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诱发大鲵吐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大鲵吐食时有发生,生产实践证明:诱发大鲵吐食不外乎由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病理因素等引起,发现大鲵吐食如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便可形成习惯性吐食,这样不仅浪费饵料,污染水质,更为严重的是可导致大鲵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身体消瘦虚弱,还易感染其他疾病。为预防大鲵吐食的发生,现将诱发大鲵吐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分别介绍如下,以供养鲵同仁参考。一、诱发大鲵吐食的因素1.环境因素(1)水质的影响:自然界中大鲵常生活在较为潮湿的深山密林的溪流间,水源为天任何污染的山泉水,水质爽活,最适宜大…  相似文献   

2.
诱发大鲵吐食的因素较为复杂,特别是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大鲵吐食行为时常发生。生产实践证明:大鲵吐食如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便可形成习惯,这样不仅浪费饵料,污染水质,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大鲵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身体消瘦虚弱,还易感染其他疾病,如大鲵亲本发生吐食行为时,可延缓大缩性腺的成熟而直接影响受精率和孵化率。因此,在人工养殖大鲵过程中,应及时掌握大鲵吐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一、诱发大鲵吐食的因素1.环境因素①水质的影响自然界中大鲵常生活在较为潮湿的深山密林的溪流中,水源是无任何污染的山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大鲵人工养殖的迅速发展,病害发生日渐严重,已成为大鲵升级养殖的瓶颈,自2010年在陕西汉中、四川绵阳等地发生了大面积的大鲵感染蛙病毒事件,给大鲵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现将大鲵感染蛙病毒的病理特征及预防措施分析、归纳和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一、大鲵感染蛙病毒的特征大鲵感染蛙病毒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大鲵摄食量减少,食欲降低甚至完全没有食欲,某些患病大鲵还发生吐食的情况,体表分泌大量的黏液,活动减少,躺卧在池底,并在患病后的5~10天内死亡。感染蛙  相似文献   

4.
大鲵烂尾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又称娃娃鱼,属国家二类重点保护动物。大明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人们近年来养殖的热点,在进行人工养殖大缩的过程中,大鲵烂尾病是常见疾病之一。现将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大鲵烂尾病发生的原因1、水质的影响:大鲵常生长在有流水的深山溪流之中,水质清新,无污染。而人工养殖大缩的水质容易污染,被污染的水体中常繁衍着大量病原微生物,当大鲵机体今到创伤时.这些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引发病变。2‘环境条件的影响:由于人工建造的养貌场,难以达到野生B然环境条件的要求,特别是新的养眼地池壁(底)较为粗糙,易使…  相似文献   

5.
大鲵人工养殖试验任东明,赵国富,李传群(湖北省房县第一职业中学)大鲵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分布在我国华南和大巴山脉一带。近年由于人为捕杀严重,资源遭受催残,开展大鲵人工养殖已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我们几年来养殖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大鲵的生活习性1.食性...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大鲵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喜食饵料的选择成了大鲵养殖者最关注的问题。目前在大鲵养殖中主要投喂鲜活饵料或冰冻饵料,包括鱼、沼虾、昆虫幼虫、鸡肉、猪肝等。我们根据养殖场常用的饵料,筛选出麦穗鱼、沼虾、鳙鱼肉和虹鳟鱼肉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大鲵对四种饵料的喜食率,寻求大鲵喜食饵料,以减少饵料浪费,降低养殖成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大鲵养殖高密度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大鲵人工养殖年限的延长,大鲵病毒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上升趋势,给大鲵养殖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如大鲵虹彩病毒病、大鲵蛙病毒病等,由于大鲵病毒病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也没有预防病毒病的相应有效疫苗制剂,所以给大鲵的人工集约化养殖带来的危害和损失非常大。本文主要介绍大鲵病毒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和实践中对大鲵病毒病的防控体会,希望给广大大鲵养殖者带来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鱼疾病的综合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军 《内陆水产》2001,26(11):38-39
金鱼天性娇嫩,常养殖在小水体鱼池或水箱中,由于易受不良生态条件影响而感染诱发各种疾病。金鱼一旦生病,重者短时间内可引起死亡,即使不死,也会影响生长发育,有的病虽经治愈,却在外形留下缺陷,失去观赏价值。因此,对广大金鱼养殖者来说,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控制鱼病发生和蔓延,是提高养殖金鱼效益的重要前提。预防金鱼疾病发生,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1保持良好的生态条件1.1保持良好水质不论鱼池或水族箱饲养金鱼,水都必须用经过滤、消毒、暴气处理,且要求水质保持一定肥度,以淡油绿色水为好,这种水质含有益微生…  相似文献   

9.
大鲵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珊 《内陆水产》2001,26(6):33-33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珍贵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由于大鲵性成熟晚,生长缓慢,自然条件下繁殖率低,加之滥捕现象严重,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必须大力开展人工养殖。近年来,全国各地已报道的有30余家生产科研单位先后建立了养殖场,对大鲵进行人工养殖和繁殖。随着人工养殖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大鲵病害逐渐增多,危害也逐渐加大。以下是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的大鲵病害。1 腐皮病腐皮病是对大鲵人工养殖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传播速度较快。由于人工养鲵的水质易受污染,水…  相似文献   

