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西昌高山黑猪的品种特性西昌高山黑猪,是凉山乌金猪的重要品系,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二半山及高寒山区。有耐粗饲,耐高寒、抗病力强,体质结实,肉质好,适宜放牧等特点。猪群白天在山野自由活动,采食山间野草、植物种子,傍晚回到猪舍,补饲马铃薯、荞麦、玉米、燕麦、圆根、精盐等。生长期一年以  相似文献   

2.
超集约放牧技术是对分区轮牧技术的进一步改良.90年代初,日本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现有草场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其牛肉生产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由农林水产省的草地试验场开始研究"超集约放牧技术",现已在十胜牧场等几个国有牧场推广应用.与普通轮牧相比,它不单纯地进行家畜放牧,而是采用采草、放牧兼用的方式;放牧方法上,改过去的大牧区、长周期为短期轮牧;同时它更注重草场的营养成分,既包括优质牧草的选用,也包括放牧及采草的最佳时期.另外,为节省人工,增加了电围栏自动装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晋北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设置不放牧、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4个不同放牧强度试验,研究短期放牧强度下羊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放牧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多度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高度与盖度则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物种多样性在中度放牧最高,重度放牧时最低;植物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呈抛物线形式变化,中度放牧时最高,分别为757.04 g·m-2和398.37 g·m-2,植物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逐渐降低;草地土壤容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短期放牧下中度放牧的植物群落多度、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最高,轻度放牧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和地下生物量最高,重度放牧的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较低,因此适度放牧有利于保持草地植物群落稳定。  相似文献   

4.
羊草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动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羊草草地的轻度放牧、适度放牧、重度放牧、过度放牧和未放牧生境的土壤动物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轻度放牧和适度放牧对土壤运动的生存有利。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均呈递减趋势。土壤动物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以适度放牧的表聚性为最明显,而过度放牧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放牧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我国亟待补上的一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继周  侯扶江  胥刚 《草业科学》2011,28(10):1745-1754
放牧是国内外普遍运用的土地管理的基本手段,至今全球陆地大约半数以上处于放牧管理之下。放牧是由人居、草地和家畜三要素构成的草地生态子系统,其内核为人居-草地-畜群放牧系统单元的健全与稳定。放牧历经原始游牧期、放牧转型期与以划区轮牧为核心的放牧现代化时期三阶段。随着科技与文化的发展,社会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不断融入放牧管理系统,最终完成了放牧畜牧业的现代化转型,从而确立了以人居-草地-畜群放牧系统单元为内核的划区轮牧的基本模式。划区轮牧是一种开放的农业技术体系,具有多种方式,适应于不同的农业系统,可兼顾生态与生产的需求,是草地放牧管理的重大进步。本研究以美国为代表,剖析了历时300年的放牧现代化转型过程。我国囿于传统农耕文化,对放牧管理系统误解甚多,损失严重,而对放牧现代化转型几乎浑然不觉。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亟待补上的一课。  相似文献   

6.
<正> 作者于1980~1981年在堪萨斯州的 Ha-gs,以格兰马草、野牛草、冰草和野麦属的蓝茎冰草为主的草地上,研究了轻度放牧和过度放牧地段植被组分的变化。在一个地段,以一周岁菜牛在该试验地段全季内中等强度放牧。在另一个地段上,在前半季内以高于中等放牧强度三倍的牲畜放牧。季末时,强度放牧的草地与适度放牧的草地相比,格兰马草较多而蓝茎冰草较少,这表明草原放牧地过牧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1979年5月中旬在日本千岁市市营牧场开始放牧的育成牛群中,刚从神奈川县用汽车运到该场放牧的24头牛中有6头出现步样强拘,重症病例不能站立。牛的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病极为少见,我国尚无报导。我们对病牛进行了临床学  相似文献   

8.
用切断传染源,净化草洲的方法控制日本血吸虫病流行,需治疗湖区草洲放牧的猪日本血吸虫病。目前,用吡喹酮治疗猪日本血吸虫病尚未见报道。为探讨这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少数民族自治县多以天然草原放牧为主,同时坚持但草原越界放牧引起的纠纷却时有发生。为了正确处理草原越界放牧引起的纠纷,现就草原越界放牧问题进行探讨。一、草原越界放牧的成因草原放牧界线是行政界线的具体体现,行政界线不仅是地方政府依法管理辖区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依据,也是当地牧民依法保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兴文县山地乌骨鸡饲养水平,2000年7月21日至8月4日,由兴文县畜牧局邀请、国家外国专家局资助的日本花甲专家协会养鸡专家山野丈夫先生到兴文县进行了为期15天的养鸡技术传授。 授课中,山野丈夫先生运用在日本罗斯鸡育种公司从事肉鸡育种与饲养35年积累的丰富经验,系统地讲授了现代肉鸡育种与饲养技术,介绍了日本养鸡业的营销方式和管理理念,针对兴文县山地乌骨鸡育种和饲养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通过授课,使参训的畜牧技术人员和山地乌骨鸡饲养大户,了解了自己与先进国家养鸡业存在的差距。此次培训将对兴文县…  相似文献   

