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摘     
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双列分析〔刊、日〕/村井正之等//育种学杂志;1986,36(1) 采用北海道具有各种株型的5个水稻品种单交的F_1世代进行双列分析结果,单株穗数,单穗颖花数、平均单茎稻草重以及株高的加性方差(a)显著大于显性方差(b),而单株穗重、百粒重和谷长则是b项方差较大。由Wr、Vr以及Yr(亲本品种的实测值)分析的结果推断Shokari具有近似于完全劣性的短谷长基因或基因群。根据F_1代可保持其亲本Shokari较高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Griffing单变元双列杂交育种统计分析法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建立了多变元双列杂交育种系的统计分析法。与此同时,还提出了纵观分析(Profile Analysis)法,以测定各配合力是否与诸性状间存在交互作用。最后,以考察三种性状的实际实验资料为例,示明多变元统计分析法的具体分析步骤。  相似文献   

3.
双列杂交育种法中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近三十年来,双列杂交育种法在育种试验中已普遍应用。有关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估算及假设测验方法,在Jinks,Griffing及Hayman的文章中均有述及(1953-1956)。然而,这些分析法的导出却没有阐述过。本文详尽地推导了不同模型下的平方和及期望均方的计算方法,旨在为育种家们提供方便的参考资料,促进双列杂交育种法的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育种新法—双列轮回选择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银 《作物研究》1992,6(2):37-38
籼粳亚种间杂种存在结实率低,植株偏高、生育期偏迟和籽粒充实不好的弊病。这些弊端的解决涉及到多基因,常规育种方法难以达到目标,而利用双列轮回选择育种则比较容易解决。 作者在相互全姊妹轮回选择(Reciprocai Full-Sib Selection,Hallauer,1967)的基础上,提出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应用双列轮回选择育种新方法。该育种方法熔广亲和基因与光敏核不育基因于一  相似文献   

5.
双列杂交育种法配合力效应估计及其显著性检验的SAS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了应用SAS过程解决格里芬双列杂交育种方法2的配合力效应估计及其显性测验问题的研究。主要应用transpose过程、merge语句、统计代换gi=(1/(p 2))(hi-2zh/p)和sye=xye-(hi hj)/(p 2) 2zh/((p 1)(p 2))等,以及函数probt(t,df)、tinv(p,df)、lag()等,并以实例说明具体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Willd. ex Adr. de Juss.) Muell.-Arg.]仍以人工芽接繁殖的无性系作为主要种植材料。然而,即使是同一无性系,由于所用砧木材料不同,其生势及产量往往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本研究通过双列分析就砧木-接穗互作对橡胶无性系生势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采用裂区设计,重复4次,试验材料包括按6×6部分双列组配模式所得到的36个不同砧穗组合的芽接无性系。各种砧木和接穗一般及特殊配合力的分析结果显示,砧木PB 235及IAN 873不但产量性能高,而且一般配合力也相对较强。由于采用未经选择的实生苗作砧木时无性系的干胶产量及一般配合力均很低,故该材料不宜用作无性系砧木。就生势而言,几种参试砧木的表现基本相似,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格里芬双列杂交育种方法2配合力分析的SAS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应用SAS过程解决格里芬双列杂交育种方法2的遗传型显著性测验和配合力计算问题,主要须用到transpose过程、merge语句及统计代换w=(x+y)/b和z=y+x,并以实例示明具体计算法.此法具有国际普遍适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水稻穗颈瘟田间抗性的遗传模式,对2组双列杂交系的F_2及“初加×越南102号”的F_3、F_4株系进行了鉴定和结果分析。首先调查了4个品种(系)间双列杂交F_2集团的穗颈瘟发病程度,发现集团的平均值呈双亲的中间值,正反交之间无差异。其次,7个品种(系)间不包括反交的双列杂交的F_2双列分析结果,与穗颈瘟田间抗性有关的遗传基因的加性效应大,显性效应不重要,无上位性效应。因此,广义和狭义遗传率的估算值比较高,分别为0.752和  相似文献   

9.
刘大文 《玉米科学》1994,2(3):017-021
以Kei9103等8个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双列设计组配一套不包括反交的组合,对雄穗分枝数、雄穗长和雄穗重进行遗传分析.Wr依Vr回归、(Wr+Vr)和(Wr—Vr)方差分析表明,三个性状的遗传效应中皆存在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但去掉偏离回归直线的亲本后,在6×6亚双列中三个性状的遗传皆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在三个性状中,多分枝对少分枝是不完全显性,长雄穗对短雄穗和重雄穗对轻雄穗是超显性.雄穗分枝数、雄穗长、雄穗重的遗传分别涉及到18、20、22个基因位点.在亲本显隐性基因的分布上,Ki21具有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重的隐性基因最多,具有雄穗长的显性基因最多;Kei9103具有雄穗分枝数的显性基因最多,具有雄穗长的隐性基因最多;KS23—1—4具有雄穗重的显性基因最多.  相似文献   

