外生殖器由袋状交配囊和产卵器组成;无导精管。雄性内生殖器,有睾丸一对,各呈四裂花瓣状,外被淡绿色睾丸膜;输精管一对,基部与肾形贮精囊中部相连;贮精囊端部具附腺。雄性外生殖器构造复杂,抱器瓣无钩,背兜前下方有一瘦长叶,外缘有钩齿,囊形突狭长 相似文献
11.
12.
6种药剂对小麦叶蜂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小麦叶蜂的高效药剂,采用室内毒力测定、田间小区和大田药效比较试验研究了6种杀虫剂对小麦叶蜂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药后48h,75%乙酰甲胺磷SP、2.0%阿维菌素EC和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对小麦叶蜂均有较好的毒杀效果,校正死亡率均达87%以上;小区比较试验以2.0%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的防效最好,药后5d,校正防效达95.83%;其次是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 2 000倍液,校正防效为93.26%;大田药效试验结果与小区比较试验相似,药后5d,2.0%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和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 2 000倍液的校正防效分别达96.20%和92.66%,而20%三唑磷EC 1 000倍液的防效仅为73.17%。结论:小麦叶蜂的田间药剂防治以2.0%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和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2000倍液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14.
玉米瘤黑粉菌冬孢子生物学特性及三种杀菌剂对其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瘤黑粉菌冬孢子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了该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在自然光照射的条件下萌发较好。用清水浸泡3 d,再用0.025 mol/L盐酸处理24 h能显著促进玉米瘤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以天门冬氨酸和硫酸铵为培养液,它们分别在质量分数为2×10-5时玉米瘤黑粉菌冬孢子萌发率最高,分别达81.4%和78.1%。用三唑酮,烯唑醇,包衣杀在田间推荐剂量下对冬孢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它们对冬孢子的萌发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蚁防治新药剂对白蚁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通过毒死蜱、硅白灵和白蚁灵等白蚁防治新药剂对白蚁的毒力测定及野外土壤处理试验等 ,研究这几种药剂对白蚁的药效。结果表明 ,试验药剂对白蚁均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 ,经药剂处理过的土壤对白蚁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经质量分数为 5 0~ 2 0 0g·kg-1毒死蜱处理过的土壤在暴露及防淋避光条件下均有明显的防治白蚁效果 ,其持效期在 6a以上 ;经质量分数为 0 31 2 5~ 2 50 0 0g·kg-1白蚁灵处理过的土壤对白蚁的防治效果与质量分数呈正相关 ,其中质量分数 2 50 0 0g·kg-1的白蚁灵的防治效果至少可达 7a以上。表 5参 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