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桂西北有大片天然柞林,面积约1000万亩,发展柞蚕生产潜力大,但由于柞蚕留种困难,饲养数量少,多年徘徊在300—500担茧之间,发展速度很慢.由于我区地处低纬度,光照短,属过去所谓天然的柞蚕一化性区域,从北方引进的柞蚕二化性种,放养当代即滞育,又因温度变化大,高温季节长,春蚕滞育蛹有的常在10月和来年二月不到制种放养季节而陆续羽化出蛾,(羽化损失15—30%),不但制秋种用不上,且春保春用种由于经历时间长,蛹体消耗能量大,体质弱,羽化率不高,蚕期容易招致蚕病.  相似文献   

2.
柞蚕滞育蛹的形态标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笔者自1972年以来,注意观察柞蚕越冬蛹变化,发现因放养时期和季节的不同,营茧后所处的环境各异,因此发育程度(向滞育期转化)深浅不一,经过越冬后的长期低温抑制,翌年制种成绩就有显著的差别。例如:  相似文献   

3.
柞蚕是以蛹滞育越冬的昆虫之一,研究滞育蛹及非滞育蛹的蛋白质种类及含量的变化规律,有利于其滞育机理的解明。通过SDS-PAGE获得滞育与非滞育雄性柞蚕蛹的蛋白质图谱在分子质量16~105 kD范围内均出现清晰的25条带,其中大小为79、54、48、29 kD的蛋白质表达量较高,79 kD的蛋白质为高丰度表达的大分子质量蛋白质;采用2D-PAGE技术分析,在滞育蛹蛋白质样品中检测到的总蛋白质斑点数为400个,非滞育蛹蛋白质样品中检测到的总蛋白质斑点数为619个,非滞育蛹蛋白质斑点明显增多,二者蛋白点匹配率仅为37%,蛋白质的等电点变化剧烈,差异性较大,匹配率较低。研究结果提示柞蚕蛹滞育过程中蛋白质的数量和种类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开发柞蚕的可利用价值,对柞蚕幼虫、嫩蛹(神仙蛹)及滞育蛹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以滞育蛹最高,分别为59.2g/100g和12.1g/100g;总糖和粗多糖含量则以嫩蛹最高,分别为3.0g/100g和5.4g/100g,其中,嫩蛹的粗多糖比柞蚕幼虫高58.8%,比滞育蛹高74.2%;氨基酸总量嫩蛹最高为44.94g/100g,而且其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也高于柞蚕幼虫和滞育蛹,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10.68%和12.84%。柞蚕嫩蛹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昆虫食品,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河南柞蚕在秋制种过程中,采用40w的荧光灯,光照距离为75cm,蛹茧茧柄朝上用蚕匾排放,集中照射蛹脑部分,每昼夜连续感光17 h,羽化率可达40%以上,基本解决了河南"一化二放"秋蚕放养蚕种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前报介绍了柞蚕卵感光(光照18小时)是柞蚕二化性区域产生滞育蛹(二化变一化)的主要因素。蚕卵感光时间越长,温度 越高,发生滞育蛹就越多。反之,发生滞育蛹就少。但是,柞蚕卵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光照的敏感程度尚不知道,故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7.
昆虫激素类似物对柞蚕滞育蛹活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以蛹滞育。为了探讨昆虫激素类似物对柞蚕滞育蛹的生理作用,我们对柞蚕滞育蛹进行了注射不同种类、剂量的昆虫激素类似物的试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柞蚕为二化性品种杏黄的秋茧。依据柞蚕滞育蛹的形态标志[1],确认其完全进入滞育状态。供试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为JHA,为日本产增丝剂;蜕皮激素类似物MH日本产20-羟基蜕皮酮;抗保幼激素AJH为日本产咪唑类化合物SSP-1(30%粉剂)。1.2试验方法将柞蚕滞育蛹翅缘周围用70%乙醇消毒,用微量注射器将药物从节间膜注入滞育蛹体内。保护温度23℃、湿度70%。具…  相似文献   