11.
日本肉类研究会近期表示,随着世界谷物价格的迅猛高涨,日本也面临着饲料原料供应紧缺的局面。为解决这一难题,相关研究人员决定通过改变饲养方法、推进放牧等途径,扭转现状。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优势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对放牧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依托6年的长期放牧平台,分析了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4种放牧处理对优势植物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叶解剖结构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放牧干扰造成紫花针茅叶长减小、叶保护组织厚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放牧强度的增加导致矮生嵩草叶长减小、叶厚变薄、最大导管直径减小,角质层厚和近轴面表皮细胞厚呈上升趋势。放牧会缩小优势植物最大导管直径在不同运输路径长度间的差异。因此,放牧促使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的叶形态结构产生适应性变化以适应放牧干扰,反映了叶解剖结构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并且矮生嵩草对放牧的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正> 作者于1982年在佛罗里达州一个以栽培象草草地进行初产母牛放牧试验,放牧周期分别为14天、28天,42天和56天。放牧强度以每公顷草地采食叶干物质0.5~2.5吨。象草的化学成分及消化力是在每次放前和连续放牧28天后对草丛各分析一次。放牧试验结果表明;象草叶和茎粗蛋白含量增加幅度是  相似文献   

14.
刘海泉  黄文惠 《草地学报》1991,1(1):100-105
在南方业热带海拔1200米左右的中山区,在以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的草地上进行了研究,试验分模拟放牧和直接放牧两种处理。放牧试验为放牧强度的单因子试验,选择了三个水平的放牧强度,即放牧后草地牧草留槎高度为3cm、5cm 及7cm。模拟放牧试验为放牧强度与放牧草丛高度的两因子试验,各选三个水平,即强度为牧草留槎高为3cm、5cm、7cm,放牧草丛高度为15cm、20cm、25cm。通过三年(1987—1989)的试验表明,不同放牧强度、放牧草丛高度对草地组成、牧草产量的影响明显,在当地生态条件下,适宜的放牧强度是放牧后草地留槎在5cm 左右,放牧草丛高度在20cm 左右,这时的牧草采食率在55%右左。  相似文献   

15.
<正> 鹿儿岛是日本有数的畜牧县之一,由于有广阔的已开发的草地和可开发的山林原野,对合理经营大规模草地放牧寄予很大期望,在大隅地区现正进行畜牧基地等建设事业。但这里各收场也和全国一样放牧头数有减少的倾向。为查明草地放牧经营不振的原因,对1981年度草地关系资料和1975至1980年草地高效利用经营特别诊断助言集细心分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湖南省保靖县山羊饲养量45万只,其中出栏27.1万只。大多数养羊户都是以放牧饲养方式为主,冬春季全天放牧,夏秋季早晚放牧。通过对该县水银乡、普戎镇、葫芦镇、野竹坪镇、清水坪镇、迁陵镇6个乡镇80户1500只山羊的调查,发现以放牧为主养殖山羊的寄生虫病对养羊业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在湖南南山牧场首次研究了不同放牧制度(分区轮牧和连续放牧)和放牧强度(0.467,0.667和0.867ha/头)下在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上放牧的黑白花奶牛产奶量、乳比重及体重的变化。结果表明:轮牧制奶牛的产奶量显著高于连续放牧制(1632.5vs.1462.3kg/头)。不同放牧强度下,奶牛的产奶量以中等放牧强度最高,轻牧次之,重牧最低,分别为1724.5、1571.1和1331.2kgh头。放牧期间两种放牧制间奶牛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以轮牧制较高(0.224vs.0.205kg/头·天);三种放牧强度间奶牛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也不显著,由大到小依次为B3>B2>B1,分别为0.242、0.225和0.176kg/头·天。不同放牧处理对牛奶比重影响不大。这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放牧制度和放牧强度对奶牛平均日增重增加影响不显著,但对奶牛的产奶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以绵羊的行为学与其对生态条件的反映为基础,来观察和研究绵羊放牧习性,目的在于观察不同气候因子对绵羊放牧的影响,为建立合理放牧制度提供依据。 为了便于观察,固定了60只成年细毛杂种母羊,固定了有经验的放牧人员,重点观察不同类型天气条件下群体的放牧采食活动。在放牧观察中,为了便于观察、记载,  相似文献   

19.
放牧对青海湖北岸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海湖北岸高寒草原连续3年放牧控制试验,研究了暖季和冷季放牧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暖季和冷季放牧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禾本科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与群落地上生物量的一致;中度放牧对暖季放牧草地植被的影响程度高于冷季放牧草地;围栏封育区和冷季重度放牧草地的优势种均为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和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暖季放牧各放牧小区和冷季放牧草地轻度和中度放牧处理优势种均为紫花针茅和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暖季放牧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冷季放牧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但是多样性指数在暖、冷季放牧草地均以重度放牧区最高。  相似文献   

20.
华北农牧交错带地区放牧强度对草地土壤氮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放牧2年的改良新麦草草地为对象,对放牧期间及停牧后不同放牧强度区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微 生物量氮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北农牧交错带地区,放牧草地土壤氮水平与放牧强度紧密相关。在放牧期 间,0~10 cm和10-20 cm土层,各项指标均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停牧后,各处理间差异缩小,表明放牧强度对土壤 氮水平的影响有较强的现时性,而且重牧区土壤氮营养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