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选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世龄  李润根  苏生春 《种子》2006,25(3):52-55
反光温敏不育水稻是与长光高温敏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特性相反的新型两用不育系,包括短光敏雄性不育、低温敏雄性不育等多种类型。本文描述了反光温敏不育水稻的光温作用模式。提出以“短光敏不育性典型、光敏温度范围较宽,即诱导不育上限温度较高”为反光温敏不育水稻的选育目标,采用当地和异地、正季和异季自然生态条件与人工光温控制相结合的目标性状鉴定方法选育短光(低温)敏不育系。  相似文献   

2.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及其衍生的光敏核不育系7001S、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增矮64S,以及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810S、安湘S、香125S为材料进行相互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观察F1的育性,根据其可育性和不育性确定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7001S、W6154S、培矮64S与核不育基因供体农垦58S之间有等位点的核不育基因;但温敏核不育系W6154S与培矮64S之间,不具等位点的温敏核不育基因。该结果说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至少存在一对光敏核不育基因和两对温敏核不育基因,而且各对温敏核不育基因可独立遗传,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其不育性得到充分表达。安农S-1与其衍生的不育系之间以及衍生的不育系与不育系之间都具有等位点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农垦58S及衍生的核不育系与安农S-1及衍生的核不育系之间没有等位点的核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3.
梁满中  王晓辉  吴厚雄  陈良碧 《作物学报》2006,32(10):1537-1541
go543S是低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长日高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为了研究诱导花粉不育条件相反的隐性不育基因之间的关系,用低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以及由农垦58S衍生的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培矮64S、长选3S配制4个杂种F1,结果表明在自然长日高温、短日低温和不同人工光、温处理条件下杂交F1的花粉均为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没有像go543S或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期。分别用go543S、农垦58S作父本与杂种F1回交,回交组合中像父本具有育性转换期的不育株的比例约50%,与杂种F1一样的终生不育株约50%,符合隐性基因回交1∶1的分离比。  相似文献   

4.
迄今,国内外水稻科研工作者已发现多个籼型短日、低温诱导不育系和长日、高温诱导不育系,而粳型短日、低温不育系却少见报道。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联合选育出粳稻短日低温敏核不育新种质8608S,其在长日高温条件正常结实,在短日低温条件下不育;遗传分析表明:8608S的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且与农垦58S和培矮64S中的长日、高温不育基因存在非等位关系;该两用核不育系可降低长日、高温不育系的育性起点温度,对增强两系杂交稻田间制种安全性和提高杂种结实率有重大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5.
袁永  吴志 《种子》1990,(6):60-61
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成功,对进一步利用杂交水稻有重要的意义。光敏核不育即是在长日照下,表现不育(制种),在短日照下,表现可育(繁种),为了摸索光敏核不育系在雷州半岛早春制种的可行性,更  相似文献   

6.
雄性不育水稻包颈是影响杂交种子生产的重要因素。隐性长穗颈(eui)基因具有减轻或完全解除雄性不育水稻包颈的作用。但不同播期的具隐性长穗颈基因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包颈程度变化较大,为了揭示影响这类不育系包颈程度变化的原因,本文以隐性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为材料,分析了花粉育性与穗颈节伸出剑叶叶鞘长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工辅助赶粉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温敏型、光敏型及光温互作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在短日和低温的自然条件下进行人工辅助赶粉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人工辅助赶粉是大幅度提高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产量的有效措施。在供试材料的繁殖后代中抽样,也没有发现不育起点温度高的单株,该技术值得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光敏核不育系HN5s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Co60-γ辐照与NaN3(Sodium azide)复合处理及成熟胚培养的方法, 诱发不育性稳定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HN5s产生可育突变体, 通过不同突变体的自交, 相互杂交及其与HN5s测交, 并在人工控制光温条件下鉴定不育性, 研究HN5s不育性的遗传. 结果显示: 在人工诱变的条件下, HN5s可以产生育性恢复和长日高温不育而长日低温可育两类  相似文献   

9.
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低温持续时间的敏感性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培矮64S、810S、株1S、陆18S、729S、139S、康201S、179S、香125S等是一类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可育的高温敏型核不育水稻,它们的临界不育温度为23~24℃左右;go543S是一类高温条件下可育、低温条件下不育的低温敏感核不育水稻,其临界不育温度为29.5℃.分别在自然长日(光长14.2~13.7 h)、高温(日均气温29.0~34.1℃)条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考虑其实用性,提出了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策略。  相似文献   