10.
1985-1987年期间进行了花生锈病抗性遗传研究,设计为4×4双列双杂交,通过数量性状分析,从F_1F_2和B_1C_1中观察其遗传表现.结果表明抗性属数量隐性遗传.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重要.抗锈性回交效应明显.本文对花生育种遗传的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ink:Fr)产生的一种致癌毒素.由黄曲霉毒素造成的严重污染影响玉米籽粒的销售和运输.试验目的是:(1)测定由理想的抗病玉米自交系导致F1 对黄曲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积累的相对抗性,而不考虑杂种优势类型.(2)通过双列分析分析该自交系的遗传基础.(3)找出哪个自交系在分子标记图谱和育种程序中是最理想的抗性资源.在所有组合中,将两个重要自交系和6个暂定与降低穗腐病和抑制黄曲霉毒素产生有关的自交系进行杂交.对其F1杂交种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评价.中丝期20~24 d后,用针板法将黄曲霉菌分离菌的分生孢子混合物接种果穗.在接种区将各小区的果穗按可见穗腐病百分率进行分级.用间接竞争ELISA测定收获果穗的黄曲霉毒素B1水平.测得抗病自交系×抗病自交系F1对穗腐病和黄曲霉毒素积累的抗性水平最高,它们与许多自交系×已知抗性的自交系F1没有显著差异.双列分析表明所有杂交种和自交系Tex6和Oh516的穗腐病黄曲霉毒素水平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高度显著.结果表明在多种遗传背景下,Tex6和Oh516位分子标记图谱测定和抗性育种程序中是最理想的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12.
有关影响小麦重要生育进程的根系特征的遗传报道较少。本研究的目的:(1)确定春小麦根系特征的多样性及其同幼苗性状的关系;(2)研究所选择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3)确定根系和幼苗性状的相关性。3个试验均在温室内进行.小麦种植在装有蛭石的透明塑料管里。试验1中.种植了42个春小麦品种,3 week后测量根长、叶片长、根条数、叶片数、根干重和冠层干重。试验2研究了6个品种双列杂交产生的15个F_1.同时对生长4 week后的亲本进行评估。采取Griffing方法4(固定模型)对根长、叶片长和根条数进行双列分析。试验3研究了2个F_2群体,每群体由141株组成。试验1的42个品种所有6个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双列分析表明根长、叶片长和根条数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显著。鉴定出了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根系和幼苗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性。对F_2群体根长分析表明根长属数量性状遗传。  相似文献   

13.
生长率育种     
生长率育种——(N.Ya.Kolo-miets),KukuruzaiSorgo,1994,No.5,12~13(俄文)将高粱品系按双列式杂交。选用的雄性不育系APK_(6s)、AP_861和APV_1116以及品系A_257Gaol-yan[Kaol...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如何应用SAS过程解决格里芬双列杂交育种法3的配合力分析问题,主要用到iml过程及各种平方和的变形公式,并以实例示明具体计算法。  相似文献   

15.
玉米根系抗垂直拉力的双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玉米高产栽培中,影响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是品种的抗倒性。倒伏因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茎倒和根倒。Bauman(1981)从美国公共和私人玉米育种者中调查的结果表明,提高籽粒产量、茎秆强度和根强度是玉米自交系培育中最重要的选择性状。最近,D.L,Beck等(1988)阐明了关于玉米籽粒产量、茎秆品质,根系抗垂直拉力(根强度)和抗倒伏之间的关系。但对根强度,从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角度去探讨和研究的报道不多。本文旨在对玉米根系抗垂直拉力进行双列分析,为玉米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在主要农艺性状和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六个大豆基因型间的双列杂交,对成熟期、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等性状的遗传进行了图解分析,并且利用这些性状的数据估算的阵列方差(V_r)和协方差(W_r)等统计量间的关系进行了遗传解释。结果表明成熟期的6×6完全双列群体符合双列分析的所有假设,直线回归系数b=0.7597,与W_r+V_r值的相关密切(r=0.7086),可见早熟基因倾向显性。株高的遗传并不完全趋于显性,很可能存在向高低两个相反方向发展的因素。与株高的遗传动态相仿,主茎节数和百粒重的遗传并不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六个亲本在控制单株粒重的遗传中都存在上位性效应。维尔金带有较多的早熟性和单株粒重的显性基因;设交76—5184具有较多的控制株高和百粒重的显性基因,合丰22号控制主茎节数的显性基因较多。  相似文献   

17.
双列杂交育种法配合力统计分析(单变元)的SAS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如何应用SAS过程解决格里芬双列杂交育种法4的配合力计算问题,其中应用了transpose过程、merge语句及统计代换Z=Y+X,并以实例示明具体计算法。此法具有国际普遍适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选育粒用高杂种优势杂交种中,杂交亲本选择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弄清什么样的杂交组合能够在第一代形成高产杂交种十分重要。双列分析法能够根据配合力鉴定自交系的遗传特性,最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等,1974)。1968年,在苏联首次对自交系间杂交的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综合评价(1968)。近年来许多文献都报道过利用玉米自交系双列杂交来测定配  相似文献   

19.
双列杂交育种法配合力分析的SAS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如何应用SAS过程解决格里芬双列杂交育种法1的配合力计算问题,主要须用到transpose过程、merge语句及统计代换Z=Y±X,并以实例示明具体计算法。此法具有国际普遍适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进行过两个实验,研究水稻穗稻瘟病田间抗性(量抗性)的遗传方式。第一次实验是分析双列交的两组F_2后代中的抗性。第二次实验是分析抗性和感病性亲本杂种F_3和F_4株系中的抗性。除这些实验外,在这两个实验中还评价了包括所用亲本在内的22个品种的抗性。本试验的菌源材料是自然引起稻瘟病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