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麦类穗腐镰刀菌的同工酶电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麦类赤霉病穗腐镰刀菌的 1 3个种或变种的苹果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乙醇脱氢酶同工酶 ,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 ,3种同工酶谱在供试的镰刀菌种或变种间具有显著而稳定的差异 ,可作为分类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来自不同小麦栽培区的38个禾谷镰刀菌菌株进行了酯酶、酸性磷酸酯酶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禾谷镰刀菌具有3条标墀性酯酶带,根据其变化特点,供试菌株的酯酶同功酶谱可划分为5种类型,其中类型1为主体型,占总测菌株数的76.3%;其它类型为少数型,分别占总测菌株数的10.5%,2.6%,5.2%;类型5为新出现的谱型,禾谷镰刀菌具有2条标志性酸性磷酸酯酶酶带,以其出现与否划分为供试禾谷镰刀菌菌株为2种酶谱类型,分别占供试菌株总数的36.8%与63.2%。  相似文献   

3.
新疆阿勒泰地区大豆镰刀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2007和2008连续两年自新疆阿勒泰地区采集分离到的大量大豆镰刀菌根腐病分离物进行的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所得253个镰刀菌属菌株分属于5个种和1个变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茄腐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腐镰刀菌蓝色变种、燕麦镰刀菌和节状镰刀菌.各个种或变种所占的菌株比例分别为46.6;、24.1;、11.8;、9.8;、7.5;和0.8;.以黑河5号大豆品种为接种材料进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除节状镰刀菌无致病性外,其余4个种和1个变种对大豆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其中尖孢镰刀菌为大豆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中出现频率最大且致病性最强的优势致病种,茄腐镰刀菌次之.  相似文献   

4.
四川禾谷镰刀菌菌株产真菌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原四川省不同地理来源的11个禾谷镰刀菌菌株产生的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各供试菌株均能产生ZEN和DON两种真菌毒素,但产生毒素的量因菌株来源而异;产生两种毒素能力最强的有2个菌株-雅安菌株和成都菌株,最弱的是绵阳和乐山菌株,病毒粒中的毒素含量,随着麦粒受病程度的加重而上升。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的种群组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2~2004年在四川省的12个地区26个市县采集小麦赤霉病病穗标样经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共获得345个镰刀菌属的菌株。按照Booth分类标准鉴定出7个镰刀菌种。它们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出现频率为94.5%,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出现频率为2.61%。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出现频率为0.87%。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出现频率为0.58%。木赋镰刀(Fusarium equiseti)、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和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出现频率为0.29%。  相似文献   

6.
据全国小麦赤霉病研究协作组的研究结果,初步明确我国赤霉病穗腐镰刀菌种有18个,其中致病力强的和中等的各5个,优势种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江苏农学院1976年度的菌系研究证明,江苏省各地区的小麦赤霉病致病菌种中,禾谷镰刀菌为优势种,约占95%以上.我们从全省各地区收集的49个禾谷镰刀菌菌株,利用改进的抗赤鉴定技术,在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上进行致病力测定,以期对抗赤霉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年来在河北省发生日益严重,导致小麦减产,而小麦是人类粮食的重要来源,所以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明确禾谷镰刀菌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河北省内分离出来的禾谷镰刀菌作为致病菌种,对河北省4个主栽小麦品种的种子进行接种禾谷镰刀菌菌悬液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禾谷镰刀菌对种子发芽率以及幼苗株高、叶面积和茎粗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谷镰刀菌会抑制大多数小麦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的株高和茎粗生长,降低幼苗出叶速度,总体来看,对石麦15影响最小,其次是衡4399和冀麦585,对藁优2018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山西晋中地区植物病原镰刀菌(Fusarium)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采自山西晋中地区57种不同罹病植物上的镰刀菌进行分离筛选,采用保湿分离和单孢子分离共得到46株镰刀菌菌株,其中34株有大小型分生孢子,12株只有小型分生孢子。运用传统镰刀菌分类鉴定方法对这34株有大小型生孢子的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属于12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8株尖孢镰刀菌、5株茄病镰刀菌、4株半裸镰刀菌、3株尖孢镰刀菌芬芳变种、3株串珠镰刀菌、2株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2株锐顶镰刀菌、1株禾谷镰刀菌、1株接骨木镰刀菌、1株镰状镰刀菌、1株束梗镰刀菌、1株黄色镰刀菌、1株木贼镰刀菌和1株砖红镰刀菌。  相似文献   

9.
将宁夏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单饱分离的纯培养菌系10个有效菌株,分别接种在12个小麦品种和宁夏主栽小麦品种永良4号上,结果表明,禾谷镰刀菌系间存在较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对于不同品种其致病力不同,菌系和小麦品种间均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将宁夏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的70个单孢纯培养菌株接种在宁夏主栽品种永良4号上,结果显示中致病力菌株占41.4%,弱致病力菌株占40%,强致病力菌株占18.6%。  相似文献   