11.
^60Co-γ射线诱发的8个灿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叶色突变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叶色突变高温表达型、低温表达型及温钝型。  相似文献   

12.
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低纬度、高海拔的贵阳自然低温条件下,按照广适应性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的光温指标进行严格鉴选,成功地选育出了具有起点温度低(23.5℃),稳定不育期长和可育期自交结实率高的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本文报道了2136S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13.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的系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快速发展, 截止2010年底, 共有427个两系组合通过审定。两系杂交水稻已经奠定了在我国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而光温敏核不育系是两系杂交水稻的基础。本文从实用性角度研究了1994年以来通过审定和获得新品种保护权的两系组合所涉及的130个光温敏核不育系, 分析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基本来源和其中126个不育系的系谱。以原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起点演绎了不育系之间的衍生关系, 介绍了大面积应用及获得新品种保护权的73个不育系的系谱, 归纳了新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成途径。讨论了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类型与其核不育基因来源的关系。提出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过程中, 有必要通过系谱分析不育系之间的衍生关系, 对不育系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强调了促进光温敏核不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对加快实用性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 积极应对两系杂交稻制种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机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姚克敏  储长树 《作物学报》1995,21(2):187-189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是由抽穗前5至15-20天的光温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育期内育性表现为一偏向高温(长日)的单峰型曲线,其数量关系可由结实率量化模型表达。温敏型不育系的育性变化由温度主控,光敏型不育系的育性在日长大于最适日长时由日长主控,短于最适日长时由温度主控,光温敏型不育系的育性由温光条件共同作用。温光当量可作为比较温度和日长对育性影响大小的具体量值。育性转换是一个可逆连续过程,其恢复和  相似文献   

15.
水稻优质低温敏核不育系福龙S2 选育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选育水稻优质、低温敏、基本营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选用只有1对隐性不育基因的“田丰S-2”作不育基因供体,基本营养型优质稻中间材料龙优2为不育基因受体,用杂交+生态压力系统选择法,育成了发育特征为基本营养型,不育起点温度≤23℃,综合性状好,生育期显性、稻瘟病抗性为中抗(MR)、配合力强、异交结实率高、可繁性好的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福龙S2,2006年11月通过福建省技术成果鉴定。总结出一套便捷、快速、高效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种程序,并对福龙S2的利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谢军  李必湖  吴厚雄  宁鹏 《种子》2004,23(1):16-17
本试验是将8个新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置于湖南怀化进行分期播种,让其在自然条件下充分表现,以选育出雄性不育起点温度低、育性稳定、综合农艺性状好、易于繁殖制种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结果表明:糯S、粳38S、C40S、9771S、德早S、H155S、怀4S雄性不育起点温度在23.5℃左右,而德es雄性不育起点温度在23.5℃~24℃之间.文章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鉴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肖国樱 《种子》1991,(4):32-32,51
1989年以来,光敏核不育系选育和两系法杂交水稻组合选育,以及光敏核不育水稻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又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兹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18.
育成育性稳定的两系不育系(S系)是两系法杂交水稻选育的关键。目前的两系不育系的育性受气温影响很大,没有真正典型的光敏型,最早的两系不育系质源“农垦58S”及其衍生的若干新不育系,经深入研究表明属于长日高温不育或高温不育类型。其他一些两系不育系质源及其派生系。同属于高、低温敏  相似文献   

19.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远柱  唐平徕 《种子》2001,(2):12-14
作者通过总结从事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实践,就光温敏核性不育基因来源,育性转换监界温度,世代选择方法以及实用型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应具备的几个重要农艺性状选择指标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研究体会。  相似文献   

20.
农垦58S及其籼型衍生系光温敏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晓建  杨仁崔 《种子》1998,(5):17-18
本文研究了农垦585及其衍生的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双列杂交F1和部分组合F2在长日高温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光敏不育系农垦585、8902528775,以及温敏不育系培矮645、88015和25585等6个不育系的不育主基因等位;温敏不育系W61545和92025的不育主基因等位,但与前6个不育系非等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