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兔体反应,测定生产中应用的猪瘟活疫苗(兔源)脾淋苗的疫苗效力,用不同头份疫苗分组进行免疫,确定出该疫苗在实际生产中的有效免疫剂量。在此基础上,将猪瘟、口蹄疫和猪蓝耳病三种疫苗分别进行单独免疫、两两组合注射和三种同时注射,从而确定当前生产中猪瘟、猪口蹄疫和猪蓝耳病疫苗的有效结合注射的新型免疫程序,在全面提高免疫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疫苗浪费,减轻基层兽医工作量,减少防疫投入人力物力,科学指导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2.
孙成  曹媛  罗光军 《畜禽业》2009,(7):51-51
<正>近年来,猪病的多样化,复杂化,大大增加了防疫工作的难度。一些养猪场因为防疫工作失败,造成疫病流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受影响。笔者长期参与猪场的防疫,现就猪的免疫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黄金才 《畜禽业》2012,(5):20-21
<正>疫苗免疫是预防控制动物传染病发生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在基层的免疫工作中,常常因为病原的变异、疫苗的质量、营养的环境、畜禽个体差异及其免疫水平、人员操作和免疫抑制因素等导致猪病免疫失败。因此,如何避免猪病免疫失败,充分确保疫苗的有效保护作用已成为当前防疫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猪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做一分析并提出相  相似文献   

4.
宋征 《畜禽业》2012,(9):60-62
<正>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措施,也是动物防疫工作的核心内容。如何提升猪强制免疫的质量,是目前的主要任务。福建省镇前镇畜牧兽医站于2011年春季动物防疫集中免疫结束后,在全镇17个行政村,进行猪强制免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除猪瘟  相似文献   

5.
<正>对畜禽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注射是兽医临床预防动物传染病的常规措施,此措施为养殖畜禽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但在兽医临床和养殖生产中,常因免疫失败,给生产造成损失,也给兽医防疫人员和养殖生产者的工作带来困惑。笔者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管理及动物疫病监测多年,认为导致免疫成败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有效的生物制品、规  相似文献   