10.
江苏水稻恶苗病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江苏13个地区采集677份水稻恶苗病标本,分离获得548个单孢菌株.参照Booth分类系统,这些菌株被鉴定为6种镰刀菌,其中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占60 8%,其他分别为雪腐镰刀菌(F.nivale)、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砖红镰刀菌(F.lateritium)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不同地区病害样本上镰刀菌种类及其比例存在一定差异.接种试验表明,串珠镰刀菌是水稻恶苗病的主要致病菌,其他镰刀菌均不能引起典型的徒长症状或不致病.  相似文献   

11.
从小麦叶片和穗部分离、筛选出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有很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B4、B6,经室内离体叶、穗防效测定和田间小区防效试验,二菌株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防效,与清水对照相比,相对防效达684%、689%,接近多菌灵的防效(704%)。对B4、B6菌株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分类鉴定,二菌株均为枯草芽孢菌(Bacilussubtilis)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对赤霉病抗性不同的4个小麦品种-苏麦3号、望水白(抗病)和凡6、绵阳11号(感病)穗部器官的胆碱类物质(胆碱、甜菜碱)总含量和抽提物以及胆碱对赤霉菌生长的刺激效应。结果表明,花药、颖壳和穗轴的抽提物及胆碱对赤霉菌分生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有明显刺激作用。花药中的胆碱类药物质含量显著高于颖花和穗轴中的含量。花药的胆碱类物质含量在抗感品种间无显著差别;而颖壳和穗轴中的胆碱类含量,则是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因此可认为胆碱是影响小麦品种抗赤霉菌在穗部扩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小麦近缘种属对赤霉病菌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麦野生近缘植物7个属———山羊草属(Aegilops)鹅观草属(Roegneri a)、大麦属(Hordeum)、赖草属(Leymus)、冰草属(Agropyron)、披碱草属(Elymus)、和偃麦草属(Elytrigia)共36个种的202份材料采用自然发病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进行了抗赤霉病穗腐的鉴定。结果是:鹅观草属中有9个种的61份材料具有高抗扩展特性,侵染仅限于小穗,不扩展至主穗轴,有部份材料同时还具有一定抗侵入能力;山羊草属有1份材料经接种鉴定具有一定抗侵入能力,该属的其余材料和其余5个属的材料均表现感病,既不抗侵入也不抗扩展。因此从鹅观草属的材料向小麦转移抗赤霉病基因是很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在隔离的人工接种条件下,用小麦白粉菌的2个分离菌成功地侵染了小麦族的12属40个材料(不包括小麦属)。实验证明小麦白粉菌的侵染范围并不只限于小麦属,而是较为广泛地侵染小麦族的一些属和种。多数材料在接种后所产生的繁殖体,回接小麦也获成功。根据试验结果和野外调查,四川西部常见的披硷草和鹅观草等野生禾本科植物,可能在小麦白粉属的越夏和初侵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坏血酸氧化酶与小麦抗赤霉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小麦抗赤霉病品种苏麦3号和感病品种凡6穗部受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arum)侵染后,病、健穗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苏麦3号健穗中的酶活比感病品种凡6高;在受赤霉菌侵染后,感病品种凡6病穗的抗坏血酸氧化酶酶活性一直下降,并随侵染发展下降幅度增大,而抗病品种苏麦3号病穗的抗坏血酸氧化酶酶活性在接种后一天有较大升高,以后几天仍然升高,只是上升幅度较小,直至显症后(接种后第6天)酶活才逐渐下降,但是酶活均较感病凡6高;抗病品种的病害症状出现比感病品种稍迟。据此,初步认为抗坏血酸氧化酶对抗病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以不同小麦品种(系)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小麦抗赤霉病体细胞突变体筛选,结果表明,不同赤霉病抗性品种(系)对赤霉菌素表现不同的反应,抗性品种愈伤组织生长受毒素抑制小,感病品种伤组织受毒素抑制强烈,筛选出了赤霉病菌毒素加入的最适浓度为2%(V/V),在该浓度下可筛选出抗性突变体,获得了咸农151,陕167,陕229等品种(系)的赤霉病菌素抗性体细胞无性系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田间人工接种鉴定表现出中或高  相似文献   

18.
 从3万多份小麦材料的抗赤霉病性鉴定及主要抗赤霉病品种的系谱分析中发现,我国改良小麦品种的抗赤性最初起源于中度感病品种。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些中度感病的意大利品种和我国地方品种。70年代以来,抗赤性来源几乎局限于意大利品种Mentana、Funo和我国地方品种台湾小麦等几个基因型,以致80年代我国抗赤育种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因些,很有必要广泛开拓和利用新抗源。抗赤性的选择应当在低世代和人工诱发病害流行的条件下进行,把抗赤性分为O、HR、R、MR、LR、S和HS更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