10.
防空洞内养殖大鲵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海 《淡水渔业》1999,29(1):40-41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主要生活于高山溪流中,我国许多省份都有分布,由于资源量急剧下降,已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国内一些单位相继开展了大鲵的人工养殖和繁殖工作,本文首次报道我所在防空洞内养殖大鲵的情况。1材料与方法11养殖的大鲵全...  相似文献   

11.
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大鲵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立成 《淡水渔业》1994,24(1):39-40
三年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大鲵幼体均重30克.成体均重500克;结果大鲵年净增重分别为90克和1150克;饲料系数分别为3.2和2.8。试验亦表明大鲵幼体饲料蛋白质适量为42.3-45.6%,成体饲料蛋白质适量为43.8-48.9%.饲料中添加1%的花粉有促进大鲵生长发育的作用.配合饲料比动物饵料养殖大鲵幼体和成体,其生长速度分别提高33.3%和37.5%。  相似文献   

12.
汪锇铭 《淡水渔业》1999,29(6):38-39
大鲵又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因人为滥捕使野生资源日趋减少,故被国家列为二类重点保护动物。大鲵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人们近年来养殖的热点。在进行人工养殖大鲵的过程中,大鲵烂尾病是常见疾病之一。现将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大鲵烂尾病发...  相似文献   

13.
正大鲵的全人工繁育技术广泛用于大鲵的人工养殖过程,亲本的繁殖能力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养殖场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对于大鲵而言,雌性的繁殖性能对于养殖场养殖规模的发展和壮大尤为重要,雌性大鲵的繁殖性能是决定大鲵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雌性大鲵繁殖性能高,可在短暂的2~3年内增加养殖场的饲养规模,进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影响雌性大鲵繁殖性  相似文献   

14.
大鲵,即人们常说的娃娃鱼。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鲵的人工养殖和繁殖,并正朝产业化开发迈进。大鲵白苗种开食时就以肉食性饵料为食物,而且不同生长阶段对饵料的种类与大小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供食不及时、数量不能满足或不适口,大鲵就会自相残食而被咬死、卡死,或凶饥饿而死亡。因此,必须根据大鲵对饵料的需求,有计划地供给饵料,及时驯化摄食,做到时间配合、数量满足、规格配套、品种适宜,才能保证养殖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利用大瑶山的自然气候资源环境以及丰富的干净水质资源条件,根据大鲵生活以及生理特性,大瑶山农民利用现有的空闲房屋或建造简易大鲵养殖房,采用塑料胶桶进行大鲵人工养殖,取得成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为当地瑶山农民开创了一条致富门道,增加了当地瑶乡农民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6.
大鲵人工养殖生态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是我国珍稀的二类保护动物.原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流域的中上游支流中。由于近年来其资源量急剧减少,对大鲵的研究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在厦门进行的人工养殖试验开始于1989年,我们已在《大鲵人工养殖研究初报》一文中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总结,本文将讨论大鲵的生长、疾病和生活习性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鲵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中国特有的大型濒危两栖动物,在食用和药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因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野生大鲵几近灭绝,其人工养殖技术亟待完善。目前大鲵仿生态与工厂化繁殖和养殖技术日渐成熟,饲料与疾病研究逐步深入,但仍存在人工配合饲料研发尚未成功,虹彩病毒病无法有效防治等瓶颈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大鲵人工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大鲵品质、养殖成活率,文章从大鲵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养殖模式、疾病防治和饲料研发等方面综述其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现状,以期为大鲵人工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欧洲鳗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出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笔者几年来亲临一些主要欧鳗养殖地区进行病害防治技术服务,养鳗业者都提到一个同样问题,欧鳗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吐食是何原因引起,该如何进行处理?为此,经过几年调查,并与一些养鳗场技术员进行深入的探讨,了解各养鳗场的水质情况(包括NH。”-N、NOZ-N、PH值、H多指标)、投饵技术、用药方法、病害情况,并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处理,发现吐食的原因较多,解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现整理成文介绍如下,供各地养鳗业者参考。一、引起欧洲鳗鱼吐食的原因1.环境的突然改变或水质…  相似文献   

19.
稻田人工养殖河蟹,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或管理不当,很容易死亡。究其原因有水质污染、病菌感染和蟹池缺氧以及互相残食等,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河蟹死亡。1及时换水稻田蟹池应经常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特别是在盛夏,1—2d就应换水1次,每次换水应在1/3以上,最好是边灌边排,同时要注意河蟹的活动。如发现河蟹成批爬出水面吐泡沫,表明水中严重缺氧,应立即冲灌新水。2消毒防病用生石灰彻底清池,保持水质清洁,夏季要特别注意加注新水。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内泼洒新鲜生石灰,使全地浓度达15一20g/…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集约化温室养殖业蓬勃发展、因密度高、投饵量大,残饵和排泄物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摄食和生长、甚至生病死亡。因此、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集约化温室养殖的经济效益、已成为进一步发展名贵水产品养殖的制约因素。国外工业化养殖多采用水体封闭循环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有水产养殖专用软件系统。我国基本上靠人工进行饲养管理,设施简陋。对于水质恶化的处理、正在探索,均处在研究阶段。目前采用的就是定期换水。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和能源。而且造成环境污染。1水质处理设备1.1水质封闭循环处理装置(见图1)主要由前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