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在水产上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病的发生是机体本身、病原体和水环境3者相互作用的结果。鱼体是否生病,除了环境条件、病原体毒力、数量、入侵途径等条件外。主要还取决于鱼体本身,即鱼体免疫力的强弱。利用免疫增强剂来提高鱼类机体免疫力,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不少水产工作者已将目光移向水产免疫  相似文献   

2.
鱼病的发生是鱼体、环境因子、病原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在治疗鱼病时,鱼药的作用除了受自身性能影响外,也要受到环境因子、病原体和鱼体的影响。充分了解这些影响因素,能在生产实际中更好地防治鱼病。1环境因子目前,防治鱼病的主要措施还是通过泼洒药物进行水环境消毒来杀灭病原体。因此,药物施入水体后,环境因子将对药物的作用产生较大的影响。1.1水温外用药的药效与水温密切相关,但水温的变化对不同药物药效影响不同。常用杀菌剂和杀虫剂的药效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有些杀虫剂的毒副作用也会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如硫酸铜…  相似文献   

3.
鱼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条件、病原体的数量、毒性以及鱼体本身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要控制鱼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措施。在鱼病防治工作中,经常采用药物防治方法,怎样才能提高药物防治鱼病的效果呢,本文就对症下药和正确  相似文献   

4.
秋季水温逐渐下降,水质稳定,鱼体生长最快,但秋季又是鱼病高发季节。鱼池经过大量的投饵、施肥,腐殖质增多,病原菌大量繁殖,极易引起鱼病的发生。鱼病综合防治,一是要生态防病;二是要对水体、饵料和工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杀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有效地控制暴发性流行疾病。  相似文献   

5.
鱼类健康养殖及病害综合防治,不仅是对药物防治及病原体控制问题,而且包括对养殖品种的水环境和营养需求,以及如何增强鱼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等多方面问题。所以鱼类健康养殖,首先要根据生态学原理,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条件,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渔药,采用生态综合防治技术,尽量避免鱼病的发生。下面就如何提高鱼类健康养殖及鱼病综合防治结合五华实际,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草鱼出血病并非药物所能控制,因此用免疫的办法来预防鱼病就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鱼体对病原体感染的抵抗能力就是免疫。鱼生活在水里,又是变温动物,其免疫力的强弱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极大。一般情况下,鱼体和环境处于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7.
张金宗 《内陆水产》2003,28(10):25-26
秋季既是鱼体生长最快,又是鱼病高发季节。鱼塘经过大量投饵,施肥,有机腐殖质增多,病原菌大量繁殖,加上高温(水温超过33℃时对鱼体生长有影响)缺水、鱼口密、活动空间小,极易引起鱼病发生。连日来,笔者已接到十几宗鱼病发生死亡的投诉,并到现场观察,死亡最多的是鲮鱼、鲢、鳙、草鱼和土塘虱,其它名优鱼类(甲鱼)也有死亡。为了搞好秋季养鱼综合措施,做好鱼病防治:一是要生态防病;二是对水质、饵料和网(工)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杀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有效地控制暴发性鱼病流行。1搞好水质调控1.1每隔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注新水20~3…  相似文献   

8.
有些鱼病,可针对三体(即水体、鱼体、病原体),采用生物疗法进行防治。用生物疗法防治鱼病,可优化养殖环境,同时防治多种鱼病,减少渔药用量,降低损失,提高产量,增加收益。生物防治的方法很多,现介绍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浅谈生态学预防鱼病鱼病的生态预防是依照鱼病发生和发展规律,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态习性和鱼池水体环境的生态特点。来减少致病生物对鱼体侵袭机率,达到消除鱼病发生之目的。一、改善水体环境,消灭和抑制病原。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使水体环境发生...  相似文献   

10.
龙振军 《内陆水产》2002,27(12):28-28
鱼病的发生和流行,给养殖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认真做好鱼病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才能防止或减少鱼类因病死亡而造成的损失,注意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消除传染病来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鱼体抗病力,才是防治鱼病的基本措施。1改善养殖环境1.1修整鱼池养殖鱼池宜大不宜小,宜深不宜浅。鱼池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淤泥逐渐堆积,不但会影响容水量,而且对水质及病原体的孳生、繁衍均有影响,因此冬季干池后,必须对养殖池进行修整清淤,清淤后的鱼池不必急于注水,最好让日光曝晒,严寒冰冻一…  相似文献   

11.
韩素芹 《齐鲁渔业》2004,21(7):31-31
夏季是鱼类生长旺季,也是鱼病流行季节,定期对鱼塘施用药物,可杀灭鱼体表、鳃部及水体中的病原体,防治鱼病效果显著。但如果施药方法不当,不但起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加重鱼病,甚至造成严重的死亡。因此要重视高温季节鱼塘施药问题。  相似文献   

