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以秭归县为例,充分认识三峡工程的淹占情况及水土流失的现状,并就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开发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以及如何防止水土流失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针对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理论框架,以开县芋子沟小流域为例,对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模式进行了探讨。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关键是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是我国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蓄水后,大部分移民需后靠安置解决,导致土地利用压力加大。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研究对指导安置区农业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土地优化利用的原则,提出库区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应突出效益主导、持续协调、产业协调、区域特色等4种模式,并针对当前安置区土地资源优化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限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重庆三峡库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维护库区生态环境,保证库区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库区移民安置区是整个库区经济最活跃、土地承载压力最大、生态最敏感的区域。本文在分析库区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特征、社会经济现状和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评价了该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水平,系统阐述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限制因子和产生原因。安置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限制因子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距、土地资源利用优化配置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资源环境问题、扶贫问题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等6大因子。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许国平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2):276-279,284
土地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载体,其安全关乎粮食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对区域土地资源进行安全评价研究,既有利于落实国家土地保护政策,也可为区域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供现实参考。近些年来,在土地资源安全理论研究、耕地与粮食安全研究、基于承载力的土地资源安全研究、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研究领域均取得显著进展。论文着重分析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新进展,对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研究最新成果及其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成效和前景进行评析,对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了新时期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地资源安全预警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地资源安全预警的内涵、类型、框架体系、一般流程、研究重点等方面对国内外土地资源安全预警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探讨了构建我国土地资源安全预警系统的总体思路.以广州市耕地安全为例,采用目标预警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耕地安全度呈下降趋势.我国土地资源安全预警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践中还有大量问题有待深入,还需要制定统一标准的安全预警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7.
广西土地资源特点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一个地处亚热带、土地资源较丰富、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地利用水平欠低的省区。在用详尽的数据分析了广西土地资源具有总量丰富,但质量不高,且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非常显著等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广西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严重、地力下降及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等问题,并提出了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探讨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及量化方法,并选取24个指标,利用生态安全模型对枣庄市中区2年现状年(1998年和2003年)的生态安全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998年的生态安全值属于第一类“恶劣类”,2003年属第二类“较差类”,说明该区2003年较1998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已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东新村土地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调查采样分析资料,论述了东新村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肥力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质量以及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良、培肥和合理利用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熵权赋权法构建了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2002—2011年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结果表明,2004年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增加到最大值0.675 5,土地安全等级为“Ⅱ”级,较安全,2011年土地安全指数下降到0.310 6,土地安全等级退化为“Ⅳ”级,较不安全。2002—2011年,郑州市、许昌市和焦作市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呈“单峰”型,开封市和新乡市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呈“双峰”型,洛阳市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呈“U”型。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空间变化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南北恶化、东西好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三峡重庆库区针对水土流失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库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区域土地资源安全、持续利用中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矛盾和挑战。本研究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针对水土流失建立三峡库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压力指标包括降雨压力、可蚀性压力、地形压力、土地压力、人口压力、收入压力等指标;状态指标包括侵蚀状态、肥力状态、格局状态等指标;响应指标包括利用响应和政策响应。采用层次分析、分级赋值、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三峡重庆库区土地资源安全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三峡重庆库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2.53分,为临界生态安全。压力指标得分最低为2.25分,状态指标得分为2.58分,响应得分为3分。人为干扰是引起区域土地安全状况低下的最主要原因,紫色土广布和地形坡度大等自然地理状况是土地生态安全低下的第二大原因。为资源安全评价和退化土地的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土流失的三峡重庆库区土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重庆库区为研究对象,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针对水土流失建立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压力指标包括降雨压力、可蚀性压力、地形压力、土地压力、人口压力、收入压力等指标;状态指标包括侵蚀状态、肥力状态、格局状态等指标;响应指标包括利用响应和政策响应.