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2005年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工作硕果累累,6项成果获重大科技奖励。其中,“水杉、池杉良种繁育与推广”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鄂西三峡农林复合结构优化技术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首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优秀奖;“杉木优良变异类型——罗田垂枝杉的发现及其利用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保康野生紫薇种质资源保存、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第六届中国  相似文献   

2.
专家介绍     
郭永盛 ,内蒙古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现为中国杨树委员会委员 ,兼任内蒙古节水农业工程研究中心林业技术顾问。 1999年入选自治区“3 2 1”人才工程。在近 2 0年的林业科研工作中 ,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林业部、自治区科委等各级各类项目 13项。其中主持完成的“浑善达克沙地铁路防护林营造模式研究”,获自治区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九五”期间主持的林业部“948”引进项目“苹果梨新品种及栽培技术引进”和自治区外专局“果树新品种及国外技术人才引进”项目 ,从日本引进优质梨新品种 2 8个以及配方施肥等先进的栽培技术 ,…  相似文献   

3.
专家介绍     
郭永盛 ,内蒙古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现为中国杨树委员会委员 ,兼任内蒙古节水农业工程研究中心林业技术顾问。 1999年入选自治区“3 2 1”人才工程。在近 2 0年的林业科研工作中 ,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林业部、自治区科委等各级各类项目 13项。其中主持完成的“浑善达克沙地铁路防护林营造模式研究”,获自治区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九五”期间主持的林业部“948”引进项目“苹果梨新品种及栽培技术引进”和自治区外专局“果树新品种及国外技术人才引进”项目 ,从日本引进优质梨新品种 2 8个以及配方施肥等先进的栽培技术 ,…  相似文献   

4.
徐振华 《河北林业》2014,(11):F0003-F0003
“十二五”以来,河北省林科院紧紧把握全省林业发展的脉搏,围绕林业生产中的重点难题选题、立项,在困难立地造林、经济林高效栽培、城市园林绿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共取得科研成果36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4项,其中,主持完成的“彩色植物新品种一中华金叶榆(美人榆)选育及产业化技术”获2013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完成的“枣育种技术创新及系列品种选育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湖北林业科技》2014,(4):F0004-F0004
湖北省林科院多年来从事紫薇良种培育、良种壮苗繁殖、丰产栽培研究与技术开发,收集了一批国内外紫薇优良种质资源,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其中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二等奖1项、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科技成果新品种选育类铜奖、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科技成果银奖;  相似文献   

6.
<正>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意大利杨树无性系在湖北省发展很快,面积近百万亩,地域达30多个县。在栽培过程中,发现杨树病虫害较多,特别是蛀干害虫危害严重,影响意杨木材质量,降低利用价值。为解决林业生产上的问题,湖北省林科所于1982年组织科研人员对省内外杨树主要病虫害进行全面的调查,并报省科委立项。1983年省科委下达“意杨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项目,《桑天牛防治技术的研究》为该项目中一个子课题。湖北省林科所与嘉鱼县杨树研究所协作,以嘉鱼县试验重点,开展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绿讯     
《内蒙古林业》2005,(4):48-48
由内蒙古林科院主持完成的“半干旱区沙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推广”研究成果,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内蒙古林科院建院五十年来,完全由内部科技人员主持完成并获得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8.
王继红 《中国林业》2009,(12):49-49
半干旱地区杨树抗逆性新品种中金系列杨是中国林科院、山西省杨树局与德国黑森洲林科院专家通过中德“杨树育种”技术合作项目、山西省重大攻关课题“半干旱地区杨树抗逆性新品种选育”、国家“欧美杨胶合板材纸浆材新品种选育”课题的联合攻关,通过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山西省大同、朔州地区,经过20年的试验选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林业专家谱     
浙江省林科所高级工程师杨牡凡杨牡丹,高级工程师,女,1941年8月生。1965年浙江林学院毕业分配到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从事森保科研工作30余年,主持和参加完成科研项目11项,获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9项。其中“有关松毛虫病的发病原因,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的研究”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0号人工配合饲料繁殖瓢虫幼虫防治日本松干阶的新技术”于1992年获国家发明肆等奖;“日本松干蚊防治技术研究”1983年获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和林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日本松干故综合防治研究”于ig88年获省科技进步四…  相似文献   

10.
"厚朴立体栽培模式研究及其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湖北省林业局立项后,湖北省林科院鹤峰森林药材研究所在2001年的工作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加大了研究力度,很好地完成了各项试验任务,确保了项目的研究实施,示范推广的顺利进行.湖北省科技局在2006年3月16日以鄂科鉴字[2006]第20823090号文对"厚朴立体栽培模式研究及其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进行了成果鉴定,并在2007年9月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报国家林业局,获得了"厚朴立体栽培模式研究及其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成果推广项目,湖北省林科院鹤峰森林药材研究所今年春季在五里乡进行了推广应用,在紫荆、寻梅、水泉、十字、金钟等村286户自发应用了此模式280.0余公顷,现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1.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由湖北省林科院和北京林业大学共同承担 ,1 996年开始实施 ,经 5年攻关研究 ,圆满完成了合同任务 ,于 8月份顺利通过省级和国家验收。8月 1 0日~ 1 1日 ,湖北省林业局科教处组织华中农业大学、省林校、省林勘院及省林科院有关教学、生产、科研、管理方面的专家 ,在秭归县曲溪河小流域对“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题进行现场检查验收。专家组考察了试验区攻关研究和示范样板现场 ,认真审查了专题评估报告及有关技术资料 ,认为经近 5年攻关研究 ,…  相似文献   

