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用5种药物治疗剑尾鱼聚缩虫病试验,结果呋喃唑酮无效,硝酸亚汞(1. 25 ±0. 25) mg/L、硫酸铜酸亚铁(5:2)合剂(8.5±0.5)mg/L、甲醛(30±5)mg/L、孔雀石绿(0. 9 ± 0. 1) mg/L对聚缩虫杀死率均在 95%以上;治愈率依次为:(92.5 ± 2.5)%、100%、(87.5±2.5)%、(82.5±2.5)%;剑尾鱼对药物的敏感性强度为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硫酸铜合剂>甲醛,安全浓度依次为:0.32、0.48、4. 1、9.4 mg/L。表明治疗剑尾鱼聚缩虫病用硫酸铜合剂(8. 5 ± 0. 5) mg/L、甲醛(30 ± 5) mg/L浸泡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窒息点和耗氧量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炜  蒋双 《水产科学》1995,14(2):14-16
在温度20±1℃和盐度22─24‰条件下,对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进行了窒息点和耗氧量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螅状幼体的窒息点低于0.10mg·L,直径3.4─10.2mm碟状幼体的窒息点为0.17─0.20mg·L。螅状幼体的个体耗氧量为2.93μg·d,耗氧率为2.66mg·g·h(干重):直径3.4、4.6和10.2mm碟状幼体的个体耗氧量分别为4.77、25.41和79.45μg·d,耗氧率分别为4.97、2.46和1.12mg·g·h(干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95年6月1日至15日江苏省如东县东凌河口船挑网采集的海水蟹苗大眼幼体作了连续观察,发现海水蟹苗主要为中华绒螯蟹、天津厚蟹和一小型蟹类三种,其平均体长分别为480mm、385mm、165mm。比较了三种大眼幼体头胸甲、尾部、胸足等部位的形态特征差异。中华绒螯蟹蟹苗出现的时间为6月8日至13日,历时6天,以6月11日比例最高,达61%。同时,对海水蟹苗进行了淡水驯化试验,蟹苗变态率约为50%,中华绒螯蟹蟹苗的存活率约为80%,淡水驯化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一周。  相似文献   

4.
中华鳖人工繁殖与饲养(下)3.稚鳖饲养(1)鳖池规格:稚鳖池必须用砖砌水泥浇制,规格有4×3×0.6m或5×4×0.6m,水深30~40cm,1/2池底放沙厚为15~20cm,1/2底无沙。(2)放养密度:刚出壳稚鳖重3~5克,每平方米密度为60~8...  相似文献   

5.
赵金良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9,23(4):331-33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了分布于我国大陆沿海6个主要水系的两种绒螯蟹(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结果发现:(1)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不显著,国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0.0006~0.0053,属种内群体间差异。(2)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也不显著,两个群体间遗传距离D=0.0007,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3)辽河、黄河  相似文献   

6.
采用细胞松驰素B(C.B)处理法,研究了诱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三倍体、四倍体的可能性和处理条件。实验所用C.B浓度为0.5~2.0mg/L,处理的起始时间分别在受精后10~25min(诱导三倍体)和8.5~9.8h(诱导四倍体),处理的持续时间为10~25min。三倍体的适宜诱导条件为卵子在受精后15min,浓度为1.5mg/L的C.B溶液处理18min。三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58.18%。根据诱导三倍体的适宜C.B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用1.5mg/LC.B溶液处理卵子18min,获得了29.46%~57.89%的四倍体胚胎。另外,还对中华绒螯蟹三倍体、四倍体胚胎的诱导技术、诱导参数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庞璞敏 《水产科学》1999,18(2):21-23
用1000m^3水体的室内育苗池和6口海水土池糖培育中华绒螯蟹苗,比较两种河蟹人工繁殖技术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经35天培育表明,土池培育1kg大眼幼体可获利2063元,比室内育苗获利高4.2倍,产出投入比(2.07)比室内育苗(1.33)高45.77%。若采用土池育河蟹苗,每年至少可以少排放各种化学药物420t。  相似文献   

8.
蟹苗(大眼幼体)在池塘培育条件下,8.06公顷水面产幼蟹3162公斤,幼蟹群体增重123倍,亩产26.15公斤,回捕率6.6%,幼蟹群体中最大个体为50克,最小个体仅0.01克,其中0.5—2.5克个体约占10%,2.5—10克个体约占50%,10—30克个体约占30%,30克以上个体约占10%。  相似文献   

9.
1998年4月~6月利用总面积19hm2的6口池塘比较研究了水质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低时,幼体变态所需的时间长,累积温度(日平均水温×变态所需的天数)高;溶氧大于5mg/L,提高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关键是处理好饵料和水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长吻(LeiocassislongirostrisGunther)是我国长江特有的名贵鱼类,俗称“江团”,属鲶形目,科,属。其肉质鲜嫩,无肌间刺,膘特别肥厚,约占体重的5%,新鲜时为银白色,干制后为素享盛名的“鱼肚”,长吻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深受广大养殖户喜爱。1材料方法1.1网箱规格和设置(1)3米×3米×1.5米,网目0.6厘米。(2)4米×4米×2.5米,网目有1.0厘米、1.5厘米、2.0厘米、3.0厘米4种规格。采用角铁框架,浮筏式装置,网箱采用双列并联排列方式。1.2苗种来源苗、种均购自广东省罗非鱼良种…  相似文献   

