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化肥减施技术的长期应用效果,在单季籼粳杂交稻上应用万里神农有机缓释肥进行连续4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配方肥(化肥)施用法相比,施用有机缓释肥法表现增产增效,并在等量养分投入下增产15.84%,在减少氮素20%的投入下略有增产,氮偏生产力均明显提高,每百斤稻谷减氮13.68%~22.48%;土壤有效养分变化差异不大,土壤有机质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2.
肥料是作物生产各项物资投入占比例最大的一项,增产效益也最为明显。有机肥和化肥都是重要的养分资源,有机肥合理应用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而化肥的投入是增加该系统养分和能量循环强度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根本保证。国内外农业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均证明,有机肥和化肥合理施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肥料的合理使用可以明显的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和环境质量。但是,有机和无机肥料资源的不科学管理和使用则会引起了农业生产效益、农产品品质和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养分资源科学管理和肥料合理使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我国土壤肥料资源利用现状和问题化肥需求量继续增长,品种结构不合理。从20世纪中叶开始,我国为促进农业发展,日益重视化肥的使用,尤其是近20年来,化肥使用量,平均每年以144万吨的速度递增,化肥总消费量由1980年的1269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4411.8万吨,约占世界化肥消费量的30%,居世界之首。但是,若按单位面积计算,化肥施用量居世界的中上水平。有关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化肥需求总量将突破6000万吨。我国化肥除总量不够外,品种结构也不尽合...  相似文献   

3.
<正> 一、化肥区划的目的和意义化肥区划是农业资源和农业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下达的一项重大科研任务。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我省农田的化肥施用量增加很快。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农业生产中肥料结构以农肥为主,辅以化肥;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农肥比例逐渐减小。据统计,1953年我省化肥施用量1.92万吨,平均亩施0.4斤;1970年86.7万吨,平均亩施15.5斤:1980年386.2万吨,平均亩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粮食总产实现了十一年的连续增产,并连续两年超过了1.2万亿斤的历史最高水平。这个成绩举世瞩目,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014年我国化肥的使用量5911.9万吨,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化肥的大量使用,加之利用率偏低,不仅污染了环境,同时造成了土壤的酸化,激活了土壤中的重金属盐,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农药使用量2014年达31万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由于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业收入持续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轻农思想现象普遍。由此导致农民在农业上的投入减少,管理粗放,一般农户只重视化肥养分的投入,而忽视了有机肥和其它养分资源的利用,使农业生产面临着增肥不增产、土壤养分过量累积、化肥施用过量和养分利用效率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化肥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  相似文献   

6.
为了验证等养分商品有机肥料代替化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增产的影响,在荆门市开展了等养分商品有机肥代替化肥试验。结果表明,等养分商品有机肥代替化肥较习惯施肥增产203.55 kg/hm2,增幅2.2%,增产不显著;在半量替换的条件下,较习惯施肥增产53.4 kg/hm2,增幅0.6%,增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钾硫磷铵为兼含氮、磷、钾三要素的颗粒状复合肥,有效养分含量比例有14-14-14、15-18—7、12-15—16等类型。养分以水溶性为主,枸溶性为辅,氮为铵态。其肥效高于等养分量的单元化肥混施的肥效。 1979~1980年,我所组织化肥试验网点进行肥效试验。亩施12-15-16型复合肥60斤,在水稻上作基肥一次施,每亩增收稻谷24~196斤,增产2.2~21.2%,每斤复合肥平均增产1.83斤,较等养分量单元肥混施增产2.75~4.55%;在玉米上半基半追施,每斤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长期施用不同比例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于2008—2018年在浙江省稻田进行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增施商品有机肥、增施猪厩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处理,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增施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升水稻产量及籽粒养分吸收量,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试验时间增长,增产幅度逐渐增大。有机肥替代10%化肥处理的增产幅度及籽粒养分吸收增量高于有机肥替代60%化肥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正>黑龙江耕地资源丰富,粮食增产潜力大,2011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100亿斤,商品量达900亿斤左右。就是在这个产粮大省,由于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土壤基础肥力却越来越弱。据测算,黑龙江省耕地化肥施用量比10年前增长了一倍多,而且这种大量施用化肥的趋势还在继续。黑龙江化肥施用现状我国耕地减少和人口的增加,人们不自觉地把粮食的增产  相似文献   

10.
世界化学肥料的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情况 世界化肥的消费量增长很快。比如,19世纪末的消费量只有200万吨(纯养分,下同),而到本世纪50年代已达到1400万吨。1977年突破了一亿吨大关。1983年已经高达1.24亿吨。化肥消费量的迅速增长,证明化肥已成为现代农业不可代替的增产手段。比如,联合国估计在全世界14亿多公顷耕地上,作物所吸收的养分中,有40%是由化肥供给的。其中氮占44%,磷为54%,钾为27%。我国的资料估计,施入土壤的化肥中,供给的氮占60%以上,磷占一半左右,只有钾主要是由有机肥供给的。  相似文献   

