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太阳能-除湿机联合干燥装置由太阳能集热系统、除湿机、干燥室和控制装置组成,是新能源设备和节能设备结合起来运行的干燥装置。经测试,67.32m~2透光面积的太阳空气集热系统在顺昌县12月份非阴雨天,向干燥室平均供热功率可达17kW以上;第三、四季度,向干燥室最高供风温度分别为94℃和82℃;12月份测试太阳能集热系统瞬时效率为35.2%。建造该装置提供1kW有效热能的投资小于建造水电站发1kW电的投资。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现有干燥室壳体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壳体框架部分散热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测试验证。其中在设定干燥箱温度为80℃时,优化后框架结构与现有壳体框架结构相比,每平方米框架肋每小时减少热能损失0.67~2.26×103 kJ。  相似文献   

3.
对某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的纤维干燥余热回收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对回收系统进行了设备选型,分析了该生产线纤维干燥余热资源回收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轴流型蒸汽干燥室条件下,用强化干燥工艺干燥30~35毫米厚的云、冷杉材是可行的.采用的快速高温低温的强化工艺能大大缩短干燥时间,确保干燥质量.如在1小时内升温到干、湿球均为100℃时,维持2小时调湿处理;迅速转入干燥阶段,室内空气温度干球控制为105±3℃,湿球温度保持为70±2℃,风速为1米/秒左右的情况下;木材由初含水率60~80%干燥到终含水率为8~10%,只需16~24小时.全室干燥均匀度精确度指标为2.84%,在科学试验的数理统计标准5%的范围以内.木材不裂不翘,材质优良.功效提高2~4倍,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经济效益显著.为现有常规蒸汽干燥室采用强化干燥工艺闯出了新路.高山的云杉、冷杉是西南林区的主要材种,多年来,不少企业均采用轴流型常规蒸汽干燥室进行干燥.由于干燥时间较长,生产效率较低,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热远红外线干燥木材”新工艺的启示下,探索出云、冷杉材强化干燥新基准,快速高温低湿干燥工艺.在我厂长轴型常规干燥室的情况下,通过半年多连续性试生产,获得的干燥效果,不仅干燥时间成倍缩短,干燥质量显著提高,合符军品的技术质量要求;而且节能突出,单位成本大大下降,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单板干燥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对单板干燥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节能措施与途径。提出利用单板干燥尾气余热回收系统,以减少尾气直接排入大气时的热量损失,对尾气余热回收利用;提出蒸汽梯级利用回收冷凝水的热量,达到对冷凝水余热回收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高温热泵机组,可以从15℃~60℃的低位热水中回收热量,制取60℃~95℃的高温热水,是具有“高温、高效、环保、节能”特点的高新技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低温地热水、地热尾水的余热回收、中央空调冷却水余热回收、油田含油污水余热回收,以及其它工业废水、废热的余热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温室型太阳能-除湿干燥室,采用开式模式、闭式模式和组合模式干燥,分析干燥速率、能耗及干燥模式对杨木单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空窑或闭式模式室内温度高于室外23~27℃;初含水率99.21%的单板预干至30%,闭式模式耗时3 h,干燥速率为21.39%/h,耗电量为5.56 kW·h/m~3;当含水率由30%降至12%左右,闭式、开式模式干燥分别耗时1、3 h,对应的干燥速率为16.56%/h、5.70%/h。闭式模式借助除湿机在排出水分的同时回收热量,缩短了干燥时间,相比于组合模式可降低干燥能耗。  相似文献   

8.
针对广东某胶合板企业2台蒸汽锅炉排烟温度高,不能根据工序用热需求实现能源梯级利用的问题,提出了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方案。根据干燥窑干燥木材的特点,将蒸汽锅炉的烟气引入干燥窑内的换热器用于干燥木材,每年通过回收利用的锅炉烟气余热折合标煤达439t。  相似文献   