11.
在6口海水土地(计1.9hm^2)分别按下列密度(万/m^3)布苗,3,4,5,3,4和0.27,比较研究了中华绒螯蟹I期溲状幼体(Z1)的密度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1的密度为4万/m^3时,大眼幼体的变态率(大眼幼体密度占Z5密度的%;21.6%)和成经(大眼幼体的密度占Z1密度的%,2.4%)及产量(42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12.
使用1口面积为3.6hm^2的池塘(54亩),进行中华绒螯蟹半精养试验。放养蟹种(扣蟹)密度为9108只/hm^2(607只/亩),个体均重11g/只,经180d饲养,获得总产2727kg,平均757.5kg/hm^2。增重9.34倍;出塘率81%,饵料系数1.04。总产值149985元,总利润为57763.1元。投资回报率162.6%。  相似文献   

13.
用1000m3水体的室内育苗池和6口海水土池塘(计19hm2)培育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苗,比较两种河蟹人工繁殖技术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经35天培育表明,土池培育1kg大眼幼体可获利2063元,比室内育苗获利(393元)高42倍;产出投入比(207)比室内育苗(133)高4577%。若采用土池育河蟹苗,每年至少可以少排放各种化学药物420t。  相似文献   

14.
一龄河蟹性早熟现象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咸淡水池塘中放养河蟹仔蟹(豆蟹),当年秋冬季就有相当多的个体性早熟。一龄蟹中性早熟个体的比例与池水盐度的高低有关,在3.7‰~5.5‰盐度的池塘中,性早熟个体的比例为62.4%,而在3.0‰~4.2‰盐度的池塘中,性早熟个体的比例为33.0%。性早熟一龄蟹到第二年4月份开始陆续死亡,至6月份死亡率达80%以上。因此,河蟹幼蟹不宜在咸淡水池塘中培育  相似文献   

15.
在6口海水土池(计1.9hm2)中分别按下列密度(万/m3)布苗:3,4,5,3,4和0.27,比较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Ⅰ期氵蚤状幼体(Z1)的密度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1的密度为4万/m3时,大眼幼体的变态率(大眼幼体密度占Z5密度的%;21.6%)和成活率(大眼幼体的密度占Z1密度的%;2.4%)及产量(42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16.
庞璞敏 《水产科学》1999,18(1):6-10
1998年4-6月利用总面积1.9hm^2的6口池塘比较研究了水质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低时,幼体变态所需的时间长,累积温度高;溶氧大于5mg/L,思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关键是处理好饵料和水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万全 《淡水渔业》1996,26(6):41-42
对长江青龙港天然蟹苗"白苗"进行活体鉴别,其中中华绒螯蟹苗占8.33%,其它杂苗占91.67%。中华绒螯蟹苗第一胸足腕节末端具一刺,第二、三、四胸足的指节腹缘各具有3、4、4齿,第五胸足末端具3根钩状刚毛。  相似文献   

18.
中华绒螯蟹配饵中适宜动植物蛋白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常规饲料原料为基础配制全价配合饲料,考察河蟹饲料中适宜的动植物蛋白比,为应用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从上海市购买当年蟹种180只,体重范围为4.8~5.5克,平均体重为(5.2±0.1)克,背宽为1.8~2.2厘米。河蟹饲养于0.65米×0.5米×0.35米水族箱中,有效水体0.0585米3。养殖用水为充分曝气后的自来水,内置砖块、竹筒等遮蔽物,供河蟹藏匿,并搭设投食台。以鱼粉作为动物蛋白源,豆粕、菜粕、棉粕作为植物蛋白源,固定菜粕、棉粕的用…  相似文献   

19.
褐云玛瑙螺(Achatinafulica)又名非洲蜗牛,在分类学上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纲,柄眼目,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种经济动物。褐云玛瑙螺的干肉中含蛋白质(69.6±1.5)%、脂肪(3.46±0.056)%、铁(29.21±0.50)mg/kg、锌(157.39±8.69)mg/kg等,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必需氨基酸和钙磷等常量元素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在国际市场上1t褐云玛瑙螺肉的价格相当于4t~5t一级猪肉的价格。褐云玛瑙螺的下脚料也可作为畜禽水…  相似文献   

20.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us),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珍贵品种之一。但由于近几年来养殖成蟹的规格一直偏低(一般为 75 g左右),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经济收入。为探讨用人工配合饲料提高河蟹养成规格的可能性,1997年我们在两口池塘中进行了试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池塘为山东省鄄城县麻寨乡鱼场8排1、2号池,面积均为 830 m2,东西走向,底泥厚 0.2m左右,水深0.5~0.6m。蟹种入池前,均用漂白粉干池清塘,并加水0.4~0.5m。1.2防逃设施2口试验池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