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的DEA模型,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及决定因素,通过要素投入径向调整量和松弛调整量估计,研究效率损失原因及要素投入动态优化过程,并阐述其隐含政策含义.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生产综合技术效率明显改善,规模效率稳定保持高水平状态,纯技术效率是综合技术效率的决定因素.同时,河南省小麦生产要素投入径向调整呈递减趋势,要素投入结构冗余基本消失.调整前后要素投入结构变化显示,河南省小麦生产方式已经从劳动密集型向土地密集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基于加总数量框架,采用乘积完备的Hicks-Moorsteen指数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混合效率变化,要素投入结构变化通过改变混合效率,进而影响农业TFP增长。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TFP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要素投入结构变化的影响,在时空上存在较大差异,其对农业TFP增长的促进与抑制效应并存。从时间维度看,1994—2016年要素投入结构变化对农业TFP增长有促进作用。从空间维度看,东部地区要素投入结构变化是农业TFP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而中部地区仅在1994—2016年要素投入结构变化提高了农业TFP增长,西部地区仅在1978—1984年对农业TFP增长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肉牛养殖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牛产业作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肉牛产业和牛肉市场面临巨大压力,提升肉牛养殖技术效率,把握影响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对政府调控肉牛产业、推进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利用1998-2014年投入产出非平衡面板数据,借助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河南、黑龙江、宁夏、陕西和新疆五省区肉牛养殖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探究影响肉牛养殖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肉牛养殖技术效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999-2014年平均技术效率为0.813 7;不同地区肉牛养殖的技术效率存在着显著差异,新疆肉牛养殖技术效率最高,其次为河南,再次为黑龙江,宁夏和陕西排在最后。2养殖密度、产业优势、资本装备和农业机械化对肉牛养殖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影响,疫病风险和饲料结构则对其具有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4.
丁为艮  霍瑜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222-226
为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发展情况,基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统计年鉴数据,应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该地区9个县市2007—2018年的绿色农业技术效率进行评价,并且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绿色农业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县市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值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生产要素投入和非期望产出冗余是技术无效率的主要来源;农业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阿克苏地区整体绿色农业技术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工业化水平对其产生正向影响;各影响因素对3个分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农业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财政支农等均对低效率区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制度效率就是实施制度带来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制度安排的效率取决于制度的"普适性"、相关制度安排实现其功能的完善程度和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制度结构的效率则取决于制度配置状况。由于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不断变化,制度要保持高效就必须随之改变。从制度的供给、需求及制度市场的特点看,制度随着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是不可能的。因而,制度的效率必然递减。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势在必行。本文基于2001—2016年东北三省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得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通过空间SAC模型探索玉米种植结构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东北三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年均上升1.1%,技术效率提高0.5%,技术进步提升0.6%,但其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且属于技术进步"单轨驱动"模式;玉米播种面积和种植比例的提高会导致"效率损失",从而降低了粮食的全要素生产率;玉米种植结构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通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实现,而对于技术效率的影响仅通过规模效率发挥作用。推进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可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应对耕地数量减少和面对经济危机解决粮食消费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基于非参数方法通过构建双产出模型,在对山东省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测度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其历时特征和小麦生产资源配置结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生产技术效率1996年以来先是大幅度下降而后缓慢上升,其主要制约因素是规模效率.此研究所体现的政策含义是,政府部门在进一步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同时,适时进行制度创新,激励粮农通过技术进步和合理的投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转型期中国耕地资源的利用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粮农收益最大化双重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波动及要素投入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科技投入的产出滞后效应,将生态环境效应纳入评价框架,从相对指标角度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应用DEA-Tobit模型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分析,估计要素投入的强度和结构变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阐述其隐含的政策含义。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综合技术效率整体上稳步提高,但资源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综合技术效率值主要取决于科技投入要素间配置结构的协调程度,而与投入强度关系不大;按作用程度,影响创新效率的外部环境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教育投入、政府政策和农业组织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各省级区域"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算与评价,并探讨其演变规律与特征,为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效率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三阶段DEA模型能够甄别传统DEA模型对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测算的偏误; 2)调整后的测算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呈现大面积、大幅度下降趋势,纯技术效率的下降是制约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瓶颈;粮食生产效率地域差异特征明显,江苏、吉林、黑龙江、安徽等4省始终处于技术效率前沿,西北及沿海地区则为综合效率值的主要提升区域。基于此,提出各省市应根据自身粮食生产效率类型特点,采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调整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及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投入潜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作物。文章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将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要素可处置度,在分析转型期中国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制约中国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是生产规模效率。因此,中央政府应加大力度保护和提高各大流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抑制长江流域大豆低效生产状况,提高松辽、黄河流域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充分发挥大豆生产的规模效率,适时作出进一步激励大豆生产的政策安排,同时这也是弥补市场失灵、促进中国大豆高产稳产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Internet基础结构的不断扩大和其所含信息的持续增长,准确预测Web用户的访问行为并且进行合理推荐对于一个网站来说极其重要,而提高用户访问效率、减小用户感知延时的主要方法有页面预取技术和Web个性化推荐技术等.