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秋季到来,海参经过一段时间的夏眠,体质变弱,参圈底部有害物质积累,池底恶化,急需加强养殖管理。秋季海参养殖管理常见问题如下:一、秋初,夏眠过后,海参下礁晚每年夏眠过后,都会有一些池塘的海参下礁时间延后,海参迟迟不下礁。分析原因是:①经过一个夏眠的时间,海参池底有害物质积累,池底恶化,而且海参夏眠期间未曾摄食,体质较弱,不愿下礁到恶化的池底觅食;②由于池塘底部底栖藻类等可供海参摄食的食物缺乏,海参停留在藻类比较丰富的参礁上采食,不愿下礁。  相似文献   

2.
<正>昌黎县海参池塘养殖起步于二十一世纪初期。传统海参池塘养殖模式主要是在池底堆砌石块作为人工鱼礁附着基,但该模式容易造成礁体下沉,导致清池困难、池底老化,病原生物滋生等问题。为此,我们利用圆锥型编织袋作为附着基进行了海参池塘养殖试验,通过近两年的养殖对比,发现该养殖模式不仅成本低,且易于清池,产量和效益也得到明显提升。1场址与水源试验养殖场位于昌黎县茹河乡大滩村塔子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实现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海参摄食底栖硅藻、海蜇摄食浮游动物的生态习性,2013年我们指导渔民开展了海参海蜇池塘生态混养模式的试验,海参年产量达到1 490kg/hm2,海蜇年产量达到3 300kg/hm2,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该技术模式总结如下。1池塘改造试验池塘面积约5.6hm2,长470m,宽120m,东西走向,距离海边较近,进、排水渠畅通,交通、电力方便,池底为沙泥质。  相似文献   

4.
海参养殖是目前我国北方沿海养殖中的热门品种。由于海参生长2~3年才能达到商品规格,如果在养殖周期内水相控制不好,大多出现减产或绝产,将严重挫伤养殖业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在近几年生产试验中,启用大规格苗种,春季放苗,深秋一次性收获,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海参池塘当年养成技术和方法做一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辽宁省是我国池塘海参养殖业的主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池塘海参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辽宁省池塘海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逐年提升,但受到经济大环境等因素影响,池塘海参出售单价连年降低,养殖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产业整体发展出现瓶颈期。本文选择辽宁省17个池塘海参养殖信息采集点,采集总面积为16370亩海参养殖池塘的近三年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全省池塘海参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6.
<正>日本对虾以其高价、耐干露、易运输的优点成为大连地区海参养殖池塘首选的混养品种。但日本对虾具有潜沙的习性,与海参抢占池底空间,所以海参、日本对虾混养中,日本对虾投苗密度不能过大,一般为30 000~45 000尾/hm2,由此导致产量不高。笔者根据日本对虾和海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周期时间差,利用海参养殖池塘进行海参、日本对虾接力式养殖。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日本对虾养殖1.1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7.
目前池塘海参养殖人工礁的材质和模式多种多样,其养参效果参差不齐。采用编织布平铺池底,在其上面放置扇贝网笼、水体中悬挂确贝网笼替代人工礁进行海参养殖,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海参池塘出现了附着基下沉,清坑困难,池底老化、新的病原微生物滋生等诸多问题。近几年通过进行不同种类的附着基敷设对比试验,效果最好的当属PC管附着基,该附着基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敷设面积大,遮阴效果好,方便海参收获,而且通过采取投放大规格的参苗,引进篮子鱼进行青泥苔清除等措施,使养殖单产提高25%,促进了海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探索适合葫芦岛地区的海参养殖模式,我站于2012年4月16日-2013年4月20日进行了池塘和网箱养殖海参效果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是池塘养殖海参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而深水网箱养殖海参在我地区目前还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将两种养殖模式的养殖效果对比试验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海参人工育苗技术、池塘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池塘海参养殖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养殖技术水平不一和养殖方法的不同,使得养殖产量和效益差别较大,笔者通过几年的海参养殖情况分析,总结出了影响池塘海参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1养殖池塘的深度海参在池塘中生长速度的快慢,受水温、饵料、水质环境等因素影响。由于海参在池塘水温超过20℃时有休眠的习性,因此休眠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海参增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车间保苗存在着成本高、病害频发,海参长不大,进入池塘成活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海参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试验证明,利用养殖池塘保苗可营造适合海参生长的外部环境因素,可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海参养殖的效益。1清淤与消毒清塘时尽量把池水排干,用推土机将表层10~20 cm的底泥清除,然后撒上生石灰,采取翻耕曝晒,直至把池底晒成龟裂状为止,为确保塘内不  相似文献   