12.
邓菊云 《内陆水产》2001,26(10):41-42
利用中草药防治鱼病,药源丰富,成本低廉,疗效好。但不少养鱼户,缺乏中草药防治鱼病知识,往往用药不当,效果不佳。对如何提高中草药防治鱼病的疗效,笔者在防治鱼病的实践中,进行了多年探索,效果显著。现综述如下。1查病因,准确诊断鱼病1.1水体环境因素鱼类生活在水中,水体环境的任何变化,与鱼类生存息息相关。一是水温变化。鱼类是变温动物,对水温有一定适应范围。水温偏高,鱼类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良;水温偏低,鱼类活动能力弱,可引起冻伤淤血,给病原体侵袭鱼体提供机会。水温骤变,鱼类生理生态失调,可引起死亡。二…  相似文献   

13.
北方多数养鱼地区,每年都有大量商品鱼和鱼种需要压塘越冬,越冬死鱼现象十分严重,给养殖业者造成了较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越冬管理,切实做好防病工作,以安全越冬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一、越冬前的鱼病检查及营养性疾病防治在鱼类停食前30天左右,对计划越冬的鱼类进行全面的鱼病检查,重点对肝胰脏、肠道等内脏器官进行检查。根据鱼病检查结果,除进行常规的鱼病防治外,要采取措施,抓住鱼类停食前的摄食时机,强化营养平衡,以增强鱼体免疫力和提高鱼体抗应激反应的能力。1.鱼类越冬前的强化培育,要求饲料营养全面且丰富,饲料能量蛋白比高…  相似文献   

14.
张金宗 《科学养鱼》2003,(10):26-26
秋季既是鱼体生长最快,又是鱼病高发季节。鱼塘经过大量的投饵、施肥,有机腐殖质增多、病原菌大量繁殖,加上高温(水温超过33℃时对鱼体生长有影响)、缺水、鱼口密、活动空间小,极易引起鱼病发生。连日来,笔者已接到十几宗鱼病发生死亡的投诉,并到现场观察,死亡最多的是鲮鱼、鲢、鳙、草鱼和土塘虱,其它名优品种(甲鱼)也有死亡。为了搞好秋季养鱼综合措施,做好鱼病防治:一是要生态防病;二是对水质、饵料和网(工)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杀灭病原体,切断  相似文献   

15.
赵玉蓉 《内陆水产》2001,26(7):38-38
在鱼病的防治过程中,给药方法不同,机体吸收的速度不一样,药物达到体内的浓度也有区别,因而,药物的效果就不一样。因此,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法致关重要。下面就目前鱼病防治中常用的一些给药方法及其利弊总结如下。1 挂袋(篓)法在食场周围悬挂药袋或篓,形成一消毒区,当鱼来摄食时以对鱼体消毒。这种方法具有用药量少、方法简便、没有危险及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杀灭病原体不彻底(只能杀死食场附近水体中的病原体及常来吃食的鱼体体表的病原体)。适用于预防和早期的治疗,同时鱼必须有到食场来吃食的习惯及要求。最大用药量必须控制在鱼能…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鱼病学研究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分析其研究现状,诸多学者较多地偏重于对病原体和流行病区系及其病理变化的研究,对鱼病的防治方法研究相对比较欠缺,而且侧重在药物防治方法上,对鱼病的生态防治技术研究不多,远远不能适应水产养殖业日益发展之需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和对有关资料的归纳研究,从四个方面对鱼类病害生态防治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甲鱼疾病综合防治依据养殖甲鱼发病条件概括有:环境、病原体和机体三个环节。综合防治也就是从这三方面来考虑设法杜绝传染源,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增强甲鱼抗病力,改善养殖环境,限制诱发因子的作用,避免和缓和应激反应,从而控制疾病发生。1、生态防病问题:甲鱼有利于  相似文献   

18.
正鱼病是指致病因素作用于鱼体时,鱼的机体正常活动受到扰乱,代谢失调发生病理变化的一种生命活动现象。鱼病复杂多变、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死亡率较高,是鱼类健康养殖的大敌,鱼病的传播对鱼类养殖生产的威胁尤为严重,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现将鱼病传播途径与防控措施介绍如下,供鱼类养殖借鉴参考。1传播途径1.1直接传播池塘放养的鱼中,病鱼或带病原体的鱼与健康鱼群或其子代的直接接触,并将其所带的病原体直接传播给对方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殖单产不断增加,鱼病的发生率也在加大。在目前的饲养条件下,要消灭一切病原体是不可能的。要控制鱼病的发生,我们可从科学的养殖管理和维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入手,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只要措施得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养鱼经验,把北方地区提高鱼体抗病能力的6种方法介绍如下,供渔业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有关中草药防治寄生性鱼病的文献,系统的介绍了常见的寄生性鱼病,并就其中草药防治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寄生虫数量达到或超过其危害阈值时,均会构成鱼类病害,危害较大的有斜管虫、双穴吸虫、头槽绦虫、锚头鳋等,控制病原体数量于危害域值之下是鱼病防治的基本策略之一。中草药对寄生性鱼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加强中草药对寄生性鱼病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