11.
施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结果表明 :在基础肥力较高的土壤中 ,紫云英与化肥配合施用的效果明显好于单施化肥 ,水稻产量增加 772~ 874kg/hm2 ,增产 16.0 %~ 18.1% ,差异显著。紫云英与化肥配合施用 ,土壤速效养分和缓效养分并举 ,在增加水稻产量的同时 ,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 ,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正>人多地少、土地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果树产业现实是"上山下滩,不与粮棉争夺良田",化肥作为果树增产的决定因子在我国贫瘠的土壤条件下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我国果园化肥用量持续高速增长,过量施肥现象普遍。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苦痘病、黑点病、缩果病、黄叶病、小叶病和粗皮病等生理性病害发生普遍;并且也带来了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的风险加大。我们依据苹果养分需求规律、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3.
<正>大量的田间试验表明,每1公斤化肥养分平均可增加7.5公斤粮食。1978年至2004年间,我国化肥养分的施用量从不足1000万吨增长到约4500多万吨(纯养分),粮食产量从不足3亿吨增加到约5亿吨。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化肥的消  相似文献   

14.
水稻土壤植株养分速测推荐施肥技术是现代农业水稻生产重要的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具有显著的节肥、节支、增产、增收、环保等优点.从水稻土壤植株养分速测推荐施肥技术、氮磷钾肥推荐量和其他配套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土壤植株养分速测推荐施肥技术规程.该技术可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是实现华南西南地区水稻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黑土为试验对象,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研究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和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适度有机肥替代可缓解土壤酸化,与单施化肥相比,由于“正激发效应”的影响,短期内有机肥替代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明显;有机肥替代能提高土壤速效钾和全氮含量,与单施化肥相比,提升土壤全磷和全钾效果不明显.有机肥替代显著影响土壤的养分状况,提高作物产量,且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土壤养分有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单施有机肥短期内会降低作物产量.有机肥替代氮肥减施30%(OM70)较为合适,既能促进作物增产,又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土壤养分的变化,化肥的增产效应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化肥增产率在玉米作物上由1986-1987年的35.3%,上升到2000年的47.9%,由于土壤养分的变化,在施肥技术上我们采用了施肥,参数试验和分匹配方的办法,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长期定点施肥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8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白浆土不同施肥处理(单施厩肥,OM;单施化肥,NP;秸秆还田,TS;施肥对照,CK)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提高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效果明显,长期轮作施肥的有机质、全磷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TS>OM>NP>CK,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为OM>TS>NP>CK;长期连作因作物不同土壤养分变化表现也不一致,但对于速效磷来说,连作与轮作均表现同样趋势即:OM>NP>TS>CK。施肥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其中厩肥效果最为明显,连作下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18.7%~175.8%,轮作下增产129.7%;其次是化肥与秸秆,且二者增产的效果相当。长期不施肥则导致作物产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总体看来,厩肥的作用最大,化肥与秸秆的作用次之。  相似文献   

18.
周航  黎青  杨文叶  李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08-2109,2146
[目的]研究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毛竹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4年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试验,3个等量化肥处理和3个不施化肥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毛竹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菜饼配施化肥处理毛竹产量最高,累计产竹量达50.05t/hm2,比对照增产75.2%。菜饼配施化肥和栏肥配施化肥分别比单施化肥毛竹产量增长率为28.1%~22.7%;单施菜饼和施栏肥比对照增产16.2%~9.8%。有机肥配施化肥年竹产量呈逐年提高趋势,而单施化肥年产量不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施栏肥增幅大,菜饼次之,无机区增幅较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效钾增幅最大的是菜饼配施化肥,其次为配施栏肥。[结论]菜饼配施化肥对毛竹产量提高和土壤改良效果最明显,栏肥配施化肥也是一条有效措施。但最佳施肥量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来确定。  相似文献   

19.
浅论秸秆还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国农民历来就有“秸秆还田”的优良传统。从宏观上说来,“秸秆还田”是“以草养田”、“以草压草”,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从微观上说,“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状况,增加通透性;保存和固定土壤氮素,避免养分流失,归还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地养分循环。据测算,全国有各种作物秸秆5亿多吨,含氮280多万吨,磷近60万吨,钾570多万吨,相当于我国目前化肥施用量的1/4,如耕地每年每667m~2还田农作物秸秆300~500kg,可增产粮食25kg以上;连续三年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增施商品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后对玉米生长、产量、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玉米生产中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应用提供可行性依据,进行本次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测定各处理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玉米植物学性状、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增施商品有机肥与单施配方肥相比,随着商品有机肥施用量的加大,土壤容重降低,自然含水量、土壤贮水量和总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有增加;有效改善了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构成,其中处理3(3 750 kg/hm2有机肥+总养分减量5%的配方肥)、处理4(3 750 kg/hm2有机肥+总养分减量10%的配方肥)植物学综合性状较为突出,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促进玉米生长、增产,培肥土壤,符合资源循环、化肥减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