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化县鱼苗鱼种场建于1973年,有鱼池60亩,早土15亩。二个产卵池,四个孵化环道,一个孵化槽;四大家鱼中亲鱼181组。其中草鱼120组,鲢鱼45组,鳙鱼13组,青鱼3组;此外有鲤鱼200组600公斤和部分鳊鱼、刁子、湘鲫亲本等。1985年至1990年共繁殖各种鱼苗60178万尾,鱼茁收入38.2万元,平均每年孵化鱼苗10029.7万尾,收入6.3万元,  相似文献   

2.
在简易条件下,自制孵化设备,寻求适宜于养鱼专业户自繁自养鳜鱼的一条龙生产方式,共催产鳜鱼9组,催产率66.67%,受精率75.2%,孵化出鳜鱼苗20.25万尾,培育成鳜鱼夏花1.24万尾,成活率为6.12%,转入池塘混养6-8个月,规格达450-900g。  相似文献   

3.
将配对成功的五组花罗汉鱼分别置于五个水族箱中进行了繁育试验,并进行了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的对比.五组亲鱼平均产卵时间85分钟,平均孵化时间70小时,共产鱼卵13190粒,平均受精率82%,平均孵化率78%,共获幼鱼8 680尾.  相似文献   

4.
据湖南省石门县6个鱼苗场(点)反映,近几年鱼苗生产逐年下降,1986年孵化鱼苗5880万尾,去年只孵化46807万尾,比1986年下降20.4%。今年仅能生产鱼苗31007万尾,比  相似文献   

5.
将配对成功的五组花罗汉鱼分别置于五个水族箱中进行了繁育试验,并进行了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的对比。五组亲鱼平均产卵时间85分钟,平均孵化时间70小时,共产鱼卵13190粒,平均受精率82%,平均孵化率78%,共获幼鱼8680尾。  相似文献   

6.
1976年,在滁县城西、沙河水库进行同步交流电捕鱼试验。在电捕过程中,将捕获的鲢、鳙、草鱼亲鱼选留,备作催产亲鱼。其中,选留尾重8—10公斤的草亲鱼44尾,经入池培育,于1977年5月选出14组催产,全产11组,半产2组,未产1组,共获鱼卵750.3万粒,孵化鱼苗578.8万尾。催产试验表明,交流电捕的鱼类,只要年龄达到,按常规培育、催产和孵化,能获  相似文献   

7.
选取60尾雌性大麻哈亲鱼,分成S-GnRH-A组、HCG组和17α-20βp组,在2~4℃水温下分别进行不同催产药物的人工催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三组的催产率分别为10%、15%、65%,共有18尾亲鱼产卵,卵径0.54~0.66cm,平均怀卵量为3530粒,获得成熟卵63500余粒,受精卵51680粒,发眼卵38815粒。在6~9℃水温条件下,经59天孵化出苗,孵化鱼苗36370尾。  相似文献   

8.
香鱼人工繁殖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捕库区天然幼香鱼495尾,于家鱼孵化环道中流水饲养118d,出池商品鱼260尾。利用养成香鱼35组,获人工受精卵100万粒,育出12日龄仔鱼503万尾投入库中。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斑点叉尾孵化设备有:孵化槽、孵化环道、流水孵化池等,其孵化方式均是开放式流水孵化,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此类孵化方式用水量大,水体早晚温差变化大,病害较多,对受精率和孵化率有较大影响。鉴于此,2007-2010年期间,课题组连续4年开展了封闭式循环水孵化斑点叉尾的试验,并与常规水槽流水  相似文献   

10.
我场于1979年设计了一种内外双滤水式环道孵化池,经去年使用后,两次共出苗1,050万尾(6月12日出533万尾、18日出517万尾),孵化率达到97%以上,较老式环道孵化池提高30%以上,多出苗321万尾,每万尾8元,计多收益2,568元。双滤水面环道孵化池为内、外  相似文献   