12.
鼠用植物性不育剂是吉林省“八五”重点攻关项目“植物性不育剂控制森林害鼠生育的研究”成果 ,也是“九五”重点科技推广项目。由吉林省黄泥河林业局、东北师范大学、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多位专家经 7年艰苦努力完成。该成果于 1 992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并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1 993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经黑龙江大兴安岭林管局大面积推广使用 ,防治效果明显 ,1 996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 995年该药剂获吉林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 1 998年国家星火计划内容之一“植物性不育剂对多种害鼠防治技术的研究”扩大了供试…  相似文献   

13.
《湖北林业科技》2005,(5):F0004-F0004
<正>林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是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下属的以森林培育、遗传育种、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等为主要领域的专业研究单位,致力于解决林木资源定向培育和生态保护的关键技术。同时,承担速生丰产林研究中心、森林生态监测中心、湿地研究中心和监理公司等业务,技术指导石首杨树研究所和成宁竹类研究所。全所现有科研人员20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11人;博士5人,硕士5人。自1990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攻关和重点项目,以及“948”项目、科技支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8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取得重大科研成果50余项、发明专利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8项、科技成果推广奖12项。为加快林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林研所在建立30个长期试验点和观测区的基础上,相继创建了湖北省林科院灵乡(大冶市)试验苗圃等5个专业产苗区及浠水县低丘生态经济沟等6个造林示范区。每年生产50万株南林95、南林895等杨树优良品种苗、200万蔸毛竹实生苗及20万株其它品种苗,可供规模化营造人工丰产林,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林学会下属专业委员会—中国杨树委员会成立大会予1979年12月27—30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央林业部、林科院、轻工系统和杨树重点栽培地区的代表,共87名。会议由梁昌武副部长和郑万钧理事长主持。讨论了关于“发展杨树生产的建议和杨树科研规划”(草案);选出了中国杨树委员会委员66人,并通过了“关于建立林纸联合企业的建议”和“关于建立全国杨树研究中心和意大利杨树科研单位建立科研协作关系的建议”两个提案。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科学防治杨树湿心材,本研究对湖北省不同品种、年龄、栽植密度及立地条件的杨树湿心材发生情况和致病微生物开展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杨树湿心材发生十分严重,湿心材严重程度除了受到遗传控制外,还受到立地、气候等环境条件协同影响.湿心材成因复杂,杨树自身生理因素、病原微生物及外界环境均对杨树湿心材形成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是我国南方型美洲黑杨的主要栽培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杨树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湖北省重要的富民产业.本文简述了湖北省杨树栽培历史及现状,分析了目前湖北省在杨树苗木培育及育种、植树造林及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栽培积极性减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湖北省杨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  相似文献   

17.
经过5年研制,“云林—鸟鼠驱避剂”防治飞播造林松种被鸟鼠危害的技术问世。此技术是将飞播种了经药物拌种处理后,再通过飞机播种造林的一项实用技术。在省林业厅的支持下,由省林科院、厅营林处共同开展此项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应用。1990年省林业厅对该研究成果作了鉴定,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同年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在第万届省发明成果展览会上获一等奖,1991年第六届全国发明成果展览会上又获铜奖。飞播造林是我省进行大面积荒造林的主要方式,也是全国植树造林中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但多年来,由于飞播后种子被鸟鼠危害,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效。在云南,每年飞播的云南松、思茅松种子,播后被鸟鼠危害损失率平均高达65%。“云林—鸟鼠驱避剂”就是为解  相似文献   

18.
由西北林学院承担,杨俊秀副教授和符毓秦副研究员主持的“七五”国家科技攻关的子课题“杨树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于1990年12月下旬由省林业厅组织进行了鉴定。课题组经过6年的艰辛劳动,对杨树溃疡病的发展规律、抗病机理、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19年钦廉林场与广西林科院深人开展合作,坚持科学发展,依托科技支撑,创建“合浦县钦廉木本香料产业核心示范区”(简称木本香料产业核心示范区)和“钦州市钦南区北部湾花卉小镇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简称北部湾花卉小镇)。年底花开并蒂,两个示范区同获“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三星级)”,开创了全区国有林场同获两个核心示范区的先例。钦廉林场因此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着手帮扶周边村屯脱贫致富,拉动本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杨树褐斑病(Marssonina brunnea)是杨树的常见叶斑病。该病在欧洲各国已普遍引起重视,意大利、法国以此病害作为防治的主攻目标,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和中南等地也均有发生和为害。杨树褐斑病一般6月开始发病,8月受害植株开始落叶,落叶期比正常植株提前2—3月。该病影响植株养份和水份的供给,干扰有机物质运输和积累,导致植株生长衰弱,降低生产量。据作者1982年在林科院杨树苗圃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