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辽西生态建设应大力发展灌木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西地区造林树种选择一直是林业工作者非常关注和探讨研究最多的问题。本文对灌木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发展优势进行了分析,从气候特点入手,找出了灌木林发展与辽西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的关联度。对加快灌木林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辽西半干旱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辽西半干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针对辽西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土壤瘠薄、生态环境恶劣的实际情况,利用适地适树理论、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树种的选择、配置和生态效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宜辽西半干旱区各类型的立地类型特征、基本技术思路、主要树种、造林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辽西半干旱地区地貌和干旱缺水的气候条件,造成了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现状。半干旱地区的树种选择和营造混交林的树种合理配置是辽西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恢复植被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文章根据多年从事项目造林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了油松针叶树种与其他树种营造混交林的可行性,为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辽西地区3种落叶栎树抗旱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西地区树种单一,阔叶乔木树种尤为缺少。增加树种多样性,改善树种结构是辽西林业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在半干旱的辽西地区,树种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树种的抗旱性。对蒙古栎、辽东栎、麻栎3种落叶栎树的根系分布、叶片解剖结构和水分生理特性的研究表明,蒙古栎和辽东栎抗旱性差异不大,但都强于麻栎。造林时应优先选择蒙古栎和辽东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考虑选择麻栎。  相似文献   

5.
辽西地区气候干旱,河滩地立地条件差,开发营造河滩杨树速生丰产林不易达标.通过选择适地适树树种,采取科学的造林方法和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才会达到预期的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6.
侧柏是辽西地区荒山造林重要树种,通过选择不同苗龄苗木造林试验对比,得出的结果是应根据立地条件,选择不同苗龄的苗木,才能获得最佳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辽西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理论联系实际地论述了该地区引种栽培黑果腺肋花楸、美国蓝莓、四翅滨藜3种灌木树种的可行性,得出引种栽培的结论,在辽西地区黑果腺肋花楸可以正常生长,美国蓝莓栽培需要改良土壤,四翅滨藜适合辽西山地栽培。  相似文献   

8.
辽西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郑希伟  赵荣慧 《林业科学》1990,26(4):353-358
辽西地区属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7.1—8.2℃,年降水量为400—600mm,年蒸发量为1600mm,为降水量的3—4倍。干燥是该区总的气候特点。该区的植物群落主要为旱生的森林灌丛或草本植物群落,针叶树建群种为油松,阔叶树为蒙古栎,元宝槭,黄榆;灌木主要为荆条和酸枣。土壤是在各种岩石风化物残积母质上,以及黄土、红土母质上发育的淋溶褐土和褐色性土,土壤干旱瘠薄。水分是这一地区限制造林树种成活及生长的主要因子,本文试图通过对树种抗旱性的测定和分析,确定树种的抗旱能力,从而为辽西地区的造林提供树种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抗旱造林技术在北方地区尤其在辽西地区较为常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了解不同植物的耗水特性,并应用有效的抗旱造林技术,提高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通过对辽西地区抗旱造林综合技术分析和阐述,重点分析了植物耗水特性、树种选择、整地方式、造林时机选择,育苗技术、栽种技术等,结合树木的生长情况,因地制宜,采用针对性的抗旱造林技术措...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辽西山地现有造林树种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树种选择面临的误区,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树种选择的对策,以期对辽西石质山地植树造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增高,对于生态环境也越来越重视。辽西地区荒山较多,缺乏植被使荒山产生态效益差,还导致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从辽西地区的荒山造林工作出发,通过树种选择、种植方式、造林规划和抗旱工作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如何提升荒山造林的有效性和树种存活率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辽西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多风,在土质瘠薄的山地上造林不易成活或成活后也不易成林,但在实践中,经过不断实践,得出的结论是 :只要选择耐旱耐土质瘠薄适地适树树种,采取科学的造林方法,土质瘠薄山地造林绿化还是能成功和达标的.  相似文献   

13.
辽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导致了沙尘频起、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加之历来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因此防风固沙与水土保持就需要格外的重视。针对辽西地区自然特点和种植模式混杂多样的现状,依据地貌加水热条件的分异规律,兼顾天然林区划,将辽西北划分为17个地区,在国家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与辽宁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该地区8种典型树种组进行评价,选出了各地区防风固沙与水土保持效果好的树种组,其中阜新县、建昌县、龙城区、喀左县、兴城市和南票区最优树种组为栎林组,龙港区和建平县为落叶松组,太和区、凌源市和彰武县为油松组,北票市、绥中县和朝阳县为刺槐组,康平县为樟子松组,义县和连山区为慢生杨组。研究结果对辽西北干旱地区树种选择提供了基础,并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仁用杏是半干旱气候区一个优势木本油料树种,在我省辽西干旱地区,是不可忽视的造林树种。它对繁荣辽西山区经济,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作用。仁用杏(包括大扁杏)几年来由于气候、栽培措施等影响,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为适应生产的发展,提高单产是辽西半干旱气候区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分析其气候条件对仁用杏产量的影响,制定今后发展规划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材料的搜集与处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辽西北寒冷半干旱地区春季干旱的气候特点,在苗木选择、整地时期、栽植时间、苗木处理、栽植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提高辽西北寒冷半干旱地区大扁杏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冠果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冠果作为我国北方传统的木本油料树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林树种和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其栽培管理及其产业发展前景逐渐被人们看好。文章依据辽西半干旱地区文冠果育苗和造林的生产实践,对已有的文冠果栽培技术进行集成与创新,提出适宜辽西地区生产的文冠果培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列举了辽西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引进的主要用材林、经济林、灌木林树种。分析了主要用材树种和灌木衰退、死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提出了经济林发展应选择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同一气候区不同栎类树种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差异,特别是在分布边缘不同树种的种内种间差别。[方法]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分析了我国暖温带北缘3种优势落叶栎树(蒙古栎、栓皮栎和麻栎)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差异;同时利用混合线性效应模型构建了3个树种径向生长与气候的关系,并基于未来气候情景(RCP2.6和RCP8.5)预测了其未来生长趋势。[结果]同一地区栎类树种年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在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方面,同一地区的不同栎类树种和不同地区同一栎类树种也存在一定差别。其中北京地区的3种栎类树种的径向生长与当年6月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但在辽宁仙人洞地区却与气温无显著相关关系;北京地区的麻栎、河北地区的蒙古栎、辽宁大黑山地区的栓皮栎的径向生长均受降水条件限制。模型预测显示,至本世纪末,北京地区和辽宁大黑山地区栎类树种的径向生长呈现下降趋势;而辽宁仙人洞地区栎类树种径向生长呈增加趋势。[结论]我国暖温带北缘不同地区的栎类树种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别,主要为取样地区的气候所支配,下一步尚需结合林分及立地因子,来厘清各类环境要素的相对贡献度。  相似文献   

19.
油松是辽西地区植被系统演替顶极群落的重要树种。该文就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营养杯苗培育及造林技术做出总结,旨在为辽西地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辽西地区多为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环境问题较为严峻。为更好地了解种群与环境分布关系,本文调查了辽西地区的环境与植被状况、国内外群落与环境关系研究的方法技术发展趋势与特点,并对辽西地区优势树种分布与环境关系研究的分析方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