系统地比较了个性化推荐技术与预取技术的功能和特点,深入分析了二者在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和用户访问效率方面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剖析山东省粮食生产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山东省134个县(区)统计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测算山东省粮食生产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Tobit面板回归模型综合考察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9年山东省粮食生产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平均值分别为0.963、0.996和 0.967,且三者均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尤其 2002年之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山东省粮食生产效率区域性空间分异显著,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呈现从鲁西向鲁东递减的分布格局,而规模效率则呈现由“连片”高值区逐步向鲁西地区集中的趋势;同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鲁西地区集聚效应相对明显,而鲁东沿海地区空间随机性较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生产条件、资源禀赋和政策制度均对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产生影响,但影响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复种指数、有效灌溉率和农业种植结构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表明,未来应在科学规划粮食生产布局的同时,注重通过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等途径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兼业经营背景下我国蛋鸡养殖户生产效率异质性的问题,采用DEA-CLAD研究方法对兼业型蛋鸡养殖户的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忽视蛋鸡养殖农户的兼业经营活动会高估蛋鸡养殖户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低估其规模效率;2)要素配置效率损失是我国蛋鸡规模养殖户效率损失的关键;3)从区域角度,东北地区蛋鸡养殖农户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最高,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都处于较低水平;4)标准化养殖场,蛋鸡养殖户参加培训,户主受教育程度及养殖年限是影响蛋鸡养殖户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SELEX技术筛选毒死蜱单链DNA适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利用SELEX技术体外筛选毒死蜱的特异性适体。体外合成全长为91 nt的ssDNA文库,以链亲和素修饰的凝胶为载体、毒死蜱为靶分子进行SELEX(配体指数增强系统进化技术)筛选。利用荧光标记法测定适体的筛选效率、亲和力和特异性,通过MFOLD分析软件对亲和力较高的适体进行二级结构预测和结合位点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5轮筛选后,DNA文库的筛选效率达到44.00%;最终获得9条ssDNA适体,其中适体N23对毒死蜱具有最高的亲和力,其结合活性显著高于N23与水胺硫磷、丙溴磷、氧化乐果的结合活性;二级结构表明茎环结构可能是毒死蜱与适体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云  王梦晨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24):5063-5072
【目的】传统农业大省湖北省对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依赖度过高,客观上导致其农业生产相对高碳。本研究目的在于厘清其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为湖北省农业低碳生产的切实推进提供参考依据与政策启示。【方法】利用DEA-Malmquist分解法对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有效测度并分析其时空差异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探究影响其碳排放效率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2011年以来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虽年际间存在一定波动,但总体处于增长态势,年平均增速为2.9%;从驱动源泉来看其提升主要依赖于前沿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改善,进一步对技术效率分解可知,纯技术效率恶化趋势较为明显而规模效率得到了轻微改善。湖北省各市(州)农业碳排放效率差异明显,其中以武汉最高,达到了1.584,而荆门最低,仅为0.803;结合数值差异可将15个地区划分为高速增长、低速增长以及下降等3个不同组别;前沿技术进步在推进各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提升上发挥了更为明显的作用,而技术效率改善所起作用相对较小,分解技术效率可知,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作用方向因地而异,但后者作用力度要略大于前者。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农村用电量均对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其他条件维持不变的前提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越高、或者城镇化水平越高、或者农村用电量越大,农业碳排放效率越高;而农业产业结构所处情形正好相反,具体表现为,种植业产值比重越高越不利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结论】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处于上升态势,但伴随着年际波动各市(州)碳排放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无论是湖北省还是各市(州)其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都更多地依赖于前沿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的改善,这也要求我们在推进湖北农业低碳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新技术的研发,更需强化对各类技术的合理运用。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农村用电量以及农业产业结构均对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了显著影响的现实境况,实践中可以通过繁荣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保障农村用电需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法制建设与制度保障等手段来切实确保农业碳排放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再保险市场上的8家再保险公司2007~2012年的效率进行研究,发现就整体而言其纯技术效率较高,但是由于规模效率较低导致其技术效率不高;规模的不经济是造成其资源浪费、技术效率较低的原因,而不是因为经营管理水平较差。从公司性质的角度来看,外资再保险公司的规模效率要远远差于中资再保险公司,而其纯技术效率与中资再保险公司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38个区县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信息熵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重庆市2004-2013年期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以及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发现:(1)2004-2013年重庆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呈"平稳-下降-平稳"的变化趋势,空间上信息熵值由主城片区向两翼递减,各片区的发展方向不同是导致其空间分异主要原因.(2)2004-2013年重庆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微弱的递减趋势,技术效率的下降是其主要原因,各片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鲜明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以及经济发展的局限等问题是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各片区出现的问题不能"一刀切",需区别对待技术进步、土地配置效率以及集约利用等因素对于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河南省山区烟叶家庭农场为例,对其种植规模进行分析评价并尝试测定其适度规模。首先对106户河南山区烟叶家庭农场的生产成本收益数据进行了描述分析,运用DEA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效率结构和非参数前沿分析,结果表明,(1)当前河南省山区烟叶家庭农场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处于较低水平;(2)河南省山区烟叶家庭农场烤烟适度种植规模为1.87~4.6 hm~2。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提高烟农综合管理水平、引导烟农正确看待适度种植规模和积极扶持适度规模烟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鱼粉加工业是饲料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渔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运用河北省海兴县鱼粉加工业的相关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海兴县鱼粉加工业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将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2000~2009年,海兴县鱼粉加工业技术效率的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表明近年来海兴县鱼粉加工业发展较快;但从2000~2009年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解来看,技术效率的增加主要靠规模效率来支撑,而纯技术效率的增长速度缓慢,说明海兴县鱼粉加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北方春玉米主产区是中国春玉米生产规模最大的区域,其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对中国春玉米生产有重要意义。应用2006—2014年北方5个春玉米主产区的成本收益数据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其春玉米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春玉米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最高,其他4个主产区的技术效率则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水平和政策扶持优势产区力度,促进北方春玉米主产区生产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