9.
对球果─木材两用干燥室性能检测测试及其干燥质量检验结果表明,该干燥室技术性能稳定,温度均匀,干燥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对球果-木材两用干燥室性能检测测试及其干燥质量结果表明,该干燥室技术性能稳定,温度均匀,干燥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非等温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环氧-聚酯低温透明粉末涂料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利用DSC数据,结合Kissinger、Doyle-Ozawa和Crane经验方程建立了该粉末涂料固化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①该体系的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固化温度分别为95℃、145℃和175℃。②固化反应的平均表观活化能Ea为67.82 kJ·mol^-1,频率因子A为2.92×10^7,反应级数0.92。③该涂料的分解温度为302℃。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喷雾干燥壶瓶枣多糖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干燥后多糖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含水量和平均粒径为指标,对壶瓶枣多糖的超声波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比分析了超声波喷雾干燥、二流体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对壶瓶枣多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35℃,进料量16 m L/min,进气压力0.10 MPa,此时出风温度89℃,壶瓶枣多糖产品含水量4.91%,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50.83%,平均粒径9.14μm。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单糖组成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种干燥方式对多糖的活性、单糖组成和官能团没有影响,且多糖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1∶2∶1∶38∶5,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50%左右。通过对多糖产品的微观形态及粒度分布分析可知,冷冻干燥产品以块状和棒针状为主,超声波和二流体喷雾干燥产品均成颗粒状,但是超声波喷雾干燥的产品粒径分布较窄,粒径在2~20μm范围内呈正态分布,优于其他2种干燥技术。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升温速率(β=5、10、20、40 K/min)下羟基酪醇的热稳定性、分解动力学和贮存期。利用热重分析得到羟基酪醇在氮气氛围中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热分解曲线,运用3种多升温速率法Kissinger法、Friedman法和Flynn-Wall-Ozawa法以及2种单升温速率方法 Coats-Redfern法和Achar法进行动力学分析,计算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且根据Ea和A推算羟基酪醇的贮存期。结果显示:羟基酪醇的热分解过程一步完成,在升温速率为10 K/min时,从260~409℃为羟基酪醇的主要失重阶段;TG曲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出现陡峭明显的失重台阶,DTG曲线亦出现负值,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在305.2℃达到了DTG的峰值,此时达到最大热失重速率为-12.91%/min;升温速率的变化对羟基酪醇的分解有影响,随着速率的升高,羟基酪醇的热分解温度逐渐升高,热分解曲线略微向高温移动,呈现了分解滞后现象。羟基酪醇的热分解机制符合一维扩散(D1)模型。测得平均Ea为122.40 k J/mol,A为3.37×1010min-1。根据Ea和A可推断,在室温25℃下,羟基酪醇在氮气氛围下的理论贮存期为4~5年。  相似文献   

14.
对郑州城市林木节能减排的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郑州城市林木节能23981.30万kWh/a。价值13429.81万元/a;减少CO2排放量5.07万t/,a,价值5150.35万元/a;减少SO2排放量0.21万t/a,价值256.30万元/a;郑州城市林木节能减排的总经济价值为18836.46万元/a。  相似文献   

15.
采用GC法测定天然冰片中的d-龙脑和樟脑的含量。分析柱为CP-WAX毛细管柱〈30 m×0.32 mm×0.5μm〉;升温程序为50℃,以5℃/min升温到100℃,保持1 min,再以10℃/min快速升温到180℃,保持5 min,进样流速比5∶1;FID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00℃,载气为高纯氮气,体积流量为2 mL/min;空气体积流量为300 mL/min;氢气体积流量为30 m L/min;进样量为1μL。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精密度、分离度良好、分析时间短,为天然冰片的测定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人面子木材的干燥特性,根据百度试验结果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拟定了相对偏软的24 mm和50 mm 2种厚度规格家具用材干燥工艺基准,进行了生产试验。24 mm厚人面子木材从初含水率85%干燥至12%,共用时506h,干燥质量良好,达到预期要求。针对50 mm厚毛边板材干燥速度慢,干燥不均匀,同一块板材内局部区域含水率异常偏高的现象,拟定了气干/窑干联合干燥工艺和相应的半波动窑干基准。  相似文献   

17.
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绿僵菌MaFZ-13对油桐鹰尺蠖Biston suppressaria幼虫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评价该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油桐鹰尺蠖幼虫累计死亡率随着绿僵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大和接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接种10 d后,1.0×10^9,1.0×10^8,1.0×10^7,1.0×10^6,1.0×10^5孢子/mL浓度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00%,98.3%,91.7%,70%,48.3%。生物测定数据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进行分析,所建模型可以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模型拟合良好;由模型估算出绿僵菌MaFZ-13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死剂量和致死时间,随着接种时间延长,相应的LC50和LC90值逐渐降低,剂量效应增强,接种第4,5,6,7天致死中浓度值(LC50)的对数值分别为7.79,6.97,6.33,5.64。随孢子悬浮液浓度增大,致死时间(LT50和LT90)减小,当浓度为1.0×10^7,1.0×10^8,1.0×10^9孢子/mL时,LT50值分别为4.96,3.79,2.89 d,时间效应增强。绿僵菌MaFZ-13对油桐鹰尺蠖幼虫致病力较强,具有较好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白僵菌和绿僵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寻找其生物防治菌株资源,采用浸液法测定了11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o)和9株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nikoff)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1×10^7个孢子·mL-1接菌红火蚁工蚁,10 d后,白僵菌和绿僵菌对其校正死亡率范围分别为(6.47±0.98)%67.14±0.22%和(35.13±1.25)%81.93±0.94%;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对红火蚁的致病力较强,致死速度较快,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5.64±0.52)d和(4.78±0.46)d。测定不同浓度对红火蚁的致病力,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以浓度1×10^8个孢子·mL^-1接菌后10 d,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9.59±0.5)%和(99.20±0.80)%,僵虫率为(63.24±0.51)%和(81.92±1.39)%,两菌株对红火蚁6 d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01×10^6和2.42×10^5个孢子·mL^-1。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两个菌株致死效应最强的时间均是接菌后3~5 d。综合分析,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在红火蚁生物防治中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