12.
网箱养殖欧鳗具有费用低、易捕捞、易管理的优点,在我国北方池塘网箱养殖欧鳗,既有利于改善北方地区常规的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的结构调整,又可以解决欧鳗南鱼北运问题,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4.5亩~9.0亩为宜,平均水深要达到2.0m以上,池塘保水性好,池底应有少量淤泥。池塘进排水方便,且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水质的理化因子符合欧鳗养殖条件。配备功率为3.0kW左右的增氧机。二、放养前的准备在放养前10天~15天,用生石灰对池底进行彻底消毒。待药性消失后,再向池塘内加注新水,同时放养少量花白鲢,规格以…  相似文献   

13.
刺参为海参中食用价值最高的海参品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产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人工养殖正日益得到关注。我国北方地区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刺参池塘养殖生产,2005年大连市刺参增养殖面积达到3.8×10~4hm~2,山东省海参养殖面积达3×10~4hm~2,海参养殖总产值达70亿元以上。近年来关于刺参池塘养殖实用技术的报道很多,但关于刺参池塘养殖的基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青虾已成为人工养殖沼虾属虾类的主要品种。特别是江苏省河蟹养殖392万亩区域的面积均能套养大规格青虾苗种,因此,青虾大规格苗种市场需求量在逐年增加。2010年我场开展对"青虾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研究",通过三年研究与攻关,深入探讨了培育青虾大规格苗种关键技术,基本建立了青虾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的新体系。一、清塘消毒方法与安全1月15日排干池塘水后,池底阳光曝晒、消毒杀菌至3月30日。池塘底泥曝晒成开裂缝隙为最佳,池  相似文献   

15.
信息集粹     
●"刺参池塘立体养殖技术研究"通过鉴定近日,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刺参池塘立体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较好地解决了海参养殖密度和水质交换的关系,具有良好的示范推广价值。近年来,刺参价格一路走高,受利益驱使,许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盲目加大密度,忽视了最佳养殖容纳量,造成参池底质恶化,病害频发,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针对这一现象,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16.
春季化冰之后,由于一个冬季未对海参池塘进行管理,池塘中会积累大量有害细菌,池底也会形成较多有机物的积累和发酵产物,因此需要对海参池塘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杀菌和改底。如果海参年前摄食不足或部分海参体质较差,则应首先泼洒"葡萄糖酸钙",以增强海参免疫力,增强体质,避免病害发生。杀菌消毒,可用"参鲆菌毒杀"或"菌毒杀星"等进行;改底,则应选用化学型底改产品,如"底安"、"海参池底安"等,进行彻底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东港市现有海水养殖池塘近6万亩,其中海参养殖面积1万多亩。目前,海参养殖多以单养为主,为了充分利用池塘的空间和饵料、提高生态效益、增加经济效益,2013年,东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利用海参养殖池塘进行了斑节对虾与海参混养试验,斑节对虾亩放苗4000尾,对海参养殖无不良影响。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金州新区海水池塘和陆地工厂化海珍品养殖发展迅速,特别是池塘海参养殖,养殖面积已达到近5万亩,已成为金州新区增养殖业的重要支柱。但是,随着区域用海规划的不断调整,海参养殖规模逐渐萎缩,严重制约了全区海参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六抗底安"为陀螺形高活性臭氧颗粒,为白色至淡黄色颗粒。适用对象:鱼、虾、蟹、鳖、蛙、蚌、海参、海蜇、沙蚕、大菱鲆以及鱼蚌养殖池塘。本品海、淡水养殖池塘均适用,特别适用于底质老化严重,底泥散发出恶臭的池塘。一、"六抗底安"的主要功效1.抗底臭池塘底部淤泥多,池塘投饵量大,多年未清淤等情况易导致池塘老化,池底环境缺氧,氧  相似文献   

20.
刺参的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刺参是我国常见海参种类中营养价值最高、最受人们喜爱的一种 ,名列海味八珍之首。近年来由于浅海贝类、对虾等养殖品种的经济效益很不稳定 ,刺参养殖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山东、辽宁等省的不少地方兴起了池塘养参热。现根据笔者的生产经验并参照各地的实际情况 ,将刺参的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池塘条件应选择在附近海区水质清新、无污染、无淡水注入的地方建池。以沙泥或岩礁池底为好 ,池塘要求进排水方便、常年水深保持 >1 .5m ,一些较浅的旧塘也可在池底挖上环沟 ,池塘面积一般 5~ 5 0亩。2 放苗前的准备2 .1 池塘清整旧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