8.
我区地处亚热带,位北纬23°—25°间,光照短,属天然的柞蚕一化性区域。从北方引进的柞蚕二化性品种,放养当代即变为越年,一年只能放一次。然而我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一年可放养两次甚至三次。加之柞林资源丰富,全区有柞林面积1000万亩左右,发展柞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9.
柞蚕暖卵光照时间与强度对滞育蛹的影响宫剑云,潘传荣,李逢春,赵丰标(山东省栖霞县丝绸公司)(山东省栖霞县方山柞蚕原种场)前已报道,柞蚕卵期感光是发生滞育蛹的重要因素。但光照由短到长未作系统的试验,日光照中适宜的光照时数尚不确切,适宜的光照强度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北方蚕业》2020,(2):27-29
为探讨一化性柞蚕新品种豫大一号解除滞育的药物剂量问题,解决河南柞蚕区秋用新品种供应问题,对一化性柞蚕蛹进行β-蜕皮激素微量注射,促使其解除滞育进而羽化产卵的试验。结果表明,当药物稀释倍数为1∶17~1∶18时,羽化率均能达到94%~96%,并且死蛾率低,单蛾产卵量和蚕卵孵化率与正常制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正>柞蚕的一化性品种及二化性品种,在胶东地区表现出较稳定地遗传保守性.通常年份,二化性品种春茧羽化95%以上,一化性品种滞育90%以上.但是,1985年二化性品种春茧发生大量滞育蛹,牟平、乳山等县滞育率均达20%以上,严重影响了秋茧生产.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影响滞育的因子有:品种基因、光照、饲料、温湿度等,其中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子是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2.
滞育是昆虫系统发育中所形成的一种生理遗传特性,是为了它自身的生存必须保持的比较保守的一种属性,因此,其形式、生理功能和对环境因素的反应都是受遗传基因的控制的。滞育的机制愈完善,则生命的活动时期与一年中对其最有利的时期(气候条件和食物条件等)的配合愈能园满地实现,有机体在滞育时对各种不利于其活动的客观条件的稳定性也愈高,可以说:滞育是有机体对环境适应的标志。 滞育的发生,决定于它发生前的个体发育阶段中的生活条件,滞育涉及比较复杂的生理机制,有机体显然地有它特殊的新陈代谢型式,即与异化作用的抑制,贮存物质和结合水的积存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3.
以自然光处理为对照,采用不同光照时长与光照强度的日光灯照射河南一化性柞蚕品种豫大1号和辽宁二化性柞蚕品种沈黄1号的蚕茧,探讨不同光照处理对柞蚕蛹滞育解除的影响以及柞蚕蛹滞育解除过程中体内海藻糖和糖原的代谢变化。结果表明,400 lx、17 h/d的光照组合对豫大1号的滞育解除效果最好,羽化高峰期时间最早,校正羽化率为80.0%;沈黄1号在260 lx、17 h/d的光照条件下达到最高校正羽化率(89.9%),400 lx、17 h/d为羽化高峰期最早的光照组合。日光灯照射下,豫大1号的平均校正羽化率较沈黄1号低9.1百分点,羽化持续时间长19.16 d,但2种柞蚕蛹都在光照处理50 d左右达到羽化高峰期;自然光照射下,豫大1号的校正羽化率较沈黄1号的羽化率高9.4百分点。无论是在17 h/d日光灯照射还是自然光照射处理期间,豫大1号和沈黄1号滞育蛹的海藻糖含量均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豫大1号滞育蛹在自然光照射处理期间糖原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在17 h/d日光灯照射处理期间,糖原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沈黄1号滞育蛹的糖原含量在17 h/d日光灯照射和自然光照射下都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阐明柞蚕蛹滞育解除过程中的糖类物质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促使一化性柞蚕蛹解除滞育,羽化产卵,破解河南柞蚕区秋季缺种问题,对春蚕蛹进行了微量β-蜕皮激素注射试验。试验初步表明,当药物稀释倍数为1∶16~1∶18时,羽化率可达到88.5%~95.5%,并且死蛾率低,单蛾产卵量和蚕卵孵化率基本符合制种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5.
柞蚕暖茧温度与蛹体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温度与柞蚕蛹体发育的关系,以利于控制蛹体发育,经三年来(1956—1958)的调查和观察,对蛹体发育从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组织的变化,找出其主要特征。初步划分为几个发育阶段,并探讨了温度与各发育阶段的关系。今就观察的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滞育是昆虫渡过不利时期的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柞蚕为兼性滞育昆虫,其滞育与否,取决于蛹前幼虫期的生活条件,影响其滞育的环境因子主要有光周期、温度、营养等。本文系统概述了有关柞蚕滞育的研究成果,包括其滞育特性、影响其滞育的环境因子、滞育的生理生化基础与分子调控机制,以期为今后柞蚕滞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滞育与非滞育柞蚕物质积累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守星 《蚕业科学》1993,19(1):53-56
<正> 柞蚕化性有其一定的遗传性,但也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关于环境因子对柞蚕化性的影响,学术界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幼虫期光照是蛹期滞育的主要原因,卵期光照对滞育也有影响;二是认为饲料营养是影响滞育的主要原因;三是认为温度对滞育也有重要影响。本试验对不同滞育性柞蚕及雌雄个体分别取样,测定了五龄早期至化蛹初期各物质的含量,比较了蛹期滞育与非滞育柞蚕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诱导源对柞蚕滞育蛹酯酶蛋白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楚 《蚕业科学》2001,27(4):287-292
用不同的诱导源如E .coliK12 D31、TritonX 10 0、脂多糖 (LPS)及其混合物诱导柞蚕滞育蛹 ,并以SDS PAGE和A4 50nm处蛋白吸收值作为测定指标 ,研究其血液上清液脂酶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SDS PAGE凝胶上可观察到不同的诱导源诱导的新酯酶蛋白 ,同时也导致酯酶蛋白吸收值的不规则变化。单位体积的氨基酸浓度表明有些氨基酸在酯酶蛋白和抗菌肽蛋白的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亮氨酸是抗菌肽组成中最重要的组分 ,但是在柞蚕滞育蛹免疫血液中含量并不高。证明诱导产物不仅仅是具有杀菌作用的抗菌肽 ,也包括酯酶在内的其他蛋白  相似文献   

20.
河南柞蚕区,近年来发生两种蛹寄生蜂,俗称茧凤子,飞蚂蚁。我们于1956年调查了南召县的十一个农业社,危害严重的种茧寄生率达50%,轻的5%,平均为13.76%;1960年南召县白土崗,板山坪两公社,被寄生蜂危害的种茧达263万粒以上。被害的蛹茧,既不能留种又不能缫丝。它是当前柞蚕生产上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