11.
《水库渔业》1985,(2):22-24
我县从1983年引进埃及塘虱,当年试养16万尾,获得较好的效果。试养证实,埃及塘虱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淡水养殖新品种,可以大力推广。1984年,我县推广了埃及塘虱的养殖工作。3月越冬亲鱼开塘培育,4月第一批鱼苗孵化成功。全县有7个单位和23个养殖专业户从事孵化生产,至9月底,共孵出鱼苗1,600万尾,培育苗种1,2207万尾,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斑点叉尾■不同发育阶段鱼苗对盐度的急性耐受力,分别对其卵黄囊苗、孵化后第10天鱼苗和孵化后第30天鱼苗进行24、48、96 h急性盐度胁迫试验,研究3个发育阶段鱼苗的半致死盐度和安全盐度,并比较各发育阶段鱼苗的极限耐受盐度。试验结果显示:3个发育阶段斑点叉尾■鱼苗的24 h和48 h半致死盐度均为孵化后第30天鱼苗>孵化后第10天鱼苗>卵黄囊苗,96 h半致死盐度为孵化后第30天鱼苗>卵黄囊苗>孵化后第10天鱼苗;卵黄囊苗、孵化后第10天鱼苗和孵化后第30天鱼苗的极限耐受盐度分别为7.0、4.0和9.0。因鱼苗在卵黄囊消失后体质较弱,且仍需要经历孵化后第10天至孵化后第30天这一关键时期,故3个阶段鱼苗的放养水体盐度应分别控制在4.0、4.0和9.0以下。试验结果可为沿海滩涂地区斑点叉尾■鱼苗科学放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影响半滑舌鳎生长发育的水环境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亲鱼强化培育、药物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人工授精、水泥池微流水孵化及鱼苗室外池塘培育方式,进行了锦鲤的亲鱼培育与规模化人工繁育,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LHRH-A3与DOM混合胸腔一次注射法催产140组锦鲤亲鱼,结果138尾雌鱼顺产,孵化出仔2500万尾。对230万尾仔鱼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出3~5cm长的苗种150万尾,成活率65.2%。50万尾夏花鱼种经3次挑选,按照业内分级标准,选留了5万尾优质鱼种,其背部挺直,色彩鲜艳,图案斑纹清晰,品种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殖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2005—2007年黄颡鱼大规模人工繁殖生产结果,依据黄颡鱼鱼卵和仔鱼的生物学特性,提出新的孵化生产操作程序,使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006年催产19批次,共计36465组,下塘仔鱼10968万尾,平均组出苗尾数3007尾;2007年催产16批次,共计27010组,下塘仔鱼10683.4万尾,最高可达每组亲鱼产仔鱼7821尾。亲鱼质量和水质仍是影响黄颡鱼人工繁殖生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江波  王震  卞秋云 《水产养殖》2012,33(5):32-33
2009-2011年,笔者在陕西省合阳县黄河滩新民良种场进行了黄河野生乌鳢微流水人工繁育保种试验.其中:2009年催产亲鱼15组,集卵9万粒,受精率很低,未孵出鱼苗.2010年催产亲鱼30组,集卵50万粒,受精率56.7%,生产水花28.3万尾,1龄鱼种5万尾;2011年,对注射剂量和孵化流程进行改进,取得较好效果.共催产亲鱼48组,集卵18万粒,孵化水花鱼苗11万尾,受精率达到61.1%;经过2阶段(水花-夏花,夏花-鱼种)培育,生产1龄鱼种2万尾,平均规格75 g/尾,总产量1 500 kg,667m2均产量500 kg,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正> 孵化环道是进行鱼卵孵化的主要设施之一。任丘市鱼种场于1971年建造了两个φ4m的孵化环道,年可孵化家鱼水花2000万尾左右。在多年的家角鱼苗孵化中发现很多弊端:一是环道内墙过滤纱窗太少,过滤面积太小,水体交换太差,鱼卵孵化破膜时堵塞筛绢,须专人一刻不停地刷洗过滤纱窗,即使这样,还  相似文献   

17.
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采取强化培育亲鱼,塑料大棚水泥池催产孵化,水泥池和土池培育鱼种以及泼洒药液等技术措施,结果;50组亲鱼共产卵150万粒,平均受经率74.58%。孵出鱼苗113万尾,平均成活率47.32%,育成鱼种51.2万尾。试验证明:催产孵化以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宜,孵化最适水温为23-26℃。认鉴定认为,试验结果达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卵形鲳鲹尾部骨骼胚后发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采用阿利新蓝-茜素红双染色法对孵化后第1~第18天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仔稚鱼尾骨骨骼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孵化后第18天卵形鲳鲹尾部骨骼分化为尾下骨(Hy)、尾上骨(Ep)、尾下骨旁骨(Phy)及尾神经骨(Urn)。孵化后第7天,仔鱼尾部出现第1片尾下骨(Hy1)。孵化后第9天,Hy1与Hy2及Phy在尾部同时出现。孵化后第9~第15天,伴随着Hy3和Hy4的出现,脊索矿化接近尾区,同时脉棘(Mhs)和髓棘(Mns)相继出现。孵化后第15天,3片Ep已经完全分化出来。孵化后第15~第18天,Hy5在尾部分化出来,且各骨片轮廓变清晰。文章探索了卵形鲳鲹胚后发育过程中尾部骨骼发育的特征,为卵形鲳鲹骨骼发育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乌苏里拟鲿人工繁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乌苏里拟鲿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2011年5月和6月从吉林省鸭绿江地区采购两批亲鱼运回安徽进行了繁育试验。注射人工催产激素促熟催产,人工授精,水泥池流水孵化,土池施肥培水并用粉料培育鱼苗。试验结果:第一批次催产雌鱼260尾、雄鱼56尾,水温22.0~22.5℃,产卵率为35%,平均受精率55%;孵化水温19.5~23.0℃,因感染水霉,仅获得300多尾鱼苗。第二批次催产雌鱼275尾、雄鱼60尾,水温24.0~25.5℃,产卵率50%,平均受精率65%;孵化水温24.5~28.3℃,由于孵化期间使用亚甲基蓝防治水霉,孵化率达到75%。两个批次共繁殖鱼苗19万尾,培育出全长4.5~5.5cm的鱼种6万尾,培育成活率31.58%。  相似文献   

20.
张胜利  林少华 《海洋渔业》2001,23(4):176-177
催产亲鱼采自泉州湾双斑东方鲀产卵场海区,经注射LRH-A催产激素,3个试验组有2组产卵,共产卵61万粒;在水温15-18℃条件下,受精卵经4d孵化,仔鱼全部出膜,共出苗30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