6.
徐定群  张秀 《畜禽业》2010,(3):11-11
<正>控制猪瘟病流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注射。一般猪瘟免疫每年要进行2次,即春、秋两防。笔者在多年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认为一次性免疫注射就能达到控制猪瘟流行的目标要求,现将有关的认识分述如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向市场化,畜禽购销渠道畅通,各种信息传递快捷,畜禽的大范围、长距离流通频繁,某些畜禽疫病也随流通渠道而传播扩散,这是畜禽疫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些地区畜禽疫病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扑灭控制,除上述原因外,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笔者认为以下防疫环节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以切实提高动物疫病的综合预防效果。 1 疫苗效果不佳在当前,一些疫病通过免疫手段较好地控制了发病,各地也积累了相当的预防经验。但也有一些危害性较大的疫病还较难控制,虽然也进行免疫注射,但效果不佳。其原因一是疫苗本身免疫效果不强,只能达到50%~70%的保护率,这是免疫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因素;二是免疫程序较乱,导致下面采用各种免疫程序的都有。 2 免疫操作不规范动物防疫注射操作不是一项新的工作,似乎基层防疫人员都已掌握,应无多大问题。但动物防疫注射操作又是一项最基本的兽医技术操作,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起到免疫效果。当前仍要坚持强调消毒严、部位准、剂量足、操作稳、不打飞针的基本技术要领。笔者在基层调查时发现,一些不规范操作并不少见,如:基层防疫人员在防疫注射时不带消毒棉球、不经消毒即进行防疫注射;所带针头较少,不能做到一猪换一针头,甚至也达不到一窝猪换一针头的状况;操作马虎随意,一些油剂疫苗由于操作过快,有相当疫苗仍从针孔溢出;在气温较高季节携带疫苗不用冷藏器具等等,对防疫效果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5疾病防治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养结合的方针.建立与健全防疫规章制度.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建立消毒室、兽医室、化验室、制剂室。防疫是猪场的生命线.科技与管理是猪场的立足点.防疫工作在猪场具有重要的地位。规模猪场必须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疫制度。建立饲养员更衣、换鞋、洗手、消毒等规程。饲养员吃住在猪场,这样便于防疫.也便于饲养员看护仔猪.兽医人员按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预防注射.多花疫苗钱。少花治疗钱。注射密度为100%。猪舍、猪栏、各种设备、运动场随时进行大消毒,将细菌、病毒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猪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吴小红 《畜禽业》2012,(10):6-7
<正>近年来,随着养鸡业的迅猛发展,广大养鸡专业户对疫病的防疫意识明显加强,大型养鸡企业更要制定严格的免疫程序;但是免疫失败却时有发生,致使大量鸡群死亡。如2011年10月15日桐山街道某村一养殖户2000多只肉鸡注射了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5株),注射量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6,(5)
临床上猪免疫疫苗和注射药物引起过敏反应以及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一系例过敏反应综合征在规模化猪场中时有发生,严重的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引起死亡,在兽医防疫和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以重视。为了减少养殖户注射疫苗或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将常见的过敏反应的症状和应急救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立俊  王艳  王芳  白建 《畜禽业》2005,(6):16-18
免疫是预防猪发生传染病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对猪的各种疾病进行了预防接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免疫后发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并因此而引发多起民事纠纷。笔者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调查分析结果,对免疫失败的原因详细分析,以帮助养猪户合理防疫,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猪瘟、口蹄疫和蓝耳病是当前国家强制免疫的生猪病种,在我国农村许多地方一直存在3种疫苗免疫程序混乱,抗体水平达不到国家标准,疫情形式严峻的现实。为了找出猪瘟、猪口蹄疫和猪蓝耳病疫苗的有效结合注射的新型免疫程序,提高免疫质量,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李永华 《畜禽业》2012,(4):42-43
<正>近几年来,西畴县猪链球菌病、猪蓝耳病、口蹄疫等疫情的发生,显露了目前西畴县畜禽防疫力量薄弱的问题。虽然动物防疫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防疫力度明显加大,免疫密度明显提高,防疫成效显著加强。但是从目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免疫死角,为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4.
<正>生猪免疫工作是猪场防治猪传染病的重要技术手段,免疫成功与否对生猪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在我们多年技术服务中发现,许多基层防疫人员(包括猪场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生猪免疫操作及发生免疫反应时处置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为此,笔者将免疫操作相关技术要求和应激处置技术总结如下,希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畜禽免疫抗体效价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近年来,为了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国家规定了对牛、羊必须进行口蹄疫强制免疫,对猪必须进行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进行强制免疫;对禽类必须进行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强制免疫。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都想尽一切办法完成此项严峻工作。上级部门为了查验基层防疫人员对畜禽实施上述强制免疫后的免疫效果,不仅要检查养殖场  相似文献   

16.
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Ⅱ)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采用分别单独注射、同时分别注射和混匀后注射方式免疫35日龄左右健康仔猪,观察其免疫反应,并用ELISA评价免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种疫苗同时注射,免疫副反应加大,对口蹄疫的免疫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建议2种疫苗不同时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华坪县动物防疫中猪口蹄疫、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偏低的问题,笔者围绕疫苗冷藏、运输、保管和免疫操作方法、程序、剂量等关键环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牛、羊口蹄疫、猪瘟和鸡新城疫免疫效果较好,猪口蹄疫和禽流感抗体水平低。分析有疫苗、注射技术等5个方面原因,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提高免疫效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兆铨 《畜禽业》2009,(11):82-82
<正>2009年8月,笔者在给生猪免疫注射口蹄疫疫苗时遇到一起架子猪免疫注射猪口蹄疫疫苗过敏的病例,经治疗后痊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猪0型口蹄疫灭活疫苗(Ⅱ)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采用分别单独注射、同时分别注射和混匀后注射方式免疫35日龄左右健康仔猪,观察其免疫反应,并用EUSA评价免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种疫苗同时注射,免疫副反应加大,对口蹄疫的免疫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建议2种疫苗不同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3,(5):9
<正>在完善驱虫、预防保健等工作的基础上,疫苗注射是以后的生产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千万不可忽视。后备猪的疫苗注射,各供种场不尽相同,但最好的方法是按照供种场提供的规程进行操作,连续性就比较强。这里推荐某原种猪场的免疫程序,以供参考。可以根据后备猪的年龄进行注射,以引进体重50kg的种猪为例,引进一周后在健康状况良好的前提下,每隔一周注射猪瘟、五号苗、伪狂犬疫苗;一个月后再依次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