采用专家打分、分级赋值、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三峡重庆库区土地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三峡重庆库区的土地质量综合得分为2.76分,土地质量偏低评定为3等.压力指标得分最低为2.14分,状态指标得分为3.13分,响应得分为3分.人为干扰是引起区域土地质量低下的最主要原因,紫色土广布和地形坡度大等自然地理状况是土地质量低下的第二大原因.本研究可为同类地区土地质量评价和退化土地的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下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是我国近年来土地利用的重要发展趋势。以三峡库区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2013年五期的TM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提取各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三峡库区各期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对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表明:2010—2013年三峡库区总体上呈现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增加的趋势;各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表现出差异性,建设用地和水域土地利用动态度较大,草地、耕地和林地动态度较小;研究期内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程度呈现增大的趋势。研究方法和结果有助于了解三峡库区近13 a来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从而为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规律。无论是紫色土还是黄色石灰土,坡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在人工降雨后发生衰减,并表现出随雨强增大,雨后表土各养分含量衰减幅度加大的趋势,但径流和流失泥沙的养分含量与雨强无关;径流中养分含量虽低于泥沙养分含量,但养分含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全量养分含量上,而速效养分含量的差异则相对较小。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而言,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主要以流失泥沙为载体,而黄色石灰土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则由流失泥沙和径流共同携带。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对生态环境带来风险。采用三峡库区重庆段2010年TM遥感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环境监测数据,采用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风险以中度风险和较低风险为主,生态风险由东北到西南逐渐减轻。区域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对重庆主城九区及长寿的生态环境影响力有限;而对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较低的土地利用风险压力将导致区域生态风险状态与响应值偏高。因此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应重点予以关注,强化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土地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一个区域各部门的生产建设都要落实到土地上,对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能揭示人类利用土地的广度、深度和合理程度,有助于全面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理,反映生产规模、水平和特点,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基于RS与GIS技术,利用三峡库区2010年TM影像数据,获得三库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并采用计量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三峡库区各区县在土地类型多样化、组合类型形式和区位指数各有差异。从库区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来看,兴山县用地类型最单一,主要以林地为主;从土地利用程度来看,渝中区土地利用程度最高;从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来看,长寿区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最低。文章旨在为制定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土地利用的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带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揭示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带生态风险,为库区生态风险评估及土地利用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与GIS技术,计算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性指数,同时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划分高程/坡度带定量评价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带的生态风险情况,划分生态风险等级,并对生态风险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较低生态风险区占比例最大,为36.77%,高生态风险区及较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沿长江两岸建设用地及耕地较为集中的区域,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性指数随高程增高逐渐变大,随坡度增大逐渐减小,研究区生态风险空间自相关分析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局部自相关性。[结论]研究区内生态风险总体呈现较低值,沿江高值区需对土地利用进行重点优化。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掌握土地系统与生态系统时空分异特征,推动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长期协调发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考虑土地利用转入转出双过程,挖掘空间置换的土地利用转移,采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法,探讨了2005-201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转型时空特征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定量研究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关系及土地利用与生态价值间的空间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近15 a间耕地转出幅度最大,建设用地转入幅度最高;土地利用转型活跃程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空间分布一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先增后减,以巫溪-涪陵为界,西低东高,西减东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强度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聚集趋势明显;土地利用程度与ESV具有显著空间负效应,极显著相关区域主要位于主城区范围、江津北侧及研究区东北边缘等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库成库初期氮、磷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要地区。2003年6~12月三峡水库成库后,在三峡水库设置6个水平监测断面和2个垂直断面,每月对营养盐(NH3-N,NO2-N,NO3-N,TN,TP)进行浓度监测。结果表明,6个测点表层水NH3-N,NO2-N、NO3-N,TN,TP含量均值分别为0.11mg/L,0.019mg/L,1.28mg/L,1.62mg/L,0.13mg/L。沿水流方向TN浓度逐渐增高,TP浓度逐渐降低。在同一位置垂直方向按3个不同水深(表层、0.6倍水深和0.8倍水深)设置测点。连续7个月测试结果表明,营养盐在垂直方向上差异不明显。总磷浓度变化与流量变化有很大关系,总磷浓度最大值均出现在丰水期,最小值为枯水期。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研分析了威胁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原因,指出陡坡种植、过度农垦放牧和樵采、高强度利用土地与生物资源、植被严重破坏、不规范开发山区城镇用地和工程建设、生产和生活有害废弃物随意排放是威胁库区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生产方式落后、粗放经营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加速其生态系统的退化。并提出加快库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立体农业,退耕还林还草等建立库区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